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州城,兩人一路悠哉悠哉的南下,穿縣過鎮,遇到酒肆從不缺席。不過三兩日就遇到了一座大河彎繞而過的一個小鎮。官道直達渡口,有船往來擺渡。過了河就看見了一排排整齊的小院子,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岸邊的坡地上。
趙崇,羅天睿兩人,兩馬。一次就過了河,隨手給了撐船的艄公幾個大錢,不料那艄公卻連連的擺手拒絕道:“這船是前麵鎮子上公攤的錢打造的,老漢每年也有三五石糧食的資費。所以此間過度不需再付船資的。兩位官人自去便是。”
“那鎮子上的村民出行,自是不必再付船資的,可我們兩人都是外鄉人,並不住在鎮子中的,也不必付船資嗎?”趙崇聽完艄公的話,有些意外。特意有補充了一句。
“這位官人,說笑了。老漢在這裏擺渡雖然才半年不到,可那鎮子裏的人老漢都是認識的。再說,就兩位官人牽的這馬匹啊,就不像是咱這樣的鎮子裏能有的。所以啊,打眼一瞧,就知道兩位官人,是路過的外鄉人。但是這擺渡船的規矩啊,就是一律不用付船資。官人隻管趕路去吧!”
那艄公在此撐船,往來的人見得多了,也就練出了幾分眼力。知道趙崇兩人的坐騎不凡,見到趙崇繼續追問,就猜測可能是過路的軍中之人。因為常有過往的零散軍士,說軍中有規定,用了百姓的東西,要照例付錢償還。所以也耐著性子又解釋了一遍。
“既然如此,就多謝船家了。”
兩人拱手謝過。去年秋天自己曾路過此處,但是那是並沒有過此處的渡口。而是由親衛尋了處可以騎馬涉河而過的淺灘。這一次卻是隻有兩人,又趕上瓊州的雨季,河水上漲的厲害。這才有了渡口的事情。
但是這個定居點,自己是知道的,是自己率軍民登島的第一次夏收之前建好的。移民遷入的時間也應該是那個時候。這老船家說自己在此地撐船不過半年,不禁有了些疑問。於是問道:“船家,前麵的鎮子不是去年就建好了嗎?看起來又大了不少,難道是又有新居民遷來嗎?這個渡口難道不是那個時候就有的嗎?”
“好叫兩位官人知道,這鎮子啊,確實是去年就建好的,但是這個渡口卻是早已有的。開始隻有條船,要過渡的往來客人,都是自己動手。但是從去年開始,鎮子上人的多了起來,往來的人也就多了起來。
正好老漢一家從半年,逃難到了瓊州,在此地落腳。因為以前就做過擺渡船,所以大家委托老漢專門在此地撐船。約好每年付給老漢三五擔糧食。”
艄公說起往事來就打不住話頭了。
繼續有叨叨絮絮的說道:“說起來,我們這些後來的,就是羨慕先前跟著皇上來的老人。你看看他們那批人,宅子是官府幫著修造的,最重要的是都有了自己的土地。每人十畝,不問丁口,按照人頭算的!我們這些後來的啊,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嘍!
好在,官府也給畫地造宅子,就是地勢不如先前好了。土地嗎,就沒有了,好在瓊州現在到處缺少勞力。幫老移民種地也好,去官府的作坊裏做工也好,甚至是去那些個私人的作坊裏做工也可以。總之啊,隻要肯出力,吃飽肚子總是不難的。
就連我這樣的老漢,撐撐渡船,一年也能有三五擔的口糧。”撐船的老艄公,說起話來就沒有收尾。叨叨絮絮的數了一大通。
兩人別過船家,上得南岸後,隨手將坐騎拴在了路邊,步行往鎮子裏走去。邊上的曬穀場裏的唿喝聲更加的響亮了。看著這些個認真操練的少年,不禁期待起了即將要去檢視的新軍的氣象來。
但是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雖然趁著中原戰亂的這半年來,運進瓊州的戰馬超過五萬匹,全島現有的戰馬達到了近八萬匹!但是騎兵的訓練絕非是這半年就能成功的。
兩萬輕騎情況還好,訓練已經大半年了,騎兵的戰馬,兵源,都是早已到位。特別是兵源,經過老帥魏世傑的錘煉,加上無數牛肉糧草的供給。
如今十六七歲的少年們聽說都能騎乘來去如風了,手上的馬刀也拿捏的穩了。砍殺木樁的動作也基本有了樣子。
當初十四五歲的少年們,經過一年多的洗禮,不僅僅是年紀增長了一歲。單是健壯的身軀,都已經不是剛進軍營時可以比擬的了。更不要說周身的氣勢,更是從一個個散漫的農家少年們,轉變成了軍紀嚴明,令行禁止的鐵血士卒!
就像是打造刀劍,如何開出好的鋒刃來了!往往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掄起裝備,他們身上的鎧甲是防護遠勝對手,手中的馬刀,無論是長度,還是鋒利的程度,都遠優與草原上的彎刀。他們胯下的戰馬也是不遜色於對手的涼馬!
就連人人配發的騎弩的射程也是超過了涼騎的騎弓。而且在操作上要更加的簡便。唯一的缺點是在對衝的時候,隻能發射一輪而已。
青龍,朱雀兩衛,在兩位統領的帶領下,對於滿島的拉練,早已牢騷滿腹,急吼吼的就要出島,去中原見識見識傳說中那橫掃中原,所向無敵的北涼騎兵。
但是趙崇知道,這兩萬騎兵,現在送上戰場,還為時過早!
至於配齊戰馬,馬甲,騎槍不到半年的重騎兵白虎衛,沒有個三年的打磨是不可能擁有戰陣廝殺的實力的。
好在大雍現在還用不到這樣的重騎兵。一切都要等步軍練成,大雍步騎配合的戰法,是目前對抗涼騎最有效的方法。
也隻有那些容易激動的書生以及年輕的文官們,異想天開的以為朝廷擁有了足以對抗涼騎的力量。正真的那些軍中的將領,和朝中宦海沉浮了多年的老臣們心內都是透亮的。這就是朝中的大佬們集體失言,並且彈壓年輕官員的原因。
別看年初準備襲擾雷州的時候那麽多的將領踴躍請戰。真到了要大規模的開戰時,誰不是慎之又慎!這無關與軍士的勇敢與否,而是武人對於疆場的敬畏!
他們最能感受到雙方力量的差距,當實力不足的時候,任憑你有驚天妙計,也是於事無補。
疆場最是無情!能夠指揮大軍與敵國對陣疆場的又有幾個是草包!疆場之上,說到底,比拚的無非就是實力,在絕對的力量麵前,個人的勇武,計謀,又算得了什麽呢!
趙崇,羅天睿兩人,兩馬。一次就過了河,隨手給了撐船的艄公幾個大錢,不料那艄公卻連連的擺手拒絕道:“這船是前麵鎮子上公攤的錢打造的,老漢每年也有三五石糧食的資費。所以此間過度不需再付船資的。兩位官人自去便是。”
“那鎮子上的村民出行,自是不必再付船資的,可我們兩人都是外鄉人,並不住在鎮子中的,也不必付船資嗎?”趙崇聽完艄公的話,有些意外。特意有補充了一句。
“這位官人,說笑了。老漢在這裏擺渡雖然才半年不到,可那鎮子裏的人老漢都是認識的。再說,就兩位官人牽的這馬匹啊,就不像是咱這樣的鎮子裏能有的。所以啊,打眼一瞧,就知道兩位官人,是路過的外鄉人。但是這擺渡船的規矩啊,就是一律不用付船資。官人隻管趕路去吧!”
那艄公在此撐船,往來的人見得多了,也就練出了幾分眼力。知道趙崇兩人的坐騎不凡,見到趙崇繼續追問,就猜測可能是過路的軍中之人。因為常有過往的零散軍士,說軍中有規定,用了百姓的東西,要照例付錢償還。所以也耐著性子又解釋了一遍。
“既然如此,就多謝船家了。”
兩人拱手謝過。去年秋天自己曾路過此處,但是那是並沒有過此處的渡口。而是由親衛尋了處可以騎馬涉河而過的淺灘。這一次卻是隻有兩人,又趕上瓊州的雨季,河水上漲的厲害。這才有了渡口的事情。
但是這個定居點,自己是知道的,是自己率軍民登島的第一次夏收之前建好的。移民遷入的時間也應該是那個時候。這老船家說自己在此地撐船不過半年,不禁有了些疑問。於是問道:“船家,前麵的鎮子不是去年就建好了嗎?看起來又大了不少,難道是又有新居民遷來嗎?這個渡口難道不是那個時候就有的嗎?”
“好叫兩位官人知道,這鎮子啊,確實是去年就建好的,但是這個渡口卻是早已有的。開始隻有條船,要過渡的往來客人,都是自己動手。但是從去年開始,鎮子上人的多了起來,往來的人也就多了起來。
正好老漢一家從半年,逃難到了瓊州,在此地落腳。因為以前就做過擺渡船,所以大家委托老漢專門在此地撐船。約好每年付給老漢三五擔糧食。”
艄公說起往事來就打不住話頭了。
繼續有叨叨絮絮的說道:“說起來,我們這些後來的,就是羨慕先前跟著皇上來的老人。你看看他們那批人,宅子是官府幫著修造的,最重要的是都有了自己的土地。每人十畝,不問丁口,按照人頭算的!我們這些後來的啊,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嘍!
好在,官府也給畫地造宅子,就是地勢不如先前好了。土地嗎,就沒有了,好在瓊州現在到處缺少勞力。幫老移民種地也好,去官府的作坊裏做工也好,甚至是去那些個私人的作坊裏做工也可以。總之啊,隻要肯出力,吃飽肚子總是不難的。
就連我這樣的老漢,撐撐渡船,一年也能有三五擔的口糧。”撐船的老艄公,說起話來就沒有收尾。叨叨絮絮的數了一大通。
兩人別過船家,上得南岸後,隨手將坐騎拴在了路邊,步行往鎮子裏走去。邊上的曬穀場裏的唿喝聲更加的響亮了。看著這些個認真操練的少年,不禁期待起了即將要去檢視的新軍的氣象來。
但是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雖然趁著中原戰亂的這半年來,運進瓊州的戰馬超過五萬匹,全島現有的戰馬達到了近八萬匹!但是騎兵的訓練絕非是這半年就能成功的。
兩萬輕騎情況還好,訓練已經大半年了,騎兵的戰馬,兵源,都是早已到位。特別是兵源,經過老帥魏世傑的錘煉,加上無數牛肉糧草的供給。
如今十六七歲的少年們聽說都能騎乘來去如風了,手上的馬刀也拿捏的穩了。砍殺木樁的動作也基本有了樣子。
當初十四五歲的少年們,經過一年多的洗禮,不僅僅是年紀增長了一歲。單是健壯的身軀,都已經不是剛進軍營時可以比擬的了。更不要說周身的氣勢,更是從一個個散漫的農家少年們,轉變成了軍紀嚴明,令行禁止的鐵血士卒!
就像是打造刀劍,如何開出好的鋒刃來了!往往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掄起裝備,他們身上的鎧甲是防護遠勝對手,手中的馬刀,無論是長度,還是鋒利的程度,都遠優與草原上的彎刀。他們胯下的戰馬也是不遜色於對手的涼馬!
就連人人配發的騎弩的射程也是超過了涼騎的騎弓。而且在操作上要更加的簡便。唯一的缺點是在對衝的時候,隻能發射一輪而已。
青龍,朱雀兩衛,在兩位統領的帶領下,對於滿島的拉練,早已牢騷滿腹,急吼吼的就要出島,去中原見識見識傳說中那橫掃中原,所向無敵的北涼騎兵。
但是趙崇知道,這兩萬騎兵,現在送上戰場,還為時過早!
至於配齊戰馬,馬甲,騎槍不到半年的重騎兵白虎衛,沒有個三年的打磨是不可能擁有戰陣廝殺的實力的。
好在大雍現在還用不到這樣的重騎兵。一切都要等步軍練成,大雍步騎配合的戰法,是目前對抗涼騎最有效的方法。
也隻有那些容易激動的書生以及年輕的文官們,異想天開的以為朝廷擁有了足以對抗涼騎的力量。正真的那些軍中的將領,和朝中宦海沉浮了多年的老臣們心內都是透亮的。這就是朝中的大佬們集體失言,並且彈壓年輕官員的原因。
別看年初準備襲擾雷州的時候那麽多的將領踴躍請戰。真到了要大規模的開戰時,誰不是慎之又慎!這無關與軍士的勇敢與否,而是武人對於疆場的敬畏!
他們最能感受到雙方力量的差距,當實力不足的時候,任憑你有驚天妙計,也是於事無補。
疆場最是無情!能夠指揮大軍與敵國對陣疆場的又有幾個是草包!疆場之上,說到底,比拚的無非就是實力,在絕對的力量麵前,個人的勇武,計謀,又算得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