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元年的春天過的很快!官府在各個定居點督造的民房以及後來增加的民房都陸續的交給了百姓們!
多河南岸的一塊向陽的坡地上,一座座整齊的小院子,櫛比鱗次。白色的牆,青色的瓦,掩映在濃綠的樹蔭下!
一頂頂的臨時帳篷被拆去了。新的村落裏,錯落有致的分布了近千座農家院子!一戶戶的農家搬進了新居。天氣也很好,房前屋後的樹上,平日裏唧唧楂楂惹人厭煩的麻雀叫聲也顯的動聽了起來!
眼淚縱橫的老人,伸出粗糙的手,撫摩著眼前宅院的牆壁,激動的控製不住顫抖的雙手!口中更是泣不成聲:“這麽好的朝廷,怎麽就擋不住那些騎馬的蠻子呢!”
“皇帝已經殲滅了蠻子的水師,那些騎馬的蠻兵,再也打不過來!”身後的兒孫輩的年輕人,邊扶著家中的長輩,邊解釋著目前的戰況!
“那就好!那就好!你們啊,都要為朝廷分憂,為朝廷出力啊!可別辜負了咱們這麽好的皇上啊!”老人們叨叨絮絮的囑咐著。
這幾天裏,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官府裏派來分配宅院的吏員和差役們了!被喜悅的百姓們披紅掛彩的簇擁著,本來勞累的身軀,就有了用不完的力氣!
鞭炮聲響了幾天未曾停歇。硝煙的霧氣彌漫出數裏方圓。一地的火紅的碎紙,鋪滿了新的村落!頑皮的孩童們,不顧大人的叮囑,到處尋找著沒有暴開的炮竹。
而這裏隻是眾多流民定居點中的一個。
整個瓊州一百多個定居點,近四十萬南遷百姓沉浸在這一片喜氣洋洋之中,像是又過了個新年!
六月的瓊州,驕陽似火!南渡江上風帆點點,風吹出稻花的清香,陶醉了兩岸的農人。老農們看著地裏的莊稼,臉上的皺紋在陽光下,盡情的舒展開來。
家家戶戶都早已經準備好糧倉,就等著夏收了!第一季種下的莊稼眼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收獲了。
時間總是飛快的!轉眼就是六月中旬了,忙碌的收獲季開始了!
新來的移民大多已經習慣了瓊州的多雨。搶著晴天的空檔,一邊收獲,一邊種上新苗。曬穀子的場地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穀堆。脫過粒的秸稈更是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青草的芳香飄滿了莊前屋後。
孩童們興高采烈的滿地的跑,半大的小子都被家長嗬斥著去了自家的地裏拾起了稻穗!
“李老頭,夏糧的收成如何啊?”曬穀場上一位中年的漢子,休息的間隙看見鄰戶的李大眼也在場邊擰著汗透了的毛巾。咧開嘴笑著搭起了話來。
“嘿,你個老家夥,咱們這個新村子,就數你們家的地最好!還來羨慕我家的收成!你家這一季打下的糧食,都夠吃上數年了吧?”
李大眼渾身大汗,但是臉上都笑的開了花,眯起來的眼睛顯的更小了。隨手將擰過了毛巾搭在了肩膀上,又灌了一大口涼開水,大聲的笑著朝那搭話的鄰居打趣道。
“就你會算帳,打下來的糧食不要交皇糧啊?不要交租用牲口的穀子啊?家裏的娘們都算計好了,要養些雞鴨,再喂頭豬!這不得都要糧食啊!
這地啊,真是好地!說起收成,要不是前幾天的大風,估摸著收成會更好!就這,一畝地都能打出兩擔穀來!一年種兩季的話,就是四擔!等新田成了熟地,一畝地打個三擔糧是肯定沒跑的了!
一年兩季就是六擔!你家又出了兩份兵役,隻要交四口人份的皇糧,除去每口人兩擔的牲口租費,今年一年就能存下二百擔糧食!明年開始就能存下三百擔!”
那中年漢子,雖然一件一件的數落著,順帶著還給鄰居算了算家底,但是眼角裏藏不住的都是滿足與得意!
“你家牲口真金貴,連雞鴨都吃上糧食啦!還準備用這雪白的大米去喂豬?我說你個楊大壯,剛吃上飽飯就要上天了!
不過這話說迴來,糧食打了這麽多,不如換點肉食,不然放上個三五年也是個爛啊!這以後啊,該是發愁糧食太多怎麽辦啦!
等到今年秋收以後,一定去官府登記一下,花上百十擔糧食也要換上兩頭耕牛迴來!這樣啊,就不用每季再出租用牲口的糧食了!想想啊,睡覺都能笑醒了!這好日子啊,就是有盼頭!
不過一年三百擔糧食?這個帳啊,也不能算的這麽滿!也不知道這皇糧會不會增加?年成一直這樣好,到也罷了。若是遇見個大點的天災什麽的,一樣會顆粒無收的!還是要先多存點糧食,老話說的好啊:‘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嘛!”
李大眼說起來就沒個完,好日子暢想過後。作為農戶特有的小心謹慎,一不小心就冒了出來!不過一想起自家的二郎和三郎去了北邊已經有兩個月了!
也沒有個口信帶迴來!也不知道那兩個小子在軍營裏過的怎麽樣!豐收帶來的喜悅也就淡了幾分!
中年的漢子家裏也有個小子和李家的兄弟兩一起去了軍營,此時提起來,心下不免的也有些惦念!於是和李大眼又說笑了一會,灌了幾大口涼白開後,拾起身邊的家夥什就迴到了場上。繼續往自家的穀堆搭著秸杆。
傍晚時分,撿稻穗的孩子們也迴來了,身後的小背簍裏裝滿了沉墊墊的稻穗!驕傲的向著場上的父親,兄長們誇耀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夕陽西下,了了炊煙,從嶄新的農家院子上的新煙囪裏飄出來,飛向漫天豔紅的晚霞裏!嬉戲的孩子們,喜悅的農人,還有這綠蔭下默默哺育了這方土地的大河,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猶如世外桃源!
百姓們最期盼的不就是這樣的和平與收獲嗎!這樣的瓊州,才是大雍的希望!
暮色漸深!一切都隱藏進了無邊的黑暗裏了!遠遠的看去整個村莊顯的一片祥和!
《大雍正史》記載:“永平元年夏,大熟!民心始定!”
多河南岸的一塊向陽的坡地上,一座座整齊的小院子,櫛比鱗次。白色的牆,青色的瓦,掩映在濃綠的樹蔭下!
一頂頂的臨時帳篷被拆去了。新的村落裏,錯落有致的分布了近千座農家院子!一戶戶的農家搬進了新居。天氣也很好,房前屋後的樹上,平日裏唧唧楂楂惹人厭煩的麻雀叫聲也顯的動聽了起來!
眼淚縱橫的老人,伸出粗糙的手,撫摩著眼前宅院的牆壁,激動的控製不住顫抖的雙手!口中更是泣不成聲:“這麽好的朝廷,怎麽就擋不住那些騎馬的蠻子呢!”
“皇帝已經殲滅了蠻子的水師,那些騎馬的蠻兵,再也打不過來!”身後的兒孫輩的年輕人,邊扶著家中的長輩,邊解釋著目前的戰況!
“那就好!那就好!你們啊,都要為朝廷分憂,為朝廷出力啊!可別辜負了咱們這麽好的皇上啊!”老人們叨叨絮絮的囑咐著。
這幾天裏,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官府裏派來分配宅院的吏員和差役們了!被喜悅的百姓們披紅掛彩的簇擁著,本來勞累的身軀,就有了用不完的力氣!
鞭炮聲響了幾天未曾停歇。硝煙的霧氣彌漫出數裏方圓。一地的火紅的碎紙,鋪滿了新的村落!頑皮的孩童們,不顧大人的叮囑,到處尋找著沒有暴開的炮竹。
而這裏隻是眾多流民定居點中的一個。
整個瓊州一百多個定居點,近四十萬南遷百姓沉浸在這一片喜氣洋洋之中,像是又過了個新年!
六月的瓊州,驕陽似火!南渡江上風帆點點,風吹出稻花的清香,陶醉了兩岸的農人。老農們看著地裏的莊稼,臉上的皺紋在陽光下,盡情的舒展開來。
家家戶戶都早已經準備好糧倉,就等著夏收了!第一季種下的莊稼眼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收獲了。
時間總是飛快的!轉眼就是六月中旬了,忙碌的收獲季開始了!
新來的移民大多已經習慣了瓊州的多雨。搶著晴天的空檔,一邊收獲,一邊種上新苗。曬穀子的場地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穀堆。脫過粒的秸稈更是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青草的芳香飄滿了莊前屋後。
孩童們興高采烈的滿地的跑,半大的小子都被家長嗬斥著去了自家的地裏拾起了稻穗!
“李老頭,夏糧的收成如何啊?”曬穀場上一位中年的漢子,休息的間隙看見鄰戶的李大眼也在場邊擰著汗透了的毛巾。咧開嘴笑著搭起了話來。
“嘿,你個老家夥,咱們這個新村子,就數你們家的地最好!還來羨慕我家的收成!你家這一季打下的糧食,都夠吃上數年了吧?”
李大眼渾身大汗,但是臉上都笑的開了花,眯起來的眼睛顯的更小了。隨手將擰過了毛巾搭在了肩膀上,又灌了一大口涼開水,大聲的笑著朝那搭話的鄰居打趣道。
“就你會算帳,打下來的糧食不要交皇糧啊?不要交租用牲口的穀子啊?家裏的娘們都算計好了,要養些雞鴨,再喂頭豬!這不得都要糧食啊!
這地啊,真是好地!說起收成,要不是前幾天的大風,估摸著收成會更好!就這,一畝地都能打出兩擔穀來!一年種兩季的話,就是四擔!等新田成了熟地,一畝地打個三擔糧是肯定沒跑的了!
一年兩季就是六擔!你家又出了兩份兵役,隻要交四口人份的皇糧,除去每口人兩擔的牲口租費,今年一年就能存下二百擔糧食!明年開始就能存下三百擔!”
那中年漢子,雖然一件一件的數落著,順帶著還給鄰居算了算家底,但是眼角裏藏不住的都是滿足與得意!
“你家牲口真金貴,連雞鴨都吃上糧食啦!還準備用這雪白的大米去喂豬?我說你個楊大壯,剛吃上飽飯就要上天了!
不過這話說迴來,糧食打了這麽多,不如換點肉食,不然放上個三五年也是個爛啊!這以後啊,該是發愁糧食太多怎麽辦啦!
等到今年秋收以後,一定去官府登記一下,花上百十擔糧食也要換上兩頭耕牛迴來!這樣啊,就不用每季再出租用牲口的糧食了!想想啊,睡覺都能笑醒了!這好日子啊,就是有盼頭!
不過一年三百擔糧食?這個帳啊,也不能算的這麽滿!也不知道這皇糧會不會增加?年成一直這樣好,到也罷了。若是遇見個大點的天災什麽的,一樣會顆粒無收的!還是要先多存點糧食,老話說的好啊:‘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嘛!”
李大眼說起來就沒個完,好日子暢想過後。作為農戶特有的小心謹慎,一不小心就冒了出來!不過一想起自家的二郎和三郎去了北邊已經有兩個月了!
也沒有個口信帶迴來!也不知道那兩個小子在軍營裏過的怎麽樣!豐收帶來的喜悅也就淡了幾分!
中年的漢子家裏也有個小子和李家的兄弟兩一起去了軍營,此時提起來,心下不免的也有些惦念!於是和李大眼又說笑了一會,灌了幾大口涼白開後,拾起身邊的家夥什就迴到了場上。繼續往自家的穀堆搭著秸杆。
傍晚時分,撿稻穗的孩子們也迴來了,身後的小背簍裏裝滿了沉墊墊的稻穗!驕傲的向著場上的父親,兄長們誇耀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夕陽西下,了了炊煙,從嶄新的農家院子上的新煙囪裏飄出來,飛向漫天豔紅的晚霞裏!嬉戲的孩子們,喜悅的農人,還有這綠蔭下默默哺育了這方土地的大河,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猶如世外桃源!
百姓們最期盼的不就是這樣的和平與收獲嗎!這樣的瓊州,才是大雍的希望!
暮色漸深!一切都隱藏進了無邊的黑暗裏了!遠遠的看去整個村莊顯的一片祥和!
《大雍正史》記載:“永平元年夏,大熟!民心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