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閃 電 速 度
天災末世,她有萬能APP 作者:淩晨做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車輪泡芙是把烤泡芙從中間剖開,在裏麵填充上奶油內餡的一種甜品,長得跟甜甜圈一個形狀。
這玩意是個外國甜品,本來的名字不叫車輪,而是用當地的一處地名命名的。
國內翻譯過來叫“車輪泡芙”,是因為原本的這個地名是該國舉行自行車比賽的知名場地。
再加上這泡芙的起源似乎也與自行車賽大為相關,且這泡芙的形狀正像是自行車車輪,所以翻譯過來就叫做“車輪泡芙”了。
就,某種程度上也挺信達雅的。
她拿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味道,裏麵填充了卡仕達醬和榛子巧克力奶油,其中再加上一些杏仁片和巴旦木顆粒的點綴。
表麵上撒了一層薄薄的糖粉,掩蓋住了泡芙本身深棕的顏色。
這種泡芙一定要吃新鮮出爐的,泡芙本體還熱熱的,表麵酥脆,裏麵填充著微涼的奶油,一口下去,口感和溫度的對衝堪稱完美。
一整個拿著不方便吃,她總覺得有點顧此失彼,咬了這頭,那頭就會擠出去或者掉下去點什麽。
所以,她找出把亮閃閃的餐刀,想著切一半,或者甚至三分、四分切開了吃。
找了個又小又厚的手持木菜板,小心地一分兩半,本來打算就這麽吃,但看著很是精致的車輪泡芙,就這麽放在菜板上也不是個事。
於是,她又折騰折騰,去翻出來一個很大的圓盤,扁的白瓷盤,上麵有一些像是撒上去的墨水點子的圖案裝飾,很是簡約。
她就又做作地用刀和手扶著泡芙,挪到盤子上淺淺擺了個盤。
然後忙忙活活地布置了個簡易的背景,端著相機哢嚓哢嚓拍幾張,這才滿意了。
好在這一會兒還不至於變涼,她重新戴上塑料手套,捏著切開的一半,湊到嘴邊小心地咬了一口。
外皮發出清脆撓人心的聲音,裏麵濃厚的三重風味奶油醬料頓時擠入口腔,一時間,鼻腔裏都是巧克力和榛子的香醇味道。
再嚼幾口,卡仕達醬的味道才慢慢加入,混合在一起,還有果仁的口感加持,完成了這一口的享受。
這車輪泡芙個頭挺大的,雖然因為內部的餡料都是流動的奶油和醬料類所以整體並不高,但整個泡芙也比巴掌心大。
她就著太妃海鹽拿鐵,吃完了一整個車輪泡芙——主要還是在吃,榛子奶油本身就有股發苦的醇香,選用的巧克力也並不甜。
再加上泡芙本身的口感和奶油醬嚼在一起也不容易膩,所以一大杯拿鐵沒喝太多,吃完了還剩下不少。
她就咂巴咂巴嘴,又去空間撈了一個閃電泡芙出來。
她個人是覺得閃電泡芙和車輪泡芙差別不是特別大,都是烤得酥脆的泡芙中間加奶油餡料。
不過一個是空心圓的車輪形,另一個是長條的手指形。
閃電泡芙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她聽過兩種說法,一個是說這種泡芙剛烤出來的時候,上麵有閃電狀的裂紋,因為外形所以這樣命名;
另一個是說,因為這東西太好吃了,隻要吃上一口,就會以閃電般的速度迅速吃完,所以取名閃電。
她當時聽的時候覺得第二種說法特別有意思,而且以該國人的刻板印象來說,好像還很有道理。
——當然,這些關於甜點的知識也不是她特意研究過,而是之前刷到一個自媒體視頻賬號,專門做甜品相關。
做這個賬號的博主才是專業研究這些的人,每個視頻都會介紹一些專業知識,但也不枯燥,講得很易懂,她不知不覺就看了好多。
因為在喝的是太妃海鹽拿鐵、剛吃過的是卡仕達醬和榛子巧克力奶油,都是比較甜香醇厚、換個說法就是容易膩的口味。
所以這一個她打算拿來收尾早餐的閃電泡芙,就選了水果奶油夾心的。
換了個長盤子,表麵故意做得不平整,有些小小的凹凸起伏,四周的形狀也不是規整的長方形,顯得有種拙樸的手工感。
把閃電泡芙擺上去,一看就比剛才的車輪子更色彩繽紛。
中間夾的是白奶油和水果粒,一眼看上去能看到藍莓、奇異果和草莓;上麵又擠了一條花樣的奶油,上麵撒了些開心果碎。
她看了看上麵的那一條並不太多的奶油,是白色和綠色交織的,看起來很漂亮。
要是別的甜品,她理所當然地就會以為這是抹茶奶油,但是放在這閃電泡芙上麵,還加了開心果碎,她就知道這綠色的是開心果奶油。
——在閃電泡芙包括車輪泡芙盛行的那個國家,抹茶是並不常見的甜品材料,更為流行的是在本國並不廣為人知的開心果風味。
捏起來咬一口,眼前就是一亮。
她本來以為堅果風味濃厚的奶油和水果並不搭,但現在一吃,才發現並非如此。
開心果奶油塗在表麵,最先被味蕾迎接,但量並不多,所以當品嚐裏麵的酸甜水果時,開心果的味道已經不那樣濃了。
咬開了看裏麵的餡料,她發現不隻有新鮮水果,在奶油的中間,還藏著一條莓果果醬。
所有材料的量都控製得正正好,開心果不會和水果對衝,果醬也沒有甜到發齁,奶油不會多到膩,但也能恰到好處地承接所有食材。
她真的以閃電般的速度吃完了這條閃電泡芙。
滿足地吃完了甜甜蜜蜜的早飯,她連上投影,搜出來幾個家居的視頻賬號,開始看室內裝潢。
是的,她打算開始著手在空間搭建自己的生活區了。
現在空間裏供人活動的區域不多,固定的一個區域是衛生間,但也沒怎麽裝飾,就是隨意用牆紙和地板在四周鋪上,簡單地隔出來。
還有一個區域是鍛煉健身區,有器材區、舞蹈區和空中瑜伽區。
別的區域就是進空間“賞景”的時候,臨時劃出來一塊,並不算固定。
她之前一直沒弄,是因為暫時用不到,在租住的小屋裏就生活得挺舒服。
而現在,已經放棄清理窗戶、看不到外界之後,在不知道積雪上漲到什麽程度的情況下,她覺得可以適當地開始搭建了。
這玩意是個外國甜品,本來的名字不叫車輪,而是用當地的一處地名命名的。
國內翻譯過來叫“車輪泡芙”,是因為原本的這個地名是該國舉行自行車比賽的知名場地。
再加上這泡芙的起源似乎也與自行車賽大為相關,且這泡芙的形狀正像是自行車車輪,所以翻譯過來就叫做“車輪泡芙”了。
就,某種程度上也挺信達雅的。
她拿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味道,裏麵填充了卡仕達醬和榛子巧克力奶油,其中再加上一些杏仁片和巴旦木顆粒的點綴。
表麵上撒了一層薄薄的糖粉,掩蓋住了泡芙本身深棕的顏色。
這種泡芙一定要吃新鮮出爐的,泡芙本體還熱熱的,表麵酥脆,裏麵填充著微涼的奶油,一口下去,口感和溫度的對衝堪稱完美。
一整個拿著不方便吃,她總覺得有點顧此失彼,咬了這頭,那頭就會擠出去或者掉下去點什麽。
所以,她找出把亮閃閃的餐刀,想著切一半,或者甚至三分、四分切開了吃。
找了個又小又厚的手持木菜板,小心地一分兩半,本來打算就這麽吃,但看著很是精致的車輪泡芙,就這麽放在菜板上也不是個事。
於是,她又折騰折騰,去翻出來一個很大的圓盤,扁的白瓷盤,上麵有一些像是撒上去的墨水點子的圖案裝飾,很是簡約。
她就又做作地用刀和手扶著泡芙,挪到盤子上淺淺擺了個盤。
然後忙忙活活地布置了個簡易的背景,端著相機哢嚓哢嚓拍幾張,這才滿意了。
好在這一會兒還不至於變涼,她重新戴上塑料手套,捏著切開的一半,湊到嘴邊小心地咬了一口。
外皮發出清脆撓人心的聲音,裏麵濃厚的三重風味奶油醬料頓時擠入口腔,一時間,鼻腔裏都是巧克力和榛子的香醇味道。
再嚼幾口,卡仕達醬的味道才慢慢加入,混合在一起,還有果仁的口感加持,完成了這一口的享受。
這車輪泡芙個頭挺大的,雖然因為內部的餡料都是流動的奶油和醬料類所以整體並不高,但整個泡芙也比巴掌心大。
她就著太妃海鹽拿鐵,吃完了一整個車輪泡芙——主要還是在吃,榛子奶油本身就有股發苦的醇香,選用的巧克力也並不甜。
再加上泡芙本身的口感和奶油醬嚼在一起也不容易膩,所以一大杯拿鐵沒喝太多,吃完了還剩下不少。
她就咂巴咂巴嘴,又去空間撈了一個閃電泡芙出來。
她個人是覺得閃電泡芙和車輪泡芙差別不是特別大,都是烤得酥脆的泡芙中間加奶油餡料。
不過一個是空心圓的車輪形,另一個是長條的手指形。
閃電泡芙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她聽過兩種說法,一個是說這種泡芙剛烤出來的時候,上麵有閃電狀的裂紋,因為外形所以這樣命名;
另一個是說,因為這東西太好吃了,隻要吃上一口,就會以閃電般的速度迅速吃完,所以取名閃電。
她當時聽的時候覺得第二種說法特別有意思,而且以該國人的刻板印象來說,好像還很有道理。
——當然,這些關於甜點的知識也不是她特意研究過,而是之前刷到一個自媒體視頻賬號,專門做甜品相關。
做這個賬號的博主才是專業研究這些的人,每個視頻都會介紹一些專業知識,但也不枯燥,講得很易懂,她不知不覺就看了好多。
因為在喝的是太妃海鹽拿鐵、剛吃過的是卡仕達醬和榛子巧克力奶油,都是比較甜香醇厚、換個說法就是容易膩的口味。
所以這一個她打算拿來收尾早餐的閃電泡芙,就選了水果奶油夾心的。
換了個長盤子,表麵故意做得不平整,有些小小的凹凸起伏,四周的形狀也不是規整的長方形,顯得有種拙樸的手工感。
把閃電泡芙擺上去,一看就比剛才的車輪子更色彩繽紛。
中間夾的是白奶油和水果粒,一眼看上去能看到藍莓、奇異果和草莓;上麵又擠了一條花樣的奶油,上麵撒了些開心果碎。
她看了看上麵的那一條並不太多的奶油,是白色和綠色交織的,看起來很漂亮。
要是別的甜品,她理所當然地就會以為這是抹茶奶油,但是放在這閃電泡芙上麵,還加了開心果碎,她就知道這綠色的是開心果奶油。
——在閃電泡芙包括車輪泡芙盛行的那個國家,抹茶是並不常見的甜品材料,更為流行的是在本國並不廣為人知的開心果風味。
捏起來咬一口,眼前就是一亮。
她本來以為堅果風味濃厚的奶油和水果並不搭,但現在一吃,才發現並非如此。
開心果奶油塗在表麵,最先被味蕾迎接,但量並不多,所以當品嚐裏麵的酸甜水果時,開心果的味道已經不那樣濃了。
咬開了看裏麵的餡料,她發現不隻有新鮮水果,在奶油的中間,還藏著一條莓果果醬。
所有材料的量都控製得正正好,開心果不會和水果對衝,果醬也沒有甜到發齁,奶油不會多到膩,但也能恰到好處地承接所有食材。
她真的以閃電般的速度吃完了這條閃電泡芙。
滿足地吃完了甜甜蜜蜜的早飯,她連上投影,搜出來幾個家居的視頻賬號,開始看室內裝潢。
是的,她打算開始著手在空間搭建自己的生活區了。
現在空間裏供人活動的區域不多,固定的一個區域是衛生間,但也沒怎麽裝飾,就是隨意用牆紙和地板在四周鋪上,簡單地隔出來。
還有一個區域是鍛煉健身區,有器材區、舞蹈區和空中瑜伽區。
別的區域就是進空間“賞景”的時候,臨時劃出來一塊,並不算固定。
她之前一直沒弄,是因為暫時用不到,在租住的小屋裏就生活得挺舒服。
而現在,已經放棄清理窗戶、看不到外界之後,在不知道積雪上漲到什麽程度的情況下,她覺得可以適當地開始搭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