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造個房子
天災末世,她有萬能APP 作者:淩晨做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許是心理作用,她最近越來越覺得在屋子裏有些發悶了。
她其實覺得就是心理作用,因為檢測空氣質量的機器還在好好運行,並且老老實實地告訴她,空氣質量良好,適宜生活。
所以說科技的力量是偉大的,有空氣淨化機在,異味都被吸除,還釋放出適量氧氣;有綠植在,二氧化碳也不成問題。
也許,是暖氣開得太足,所以烤得發悶?或者是被關在屋子裏太久,所以心理上覺得悶?還是因為看不見外界的窗,才產生了這種感覺?
這些原因也許都有,她也沒有強烈的意願要搞清楚問題的本質,而是走樸實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路線。
發現問題:在屋子裏待著悶悶的。
解決問題:換個屋子生活。
嗯,很好解決嘛。
在空間裏玩一迴大型3d裝修遊戲,這不就解決了嗎。
她以前玩的都是裝修小遊戲,如果是固定的場地,那她還是很熱衷於換換地磚牆紙、擺擺家具之類的。
但是如果自由度太高,她反而懶怠了,可以自行擴建地板、改變房型、增加樓層這種操作,她做起來就有點束手束腳。
一個是很麻煩,相當於要獨立完成從建房策劃到毛坯房的裝修。
還有一個就是遊戲本身的操作設計得也不太合理,她想著要在這裏拐個彎,但是實施起來就很困難,怎麽按也拐不過去。
不過現在嘛……
空間裏,她就是主宰,升到最高級的金手指將她對空間的掌控權限提到最高,能做到隨心而動。
還是真·3d視角,隨便轉方向,大小遠近隨心指示,還不會像暈遊戲畫麵那樣暈實景。
而且,在空間,就算哪裏沒弄好,或者是以後不滿意,想再更改,也要方便得多。
再加上,她現在時間很多啊,也沒什麽要緊事,這事也不著急,就每天看看別人家的裝修,再設計設計自己的。
空間那麽大,她想建什麽樣的、建多大、建幾間,那都沒問題啊。
她興致勃勃地點開一個改造裝修的賬號,從第一個開始看。
她記得,小時候電視台就有過這種改造人家的節目,她那個時候可喜歡,每次都準時守著看。
因為挑的都是一般普通人的人家,她那會兒還幻想過,如果挑中她家會怎樣呢。
一邊看設計師博主對別人家的規劃,她一邊琢磨著自己的。
改造總是有很多局限的,水電通路就限製了房間的用途,插座位置也使很多布局無法實現,還有牆,也不能隨便砸通。
房型是怎樣的,布局又是怎樣,有些刁鑽的角落該放什麽樣的家具,又會不會妨礙采光通風……
這些,在空間都不需要操心。
所以,她琢磨的基本上就是風格的問題。
她想建的這一間,還是想走簡約的風格,色調就以黑白灰為主,包容性也比較強,放一些色彩鮮豔的裝飾,稍微設計一下就不會顯得特別突兀。
另一項就是針對她的需求。
臥室肯定需要一個,是睡覺的地方。
但是既然空間這麽大,臥室隻用作睡覺即可,平時的其它娛樂活動,就可以從臥室挪出去。
比如可以專門弄一個私人電影院,用金手指搞來正經的幕布和投影,再擺上舒服的椅子,想看電影電視劇什麽的,就可以過去看。
所以,臥室的麵積其實不需要特別大。
她琢磨著,臥室要放一個床,這是必需的,其它的倒也沒什麽,床頭櫃、桌子、衣櫃這樣的都可以算是裝飾品。
不過,床的對麵最好還是留個投影的位置,畢竟有時候睡前看電影,看完就直接躺平睡了,不用非得挪去“電影院”再挪迴來。
還有一個,倒不算是必需品,但她特別想要——
在這間租來的房子住了這麽久,她倒是很想弄一扇大大的窗戶放在臥室,每天一拉窗簾就能看到外麵的景色。
除了臥室,另一個一定要有的就是衛生間,這是本來就有的,甚至這間要建的房屋可以直接依靠著衛生間延伸出去。
她看了幾個或是裝修、或是生活博主介紹家裝的視頻,有兩個特別滿意的衛生間裝潢。
一個是複古田園風,整體以白色為主色調。
牆壁不做半牆,直接用小的白瓷磚貼滿,美縫選用同樣的白色,顯得幹淨;
地磚選用民族風的圖案平鋪開來,對稱的花朵樣式,包含橘色和綠色,都是低飽和低明度的暗色,不會眼花繚亂。
白色的浴缸、大理石的洗手台、木青色的底櫃、鑲嵌暗金色邊框的鏡子,還有薄荷綠色的軟皮休息凳。
沒做幹濕分離,整體清爽怡適,很有股田園野趣,明明是浴室,卻有種陽光普照的感覺。
另外一個,是完全相反的低調奢華風,色調以暗色為主。
全部的地板和牆壁都用一樣的墨綠色大理石磚鋪設,這樣一鋪,其實整個氛圍就已經出來了。
洗手台、底櫃甚至包括浴缸外麵都用一樣的石磚包裹,水池和浴缸是潔白的瓷磚,嵌進墨綠的大理石中,非常好看。
地麵上坐落金色描邊的透明置物櫃,衛浴整體呈現金色,本來誇張的顏色放在墨綠色的背景裏絲毫不顯突兀,反而很是和諧。
這一套裝修就是低調的奢華,感覺不泡在浴缸裏拿杯紅酒晃悠都不合適。
她兩套都很喜歡,本來還在苦惱,如果衛生間用了一種風格的裝飾,那整個屋子是不是也要延續這樣的風格。
但是她本來想的又是簡約風,會不會矛盾,或者怎樣融合比較合適。
這麽苦惱了一會兒,她豁然開朗——沒有必要非得一個風格啊!她這又不是真的建房子,而是在空間建造她的小家。
因為空間的特性,房子又不是真的要用到鋼筋混凝土,而是直接利用時間流速的物理規律來固定,百分之一百的結實。
所以,各個房間看似是挨在一起的,但其實可以隨意分開,隻要她願意,甚至可以複製出單獨的房間,然後像積木一樣拚著組合。
不管是從客觀的存在、還是從她的個人喜好出發,所有房間都沒必要非得保持一樣的風格嘛。
這個風格也喜歡,那個樣子也想要,別人才做選擇,她有金手指,她都要!
她其實覺得就是心理作用,因為檢測空氣質量的機器還在好好運行,並且老老實實地告訴她,空氣質量良好,適宜生活。
所以說科技的力量是偉大的,有空氣淨化機在,異味都被吸除,還釋放出適量氧氣;有綠植在,二氧化碳也不成問題。
也許,是暖氣開得太足,所以烤得發悶?或者是被關在屋子裏太久,所以心理上覺得悶?還是因為看不見外界的窗,才產生了這種感覺?
這些原因也許都有,她也沒有強烈的意願要搞清楚問題的本質,而是走樸實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路線。
發現問題:在屋子裏待著悶悶的。
解決問題:換個屋子生活。
嗯,很好解決嘛。
在空間裏玩一迴大型3d裝修遊戲,這不就解決了嗎。
她以前玩的都是裝修小遊戲,如果是固定的場地,那她還是很熱衷於換換地磚牆紙、擺擺家具之類的。
但是如果自由度太高,她反而懶怠了,可以自行擴建地板、改變房型、增加樓層這種操作,她做起來就有點束手束腳。
一個是很麻煩,相當於要獨立完成從建房策劃到毛坯房的裝修。
還有一個就是遊戲本身的操作設計得也不太合理,她想著要在這裏拐個彎,但是實施起來就很困難,怎麽按也拐不過去。
不過現在嘛……
空間裏,她就是主宰,升到最高級的金手指將她對空間的掌控權限提到最高,能做到隨心而動。
還是真·3d視角,隨便轉方向,大小遠近隨心指示,還不會像暈遊戲畫麵那樣暈實景。
而且,在空間,就算哪裏沒弄好,或者是以後不滿意,想再更改,也要方便得多。
再加上,她現在時間很多啊,也沒什麽要緊事,這事也不著急,就每天看看別人家的裝修,再設計設計自己的。
空間那麽大,她想建什麽樣的、建多大、建幾間,那都沒問題啊。
她興致勃勃地點開一個改造裝修的賬號,從第一個開始看。
她記得,小時候電視台就有過這種改造人家的節目,她那個時候可喜歡,每次都準時守著看。
因為挑的都是一般普通人的人家,她那會兒還幻想過,如果挑中她家會怎樣呢。
一邊看設計師博主對別人家的規劃,她一邊琢磨著自己的。
改造總是有很多局限的,水電通路就限製了房間的用途,插座位置也使很多布局無法實現,還有牆,也不能隨便砸通。
房型是怎樣的,布局又是怎樣,有些刁鑽的角落該放什麽樣的家具,又會不會妨礙采光通風……
這些,在空間都不需要操心。
所以,她琢磨的基本上就是風格的問題。
她想建的這一間,還是想走簡約的風格,色調就以黑白灰為主,包容性也比較強,放一些色彩鮮豔的裝飾,稍微設計一下就不會顯得特別突兀。
另一項就是針對她的需求。
臥室肯定需要一個,是睡覺的地方。
但是既然空間這麽大,臥室隻用作睡覺即可,平時的其它娛樂活動,就可以從臥室挪出去。
比如可以專門弄一個私人電影院,用金手指搞來正經的幕布和投影,再擺上舒服的椅子,想看電影電視劇什麽的,就可以過去看。
所以,臥室的麵積其實不需要特別大。
她琢磨著,臥室要放一個床,這是必需的,其它的倒也沒什麽,床頭櫃、桌子、衣櫃這樣的都可以算是裝飾品。
不過,床的對麵最好還是留個投影的位置,畢竟有時候睡前看電影,看完就直接躺平睡了,不用非得挪去“電影院”再挪迴來。
還有一個,倒不算是必需品,但她特別想要——
在這間租來的房子住了這麽久,她倒是很想弄一扇大大的窗戶放在臥室,每天一拉窗簾就能看到外麵的景色。
除了臥室,另一個一定要有的就是衛生間,這是本來就有的,甚至這間要建的房屋可以直接依靠著衛生間延伸出去。
她看了幾個或是裝修、或是生活博主介紹家裝的視頻,有兩個特別滿意的衛生間裝潢。
一個是複古田園風,整體以白色為主色調。
牆壁不做半牆,直接用小的白瓷磚貼滿,美縫選用同樣的白色,顯得幹淨;
地磚選用民族風的圖案平鋪開來,對稱的花朵樣式,包含橘色和綠色,都是低飽和低明度的暗色,不會眼花繚亂。
白色的浴缸、大理石的洗手台、木青色的底櫃、鑲嵌暗金色邊框的鏡子,還有薄荷綠色的軟皮休息凳。
沒做幹濕分離,整體清爽怡適,很有股田園野趣,明明是浴室,卻有種陽光普照的感覺。
另外一個,是完全相反的低調奢華風,色調以暗色為主。
全部的地板和牆壁都用一樣的墨綠色大理石磚鋪設,這樣一鋪,其實整個氛圍就已經出來了。
洗手台、底櫃甚至包括浴缸外麵都用一樣的石磚包裹,水池和浴缸是潔白的瓷磚,嵌進墨綠的大理石中,非常好看。
地麵上坐落金色描邊的透明置物櫃,衛浴整體呈現金色,本來誇張的顏色放在墨綠色的背景裏絲毫不顯突兀,反而很是和諧。
這一套裝修就是低調的奢華,感覺不泡在浴缸裏拿杯紅酒晃悠都不合適。
她兩套都很喜歡,本來還在苦惱,如果衛生間用了一種風格的裝飾,那整個屋子是不是也要延續這樣的風格。
但是她本來想的又是簡約風,會不會矛盾,或者怎樣融合比較合適。
這麽苦惱了一會兒,她豁然開朗——沒有必要非得一個風格啊!她這又不是真的建房子,而是在空間建造她的小家。
因為空間的特性,房子又不是真的要用到鋼筋混凝土,而是直接利用時間流速的物理規律來固定,百分之一百的結實。
所以,各個房間看似是挨在一起的,但其實可以隨意分開,隻要她願意,甚至可以複製出單獨的房間,然後像積木一樣拚著組合。
不管是從客觀的存在、還是從她的個人喜好出發,所有房間都沒必要非得保持一樣的風格嘛。
這個風格也喜歡,那個樣子也想要,別人才做選擇,她有金手指,她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