漢王一聲令下,附近數十州縣的駐軍都動了起來。最先拔營出城的當然是那位黑臉的將軍了,麾下一萬精銳步卒踏出的煙塵驚動了玄武衛的哨探。待到嚴成化聞訊趕到,再派探馬出巡的時候,已經去城十數裏了。
大軍往西,一路急行,對於時常出現在視線裏的朝廷探馬絲毫不加防備。
南宮藏絲毫不敢怠慢,與嚴成化一道出了碼頭以後,就快馬加鞭,匆匆過江趕往了涪州城。因為那裏有玄武衛一半的人馬以及幾乎全部的糧草輜重。無論重慶府和瀘州發生了什麽,自己都必須坐鎮其中,不能掉以輕心。
嚴成化當然是進駐了江北的大營,軍營緊靠江邊,距離重慶府城也不過隻有百裏之遙,算得上是近在咫尺了。以玄武衛的腳程,配合駑馬不過就是一天強行軍的距離。可以看出朝廷的軍馬對於義軍來說也算是步步緊逼了。
漢王以及屬下的一重文武定下了棄城北上的策略之後,嚴成化尚且毫無知覺。
大江兩岸的兩座軍營依舊是固守而已。南宮藏得了軍令,嚴守涪州不出。嚴成化自己坐鎮江北的岸邊大營。百裏外重慶府城的動靜自然是逃不過自己耳朵的。探馬流星般的撒出去,加上原本就遊弋在外的巡哨,不過半日的功夫,就將涼騎南下的準確消息送迴了大營。
將軍的目光掃過巨幅的蜀中地形圖,涼騎盤踞的成都府距離瀘州大約五百裏。自己在這之間雖然並沒有派遣像樣編製的兵力。但是滲透進去的探馬還是有的。這樣大規模的騎兵南下,自己確剛剛得到消息,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涼軍是突然南下,五百裏的路程用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兩天。
這也是可能的,以北涼騎兵的精銳,一日前進五百裏是有過不少先例的。由此可以推斷,這三萬鐵騎,算得上是北涼軍中的精銳了。
但是在這也讓嚴成化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鐵騎急進,就說明必然無法攜帶大量攻城器械。騎兵在蜀中的平野上或許算是強大的威脅。但是一旦遇到大城,就束手無策了。以此判斷,瀘州城當無憂了。
那出城的一萬義軍不過是這位漢王為後方加一道保險罷了。畢竟是自己的大後方,如此小心也是無錯的。
涼軍留在蜀中的不過五萬餘騎,大半駐守在成都城外。隻有不到兩萬騎散布在蜀中靠北的各個州縣。成都的重要性自然是不用多說的,隻要這位涼軍的留守主將不傻,自然是不會不留大軍駐守的。
那麽這三萬涼騎的來源就隻有一個可能了,定然是將散布在蜀中靠北的騎兵集中了起來,再匯合了部分成都附近的兵力,然後南下瀘州的。
這位涼將的考量也不無道理。自己坐鎮成都,眼見和涼軍作戰數年的義軍,將絕大部分的主力都用在了和朝廷西進大軍的對峙上。原本以為會有一場大戰,自己隻需要守住成都,不管他們誰輸誰贏,都會實力大損。那個時候,自己在揮軍東進,勢必可以一舉收複被亂民控製了的大片川東失地。
以如今北涼王帳剛剛結束不到半年,創傷尚未彌合的奪位之爭後的人心惶惶,自己若是僅憑手中的五萬騎兵就能蕩平這些勢力膨脹的快速無比的義軍,以及西進的南朝六萬大軍,進而守住這片縱橫近千裏的廣闊土地。那麽自己在那位端坐金帳裏,高高在上的新可汗心裏的分量自然會重上何止一酬。
畢竟奪位之戰後,無論是草原故地還是山東,淮南四路,以及荊湖等地,都是有所收縮,呈現的是衰退的態勢。相比之下,那位將軍若是有所斬獲,必定可以為部族爭取到更多的好處。
嚴成化一邊消化著這些情報,一邊揣摩著那位遠在數百裏外的對手。似乎在心底的深處,依舊沒有將這位自立為漢王的人,放在對手的位置上。但是當目光不經意的望向了北方的時候,一個念頭突兀的鑽進了腦海。
蜀中地廣千裏,涼軍隻有區區數萬。而今又大舉南下,那麽北麵眾多的城池,州縣,那裏還有涼軍駐守呢。
此時漢王的主力大軍還沒有開城歸順的意思。自己也已經派人送了數次書信,也不知道那些書信到了那漢王手裏沒有。自己駐軍數月,若是再沒有進展,隻怕自己也是沒有臉麵在往朝廷索要軍糧物資了。
既然如此,何不再給這位漢王一個機會,一點時間?自己先行揮軍北上,乘北方空虛,控製住北涼退出蜀中的退路,一來可以形成甕中捉鱉的態勢。二來也可以先收複一些州縣,給朝廷一個交代。
這數萬涼騎,若是潰敗,從而向北退去,恐怕也不是朝廷願意看到的結果。如此向北攻擊涼軍的側後就是一箭三雕之事,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自己可以先行北上,隻待一半人馬,輕車簡從,估計隻需月餘時間,便可橫掃川北的利州路。
留下南宮藏以及三萬大軍駐紮涪州,護住後勤輜重,就算自己進軍不利也可以從容退迴。嚴成化將這一路上可能發生的變故再腦子裏推理了數次。覺得卻是可行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半日的功夫。
尚未傳出軍令,讓南宮藏堅守,帳外又傳來了匆匆的腳步聲。
“將軍,探馬營都指揮使求見。”帳外十親衛的通傳聲。嚴成化已經聽見了那位探馬應都指揮使略顯焦急的腳步聲。
“快請。”嚴成化下意識的就對著帳外迴了一聲。一位渾身衣甲尚沾滿了汙漬的魁梧軍士便應聲跨入了中軍大帳。撲通一聲單膝跪地道:“將軍,我們對麵的義軍又大動作。自瀘州,到近前的重慶府,義軍一句十傾巢出動了。”
“可是迴軍準備與南下的涼騎決戰嗎?”嚴成化聞言一愣。前番一萬人馬出城到還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現在傾巢出動,難道是想先解決了那三萬礙事的涼騎嗎!
大軍往西,一路急行,對於時常出現在視線裏的朝廷探馬絲毫不加防備。
南宮藏絲毫不敢怠慢,與嚴成化一道出了碼頭以後,就快馬加鞭,匆匆過江趕往了涪州城。因為那裏有玄武衛一半的人馬以及幾乎全部的糧草輜重。無論重慶府和瀘州發生了什麽,自己都必須坐鎮其中,不能掉以輕心。
嚴成化當然是進駐了江北的大營,軍營緊靠江邊,距離重慶府城也不過隻有百裏之遙,算得上是近在咫尺了。以玄武衛的腳程,配合駑馬不過就是一天強行軍的距離。可以看出朝廷的軍馬對於義軍來說也算是步步緊逼了。
漢王以及屬下的一重文武定下了棄城北上的策略之後,嚴成化尚且毫無知覺。
大江兩岸的兩座軍營依舊是固守而已。南宮藏得了軍令,嚴守涪州不出。嚴成化自己坐鎮江北的岸邊大營。百裏外重慶府城的動靜自然是逃不過自己耳朵的。探馬流星般的撒出去,加上原本就遊弋在外的巡哨,不過半日的功夫,就將涼騎南下的準確消息送迴了大營。
將軍的目光掃過巨幅的蜀中地形圖,涼騎盤踞的成都府距離瀘州大約五百裏。自己在這之間雖然並沒有派遣像樣編製的兵力。但是滲透進去的探馬還是有的。這樣大規模的騎兵南下,自己確剛剛得到消息,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涼軍是突然南下,五百裏的路程用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兩天。
這也是可能的,以北涼騎兵的精銳,一日前進五百裏是有過不少先例的。由此可以推斷,這三萬鐵騎,算得上是北涼軍中的精銳了。
但是在這也讓嚴成化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鐵騎急進,就說明必然無法攜帶大量攻城器械。騎兵在蜀中的平野上或許算是強大的威脅。但是一旦遇到大城,就束手無策了。以此判斷,瀘州城當無憂了。
那出城的一萬義軍不過是這位漢王為後方加一道保險罷了。畢竟是自己的大後方,如此小心也是無錯的。
涼軍留在蜀中的不過五萬餘騎,大半駐守在成都城外。隻有不到兩萬騎散布在蜀中靠北的各個州縣。成都的重要性自然是不用多說的,隻要這位涼軍的留守主將不傻,自然是不會不留大軍駐守的。
那麽這三萬涼騎的來源就隻有一個可能了,定然是將散布在蜀中靠北的騎兵集中了起來,再匯合了部分成都附近的兵力,然後南下瀘州的。
這位涼將的考量也不無道理。自己坐鎮成都,眼見和涼軍作戰數年的義軍,將絕大部分的主力都用在了和朝廷西進大軍的對峙上。原本以為會有一場大戰,自己隻需要守住成都,不管他們誰輸誰贏,都會實力大損。那個時候,自己在揮軍東進,勢必可以一舉收複被亂民控製了的大片川東失地。
以如今北涼王帳剛剛結束不到半年,創傷尚未彌合的奪位之爭後的人心惶惶,自己若是僅憑手中的五萬騎兵就能蕩平這些勢力膨脹的快速無比的義軍,以及西進的南朝六萬大軍,進而守住這片縱橫近千裏的廣闊土地。那麽自己在那位端坐金帳裏,高高在上的新可汗心裏的分量自然會重上何止一酬。
畢竟奪位之戰後,無論是草原故地還是山東,淮南四路,以及荊湖等地,都是有所收縮,呈現的是衰退的態勢。相比之下,那位將軍若是有所斬獲,必定可以為部族爭取到更多的好處。
嚴成化一邊消化著這些情報,一邊揣摩著那位遠在數百裏外的對手。似乎在心底的深處,依舊沒有將這位自立為漢王的人,放在對手的位置上。但是當目光不經意的望向了北方的時候,一個念頭突兀的鑽進了腦海。
蜀中地廣千裏,涼軍隻有區區數萬。而今又大舉南下,那麽北麵眾多的城池,州縣,那裏還有涼軍駐守呢。
此時漢王的主力大軍還沒有開城歸順的意思。自己也已經派人送了數次書信,也不知道那些書信到了那漢王手裏沒有。自己駐軍數月,若是再沒有進展,隻怕自己也是沒有臉麵在往朝廷索要軍糧物資了。
既然如此,何不再給這位漢王一個機會,一點時間?自己先行揮軍北上,乘北方空虛,控製住北涼退出蜀中的退路,一來可以形成甕中捉鱉的態勢。二來也可以先收複一些州縣,給朝廷一個交代。
這數萬涼騎,若是潰敗,從而向北退去,恐怕也不是朝廷願意看到的結果。如此向北攻擊涼軍的側後就是一箭三雕之事,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自己可以先行北上,隻待一半人馬,輕車簡從,估計隻需月餘時間,便可橫掃川北的利州路。
留下南宮藏以及三萬大軍駐紮涪州,護住後勤輜重,就算自己進軍不利也可以從容退迴。嚴成化將這一路上可能發生的變故再腦子裏推理了數次。覺得卻是可行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半日的功夫。
尚未傳出軍令,讓南宮藏堅守,帳外又傳來了匆匆的腳步聲。
“將軍,探馬營都指揮使求見。”帳外十親衛的通傳聲。嚴成化已經聽見了那位探馬應都指揮使略顯焦急的腳步聲。
“快請。”嚴成化下意識的就對著帳外迴了一聲。一位渾身衣甲尚沾滿了汙漬的魁梧軍士便應聲跨入了中軍大帳。撲通一聲單膝跪地道:“將軍,我們對麵的義軍又大動作。自瀘州,到近前的重慶府,義軍一句十傾巢出動了。”
“可是迴軍準備與南下的涼騎決戰嗎?”嚴成化聞言一愣。前番一萬人馬出城到還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現在傾巢出動,難道是想先解決了那三萬礙事的涼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