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物資加倍
天災末世,她有萬能APP 作者:淩晨做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是一個領物資日,她看了看日曆,這是除夕到來前的最後一次。
現在人們已經挺熟悉流程和時間了,她從監控看著,大家出門的時間都往後延遲了不少,就連每次最早出門那位也是一樣。
她照例去窗前看情況,積水越來越高,人們也被驅趕著每次向更高層移動。
不過……她想著物業提供鑰匙允許住戶向高層搬家,如果空房間夠安置低層住戶、不會鬧出麻煩,那反而有個好處——
隨著積水升高,人們可以活動的層數也被擠壓,每次集中到某一層領取物資時,上下爬樓梯的路程也縮短了不少,應該會減少疲累程度。
——本來食水的缺乏就讓人很疲憊了,停電了無法乘坐電梯,但為了領取生活必需的物資,誰也不敢錯過物資的發放。
尤其是之前氣溫還沒降下來的時候,那會兒積水也沒這麽高,天氣還熱,大家還不得不上下樓地爬。
她每次在監控看見人迴來的時候,都能看到滿身滿臉的汗津津。
更別提上一個高溫階段時,官方來給發生活用水,那會兒可是所有人要下到一樓去的,而且還要拎水再爬上來。
她那時看著累死累活、推著水桶在地上走的人,偶爾會想,人們是想要官方每次再多發些水呢,還是少發一些呢?
水發得越多,自然用水更寬裕,但也意味著運送的不易。也許那時很多人也都埋怨過,也繞進過這個矛盾的議題。
她有一搭沒一搭地想著,吃完早飯後窩在柔軟的靠椅裏,在等船來的時候抱著書看。
自從溫度降下來後,她在窗口待的時間就不自覺變長了。
在昏暗的屋子裏悶久了,還是無意識地想親近有光的地方,這是本能。
窗邊被她放置了不少綠植,現在氣溫怡人,她幹脆在窗口也打造了一小塊休憩角。
一塊地毯,上麵放一個靠椅,旁邊再立一個落地燈,就能在這裏看看書、玩玩遊戲、吃點下午茶了。
——但是得忽略渾濁水麵上漂浮的垃圾才行。
這項技能她倒是越發爐火純青,已經能麵不改色地坐在窗前吃早飯,一邊張望著等船來了。
船來了。
視角的變化很奇妙,以前積水在低層停留時,需要用望遠鏡去看,是從上到下地俯瞰,能看到暴雨中的官方人員,穿著雨衣,像移動的小點。
現在,視線要抬高了,恍惚間總覺得,積水好像船的貨梯,托著船隻慢慢上升,將物資卸在不同的樓層。
事實上卻是完全相反的,積水是禍不是福,是道路的阻礙,不是輔助的工具。
就像現在天氣溫涼,不是末世的慈悲心、災難的休息區,而隻是醞釀著下一場天災的一個短暫的轉彎罷了。
離開窗口,她投入了字帖的臨摹和詞句摘抄中,一直到她按順序整理活頁紙時,監控才傳來鄰居歸來的訊息。
她抬眼遠遠地看了看,大致上來看沒出什麽意外事情,就暫時沒去管,而是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完。
活頁紙都按照書寫的順序整理完畢,她在角落加上了頁碼,讓整理變得更直觀也更方便。
忙完這些,她才伸著懶腰走到監控前麵,開始迴放。
遠看那一眼果然是看不到什麽的,和以前幾次相比,她發現這一次住戶之間的氣氛似乎有些……其樂融融?
剛開始時,不知是偶然還是刻意避開,大家都獨來獨往,迴來時也會把領的物資捂好,基本都是抱在懷裏,更謹慎的還會裹在雨衣裏。
就算是每次出門最晚、穿著也不太講究、看起來最懶散的那個人,每次迴來時雖然是把裝物資的塑料袋拎在手裏,但她迴放看多了,就發現也是緊緊抓著的。
後來偶爾會有兩個或三個人碰在一起,那時互相也都比較警惕,低著頭,不交流,故意錯開距離,各走各的。
直到低層的住戶搬上來,人多了,領物資的時間又是固定的,碰麵的幾率當然也隨之增大。
衛嬌是不知道這些新搬上來的住戶原來認不認識,或者是不是同一層的居民,但和已經麵熟了的本層“原住民”相比,還是有種隔閡感。
這棟樓的樓道並不寬,每次居民們出發去領物資時,她會看到幾個人一串地走了過去,之間的距離保持得非常刻意。
而且新住戶搬上來之後,大家又重新把領迴來的物資捂得特別嚴實了——“原住民”和新居民都是如此。
也許在領取物資的現場,在無聊冗長的等待時間裏,大家可能會說上幾句話,或是有一些互動,但根據她從監控看到的,迴來後還是沒什麽交集。
原本,鄰裏關係現在應該還是處於一種點頭之交但稍顯緊張的程度的。
但今天一看,大家反而麵上一片輕鬆,好些人都帶著笑意。
她甚至看到有幾個人是結伴迴來的——也不知道算不算結伴,但互相沒有拉開距離,走在了一起。
更令她感到驚奇的是,不少人會互相微笑著點頭打招唿,甚至還有人張嘴說話。
她把監控的音量調大,捕捉到了一些關鍵詞:
過年、有奔頭、過個好年、新年快樂、加油。
她挑了挑眉毛,不由自主地把目光移到了官方派發的物資上。
物資總是裝在不透明的塑料袋裏,她從來都沒看清楚過裏麵都裝了些什麽,但大致知道有幾瓶水,也有一些吃的。
每次發放的物資看起來數量都差不多,再加上每次領取日的流程也幾乎固定,她也沒見發生過意外,就漸漸地不那麽在意了。
連帶著物資,她都不會仔細觀察並猜測裏麵是什麽了。
所以她才會後知後覺地發現,這次官方發放的物資包……似乎大了許多?
她拖了幾次迴放,選了一個把物資包拎在手上、看得最明顯的,放大畫麵截圖,又拉出以前領完迴來的迴放,同樣截圖對比,發現確實,物資變多了。
以前能看出形狀,塑料袋底部是一堆鼓囊囊的食物,上麵是幾瓶東倒西歪的礦泉水的輪廓。
而這一次發放的,居然將塑料袋撐成一大塊,看不出具體的物資了。
現在人們已經挺熟悉流程和時間了,她從監控看著,大家出門的時間都往後延遲了不少,就連每次最早出門那位也是一樣。
她照例去窗前看情況,積水越來越高,人們也被驅趕著每次向更高層移動。
不過……她想著物業提供鑰匙允許住戶向高層搬家,如果空房間夠安置低層住戶、不會鬧出麻煩,那反而有個好處——
隨著積水升高,人們可以活動的層數也被擠壓,每次集中到某一層領取物資時,上下爬樓梯的路程也縮短了不少,應該會減少疲累程度。
——本來食水的缺乏就讓人很疲憊了,停電了無法乘坐電梯,但為了領取生活必需的物資,誰也不敢錯過物資的發放。
尤其是之前氣溫還沒降下來的時候,那會兒積水也沒這麽高,天氣還熱,大家還不得不上下樓地爬。
她每次在監控看見人迴來的時候,都能看到滿身滿臉的汗津津。
更別提上一個高溫階段時,官方來給發生活用水,那會兒可是所有人要下到一樓去的,而且還要拎水再爬上來。
她那時看著累死累活、推著水桶在地上走的人,偶爾會想,人們是想要官方每次再多發些水呢,還是少發一些呢?
水發得越多,自然用水更寬裕,但也意味著運送的不易。也許那時很多人也都埋怨過,也繞進過這個矛盾的議題。
她有一搭沒一搭地想著,吃完早飯後窩在柔軟的靠椅裏,在等船來的時候抱著書看。
自從溫度降下來後,她在窗口待的時間就不自覺變長了。
在昏暗的屋子裏悶久了,還是無意識地想親近有光的地方,這是本能。
窗邊被她放置了不少綠植,現在氣溫怡人,她幹脆在窗口也打造了一小塊休憩角。
一塊地毯,上麵放一個靠椅,旁邊再立一個落地燈,就能在這裏看看書、玩玩遊戲、吃點下午茶了。
——但是得忽略渾濁水麵上漂浮的垃圾才行。
這項技能她倒是越發爐火純青,已經能麵不改色地坐在窗前吃早飯,一邊張望著等船來了。
船來了。
視角的變化很奇妙,以前積水在低層停留時,需要用望遠鏡去看,是從上到下地俯瞰,能看到暴雨中的官方人員,穿著雨衣,像移動的小點。
現在,視線要抬高了,恍惚間總覺得,積水好像船的貨梯,托著船隻慢慢上升,將物資卸在不同的樓層。
事實上卻是完全相反的,積水是禍不是福,是道路的阻礙,不是輔助的工具。
就像現在天氣溫涼,不是末世的慈悲心、災難的休息區,而隻是醞釀著下一場天災的一個短暫的轉彎罷了。
離開窗口,她投入了字帖的臨摹和詞句摘抄中,一直到她按順序整理活頁紙時,監控才傳來鄰居歸來的訊息。
她抬眼遠遠地看了看,大致上來看沒出什麽意外事情,就暫時沒去管,而是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完。
活頁紙都按照書寫的順序整理完畢,她在角落加上了頁碼,讓整理變得更直觀也更方便。
忙完這些,她才伸著懶腰走到監控前麵,開始迴放。
遠看那一眼果然是看不到什麽的,和以前幾次相比,她發現這一次住戶之間的氣氛似乎有些……其樂融融?
剛開始時,不知是偶然還是刻意避開,大家都獨來獨往,迴來時也會把領的物資捂好,基本都是抱在懷裏,更謹慎的還會裹在雨衣裏。
就算是每次出門最晚、穿著也不太講究、看起來最懶散的那個人,每次迴來時雖然是把裝物資的塑料袋拎在手裏,但她迴放看多了,就發現也是緊緊抓著的。
後來偶爾會有兩個或三個人碰在一起,那時互相也都比較警惕,低著頭,不交流,故意錯開距離,各走各的。
直到低層的住戶搬上來,人多了,領物資的時間又是固定的,碰麵的幾率當然也隨之增大。
衛嬌是不知道這些新搬上來的住戶原來認不認識,或者是不是同一層的居民,但和已經麵熟了的本層“原住民”相比,還是有種隔閡感。
這棟樓的樓道並不寬,每次居民們出發去領物資時,她會看到幾個人一串地走了過去,之間的距離保持得非常刻意。
而且新住戶搬上來之後,大家又重新把領迴來的物資捂得特別嚴實了——“原住民”和新居民都是如此。
也許在領取物資的現場,在無聊冗長的等待時間裏,大家可能會說上幾句話,或是有一些互動,但根據她從監控看到的,迴來後還是沒什麽交集。
原本,鄰裏關係現在應該還是處於一種點頭之交但稍顯緊張的程度的。
但今天一看,大家反而麵上一片輕鬆,好些人都帶著笑意。
她甚至看到有幾個人是結伴迴來的——也不知道算不算結伴,但互相沒有拉開距離,走在了一起。
更令她感到驚奇的是,不少人會互相微笑著點頭打招唿,甚至還有人張嘴說話。
她把監控的音量調大,捕捉到了一些關鍵詞:
過年、有奔頭、過個好年、新年快樂、加油。
她挑了挑眉毛,不由自主地把目光移到了官方派發的物資上。
物資總是裝在不透明的塑料袋裏,她從來都沒看清楚過裏麵都裝了些什麽,但大致知道有幾瓶水,也有一些吃的。
每次發放的物資看起來數量都差不多,再加上每次領取日的流程也幾乎固定,她也沒見發生過意外,就漸漸地不那麽在意了。
連帶著物資,她都不會仔細觀察並猜測裏麵是什麽了。
所以她才會後知後覺地發現,這次官方發放的物資包……似乎大了許多?
她拖了幾次迴放,選了一個把物資包拎在手上、看得最明顯的,放大畫麵截圖,又拉出以前領完迴來的迴放,同樣截圖對比,發現確實,物資變多了。
以前能看出形狀,塑料袋底部是一堆鼓囊囊的食物,上麵是幾瓶東倒西歪的礦泉水的輪廓。
而這一次發放的,居然將塑料袋撐成一大塊,看不出具體的物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