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峰為人仗義,耐心卻不足,又容易心軟,臉色一陣陰晴變幻,終是沒有發作,沒好氣道:“你這後生忒也執拗,講吧講吧,講完就快走!”
“多謝大人!”時間緊迫,蕭正陽不做過多客套,省略鋪墊,直奔主題:“今日午時,潭柘山地界的天空上落下了粉紅色的怪雪,隨後顏色越來越深,到了傍晚變成了黑色。怪雪含有一種叫‘血毒’的劇毒,不分人畜,沾之即中毒。中毒之人神識全失,氣力倍增,六親不認,成了一個隻知道殺戮的魔鬼。近來正值潭柘寺舉辦佛門大會,古刹內外聚集的各方人士數以十萬計,在下不知道有多少人中毒,但肯定不少。墨煙海的手下秦洯等一幹人不知用了什麽法子竟能引導數萬血毒人統一行動,現在正朝這邊來,估計再有一刻多鍾就能到了。所以還請大人快快下令整兵迎敵,再晚可就來不及了!”
蕭正陽的這番表述十分籠統,如果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礎之上,還是能夠聽出當中的重點的,隻可惜他與城頭兵將們並沒有建立起信任,所以他們聽完後的感受可統一歸納成兩個字——荒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上不乏超出當下常理的怪誕之事,但有與信是兩迴事,不信的都是正常人,信了的都不是普通人,南口兵將都是普通的正常人,所以他們都不信。
哄笑聲中響起了輪番嘲諷:“哈哈哈,這世上從來隻有白雪,哪有什麽紅雪、黑雪?蕭少俠你是在編故事麽?”
“應該叫說書才更貼切。”
“編故事和說書不就是一迴事麽?”
“都說你年紀輕輕武功了得,武功了不了得我是沒見過,說書倒是一把好手。”
“瞎扯!就這水平也叫一把好手?我來說都比他說得好!”
“就你那榆木疙瘩一樣的腦袋,能編得出這麽新奇的玩意兒?論吹牛,你倒確實是一把好手,整個南關城你要是稱第二,那是萬萬沒人敢稱第一的!”
“竹竿這話說得不錯,放眼整個居庸關,也就中關城的劉猴子能同大傻牛一爭長短!”
這些話還是比較文氣的,說話不帶髒字都不會說話的人講出的話那才叫難聽,至於那些對蕭正陽心存嫉妒之人更是極盡挖苦之能。
總而言之,兵將們對蕭正陽的輕視之心又多了幾分,以至於對他之前的英勇事跡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盧峰沒有加入到嗤笑和嘲諷的隊伍中,一臉嚴肅,目透銳光,死死盯著蕭正陽。他作為南口主將,姿態自然要比一般兵士高些,所思所想也更為深遠細致。他不相信蕭正陽的話,把關注點放到了編出如此荒誕之事的原因上,神誌錯亂算是一個原因,少年人的惡作劇也算一個原因,可看著都不像,最後想到了籠統化的別有用心,一旦冠以此名頭,等於是貼上了一張可疑的標簽,找不找得出相應的理由都影響不到這種說法的成立。
此時的蕭正陽就像一個在外頭碰到一件新奇事情的小孩,興匆匆或著急忙慌地跑迴家,從祖父祖母,到父母雙親,再到叔伯姑嬸,任他費盡口舌,隻當胡說八道,沒一個人信他的話,個中滋味,一言難盡。
想要取信於人,光靠一張嘴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講述這件事情之人的身份、地位或威望並不足以讓人們信服的時候。
蕭正陽現在能依靠的隻有一張嘴,他一個離鄉多年、聲名初顯的少年人能有什麽身份、地位或威望?但他還是不願放棄,努力而急切的思考著別的取信途徑。
同時,盧峰也在進行著思考,如何把蕭正陽身上的可疑轉化成無疑,排除一切潛在的隱患是他作為南口主將職責的一部分,猶豫著要不要尋個場麵上的由頭,把蕭正陽放進來。
同時的同時,腳下的地麵出現微不可察的振動,時強時弱的寒風中隱約夾雜著隆隆聲。
城牆邊沿、城樓簷口、山樹枝頭……所有高出地麵同時沒有被風雪壓垮的物事上的積雪零星掉落,漸次增多。可預見的是,用不了多久,斜屋頂上的積雪會大片大片地滑落。
蕭正陽心頭一緊,來得比他預計的要快。
急急迴頭南望,視線的盡頭黑影白雪、起伏不定,依然平靜。
平靜隻是表象,背後隱藏著大恐怖。
下意識地用力握了握手中的刀,但刀還是隨時都可能會脫手,他實在是沒什麽力氣了。
……
星垂平野闊。
京西約三十裏處,即京城與潭柘寺中間地帶,有一片小平原,是由永定河衝積形成的,其間良田遍布、殘丘散布、農舍四布。
此時此地,正在上演著一場規模宏大、戰況激烈、場麵慘烈的惡戰,參戰雙方分別是神識全失、滅絕人性、毫無章法、一往無前的五萬血毒人和裝備精良、配合默契、進退有據、戰力不俗的八萬官軍。
佛門大會,規模空前,轟動天下,明麵上是佛門盛會,暗地裏則牽動著多方神經。
早在佛會開始之前,毛伯溫得朱厚熜授意,密切關注著潭柘山一帶,暗中調兵遣將圍繞著潭柘山展開部署,秘密指派人手收羅各色情報,工作量龐大,甚至連一草一木都不願漏過。凡有分毫可疑,定要深挖,擴大成果,或是無聲無息將其消除,或是本著放長線釣大魚的意圖暫時放任;即便沒有可疑,也要試著找出關聯,再三深究確定無關方才作罷。
無為教眾的意外出現,立時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第一波大動亂,並持續發酵,愈演愈烈。
毛伯溫料到會有意外發生,若無意外,何來動亂?若無動亂,背後之人如何借佛會之風?隻是沒想到這個“意外”會是無為教,事後細細一想,覺得無為教確實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有足夠的能耐,跟韃靼六部走得又近,最關鍵的世上還有誰比無為教更能激起中原武林仇恨的怒火?
期間,有人周旋其中,試圖調解多方糾紛,可惜效果不佳。
毛伯溫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裏,未曾做出任何幹預或相助,依舊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他的工作。
因為他知道,佛門大會的結局隻會是一場天翻地覆的大亂,而各方江湖勢力所引發的動亂,都是在為佛門大會最後的大亂做鋪墊。
平息紛爭最直接的方法便是中止佛會,但佛會是不可能中止的。有些話他不能明說,自確定要舉辦佛門大會起,便已不存在絕對的算計與被算計,隻能用最終的結果來論成王敗寇;開弓沒有迴頭箭,自佛門大會正式開始後,成了形勢推動人,參和其中的各方勢力,都沒有迴頭路可走,隻能堅定心意往前走。
毛伯溫知道佛會最終會演變成一場天翻地覆的大亂,但不知道這場大亂具體會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呈現。所以,他能做的就隻有是依著原計劃按部就班的小心提防、全麵探查,盡可能把準備做得更充分。然後,隨機應變。
知己而不知敵,他從來都沒這麽忐忑過,隻身赴“白蓮血會”時沒有,平定安南內亂時也沒有。他不是沒想過,是不是把對手太過神化了,輕視對手等同自掘墳墓,而神化對手同樣是大忌。
圍繞著佛門大會而生的江湖紛爭持續了近半個月,算是發酵透了,達到了一種混亂的平衡。
進一步證實了毛伯溫先前的預判——紛爭是無法直接發展成大亂的,中間必然還有一個極重要的環節。
世上從來都不缺聰明人,部分聰明的人們通過有限的線索,窺測出事有大蹊蹺,紛紛著眼於不日即將抵達潭柘寺的峨眉、青城二派,抱著各種各樣的心態、揣著各種各樣的心思,等待著可預見的紛爭升級。
峨眉、青城二派一到,紛爭升級是必然的,但毛伯溫不認為二派就是那個極重要的環節。之所以這麽認為,不是因為他比那些聰明人們更聰明,而是他掌握了更多的情報。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峨眉、青城二派因為受到蕭正陽、沐炑、留心言三人的阻攔,並沒有在別人的算計時間內抵達,但天翻地覆的大亂照樣爆發了。當然,如果二派按時趕到了,大亂勢必還會再大些。
臘月廿三日天亮之前,毛伯溫接到了一個消息——居庸關出現大規模異動,卻又說不清具體是如何一個異動法。
他身為兵部尚書,是第一批獲悉此消息者之一。
關於這個消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他一直以為,韃靼六部頻頻小規模襲擾邊疆,早晚會爆發一場大戰,地點很可能是居庸關,因為居庸關距離潭柘寺隻有百裏,而在佛會大亂徹底爆發之前,韃靼大軍是不會發動大戰的。正如江湖各方勢力間的紛爭是為了佛會大亂做鋪墊,而佛會大亂則是為這場大戰做鋪墊的。
事情的發展順序超出了預判,意外而不解。
說不清具體是如何一個異動法,引起了他的重視。
這句話不足以說明居庸關告急,卻足以說明其它很多問題,包括軍情傳遞遭到了遏製。堂堂居庸關的軍情傳遞居然遭到了遏製,很難想象韃靼一方是怎麽做到的。
盡管他得到的旨令是不管邊關何處發生大戰,都無需他插手,但他還是派出人手去查探居庸關的詳情。
他知道佛會大亂和邊關大戰之間定有所唿應,但他不知道兩者間的唿應方式。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抓不住重點,隻能把各方各麵都當成重點。他廣撒網,卻不能多斂魚,更無從擇優而從之,缺乏針對性的廣撒網,勞心傷神,事倍功半,注定會產生大量的無用功。
他覺得弄清韃靼一方遏製居庸關軍情傳遞的手段,或許有助於找出佛會大亂和邊關大戰之間的唿應方式,從而反推出大亂具體的呈現方式。
弄清這一點,等同是抓住了此次事件重中之重的關鍵點,一切都將變得簡單,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麽被動。
他當然清楚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這一點上,對方既有遏製軍情傳遞之能,己方想要查出其手段,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可能會無功而返。所以在此之前,該做得分析推測還是要做的。
他大致做出三種設想:一、韃靼大軍真的是在強攻居庸關,之所以遏製軍情傳遞,可能是為了掩蓋與佛會之間的唿應,也可能是攻克居庸關的手段之一;二、韃靼大軍對居庸關強攻是假,迷惑是真,同樣可能是為了掩蓋與佛會之間的唿應,也可能是針對己方部署的一種調整,己方能將計就計召開佛門大會,將佛門大會同韃靼大軍聯係到一起,韃靼一方自然也能在此基礎上做出隨機應變的調整,還可能是己方的部署已經影響到了對方製造佛會大亂,倘若真是如此,不管對方是臨時調整,還是早有預謀,他隻要堅定原計劃等待所謂的佛會大亂呈現即可;三、韃靼大軍對居庸關強攻是假,迷惑是真,目的不在佛會,而在別的地方,即攻取的主戰場不在居庸關,而在其它關隘,居庸關狀況一出,勢必會吸引多方注意,想當然的以為居庸關就是韃靼大軍的突破口,從而便有了出其不意偷襲他處的機會。
毛伯溫將這三種設想詳盡地整理成文字,上報朱厚熜。
靜等半日,沒等來從居庸關那邊傳來的任何消息,包括確切的和不確切,因為被人截了,從中作梗的正是以金心為首參加佛門大會的一眾無為教高手。
從臘月二十起,與會無為教眾便開始不著痕跡的陸續離場,到臘月廿三日午前,走得一個不剩。佛會期間因各種原因中途離場的僧人數不勝數,有些去了又迴反複多次,有些則去了再未迴來,無為教身份特殊,初時備受關注,時日一久,又沒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心理上不知不覺就趨同淡化了,加上金心等人在佛學上本就有不俗造詣、佛門中人的仇恨心大體上多少總是要淡些,即便有人注意到了,也未曾上心。
金心等人離場後,專門負責暗中攔截明廷在京城、潭柘山、居庸關等地之間信件往來的任務,有些被他們成功截下了,有些因為傳遞方式高明、送信人了得等原因沒能截下。
也沒等來峨眉、青城二派的主力門人現身潭柘寺引發紛爭升級的局麵,卻等來了那個重要環節,江湖紛爭發展成佛會大亂的重要環節,以一種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方式亮相。
九聲巨響,九煙連天,貫通天地,空中匪夷所思地降下了淡粉色的怪雪,美的驚心動魄,美的詭異瘮人,血毒人隨即而生。
毛伯溫慌神了,世上能讓他慌神的事情不多,但怪雪和血毒人帶來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衝擊是無以複加的,所以這一次他是真的慌神了,以及無盡的憐憫和悲憤。
“多謝大人!”時間緊迫,蕭正陽不做過多客套,省略鋪墊,直奔主題:“今日午時,潭柘山地界的天空上落下了粉紅色的怪雪,隨後顏色越來越深,到了傍晚變成了黑色。怪雪含有一種叫‘血毒’的劇毒,不分人畜,沾之即中毒。中毒之人神識全失,氣力倍增,六親不認,成了一個隻知道殺戮的魔鬼。近來正值潭柘寺舉辦佛門大會,古刹內外聚集的各方人士數以十萬計,在下不知道有多少人中毒,但肯定不少。墨煙海的手下秦洯等一幹人不知用了什麽法子竟能引導數萬血毒人統一行動,現在正朝這邊來,估計再有一刻多鍾就能到了。所以還請大人快快下令整兵迎敵,再晚可就來不及了!”
蕭正陽的這番表述十分籠統,如果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礎之上,還是能夠聽出當中的重點的,隻可惜他與城頭兵將們並沒有建立起信任,所以他們聽完後的感受可統一歸納成兩個字——荒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上不乏超出當下常理的怪誕之事,但有與信是兩迴事,不信的都是正常人,信了的都不是普通人,南口兵將都是普通的正常人,所以他們都不信。
哄笑聲中響起了輪番嘲諷:“哈哈哈,這世上從來隻有白雪,哪有什麽紅雪、黑雪?蕭少俠你是在編故事麽?”
“應該叫說書才更貼切。”
“編故事和說書不就是一迴事麽?”
“都說你年紀輕輕武功了得,武功了不了得我是沒見過,說書倒是一把好手。”
“瞎扯!就這水平也叫一把好手?我來說都比他說得好!”
“就你那榆木疙瘩一樣的腦袋,能編得出這麽新奇的玩意兒?論吹牛,你倒確實是一把好手,整個南關城你要是稱第二,那是萬萬沒人敢稱第一的!”
“竹竿這話說得不錯,放眼整個居庸關,也就中關城的劉猴子能同大傻牛一爭長短!”
這些話還是比較文氣的,說話不帶髒字都不會說話的人講出的話那才叫難聽,至於那些對蕭正陽心存嫉妒之人更是極盡挖苦之能。
總而言之,兵將們對蕭正陽的輕視之心又多了幾分,以至於對他之前的英勇事跡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盧峰沒有加入到嗤笑和嘲諷的隊伍中,一臉嚴肅,目透銳光,死死盯著蕭正陽。他作為南口主將,姿態自然要比一般兵士高些,所思所想也更為深遠細致。他不相信蕭正陽的話,把關注點放到了編出如此荒誕之事的原因上,神誌錯亂算是一個原因,少年人的惡作劇也算一個原因,可看著都不像,最後想到了籠統化的別有用心,一旦冠以此名頭,等於是貼上了一張可疑的標簽,找不找得出相應的理由都影響不到這種說法的成立。
此時的蕭正陽就像一個在外頭碰到一件新奇事情的小孩,興匆匆或著急忙慌地跑迴家,從祖父祖母,到父母雙親,再到叔伯姑嬸,任他費盡口舌,隻當胡說八道,沒一個人信他的話,個中滋味,一言難盡。
想要取信於人,光靠一張嘴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講述這件事情之人的身份、地位或威望並不足以讓人們信服的時候。
蕭正陽現在能依靠的隻有一張嘴,他一個離鄉多年、聲名初顯的少年人能有什麽身份、地位或威望?但他還是不願放棄,努力而急切的思考著別的取信途徑。
同時,盧峰也在進行著思考,如何把蕭正陽身上的可疑轉化成無疑,排除一切潛在的隱患是他作為南口主將職責的一部分,猶豫著要不要尋個場麵上的由頭,把蕭正陽放進來。
同時的同時,腳下的地麵出現微不可察的振動,時強時弱的寒風中隱約夾雜著隆隆聲。
城牆邊沿、城樓簷口、山樹枝頭……所有高出地麵同時沒有被風雪壓垮的物事上的積雪零星掉落,漸次增多。可預見的是,用不了多久,斜屋頂上的積雪會大片大片地滑落。
蕭正陽心頭一緊,來得比他預計的要快。
急急迴頭南望,視線的盡頭黑影白雪、起伏不定,依然平靜。
平靜隻是表象,背後隱藏著大恐怖。
下意識地用力握了握手中的刀,但刀還是隨時都可能會脫手,他實在是沒什麽力氣了。
……
星垂平野闊。
京西約三十裏處,即京城與潭柘寺中間地帶,有一片小平原,是由永定河衝積形成的,其間良田遍布、殘丘散布、農舍四布。
此時此地,正在上演著一場規模宏大、戰況激烈、場麵慘烈的惡戰,參戰雙方分別是神識全失、滅絕人性、毫無章法、一往無前的五萬血毒人和裝備精良、配合默契、進退有據、戰力不俗的八萬官軍。
佛門大會,規模空前,轟動天下,明麵上是佛門盛會,暗地裏則牽動著多方神經。
早在佛會開始之前,毛伯溫得朱厚熜授意,密切關注著潭柘山一帶,暗中調兵遣將圍繞著潭柘山展開部署,秘密指派人手收羅各色情報,工作量龐大,甚至連一草一木都不願漏過。凡有分毫可疑,定要深挖,擴大成果,或是無聲無息將其消除,或是本著放長線釣大魚的意圖暫時放任;即便沒有可疑,也要試著找出關聯,再三深究確定無關方才作罷。
無為教眾的意外出現,立時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第一波大動亂,並持續發酵,愈演愈烈。
毛伯溫料到會有意外發生,若無意外,何來動亂?若無動亂,背後之人如何借佛會之風?隻是沒想到這個“意外”會是無為教,事後細細一想,覺得無為教確實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有足夠的能耐,跟韃靼六部走得又近,最關鍵的世上還有誰比無為教更能激起中原武林仇恨的怒火?
期間,有人周旋其中,試圖調解多方糾紛,可惜效果不佳。
毛伯溫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裏,未曾做出任何幹預或相助,依舊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他的工作。
因為他知道,佛門大會的結局隻會是一場天翻地覆的大亂,而各方江湖勢力所引發的動亂,都是在為佛門大會最後的大亂做鋪墊。
平息紛爭最直接的方法便是中止佛會,但佛會是不可能中止的。有些話他不能明說,自確定要舉辦佛門大會起,便已不存在絕對的算計與被算計,隻能用最終的結果來論成王敗寇;開弓沒有迴頭箭,自佛門大會正式開始後,成了形勢推動人,參和其中的各方勢力,都沒有迴頭路可走,隻能堅定心意往前走。
毛伯溫知道佛會最終會演變成一場天翻地覆的大亂,但不知道這場大亂具體會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呈現。所以,他能做的就隻有是依著原計劃按部就班的小心提防、全麵探查,盡可能把準備做得更充分。然後,隨機應變。
知己而不知敵,他從來都沒這麽忐忑過,隻身赴“白蓮血會”時沒有,平定安南內亂時也沒有。他不是沒想過,是不是把對手太過神化了,輕視對手等同自掘墳墓,而神化對手同樣是大忌。
圍繞著佛門大會而生的江湖紛爭持續了近半個月,算是發酵透了,達到了一種混亂的平衡。
進一步證實了毛伯溫先前的預判——紛爭是無法直接發展成大亂的,中間必然還有一個極重要的環節。
世上從來都不缺聰明人,部分聰明的人們通過有限的線索,窺測出事有大蹊蹺,紛紛著眼於不日即將抵達潭柘寺的峨眉、青城二派,抱著各種各樣的心態、揣著各種各樣的心思,等待著可預見的紛爭升級。
峨眉、青城二派一到,紛爭升級是必然的,但毛伯溫不認為二派就是那個極重要的環節。之所以這麽認為,不是因為他比那些聰明人們更聰明,而是他掌握了更多的情報。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峨眉、青城二派因為受到蕭正陽、沐炑、留心言三人的阻攔,並沒有在別人的算計時間內抵達,但天翻地覆的大亂照樣爆發了。當然,如果二派按時趕到了,大亂勢必還會再大些。
臘月廿三日天亮之前,毛伯溫接到了一個消息——居庸關出現大規模異動,卻又說不清具體是如何一個異動法。
他身為兵部尚書,是第一批獲悉此消息者之一。
關於這個消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他一直以為,韃靼六部頻頻小規模襲擾邊疆,早晚會爆發一場大戰,地點很可能是居庸關,因為居庸關距離潭柘寺隻有百裏,而在佛會大亂徹底爆發之前,韃靼大軍是不會發動大戰的。正如江湖各方勢力間的紛爭是為了佛會大亂做鋪墊,而佛會大亂則是為這場大戰做鋪墊的。
事情的發展順序超出了預判,意外而不解。
說不清具體是如何一個異動法,引起了他的重視。
這句話不足以說明居庸關告急,卻足以說明其它很多問題,包括軍情傳遞遭到了遏製。堂堂居庸關的軍情傳遞居然遭到了遏製,很難想象韃靼一方是怎麽做到的。
盡管他得到的旨令是不管邊關何處發生大戰,都無需他插手,但他還是派出人手去查探居庸關的詳情。
他知道佛會大亂和邊關大戰之間定有所唿應,但他不知道兩者間的唿應方式。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抓不住重點,隻能把各方各麵都當成重點。他廣撒網,卻不能多斂魚,更無從擇優而從之,缺乏針對性的廣撒網,勞心傷神,事倍功半,注定會產生大量的無用功。
他覺得弄清韃靼一方遏製居庸關軍情傳遞的手段,或許有助於找出佛會大亂和邊關大戰之間的唿應方式,從而反推出大亂具體的呈現方式。
弄清這一點,等同是抓住了此次事件重中之重的關鍵點,一切都將變得簡單,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麽被動。
他當然清楚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這一點上,對方既有遏製軍情傳遞之能,己方想要查出其手段,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可能會無功而返。所以在此之前,該做得分析推測還是要做的。
他大致做出三種設想:一、韃靼大軍真的是在強攻居庸關,之所以遏製軍情傳遞,可能是為了掩蓋與佛會之間的唿應,也可能是攻克居庸關的手段之一;二、韃靼大軍對居庸關強攻是假,迷惑是真,同樣可能是為了掩蓋與佛會之間的唿應,也可能是針對己方部署的一種調整,己方能將計就計召開佛門大會,將佛門大會同韃靼大軍聯係到一起,韃靼一方自然也能在此基礎上做出隨機應變的調整,還可能是己方的部署已經影響到了對方製造佛會大亂,倘若真是如此,不管對方是臨時調整,還是早有預謀,他隻要堅定原計劃等待所謂的佛會大亂呈現即可;三、韃靼大軍對居庸關強攻是假,迷惑是真,目的不在佛會,而在別的地方,即攻取的主戰場不在居庸關,而在其它關隘,居庸關狀況一出,勢必會吸引多方注意,想當然的以為居庸關就是韃靼大軍的突破口,從而便有了出其不意偷襲他處的機會。
毛伯溫將這三種設想詳盡地整理成文字,上報朱厚熜。
靜等半日,沒等來從居庸關那邊傳來的任何消息,包括確切的和不確切,因為被人截了,從中作梗的正是以金心為首參加佛門大會的一眾無為教高手。
從臘月二十起,與會無為教眾便開始不著痕跡的陸續離場,到臘月廿三日午前,走得一個不剩。佛會期間因各種原因中途離場的僧人數不勝數,有些去了又迴反複多次,有些則去了再未迴來,無為教身份特殊,初時備受關注,時日一久,又沒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心理上不知不覺就趨同淡化了,加上金心等人在佛學上本就有不俗造詣、佛門中人的仇恨心大體上多少總是要淡些,即便有人注意到了,也未曾上心。
金心等人離場後,專門負責暗中攔截明廷在京城、潭柘山、居庸關等地之間信件往來的任務,有些被他們成功截下了,有些因為傳遞方式高明、送信人了得等原因沒能截下。
也沒等來峨眉、青城二派的主力門人現身潭柘寺引發紛爭升級的局麵,卻等來了那個重要環節,江湖紛爭發展成佛會大亂的重要環節,以一種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方式亮相。
九聲巨響,九煙連天,貫通天地,空中匪夷所思地降下了淡粉色的怪雪,美的驚心動魄,美的詭異瘮人,血毒人隨即而生。
毛伯溫慌神了,世上能讓他慌神的事情不多,但怪雪和血毒人帶來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衝擊是無以複加的,所以這一次他是真的慌神了,以及無盡的憐憫和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