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元年,二月望日,大朝!
寅時剛過,街道上還殘留著一絲夜的清冷!但是晨曦已經再次光臨這座曆經三百年風雨的古城!晨光裏隱約可以看的到冷峻的城牆。
城牆長約八裏,高三丈有於,寬兩丈,設東、西、南三座城門和四座角樓,有子城、月城、護城河。
鼓樓矗立在南門與州衙之間,靜靜的俯視著眼前的一切!一如從前三百年裏的時光。
州府衙門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有南溪水蜿蜒流過,貫通南渡江。
州城也就成了交通重心,大小船隻往來河道之上,以運輸糧、油、糖、木材等物可過州城南門的碼頭,繁華與喧鬧似乎也隨著它的溪水流入古城,而在其東南邊,有一片湖,稱為南湖,似是一麵寶鏡。
天漸漸亮了,六部官員,以及州城所在的瓊山縣主要官員和各文武散官,約三十餘人全部聚集在州城衙門外的東門街。三五成群的小聲議論著各自的話題。
三十人的隊伍,明顯的分成了三個群體。原瓊州州府的部分官員包括呂氏兄弟等人圍著戶部尚書孟傑,人數約五六人。隨王庭南遷的官員簇擁著姚秀夫,這個群體人數最多,大約占了一半。軍中的將校們自然以魏世傑為首,也有十餘人。
魏世傑身邊的軍中將領,看向呂修武的眼神中多是憤怒和蔑視!
自瓊州改製後,每月隻有一次大朝。其餘時間諸多雜事都是由六部處理。相對重要的大事六部主官會在批閱後,才會送到皇帝禦前。
如果幾位尚書意見不一的話,可以等到每月望日的朝會上與群臣皇帝一起商議。若是急事,大事也可以聯合幾位尚書一起求見皇帝!
當然大臣如果有事也可以單獨上奏皇上。
趙崇自繼位以來,也沒有收到多少份奏章!前幾日到是收到了一份讓自己頭疼不已的奏章!本來對老將有所懷疑,懷疑其在海豐戰事上獨斷專行的原因。但是有了鷹巢提供的情報後,懷疑已經解除。隻是在等一個解釋而已。
但是從魏世傑的上奏的言辭來看,顯然是對自己有所抵觸!看來隻能在朝會上讓其明白了!
以呂家為首的本地家族最近動作不斷,讓趙崇頗為憂慮!登島之前,後勤補給多依賴瓊州,其中本地大族的功勞不可抹殺!但是朝廷的軍隊和原本的守備軍也需要整頓,重編以迎接很快就可能會到來的戰事!
趙崇照例是卯時起床,熱了熱身然後舞了幾趟刀法,槍法。王太後照例在自己的院子裏備好早餐。
年輕的皇帝用過早飯,又陪著太後聊了些閑話。隻到鼓樓上敲響三通上朝鼓後,才起身告退,往州衙行去!
文武分班站定,山唿萬歲。朝堂雖小,亦巍然森嚴。
辰時初,朝會開始。
一切都在不溫不火的進行著,先是工部尚書匯報各地的工程進度。各定居點都已經開始建造民居了。各種物資,材料源源不斷的供應著各個工地!
州城擴建的工程,工部當作最重要的工作來推進的,人力,物力都是優先供應。所以進度很快,已經完成了大半。
皇帝處理政務,及後宮的起居的宮殿,各種擴建的倉庫都已完成。餘下的隻有側邊的親衛營地沒有建造完畢了。
擴建的規模並不是很大,緊靠著原州城的南門,坐南朝北,麵對中原!這也是趙崇特意要求的格局!以示不忘收複中原的決心。
李偈預計再有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全部竣工供皇家使用了。
各職能宮殿錯落有致,精致又不鋪張,簡潔又不乏莊重!
戶部及治下的農官們也組織起當地有經驗的老農給新開的田地進行種植指導。育苗工作已經完成了,預計月底就可以開始登島以來的第一次春播了!
耕牛不足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前次海豐的戰事後,共計接迴軍民二十多萬人,牛羊,馬匹無數。
為了防止人畜雜居帶來的不便,順便解決軍馬,耕牛的不足,及軍中肉食供應問題。統一由戶部出麵,以市價收購了這批牲畜。
耕牛反租給各開荒點的農戶,馬匹除挑選部分戰馬配給騎兵使用,其餘的健壯馬匹牛羊全部送往文昌馬場作飼養,繁育之用!老弱的牛羊統一宰殺以供軍士食用!
目前文昌馬場共記有馬近五千匹,其中馬駒近三千匹,成年母馬一千多匹。牛羊數萬頭。
馬場新遷入的數百餘戶牧民,都是經過挑選的有放牧經驗的百姓。他們大多在北涼貴族的牧場中當過放牧奴隸!所以對付起這麽多的牲口,很是得心應手!而且軍中的軍士們也會定期的輪換的來幫助馴養!
朝廷並不過多的插手其中的日常管理,隻是要求各戶馴養的牲口不能減少,每增加一匹馬,一頭牛,都有相應的獎勵!
如果成功的馴養出可用的戰馬,供應到軍中,獎勵就更加豐厚!養出來的牛羊等也不用考慮售賣。統一由兵部來收購!用於改善軍士夥食,增強體質!
各部的官員陸陸續續的匯報了將近一個時辰。
就在朝會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有禮部的一員郎官,出列奏道:“皇上,臣聽聞近日坊間有小兒吟唱一首童謠,其中就有大將軍,小皇帝的唱法。微臣以為,此等言詞有辱皇家天威!請皇上下令徹查!”
此議一出,大堂裏一片寂靜!軍中老將魏世傑一時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
但是老將魏世傑立於武將的最上首,雙手拄著配劍,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入定一般,沒有半點反應!
一應武將,也就隻有魏世傑一人有此殊榮,可以佩刀上朝!但是尋常時,都是空手。今日卻一反常態的將佩刀帶上了朝堂之上!
禮部尚書姚秀夫麵無表情的看了一眼出班說話的禮部左侍郎。此人平時在部中毫無存在感,但是此時提出這個眾人皆知但一直無人說破的話題,顯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此議看似不利於兵部尚書,但是仔細思量之下確是有替魏世傑鳴冤出頭的意味!
姚秀夫的眼神快速的在禮部左侍郎和老僧入定般的兵部尚書身上打了個來迴!麵上表情並無變化,心下所思量的也隻有他本人知道了!
小小的南遷朝廷,派係也如此的複雜嗎!
寅時剛過,街道上還殘留著一絲夜的清冷!但是晨曦已經再次光臨這座曆經三百年風雨的古城!晨光裏隱約可以看的到冷峻的城牆。
城牆長約八裏,高三丈有於,寬兩丈,設東、西、南三座城門和四座角樓,有子城、月城、護城河。
鼓樓矗立在南門與州衙之間,靜靜的俯視著眼前的一切!一如從前三百年裏的時光。
州府衙門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有南溪水蜿蜒流過,貫通南渡江。
州城也就成了交通重心,大小船隻往來河道之上,以運輸糧、油、糖、木材等物可過州城南門的碼頭,繁華與喧鬧似乎也隨著它的溪水流入古城,而在其東南邊,有一片湖,稱為南湖,似是一麵寶鏡。
天漸漸亮了,六部官員,以及州城所在的瓊山縣主要官員和各文武散官,約三十餘人全部聚集在州城衙門外的東門街。三五成群的小聲議論著各自的話題。
三十人的隊伍,明顯的分成了三個群體。原瓊州州府的部分官員包括呂氏兄弟等人圍著戶部尚書孟傑,人數約五六人。隨王庭南遷的官員簇擁著姚秀夫,這個群體人數最多,大約占了一半。軍中的將校們自然以魏世傑為首,也有十餘人。
魏世傑身邊的軍中將領,看向呂修武的眼神中多是憤怒和蔑視!
自瓊州改製後,每月隻有一次大朝。其餘時間諸多雜事都是由六部處理。相對重要的大事六部主官會在批閱後,才會送到皇帝禦前。
如果幾位尚書意見不一的話,可以等到每月望日的朝會上與群臣皇帝一起商議。若是急事,大事也可以聯合幾位尚書一起求見皇帝!
當然大臣如果有事也可以單獨上奏皇上。
趙崇自繼位以來,也沒有收到多少份奏章!前幾日到是收到了一份讓自己頭疼不已的奏章!本來對老將有所懷疑,懷疑其在海豐戰事上獨斷專行的原因。但是有了鷹巢提供的情報後,懷疑已經解除。隻是在等一個解釋而已。
但是從魏世傑的上奏的言辭來看,顯然是對自己有所抵觸!看來隻能在朝會上讓其明白了!
以呂家為首的本地家族最近動作不斷,讓趙崇頗為憂慮!登島之前,後勤補給多依賴瓊州,其中本地大族的功勞不可抹殺!但是朝廷的軍隊和原本的守備軍也需要整頓,重編以迎接很快就可能會到來的戰事!
趙崇照例是卯時起床,熱了熱身然後舞了幾趟刀法,槍法。王太後照例在自己的院子裏備好早餐。
年輕的皇帝用過早飯,又陪著太後聊了些閑話。隻到鼓樓上敲響三通上朝鼓後,才起身告退,往州衙行去!
文武分班站定,山唿萬歲。朝堂雖小,亦巍然森嚴。
辰時初,朝會開始。
一切都在不溫不火的進行著,先是工部尚書匯報各地的工程進度。各定居點都已經開始建造民居了。各種物資,材料源源不斷的供應著各個工地!
州城擴建的工程,工部當作最重要的工作來推進的,人力,物力都是優先供應。所以進度很快,已經完成了大半。
皇帝處理政務,及後宮的起居的宮殿,各種擴建的倉庫都已完成。餘下的隻有側邊的親衛營地沒有建造完畢了。
擴建的規模並不是很大,緊靠著原州城的南門,坐南朝北,麵對中原!這也是趙崇特意要求的格局!以示不忘收複中原的決心。
李偈預計再有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全部竣工供皇家使用了。
各職能宮殿錯落有致,精致又不鋪張,簡潔又不乏莊重!
戶部及治下的農官們也組織起當地有經驗的老農給新開的田地進行種植指導。育苗工作已經完成了,預計月底就可以開始登島以來的第一次春播了!
耕牛不足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前次海豐的戰事後,共計接迴軍民二十多萬人,牛羊,馬匹無數。
為了防止人畜雜居帶來的不便,順便解決軍馬,耕牛的不足,及軍中肉食供應問題。統一由戶部出麵,以市價收購了這批牲畜。
耕牛反租給各開荒點的農戶,馬匹除挑選部分戰馬配給騎兵使用,其餘的健壯馬匹牛羊全部送往文昌馬場作飼養,繁育之用!老弱的牛羊統一宰殺以供軍士食用!
目前文昌馬場共記有馬近五千匹,其中馬駒近三千匹,成年母馬一千多匹。牛羊數萬頭。
馬場新遷入的數百餘戶牧民,都是經過挑選的有放牧經驗的百姓。他們大多在北涼貴族的牧場中當過放牧奴隸!所以對付起這麽多的牲口,很是得心應手!而且軍中的軍士們也會定期的輪換的來幫助馴養!
朝廷並不過多的插手其中的日常管理,隻是要求各戶馴養的牲口不能減少,每增加一匹馬,一頭牛,都有相應的獎勵!
如果成功的馴養出可用的戰馬,供應到軍中,獎勵就更加豐厚!養出來的牛羊等也不用考慮售賣。統一由兵部來收購!用於改善軍士夥食,增強體質!
各部的官員陸陸續續的匯報了將近一個時辰。
就在朝會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有禮部的一員郎官,出列奏道:“皇上,臣聽聞近日坊間有小兒吟唱一首童謠,其中就有大將軍,小皇帝的唱法。微臣以為,此等言詞有辱皇家天威!請皇上下令徹查!”
此議一出,大堂裏一片寂靜!軍中老將魏世傑一時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
但是老將魏世傑立於武將的最上首,雙手拄著配劍,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入定一般,沒有半點反應!
一應武將,也就隻有魏世傑一人有此殊榮,可以佩刀上朝!但是尋常時,都是空手。今日卻一反常態的將佩刀帶上了朝堂之上!
禮部尚書姚秀夫麵無表情的看了一眼出班說話的禮部左侍郎。此人平時在部中毫無存在感,但是此時提出這個眾人皆知但一直無人說破的話題,顯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此議看似不利於兵部尚書,但是仔細思量之下確是有替魏世傑鳴冤出頭的意味!
姚秀夫的眼神快速的在禮部左侍郎和老僧入定般的兵部尚書身上打了個來迴!麵上表情並無變化,心下所思量的也隻有他本人知道了!
小小的南遷朝廷,派係也如此的複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