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紙麵實力,俞大猷在慢了一息先手的情況下,在把都兒四人手中是走不過二十個迴合的。但打配合不是簡單的做加法,默契是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而這恰恰是四人所不具備的。
把都兒的打鬥風格是極盡自顧的,想要他遷就人是不可能的,而遷就他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經過長期磨合,再者鐵、長、將三人並無多少遷就他的積極性。實際呈現出的戰力,較之紙麵實力差了一大截,結果隻是讓俞大猷苦不堪言,而無法快速取其性命。
十八騎倒是與把都兒有著十分默契的配合,他們也很想上去搭把手,奈何俞大猷身周就這麽點地兒,全被把都兒四人占了,實在是沒插手的機會。盲目、強行插手,隻會弄巧成拙,給原本勉強湊合的困局造成更多的破綻。俞大猷不是等閑之輩,隻要抓住一個破綻,就有可能緩氣甚至脫身。十八騎是真正的老兵,經驗豐富,都是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他們很清楚該如何進行戰鬥,一時間沒機會沒關係,做好準備,耐心等著便是,機會總是會有的。
……
張阿猴是一名年近而立、精瘦似猴的漢子,是托朱厚熜開門揖盜之計才得以重新起複的正三品武官都指揮僉事俞大猷的副將。
響箭破空,張阿猴敏銳抬眼,忽覺後脖頸一熱,不用看也知道是熱血噴到了後脖頸。
急忙迴頭,一名年輕兵士擋在他身後,胸口處冒出一截刀尖,鮮血沿著刀尖流水般淌落,就像暴雨天簷口的雨簾。
“阿澤!”張阿猴奮力前撲,不進反退,被旁的兵士或抱或拖給攔住了。
被喚作阿澤的年輕兵士直直地看著張阿猴,眼中的神采逐漸消褪,痛苦中帶著笑意,大口大口的鮮血不斷從口中湧出,艱難地說著些什麽,聽不清,隻能憑口型判斷:“哥,小心!”接著陡然生出一股子氣力,徒手緊抓刀尖,軀體用力後頂。
一刀穿心,有死無生。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不忘竭盡全力保護張阿猴,盡可能讓危險離張阿猴遠些,哪怕是一寸也是好的。伴隨著他的動作,一顆鋥亮光滑如銅鏡的光頭從他的肩頭探了出來,一張人畜無害的娃娃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這般笑容,通常隻有在純真稚童的臉上才能見到。
此人正是無為教死水堂水淼麾下笑羅漢。
刀尖被阿澤徒手抓住了,笑羅漢也不用蠻力硬扯,順勢一絞,絞斷了多根手指,絞碎了滾燙的心髒,在胸口上絞出了一個觸目血洞,再輕鬆抽刀,飄然後退,隱入人群。
利刃離體,阿澤的身體失去了唯一的支撐,直直向後躺倒。
躺倒隻是眨眼間的事情,生機就在躺倒的過程中快速消失。
“阿澤!啊——!”飽含著憤怒和悲傷的吼聲,既是發泄,也是抑製,穿過戰場上重重嘈雜,直透夜空。
張阿猴是飽經沙場淬煉的老兵,不是聖人,戰場上的生死,一如尋常人家的吃飯喝水。旁的袍澤戰死沙場,他當然也會悲傷憤怒,但不會這麽悲傷憤怒,因為阿澤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他緊緊地捂著胸口,仿佛自己的心也被絞碎了,真真是心如刀絞。
他高高地揚起頭顱,迫使自己不去看已經沒有了生機的軀體。
他重重地擦去淚水,現在不是悲傷憤怒的時候,他還有使命沒完成。
一邊努力保持鎮定,繼續指揮戰鬥,一邊腦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現出過往二十年裏兄弟倆共同經曆過的各種畫麵,從弟弟呱呱墜地起,點滴湧現,有高興的,有氣憤的,有順遂的,有波折的,有安逸的,有兇險的,有清閑的,有艱苦的,一直到年後弟弟便要成親了,新娘還是他的小姨子,親兄弟娶了親姊妹,親上加親,別提有多美……可如今弟弟為哥哥擋刀而亡,以前有多甜美,現在就有多悲痛。
……
響箭破空,距離阿澤為兄擋刀的不遠處,一位明軍將官腰間一涼,左腿一熱,低頭一看,腰腹幾乎被切斷了一半,血如泉湧。意識消失前的最後一息,模糊看到一道瘦骨嶙峋的身影,手上好像戴著精鋼爪,不時咳嗽。
正是無為教死水堂水淼麾下病羅漢。
笑、病二人目標明確,神出鬼沒,出其不意,連連得手。
明軍將官接二連三遇刺,或受人擋刀,死裏逃生,或當場斃命,萬事皆休,或傷而不喪,半死不活。將官一死,麾下兵士便沒了主心骨,雖然也有專門針對將官陣亡、重傷後的預備方案,但轉換是需要時間的,完成轉換後也不會像之前那麽流暢。
人心惶惶,需分心他顧,要位空缺,則調度不暢,對陣勢運轉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韃靼鐵騎壓力大減,不僅不趁機抽身,反而穿插深入。
……
響箭破空,明軍中軍帳聞訊而動,沒有鼓令,行事悄然。
……
響箭破空,馬拉沁夫跨馬至指揮高台下,仰麵行禮道:“圖什墨爾大人,一切就緒。”
恩和森大手一揮,整排號角齊鳴,低沉渾厚,恍若沉睡多年的異獸蘇醒。
五千騎兵在馬拉沁夫地帶領下,形若江水,初時不疾不徐,如同江河平穩段,待到衝鋒距離,似江道急轉,水勢直下,陡然加速,頓時如浪如潮,傾瀉奔騰,直搗明軍人牆西側。
……
少了領頭大將的韃靼數百鐵騎反其道而行,不退反進,以寡敵眾,意圖分割明軍。
明軍精騎順勢而為,不阻不撓,任其深入。
韃靼鐵騎察覺不妥,念頭還沒來得及轉換過來,已經穿過了明軍騎陣,見到的不是一片坦途,而是一道人牆,不是抵擋血毒人的人牆,而是一道新的人牆,不下三千步兵組成的軍陣。
先前圍堵血毒人退下來的近三萬明軍,經過個把時辰的休整,其中傷勢較輕、體能較好的一部分人恢複了一定戰力,挑揀出來,約三千人,臨時組建成一座拒敵軍陣。
當今明軍的整體軍事素養本就不高,加上是臨時組建,又剛剛經曆過一場鏖戰,戰力十分有限,不過已經足夠應付眼前這鏖戰多時的數百韃靼鐵騎。
韃靼鐵騎想退,明軍精騎自然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經過一番激戰,明軍兩千精騎一番激戰後尚有一千六百多騎,將其一分為二,三百多騎聯合步兵軍陣圍攻韃靼鐵騎,剩下一千三百騎再一分為二,分別往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而去。
……
明軍三百多騎隻作圍堵幹擾,使敵方鐵騎衝不起來;三千步兵,前排持等肩高盾牌,一盾緊挨一盾,嚴絲合縫,次排齊舉逾丈長械,足有五尺冒在外頭,三四排隨時增援前者,五排提弓背箭,緊隨其後。
明軍的攻勢不快不猛勝在穩健,步步進逼,大體還算整齊;韃靼鐵騎掙紮的很劇烈,卻始終打不開突破口。
雙方的接觸主要集中在兵器與兵器間,看著熱鬧,乒鈴乓啷的,實則傷亡都很小。
……
明軍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尚且討不到便宜,人數不占優,就更討不到便宜了。
一千三百騎不敢直攖韃靼五千騎的鋒芒,繞到兩翼展開襲擾。此舉直接傳達出三個意圖:一、對韃靼的衝鋒軍陣形成影響,影響越大,衝擊力自然越弱;二、引誘韃靼分兵來攻,兵力分散了,衝擊力同樣也就減弱了;三、當韃靼五千騎同明軍防線發生接觸後,可轉換成拊背攻擊。
馬拉沁夫冷冷瞧了幾眼,繼續指揮隊伍全力衝鋒,一舉蕩開明軍防線的決心很堅定。
距離防線僅剩一箭之地,明軍一千三百騎和另一支配合步兵圍堵敵軍的三百騎隊不約而同讓開道路。
大地震顫,韃靼數百騎兵紛紛側目,眼睜睜看著自家五千鐵騎攜驚濤駭浪之勢超自己拍來。
帶頭衝鋒的馬拉沁夫當然也看到了不遠處處在衝鋒線路上的袍澤,原來還有第四個意圖,是繼續衝鋒,還是保全袍澤,他麵臨一個迫在眉睫的抉擇。
把都兒的打鬥風格是極盡自顧的,想要他遷就人是不可能的,而遷就他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經過長期磨合,再者鐵、長、將三人並無多少遷就他的積極性。實際呈現出的戰力,較之紙麵實力差了一大截,結果隻是讓俞大猷苦不堪言,而無法快速取其性命。
十八騎倒是與把都兒有著十分默契的配合,他們也很想上去搭把手,奈何俞大猷身周就這麽點地兒,全被把都兒四人占了,實在是沒插手的機會。盲目、強行插手,隻會弄巧成拙,給原本勉強湊合的困局造成更多的破綻。俞大猷不是等閑之輩,隻要抓住一個破綻,就有可能緩氣甚至脫身。十八騎是真正的老兵,經驗豐富,都是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他們很清楚該如何進行戰鬥,一時間沒機會沒關係,做好準備,耐心等著便是,機會總是會有的。
……
張阿猴是一名年近而立、精瘦似猴的漢子,是托朱厚熜開門揖盜之計才得以重新起複的正三品武官都指揮僉事俞大猷的副將。
響箭破空,張阿猴敏銳抬眼,忽覺後脖頸一熱,不用看也知道是熱血噴到了後脖頸。
急忙迴頭,一名年輕兵士擋在他身後,胸口處冒出一截刀尖,鮮血沿著刀尖流水般淌落,就像暴雨天簷口的雨簾。
“阿澤!”張阿猴奮力前撲,不進反退,被旁的兵士或抱或拖給攔住了。
被喚作阿澤的年輕兵士直直地看著張阿猴,眼中的神采逐漸消褪,痛苦中帶著笑意,大口大口的鮮血不斷從口中湧出,艱難地說著些什麽,聽不清,隻能憑口型判斷:“哥,小心!”接著陡然生出一股子氣力,徒手緊抓刀尖,軀體用力後頂。
一刀穿心,有死無生。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不忘竭盡全力保護張阿猴,盡可能讓危險離張阿猴遠些,哪怕是一寸也是好的。伴隨著他的動作,一顆鋥亮光滑如銅鏡的光頭從他的肩頭探了出來,一張人畜無害的娃娃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這般笑容,通常隻有在純真稚童的臉上才能見到。
此人正是無為教死水堂水淼麾下笑羅漢。
刀尖被阿澤徒手抓住了,笑羅漢也不用蠻力硬扯,順勢一絞,絞斷了多根手指,絞碎了滾燙的心髒,在胸口上絞出了一個觸目血洞,再輕鬆抽刀,飄然後退,隱入人群。
利刃離體,阿澤的身體失去了唯一的支撐,直直向後躺倒。
躺倒隻是眨眼間的事情,生機就在躺倒的過程中快速消失。
“阿澤!啊——!”飽含著憤怒和悲傷的吼聲,既是發泄,也是抑製,穿過戰場上重重嘈雜,直透夜空。
張阿猴是飽經沙場淬煉的老兵,不是聖人,戰場上的生死,一如尋常人家的吃飯喝水。旁的袍澤戰死沙場,他當然也會悲傷憤怒,但不會這麽悲傷憤怒,因為阿澤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他緊緊地捂著胸口,仿佛自己的心也被絞碎了,真真是心如刀絞。
他高高地揚起頭顱,迫使自己不去看已經沒有了生機的軀體。
他重重地擦去淚水,現在不是悲傷憤怒的時候,他還有使命沒完成。
一邊努力保持鎮定,繼續指揮戰鬥,一邊腦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現出過往二十年裏兄弟倆共同經曆過的各種畫麵,從弟弟呱呱墜地起,點滴湧現,有高興的,有氣憤的,有順遂的,有波折的,有安逸的,有兇險的,有清閑的,有艱苦的,一直到年後弟弟便要成親了,新娘還是他的小姨子,親兄弟娶了親姊妹,親上加親,別提有多美……可如今弟弟為哥哥擋刀而亡,以前有多甜美,現在就有多悲痛。
……
響箭破空,距離阿澤為兄擋刀的不遠處,一位明軍將官腰間一涼,左腿一熱,低頭一看,腰腹幾乎被切斷了一半,血如泉湧。意識消失前的最後一息,模糊看到一道瘦骨嶙峋的身影,手上好像戴著精鋼爪,不時咳嗽。
正是無為教死水堂水淼麾下病羅漢。
笑、病二人目標明確,神出鬼沒,出其不意,連連得手。
明軍將官接二連三遇刺,或受人擋刀,死裏逃生,或當場斃命,萬事皆休,或傷而不喪,半死不活。將官一死,麾下兵士便沒了主心骨,雖然也有專門針對將官陣亡、重傷後的預備方案,但轉換是需要時間的,完成轉換後也不會像之前那麽流暢。
人心惶惶,需分心他顧,要位空缺,則調度不暢,對陣勢運轉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韃靼鐵騎壓力大減,不僅不趁機抽身,反而穿插深入。
……
響箭破空,明軍中軍帳聞訊而動,沒有鼓令,行事悄然。
……
響箭破空,馬拉沁夫跨馬至指揮高台下,仰麵行禮道:“圖什墨爾大人,一切就緒。”
恩和森大手一揮,整排號角齊鳴,低沉渾厚,恍若沉睡多年的異獸蘇醒。
五千騎兵在馬拉沁夫地帶領下,形若江水,初時不疾不徐,如同江河平穩段,待到衝鋒距離,似江道急轉,水勢直下,陡然加速,頓時如浪如潮,傾瀉奔騰,直搗明軍人牆西側。
……
少了領頭大將的韃靼數百鐵騎反其道而行,不退反進,以寡敵眾,意圖分割明軍。
明軍精騎順勢而為,不阻不撓,任其深入。
韃靼鐵騎察覺不妥,念頭還沒來得及轉換過來,已經穿過了明軍騎陣,見到的不是一片坦途,而是一道人牆,不是抵擋血毒人的人牆,而是一道新的人牆,不下三千步兵組成的軍陣。
先前圍堵血毒人退下來的近三萬明軍,經過個把時辰的休整,其中傷勢較輕、體能較好的一部分人恢複了一定戰力,挑揀出來,約三千人,臨時組建成一座拒敵軍陣。
當今明軍的整體軍事素養本就不高,加上是臨時組建,又剛剛經曆過一場鏖戰,戰力十分有限,不過已經足夠應付眼前這鏖戰多時的數百韃靼鐵騎。
韃靼鐵騎想退,明軍精騎自然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經過一番激戰,明軍兩千精騎一番激戰後尚有一千六百多騎,將其一分為二,三百多騎聯合步兵軍陣圍攻韃靼鐵騎,剩下一千三百騎再一分為二,分別往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而去。
……
明軍三百多騎隻作圍堵幹擾,使敵方鐵騎衝不起來;三千步兵,前排持等肩高盾牌,一盾緊挨一盾,嚴絲合縫,次排齊舉逾丈長械,足有五尺冒在外頭,三四排隨時增援前者,五排提弓背箭,緊隨其後。
明軍的攻勢不快不猛勝在穩健,步步進逼,大體還算整齊;韃靼鐵騎掙紮的很劇烈,卻始終打不開突破口。
雙方的接觸主要集中在兵器與兵器間,看著熱鬧,乒鈴乓啷的,實則傷亡都很小。
……
明軍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尚且討不到便宜,人數不占優,就更討不到便宜了。
一千三百騎不敢直攖韃靼五千騎的鋒芒,繞到兩翼展開襲擾。此舉直接傳達出三個意圖:一、對韃靼的衝鋒軍陣形成影響,影響越大,衝擊力自然越弱;二、引誘韃靼分兵來攻,兵力分散了,衝擊力同樣也就減弱了;三、當韃靼五千騎同明軍防線發生接觸後,可轉換成拊背攻擊。
馬拉沁夫冷冷瞧了幾眼,繼續指揮隊伍全力衝鋒,一舉蕩開明軍防線的決心很堅定。
距離防線僅剩一箭之地,明軍一千三百騎和另一支配合步兵圍堵敵軍的三百騎隊不約而同讓開道路。
大地震顫,韃靼數百騎兵紛紛側目,眼睜睜看著自家五千鐵騎攜驚濤駭浪之勢超自己拍來。
帶頭衝鋒的馬拉沁夫當然也看到了不遠處處在衝鋒線路上的袍澤,原來還有第四個意圖,是繼續衝鋒,還是保全袍澤,他麵臨一個迫在眉睫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