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姚秀夫神思百轉之間,站在他身後的戶部尚書也是一言未發。孟傑心裏知道,這僅僅隻是個開始!看來呂家是準備放手一博了!
呂家的小動作並沒有瞞著這位前任的安撫史大人,甚至曾暗示過,可以用瓊州的穩定來換取他們的利益!
孟傑自上次本地家族聯袂造訪時勸說無效後,就再也沒有對曾經的部下們發過一言!更沒有將這樣的信息傳遞給朝廷知道!
因為他知道朝廷的決心和底線!知道年輕的皇帝是有著自己的堅定信念,那就是恢複大雍昔日的輝煌!所以任何阻擋都會被抹去。
一個人如果一心自取滅亡,尚且難以勸阻,更何況是一個家族!但願呂家兄弟行事不要太過,如此還能保全家族,若是行事太過出格,自己就是有心為呂家保全一份香火都是千難萬難!
兩位文官尚書正在神思千轉之際,呂修文聽到有人提前發難,心內略微有些驚訝。沒有想到魏老兒如此的不得人心!南遷的官員內部竟然也有人對其不滿!看來今天的勝算又大了幾分!
呂修文雖然級別不高,但是久經官場爭鬥。原本不該聽不出禮部左侍郎的潛台詞是要追查散布童謠之人。
但是由於心中有事,派出處理後患的管家又遲遲未歸,加上欲扳倒魏世傑心切,竟然沒有聽出禮部左侍郎的弦外之音!況且,就算是聽出來了,在這個時候,也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既然有人挑開了話題,那麽自己就不會介意這個人是誰!自己要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由頭。
大廳裏的時間好似突然就慢了下來!禮部左侍郎的聲音還在迴蕩著。
群臣無語!
趙崇掃了一眼兩班大臣,年輕的臉上看不出一點波瀾,緩緩開口問道:“左侍郎所提之事關係到朝中重臣和皇家威嚴,是否需要徹查,各位愛卿可有什麽看法?”
聽到皇帝開口詢問,又見魏世傑老神在在,毫不忌諱!大廳裏的群臣一時都摸不清雙方的心思!好半天才響起了小聲的討論。
呂修文原本並不準備出言,此時聽到皇帝言及皇家威嚴,以為是皇帝對此事心有不滿。心想此時正是落進下石的好機會!
於是出列躬身說道:“啟稟皇上,臣下在坊間也聽聞些許的傳聞,和魏將軍頗有關聯,所以想向魏將軍當場求證,不知可否!”
“哦!愛卿所聞何事?魏愛卿,當可為你解惑!”趙崇看來一眼魏世傑,又看了看這個急不可耐跳將出來的局中人,輕聲笑道。
“所知無不可對人言。”
魏世傑眯著眼睛,隻是微微斜瞟了一眼身後出列說話的呂修文,隻擠出了這硬邦邦的一句。說完,又眯起了眼睛,直視前方。
大雍朝廷,一向重文輕武。呂修文身為文官,雖然級別低於魏世傑但是有著文官固有的優越感!
見魏世傑如此輕視自己,心中頗為不忿。暗下腹誹,且看你還能得意到幾時!但是臉上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異樣!文官殺人想來不用刀,果真不假!
朝著魏世傑拱了拱手說道:“前幾日偶然聽說陛下欲巡視水軍大營,被轅門守衛以沒收到將軍軍令為由拒絕,請問魏將軍,此事是否屬實?”
“卻有此事!”魏世傑依然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隻是淡淡的飄出四個字。
“傳聞水軍大營目前駐紮人數超過二十萬,是否屬實?”
“屬實。”
“具我所知,水軍大營,加上東甸島的步軍大營內,原有兵力不超過四萬。多出來的十數萬人馬從何而來?將軍私藏人馬於軍營有何企圖?”
“多出的軍民乃是海豐戰後,接迴的大雍百姓。此事剛才已有匯報。”
“那海豐戰前,可曾報於皇上知曉?”
“皇上自然知曉。”
“是先斬後奏,還是事前匯報?”
兩人一問一答,氣氛陡然升溫!群臣此時大多嗅到了一點不同尋常!
“此等大事,皇上竟然事前毫不知情!”
“魏將軍太過跋扈了吧!”
“軍中武人怎敢如此行事?”本地大族出身的幾位官員七嘴八舌的發表感歎。言語間多是對魏世傑的不滿!
“此等軍國大事都敢先斬後奏,武夫粗鄙,專斷跋扈,藐視皇權到此等地步,實在有負皇上信任!不殺不足以正朝綱!”
孟傑身後的一名文官,殺氣騰騰的出列奏道。此人正是瓊州大族,尹家的當家人,現任戶部郎官尹哲。
幾大家族曆來都是同進退,此時魏世傑對所做之事毫不避諱。正是對其趕盡殺絕的好機會。機會難得,怎能輕易放過!
此言一出,群臣俱皆變色!如此就是不死不休了!一般同僚之間沒有深仇大恨,是斷然不會爭鬥到如此地步的!
看來今日的風暴就要來臨了!此時朝堂之上的平靜,像極了風暴眼中的那一片平靜!
魏世傑猛然睜開雙眼,久經沙場的老將,渾身散發出濃鬱的煞氣!像一頭的雄獅盯住獵物般的掃過出言的幾位文官!
冷聲說道:“軍國大事,自有皇上決斷!汝等所言,無理之極,欺我手中軍刀不利乎!”
“將軍不敢與北涼的蠻刀較一較高下!卻欲拿同僚試刀否?”
既然已經是撕破了臉皮,呂修文對於有持刀麵君特權的兵部尚書毫不畏懼!厲聲質問道。
“兵部隻有調兵權,沒有統兵權,魏尚書此次親自領兵出戰,似乎還是沒有適應兵部尚書的新職責。
且軍營重地,本該由統兵將領負責,魏尚書以尚書身份統兵在外本就不合規製,尚能不忘營中安排,能讓皇上欲巡營而不得!真是麵麵具到,令人佩服!”
呂修文特意將尚書兩個字,咬的很重。大雍自立國以來,為防止出現擁兵自重,一直有兵部尚書不統兵,統兵大將不選兵的傳統!
工部尚書還是一貫的作風,對這些毫不關心!而南遷的文官首領吏部尚書姚秀夫,新任的戶部尚書孟傑等人因為早已和皇上開過小會。所以大致了解皇上的心思,都沒有發言!
而其下屬的臣僚也因為不明風向,大多也是保持沉默!隻有本地家族出身的官員在和兵部的下屬官員們在爭辯。
此時朝堂之上已是吵開了鍋,亂烘烘一片嘈雜!本地家族出身的官員都將矛頭對準了兵部的負責人!鐵了心想扳倒這個一心改製軍隊的將軍出身的尚書!從而保住瓊州原有的守備軍的編製!
呂家的小動作並沒有瞞著這位前任的安撫史大人,甚至曾暗示過,可以用瓊州的穩定來換取他們的利益!
孟傑自上次本地家族聯袂造訪時勸說無效後,就再也沒有對曾經的部下們發過一言!更沒有將這樣的信息傳遞給朝廷知道!
因為他知道朝廷的決心和底線!知道年輕的皇帝是有著自己的堅定信念,那就是恢複大雍昔日的輝煌!所以任何阻擋都會被抹去。
一個人如果一心自取滅亡,尚且難以勸阻,更何況是一個家族!但願呂家兄弟行事不要太過,如此還能保全家族,若是行事太過出格,自己就是有心為呂家保全一份香火都是千難萬難!
兩位文官尚書正在神思千轉之際,呂修文聽到有人提前發難,心內略微有些驚訝。沒有想到魏老兒如此的不得人心!南遷的官員內部竟然也有人對其不滿!看來今天的勝算又大了幾分!
呂修文雖然級別不高,但是久經官場爭鬥。原本不該聽不出禮部左侍郎的潛台詞是要追查散布童謠之人。
但是由於心中有事,派出處理後患的管家又遲遲未歸,加上欲扳倒魏世傑心切,竟然沒有聽出禮部左侍郎的弦外之音!況且,就算是聽出來了,在這個時候,也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既然有人挑開了話題,那麽自己就不會介意這個人是誰!自己要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由頭。
大廳裏的時間好似突然就慢了下來!禮部左侍郎的聲音還在迴蕩著。
群臣無語!
趙崇掃了一眼兩班大臣,年輕的臉上看不出一點波瀾,緩緩開口問道:“左侍郎所提之事關係到朝中重臣和皇家威嚴,是否需要徹查,各位愛卿可有什麽看法?”
聽到皇帝開口詢問,又見魏世傑老神在在,毫不忌諱!大廳裏的群臣一時都摸不清雙方的心思!好半天才響起了小聲的討論。
呂修文原本並不準備出言,此時聽到皇帝言及皇家威嚴,以為是皇帝對此事心有不滿。心想此時正是落進下石的好機會!
於是出列躬身說道:“啟稟皇上,臣下在坊間也聽聞些許的傳聞,和魏將軍頗有關聯,所以想向魏將軍當場求證,不知可否!”
“哦!愛卿所聞何事?魏愛卿,當可為你解惑!”趙崇看來一眼魏世傑,又看了看這個急不可耐跳將出來的局中人,輕聲笑道。
“所知無不可對人言。”
魏世傑眯著眼睛,隻是微微斜瞟了一眼身後出列說話的呂修文,隻擠出了這硬邦邦的一句。說完,又眯起了眼睛,直視前方。
大雍朝廷,一向重文輕武。呂修文身為文官,雖然級別低於魏世傑但是有著文官固有的優越感!
見魏世傑如此輕視自己,心中頗為不忿。暗下腹誹,且看你還能得意到幾時!但是臉上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異樣!文官殺人想來不用刀,果真不假!
朝著魏世傑拱了拱手說道:“前幾日偶然聽說陛下欲巡視水軍大營,被轅門守衛以沒收到將軍軍令為由拒絕,請問魏將軍,此事是否屬實?”
“卻有此事!”魏世傑依然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隻是淡淡的飄出四個字。
“傳聞水軍大營目前駐紮人數超過二十萬,是否屬實?”
“屬實。”
“具我所知,水軍大營,加上東甸島的步軍大營內,原有兵力不超過四萬。多出來的十數萬人馬從何而來?將軍私藏人馬於軍營有何企圖?”
“多出的軍民乃是海豐戰後,接迴的大雍百姓。此事剛才已有匯報。”
“那海豐戰前,可曾報於皇上知曉?”
“皇上自然知曉。”
“是先斬後奏,還是事前匯報?”
兩人一問一答,氣氛陡然升溫!群臣此時大多嗅到了一點不同尋常!
“此等大事,皇上竟然事前毫不知情!”
“魏將軍太過跋扈了吧!”
“軍中武人怎敢如此行事?”本地大族出身的幾位官員七嘴八舌的發表感歎。言語間多是對魏世傑的不滿!
“此等軍國大事都敢先斬後奏,武夫粗鄙,專斷跋扈,藐視皇權到此等地步,實在有負皇上信任!不殺不足以正朝綱!”
孟傑身後的一名文官,殺氣騰騰的出列奏道。此人正是瓊州大族,尹家的當家人,現任戶部郎官尹哲。
幾大家族曆來都是同進退,此時魏世傑對所做之事毫不避諱。正是對其趕盡殺絕的好機會。機會難得,怎能輕易放過!
此言一出,群臣俱皆變色!如此就是不死不休了!一般同僚之間沒有深仇大恨,是斷然不會爭鬥到如此地步的!
看來今日的風暴就要來臨了!此時朝堂之上的平靜,像極了風暴眼中的那一片平靜!
魏世傑猛然睜開雙眼,久經沙場的老將,渾身散發出濃鬱的煞氣!像一頭的雄獅盯住獵物般的掃過出言的幾位文官!
冷聲說道:“軍國大事,自有皇上決斷!汝等所言,無理之極,欺我手中軍刀不利乎!”
“將軍不敢與北涼的蠻刀較一較高下!卻欲拿同僚試刀否?”
既然已經是撕破了臉皮,呂修文對於有持刀麵君特權的兵部尚書毫不畏懼!厲聲質問道。
“兵部隻有調兵權,沒有統兵權,魏尚書此次親自領兵出戰,似乎還是沒有適應兵部尚書的新職責。
且軍營重地,本該由統兵將領負責,魏尚書以尚書身份統兵在外本就不合規製,尚能不忘營中安排,能讓皇上欲巡營而不得!真是麵麵具到,令人佩服!”
呂修文特意將尚書兩個字,咬的很重。大雍自立國以來,為防止出現擁兵自重,一直有兵部尚書不統兵,統兵大將不選兵的傳統!
工部尚書還是一貫的作風,對這些毫不關心!而南遷的文官首領吏部尚書姚秀夫,新任的戶部尚書孟傑等人因為早已和皇上開過小會。所以大致了解皇上的心思,都沒有發言!
而其下屬的臣僚也因為不明風向,大多也是保持沉默!隻有本地家族出身的官員在和兵部的下屬官員們在爭辯。
此時朝堂之上已是吵開了鍋,亂烘烘一片嘈雜!本地家族出身的官員都將矛頭對準了兵部的負責人!鐵了心想扳倒這個一心改製軍隊的將軍出身的尚書!從而保住瓊州原有的守備軍的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