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注意力轉到一旁的氣溫變化趨勢圖,又覺得不對。


    按照數據來看,剛進暴雨階段的十二月,氣溫降得比較猛,一個月就降了三十度。


    後麵的一月和二月則和積水類似,降溫幅度也比較穩定,一個月大概降二十度。


    現在是二月底,氣溫已經降到了十度左右,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看,到三月底氣溫就應該到零下十度左右。


    就算按照係統預估的最大天數120天算,也就是四月初進入極寒階段,那零下十度這個氣溫……感覺有點……不夠格呢?


    零下十度當然冷,但是在b市,並不是一個多麽罕見、聞所未聞的溫度,甚至與之相反,可以說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數字。


    ——這幾年來,不僅是每年夏天的最高氣溫不斷更新,冬天的氣溫最低記錄也在被打破。


    別說零下十度,低過零下二十度的記錄都是大有所在的。


    這樣,就和她的推測相悖了。


    如果她根據高溫開始時的情況推斷出的對極寒開始時的猜想沒錯,也就是說,進入極寒階段時,氣溫應該是一個令人發指的低溫。


    那麽,現有記錄的氣溫變化趨勢的數據就失去了可信度。


    從進入三月開始,到係統推測的三月中旬或四月初這個極寒階段開始時間內,氣溫應該會迎來一個大幅度的降低,很可能會直逼零下三十度。


    而另一種情況,如果她的這個推斷本身就是不成立的,那麽根據現有數據推測,到三月中旬,氣溫會突破零度;四月初,氣溫會降到零下十度。


    事實上,她並不需要如此揪心於氣溫的變化,反正金手指在手,多冷都有取暖電器撐著。


    她這樣反複度量氣溫可能出現的變化,其實還是因為外麵的積水——那才是真正可能成為威脅的因素啊。


    她想著,如果進入極寒時氣溫突降,那凍水為冰、化雨為雪,情況應該比積水要強——起碼冰不會從窗戶縫和門縫湧進來啊!


    她很清楚,一旦淹到二十層,自己這個小家是絕對保不住的。


    雖說有空間可以藏身,但在她的預想中,這個金手指給出高評分的小家應該是要撐得更久才對。


    在得知官方避難基地正式開放的消息後,她本來設想的是,等到外麵道路可以行走後,小區居民應該會大批轉移。


    而自己呢,就守著這個小家,一直住到遭了天災的殃、無法再生活的地步,到時再看看情況,往官方基地去。


    所以一旦發現有很快就要失守的可能性,她心裏就很不是滋味——這小屋子住得很舒坦,她還沒享受夠呢!


    她隻能祈禱這場暴雨快點停下,或者積水趕緊褪去,不要淹到二十層。


    祈禱的同時,也不得不做好最壞的準備。


    她無精打采地剝了個葡萄味的棒棒糖塞進嘴裏,問係統:“係統啊,問個事。”


    係統應聲,她慢慢地措辭:“我進入空間,和從空間出來,這個位置是一樣的對吧?”


    這是日常生活裏總結出來的,對她來說算是個自己探索出的常識。


    沒想到係統卻說:“不一定。”


    衛嬌愣了,就聽係統繼續解釋:“當你進入的位置沒有足夠空間容納你時,出來的落點就會有所更改。”


    她呆住了:“等一下,我捋捋……”


    “就是說,假如我進空間了,”她慢慢說,“然後我進入空間的那個地方,比方說來了個人,那我就沒法原地出空間了唄?”


    係統讚同道:“是的,你會出現在進入位置的附近、有足夠空間容納的位置。”


    她問:“那按剛才說那個例子,就等於說,我出空間應該會出現在那個人旁邊?那是緊貼著出現嗎還是什麽?”


    係統說:“不會緊貼,我會智能判斷,如果你所說的情況真實發生,你會出現在那人身後幾步之外。”


    她就哦了一聲,又安靜下來。


    想了一會兒,她又問:“你說,出空間的地方需要有能容納我的空間……這個定義是怎麽——”


    話頭一頓,她組織著措辭:“我這樣問吧,如果這間屋子被水淹了,我在被淹之前進入空間,那再出來時,會在水裏嗎?”


    前一個例子裏,她進空間的地方被另一個人占據,那出來時的位置就要錯開,這很好理解。


    畢竟那是個人,是一種固體形態的存在,和一塊石頭、一棵樹、一堵牆屬於同類,她也一樣。


    如果不避開,她總不能當場表演個穿牆術吧?


    但要是水,那就不一樣了,水是液體啊,她進入水中,不需要重疊,隻要直接擠開等同於她體積的水。


    好在,係統給出了令人安心的答複:“不會在水裏的,你的出點一定是有足夠空間的、可正常活動的位置。”


    她鬆了口氣,想了想,又拿出別的例子:“那假如說……這棟樓塌了,我事前躲進空間,等樓已經變成廢墟再出來,那是會在哪裏?”


    係統迴道:“會結合具體狀況,把出點落在遠離廢墟的安全的位置。”


    “我還以為會直接放在廢墟的上麵呢,”她捏著大拇指和食指,做了一個提起的動作,“就像把我提起來,然後再放下來的感覺。”


    係統平靜地說:“不會采取那種方案,危險程度太高。”


    她眼睛一轉,又問:“但是出點是不是不能離進空間的位置太遠啊?有這個限製嗎?”


    係統說:“在安全的、有足夠容納空間的情況下,出點會優先選擇符合條件的最近距離。”


    她應了一聲,徹底放下心來。


    關於這處房屋可能會出現無法居住的情況這一點,在她原本能想到的原因中,基本都是樓體遭到破壞。


    在她的設想中,是地震、颶風之類的大型災害,可能會地動山搖,也可能會飛沙走石,使樓棟出現裂縫,或是徹底倒塌。


    而被積水或是積雪淹沒這種可能性,她不是沒想到,隻是覺得可能性不高,畢竟這屋子在金手指那得到的評分那麽高,應該起碼能撐過幾迴天災吧?


    現在雖然離積水看起來還很遠,但不得不未雨綢繆,做好提前進入空間避難所的準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災末世,她有萬能APP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晨做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晨做夢並收藏天災末世,她有萬能APP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