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茅屋原先住著一對孤兒寡母,王環從其他村民口中得知,婦人本是大家閨秀,與人私定終身,因家人反對,便同情郎私奔來到此地,不曾想卻遭負心漢拋棄。生產時,還是他母親接生的。
自打他第一眼見到這位命運多舛的女人,就深深喜歡上了。積極的幫婦人打理田地,收拾家務,還耐心教導小男孩習練武功。可謂是王環之心,路人皆知。
行動上表現出了足夠的殷勤,嘴上卻遲遲不敢開口,直抒心意。做任何事情,他都果決堅毅,唯獨麵對男女之事時,總是畏首畏尾、猶豫不決,甚至還有些懦弱。
直到一年多前,女人病逝,就算他有勇氣開口,也沒人聽了。雖然開口也不一定能得到對方應允,但終究還是有一絲希望的。做與不做,結果可能並無二致,但性質卻是全然不同的。事到如今,為時已晚,隻能暗自默默遺憾。
女人去世,留下小男孩獨自一人,孤苦伶仃,甚是可憐。王環有意收養小男孩,後者受母親臨終遺言,婉拒好意,待後事料理,便獨自離村。世道艱難,人心險惡,小小年歲一頭紮入外麵這紛擾塵世,必受他人欺淩。王環憂心難安,欲陪同前往,轉念又想到年事已高的老母親,經過一番激烈掙紮,無奈由小男孩獨身離去。
這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很久沒做的夢,夢中有一位看不清容貌的老嫗,丈夫過世,兒女遠行,家中隻剩她孤零零的一個人。每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依門獨坐,風雨無阻,呆望村口。終於有一天,老嫗等到了自己闊別多年的兒子,靠在兒子熟悉、厚實的懷抱中,心滿意足,安然辭世。
“娘!”王環彈身而起,聽到簾布後母親平穩的唿吸聲,發現又是這場夢,虛驚一場。但不同的是,這一次他的懸心久久不能落定,總有一股莫名的焦躁和不安,縈繞在心頭。
午夜夢迴,枕巾潮濕。
王環抹了把眼角,滿手濕潤,不知是淚還是汗,悄然起身去到屋外。
彎月如鉤,遙掛天際,借著朦朧月光,望著他日日都在打掃的茅屋,走到了那座孤墳前,緩緩蹲下身子,輕輕撫摸墓碑。
旁人都明白王環的心意和心結,更何況作為母親的老婦,透過縫隙,望著那落寞的背影,無奈輕歎。
翌日黃昏,老婦眯著渾濁模糊的老眼,望著日薄西山的夕陽,忽然開口道:“環兒,娘想迴老家去看看。”
王環正在劈柴,聞聲高舉板斧的大手凝滯半空,聽出了母親平淡言語下不平淡的情緒,一時不知該怎麽接話,怔立良久,重重點頭,應道:“好!”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春去秋來,何止二年。王環用了三天時間,料理了所有的農活,製作了一把簡單牢固的背椅,以棉絮粗布包裹。
時隔二十五年,背著母親,踏上了歸鄉之途。
王環體型雄健,精力旺盛,即便身負一人,照樣健步如飛,徒行一日可達兩百餘裏,不到十日,便進入了襄陽地界。剛勁中又配以巧勁,連日長時坐在背椅上的老婦,也不覺如何顛簸和難受。
自落腳安居村後,老婦從未到過村子方圓十裏外之地,此行所選路途,與當年逃荒所經多有不同,即便相同,憑借依稀的記憶,老婦也迴想不起。一路走來,所見所遇皆是那般新奇,不僅有名山大川、美景勝地,也有為生計忙碌奔走的商販、農夫和提兵背刃的江湖客,形形色色,諸多新奇的人事物,都是她不曾聽聞過的。
褶皺幹巴的老臉上不時洋溢著如同孩童般新奇單純的笑容,渾濁的雙眸也多了幾分神采。一想到過不了多久就能迴到生養她大半輩子的故鄉,情緒好比待嫁姑娘,竊喜、好奇、向往、激動,諸味陳雜又不失甜蜜。
王環見到母親這般不同以往的情狀,也跟著高興。
天色已晚,距老河口蘇家河還有些距離,王環便敲響了左近一家農戶的門扉,道明來意,請求借宿。戶主也是莊稼漢,得知情由,心有所觸,殷勤招待。
翌日天色初明,作別同樣需早起勞作的戶主夫婦,母子二人再次上路出發。
人在前行,物在後移,老婦的心情逐漸糾結起來,闊別故鄉多年,她既希望故鄉的一切全如她記憶夢境中的那般,風景宜人,鄉情淳樸;又希望故鄉的一切變得越來越好,家家安樂和睦,年年喜獲豐收。
嶺外音書聲,經冬複曆夏。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愈是臨近故鄉,老婦的心潮愈是起伏難定,口中念念有詞:“到了、到了……老太婆要迴家了……孩子他爹、傑兒,你們看到了嗎?我和環兒迴家啦!”身子竟有些輕輕顫抖,如今的故鄉早已麵目全非,但是老婦還是一下就能斷定。農舍能變、泥路能變、人能變……但是家鄉的氣味、藍天白雲、舒爽清風、淙淙流水……不會變,永遠不會變,這裏就是她魂牽夢繞、日思夜想的故鄉!
當年離開時,王環才七歲,心智遠未長成,記憶早已模糊,對這片土地沒有母親那麽深的情義,但他完全能理解母親現在的心情。正如四年前,名揚四海的他,帶著一身榮耀,興匆匆的重迴闊別十餘年的安居村,那種近鄉情怯的感受,一模一樣。
少小離家老大迴,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王環背著母親緩緩行走在田埂上,兩邊是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和花生地,時下正好臨近這兩種作物的豐收時節。老婦正想讓兒子把自己放下來,親身踩一踩這故鄉的泥土;王環心照不宣地止住了腳步,想讓母親好好感受一下故鄉的清風和氣味。這時,迎麵跑來一名八九歲的稚童,好奇地眨巴著眼睛,脆生生地問道:“大叔,你們是什麽人?從什麽地方來?來我們蘇家河做什麽?”
麵對一連串問題,王環笑著作答:“她是我娘,我是她兒子,我們剛從安居村來,到了這裏就是到家啦!”
稚童聽得一臉茫然,不斷地撓著頭,目光落到了老婦身上,又問道:“大叔,這個老奶奶怎麽啦?是不是腿……腿不好啦?”
王環伸手輕撫稚童腦袋,道:“老奶奶不是腿不好了,是走累了。”
“走累了?我從去年開始就沒有要爹娘背過!”
“那你真厲害!”
“老奶奶真沒用!這麽大年紀了還要人背!”
童言無忌,王環啞然失笑,一時也想不出該如何對稚童講解其中的道理。這時,又走來一位肩扛鋤頭的莊稼漢,容貌與稚童生得頗為相像,想來是父子關係。
“爹!”果見稚童迴頭喊道,“來了兩個不認識的外鄉人,說什麽到家啦!”
“亂叫什麽?一點禮貌都沒有的!”莊稼漢見王環長得這般威武,生怕將人惹惱,沾上一身無謂是非,狠狠瞪了眼稚童,又趕忙致歉道,“小孩子家不懂事,你們不要見怪!”
王環爽朗笑道:“那有什麽關係,大哥言重了!不知大哥如何稱唿?”
莊稼漢見對方這般落拓,戒心大減,如實答道:“我叫蘇忠民!”
“蘇忠民?”王環心中默念,隻覺有些耳熟,“原來是蘇大哥,在下王環,蘇大哥可以叫我……”
“小癩子!”不待王環言畢,老婦激動地顫聲喊道,“你是小癩子?”
自打他第一眼見到這位命運多舛的女人,就深深喜歡上了。積極的幫婦人打理田地,收拾家務,還耐心教導小男孩習練武功。可謂是王環之心,路人皆知。
行動上表現出了足夠的殷勤,嘴上卻遲遲不敢開口,直抒心意。做任何事情,他都果決堅毅,唯獨麵對男女之事時,總是畏首畏尾、猶豫不決,甚至還有些懦弱。
直到一年多前,女人病逝,就算他有勇氣開口,也沒人聽了。雖然開口也不一定能得到對方應允,但終究還是有一絲希望的。做與不做,結果可能並無二致,但性質卻是全然不同的。事到如今,為時已晚,隻能暗自默默遺憾。
女人去世,留下小男孩獨自一人,孤苦伶仃,甚是可憐。王環有意收養小男孩,後者受母親臨終遺言,婉拒好意,待後事料理,便獨自離村。世道艱難,人心險惡,小小年歲一頭紮入外麵這紛擾塵世,必受他人欺淩。王環憂心難安,欲陪同前往,轉念又想到年事已高的老母親,經過一番激烈掙紮,無奈由小男孩獨身離去。
這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很久沒做的夢,夢中有一位看不清容貌的老嫗,丈夫過世,兒女遠行,家中隻剩她孤零零的一個人。每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依門獨坐,風雨無阻,呆望村口。終於有一天,老嫗等到了自己闊別多年的兒子,靠在兒子熟悉、厚實的懷抱中,心滿意足,安然辭世。
“娘!”王環彈身而起,聽到簾布後母親平穩的唿吸聲,發現又是這場夢,虛驚一場。但不同的是,這一次他的懸心久久不能落定,總有一股莫名的焦躁和不安,縈繞在心頭。
午夜夢迴,枕巾潮濕。
王環抹了把眼角,滿手濕潤,不知是淚還是汗,悄然起身去到屋外。
彎月如鉤,遙掛天際,借著朦朧月光,望著他日日都在打掃的茅屋,走到了那座孤墳前,緩緩蹲下身子,輕輕撫摸墓碑。
旁人都明白王環的心意和心結,更何況作為母親的老婦,透過縫隙,望著那落寞的背影,無奈輕歎。
翌日黃昏,老婦眯著渾濁模糊的老眼,望著日薄西山的夕陽,忽然開口道:“環兒,娘想迴老家去看看。”
王環正在劈柴,聞聲高舉板斧的大手凝滯半空,聽出了母親平淡言語下不平淡的情緒,一時不知該怎麽接話,怔立良久,重重點頭,應道:“好!”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春去秋來,何止二年。王環用了三天時間,料理了所有的農活,製作了一把簡單牢固的背椅,以棉絮粗布包裹。
時隔二十五年,背著母親,踏上了歸鄉之途。
王環體型雄健,精力旺盛,即便身負一人,照樣健步如飛,徒行一日可達兩百餘裏,不到十日,便進入了襄陽地界。剛勁中又配以巧勁,連日長時坐在背椅上的老婦,也不覺如何顛簸和難受。
自落腳安居村後,老婦從未到過村子方圓十裏外之地,此行所選路途,與當年逃荒所經多有不同,即便相同,憑借依稀的記憶,老婦也迴想不起。一路走來,所見所遇皆是那般新奇,不僅有名山大川、美景勝地,也有為生計忙碌奔走的商販、農夫和提兵背刃的江湖客,形形色色,諸多新奇的人事物,都是她不曾聽聞過的。
褶皺幹巴的老臉上不時洋溢著如同孩童般新奇單純的笑容,渾濁的雙眸也多了幾分神采。一想到過不了多久就能迴到生養她大半輩子的故鄉,情緒好比待嫁姑娘,竊喜、好奇、向往、激動,諸味陳雜又不失甜蜜。
王環見到母親這般不同以往的情狀,也跟著高興。
天色已晚,距老河口蘇家河還有些距離,王環便敲響了左近一家農戶的門扉,道明來意,請求借宿。戶主也是莊稼漢,得知情由,心有所觸,殷勤招待。
翌日天色初明,作別同樣需早起勞作的戶主夫婦,母子二人再次上路出發。
人在前行,物在後移,老婦的心情逐漸糾結起來,闊別故鄉多年,她既希望故鄉的一切全如她記憶夢境中的那般,風景宜人,鄉情淳樸;又希望故鄉的一切變得越來越好,家家安樂和睦,年年喜獲豐收。
嶺外音書聲,經冬複曆夏。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愈是臨近故鄉,老婦的心潮愈是起伏難定,口中念念有詞:“到了、到了……老太婆要迴家了……孩子他爹、傑兒,你們看到了嗎?我和環兒迴家啦!”身子竟有些輕輕顫抖,如今的故鄉早已麵目全非,但是老婦還是一下就能斷定。農舍能變、泥路能變、人能變……但是家鄉的氣味、藍天白雲、舒爽清風、淙淙流水……不會變,永遠不會變,這裏就是她魂牽夢繞、日思夜想的故鄉!
當年離開時,王環才七歲,心智遠未長成,記憶早已模糊,對這片土地沒有母親那麽深的情義,但他完全能理解母親現在的心情。正如四年前,名揚四海的他,帶著一身榮耀,興匆匆的重迴闊別十餘年的安居村,那種近鄉情怯的感受,一模一樣。
少小離家老大迴,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王環背著母親緩緩行走在田埂上,兩邊是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和花生地,時下正好臨近這兩種作物的豐收時節。老婦正想讓兒子把自己放下來,親身踩一踩這故鄉的泥土;王環心照不宣地止住了腳步,想讓母親好好感受一下故鄉的清風和氣味。這時,迎麵跑來一名八九歲的稚童,好奇地眨巴著眼睛,脆生生地問道:“大叔,你們是什麽人?從什麽地方來?來我們蘇家河做什麽?”
麵對一連串問題,王環笑著作答:“她是我娘,我是她兒子,我們剛從安居村來,到了這裏就是到家啦!”
稚童聽得一臉茫然,不斷地撓著頭,目光落到了老婦身上,又問道:“大叔,這個老奶奶怎麽啦?是不是腿……腿不好啦?”
王環伸手輕撫稚童腦袋,道:“老奶奶不是腿不好了,是走累了。”
“走累了?我從去年開始就沒有要爹娘背過!”
“那你真厲害!”
“老奶奶真沒用!這麽大年紀了還要人背!”
童言無忌,王環啞然失笑,一時也想不出該如何對稚童講解其中的道理。這時,又走來一位肩扛鋤頭的莊稼漢,容貌與稚童生得頗為相像,想來是父子關係。
“爹!”果見稚童迴頭喊道,“來了兩個不認識的外鄉人,說什麽到家啦!”
“亂叫什麽?一點禮貌都沒有的!”莊稼漢見王環長得這般威武,生怕將人惹惱,沾上一身無謂是非,狠狠瞪了眼稚童,又趕忙致歉道,“小孩子家不懂事,你們不要見怪!”
王環爽朗笑道:“那有什麽關係,大哥言重了!不知大哥如何稱唿?”
莊稼漢見對方這般落拓,戒心大減,如實答道:“我叫蘇忠民!”
“蘇忠民?”王環心中默念,隻覺有些耳熟,“原來是蘇大哥,在下王環,蘇大哥可以叫我……”
“小癩子!”不待王環言畢,老婦激動地顫聲喊道,“你是小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