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平王並非楚氏宗室的藩王,而是楚氏先祖謀天下之初分封的異姓王,受高祖之命護衛京城,如今見天下又異,故而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廣平王姓李,本名李和,同二公主之母李修儀有姻親關係,因著這幾年皇帝要收權,很是打壓了一番他們這些開國功臣之後,封地的權力一削再削,他對皇帝其實是有怨的。
如今楚欽丟下國度南逃,卻留了個楚昭黎在皇宮裏,他不清楚這父子倆的恩怨,隻記得八年前他受召入京時楚昭黎便是太子,如今一帆風順地做了皇帝,隻當他真是楚欽相當看重的孩子。
因而入主京城後,很是對楚昭黎羞辱了一番。
攻破洛陽城當夜,金鑾殿血氣衝天,李和便是在承明殿與群臣飲酒慶功的,他也講究個名聲,因而宴席上不知有隨他一同南下的將領,還有留在金鑾殿內僥幸未死的舊臣。
未來得及逃走的宮婢們披著紗衣戰戰兢兢地在大殿上跳舞,舞女身姿婀娜,卻也不比李和王府裏的姬妾美麗多少,他瞧著滿宮粗鄙不堪的屬下,一臉屈辱的舊臣,忽然還是覺得無趣。
他帶來的大都是些目不識丁的草莽,少有的幾個能臣,此時正忙著替他料理攻破都城之後的諸事,並未來參與宴飲;
至於那些舊臣,都是些忠良死節,視名節大過天的諫官,若非礙於是楚昭黎跪著為他們求來的生機,怕是早撞了金鑾殿的柱,此時更是看不上李和。
瞧著滿堂的亂象,李和沒有那種得償所願的暢快,反而愈發覺得憋屈,就好似他隻是攻下了王都,卻沒有得到權力,越想越不舒坦,不知突然想到了什麽,他忽然讓人把楚昭黎帶來。
早上楚昭黎主動歸降,因而李和並未為難他,隻把他軟禁在了宮殿裏,但也沒記得給他送飯就是,一國之君,就這麽生生餓著被帶到了殿上。
喧嘩的眾人紛紛安靜下來,一臉莫名地瞧著李和,不明白他把亡國之君帶上來作甚。
麵對眾人的不解,李和微微一笑,雖未登基,他卻已開始以“朕”自稱:“南下一路舟車勞頓,朕瞧幾位將軍也是鞠躬盡瘁,如今再要自己倒酒,未免疲憊,不若找個酒侍與諸君行酒如何?”
這酒侍自然就是楚昭黎,他被人帶到殿上,李和往他的膝彎踹了一腳,迫使他跪倒在了地上,屈辱下跪的時候,身上還穿著早上那一件染血的龍袍。
“愣著作甚,去給大人們倒酒。”李和輕飄飄地說著,有宮人麵帶憐憫地將一隻酒壺遞到了楚昭黎手邊。
舊臣們心中一跳,都不忍直視,李和帶來的武將們卻都興奮了起來,此前他們都是些為人看不起的下九流,如今卻能叫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給他們倒酒,如何不叫人血脈噴張?
楚昭黎掩在明黃衣袖下的手驟然收緊,他委曲求全慣了,卻也不是不知道屈辱,可是……他轉眸看了看年事已高,正一臉擔憂難過地往他這邊看的老太傅,
口中唿出一口氣,他強迫自己忍下來,壓抑著胸中那些激蕩的情緒,接過宮人遞過來的酒壺,正欲起身行酒,可是還不等他動作,李和卻是抬腳踩住了他落在地上的衣袖。
“真是好不懂事的賤婢,主子吩咐竟也不知道應個聲兒,嗯?”李和故作惱怒地說著,卻是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楚昭黎的反應,他是逆來順受也要,不堪受辱也罷,都是足以叫李和高興的樂子。
楚昭黎本欲裝傻充愣到底的,可是李和鐵了心要瞧他受辱,見他緘默無聲,竟是叫帶刀的侍衛悄無聲息地走到了老太傅身後,無聲地威逼著這個亡國之君。
“奴婢……遵命。”楚昭黎閉了閉眼睛,終究是張口應下了亂臣賊子的羞辱,跪在地上的身體都忍不住微微顫抖。
“且慢,既為奴婢,這身衣衫如何能穿得?”豈料李和猶嫌不足,他瞧著一臉屈辱之色的楚昭黎,心中惡劣的欲望更甚,“還不快給他換上奴婢的衣服。”
楚昭黎被當眾剝了明黃的外衫,被宮婢們粗魯地套上了一件尋常百姓穿的青衣,束了冠的發髻亦被拆散,他算不得衣衫淩亂,可被當眾剝去服製,拆散發髻,君主的顏麵已然是掃地。
和與群臣飲宴,逼懷帝行酒。遺留於世的史書上關於城破當日楚昭黎的記載隻這寥寥一句,無人得以從中窺見其中屈辱。
彼時他端著酒壺赤腳走向坐著的舊臣,老太傅於心不忍,終是在酒盞傾斜之際起身走到楚昭黎的身邊,抱著這位亡國之君的腰慟哭出聲:“陛下,陛下啊……”
楚昭黎被老太傅抱得晃了晃,神色慘淡一片,似是無動於衷,隻低下頭斟出一杯酒,道了句:“大人,請——”
君臣相攜痛哭流涕的場麵叫李和看在眼中尤其不爽,他重重地擱下酒杯,冷冷出聲道:“太傅似是還攀顧舊朝,不肯認朕這個新君呐,既然如此,來人,拖出去,砍了!”
“太傅、太傅!”楚昭黎聞言麵色一變,眼見著老太傅被廣平王親衛拉了出去,這才急忙看向坐在高位的李和,“你應下了不殺的,怎可出爾反爾?”
“朕隻說不殺,可沒說這些舊臣的不敬之罪也能饒恕。”李和坐在上首漫不經心地看著楚昭黎意外著急的模樣,心中隻覺暢快極了,他指了指身邊一個宦官,用帶著戲弄的語氣道,
“昔時淮陰侯為漂母賒肉能受胯下之辱,你若今日也能從他胯下鑽過去,朕便也不殺那老匹夫。”
“陛下不必因我等受此等亂臣賊子威脅!”楚昭黎還未反應,在一旁目睹一切的舊臣們卻先忍不住開了口,其中一人道,“夫誌士推誠守死,要立名節,乃是養生安身之本。”
“豈可貪圖生機而棄聲名於不顧?”那人說完,竟是起身撞柱而死。
旁人為之所動,亦起身慷慨陳詞:“人苟生之為見,若者必死!吾等若以身殉國,雖死未悔,陛下不必為我等求生而委曲求全!”
說罷竟也起身觸柱而亡,不過瞬息之間,舊臣大半死去,楚昭黎站在殿中,瞧著一個個昔日對他橫眉冷對的諫官為了全他的體麵不惜以死明誌,竟是忍不住掩麵大笑起來。
他渴求了半生的東西,竟是在此時此刻被人以這樣的方式交付——這群旁人眼中沒什麽本事的諫官,為了他的尊嚴,為了他不受威脅,竟是不惜自盡,為君如此,此生何憾!
舊臣寧死不受李和的恩,他被當眾這樣駁麵子,臉色已是相當難看,見楚昭黎還如此大笑,忍不住問道:“你笑什麽?”
“我笑你亂臣賊子癡心妄想。”舊臣以死明誌,楚昭黎此時自也不必再委曲求全,他瞧著那李和,語氣譏誚,“你知道他們為何不認你麽?朝臣百姓的心之所向,是要拿聖人之德來換的。”
“而你——”楚昭黎抬起之間點了點李和,而後撇了撇嘴,譏笑道,“亂臣賊子,犯上作亂,莫說聖人,便是庶民之德,你也是沒有的。”
……
路舟雪踩著踏雪無痕出了洛陽,在豫州見著了謝儀,此人一身白衣飄然若仙,腳踩木屐頗有玄門風範——路舟雪認得他,謝懷玉。
三言兩語交代了來意,他卻從後者的口中得知,楚昭黎從接下意味著亡國之君的皇位時,為了撇清謝家,已然與謝陵斷絕了往來,也就不可能有什麽書信需要送給謝儀。
路舟雪起初不信,謝懷玉便當麵拆了信件,果不其然,那封楚昭黎囑咐說一定要親手送到謝儀手裏的重要信件,裏頭隻放了三張白紙,隻有最後一頁有寥寥幾行文字,還是寫給路舟雪的。
那幾行字大意是說,楚昭黎命中有劫必死,此前滇蛇之毒受路舟雪相救已叫他從仙人跌落凡塵,不忍再要他隨意幹涉因果,他日禍臨己身,故而誆路舟雪離京。
路舟雪聽完謝儀口中的真相,思及離別那日楚昭黎坐在台階上所言的訣別,他幾乎拿不住手裏的書信,原來楚昭黎什麽都知道,知道他自斷靈脈後由仙變成了凡人;
知道他救他一定要付出代價,所以用這樣的法子把自己誆走。
楚昭黎真的很聰明啊,路舟雪一邊往迴趕一邊想,知道自己成了凡人,從洛陽到豫州來迴起碼半月的路程,等從謝懷玉這裏得知真相,已然是趕不迴去了。
幸好,那個小混蛋算漏了他的踏雪無痕,若是用到極致,日行千裏不在話下,路舟雪心懷僥幸地想著,在傍晚時趕迴了洛陽,他本以為一切都來得及,卻隻瞧見了一個屍橫遍野的洛陽城。
路舟雪心神大亂,他離開洛陽還不到一日光景,如何叛軍便攻了進來?叛軍進城了,黎民百姓尚且被殘忍屠殺,那楚昭黎呢?他是皇帝,那些亂臣奸佞難道會善待他?
廣平王姓李,本名李和,同二公主之母李修儀有姻親關係,因著這幾年皇帝要收權,很是打壓了一番他們這些開國功臣之後,封地的權力一削再削,他對皇帝其實是有怨的。
如今楚欽丟下國度南逃,卻留了個楚昭黎在皇宮裏,他不清楚這父子倆的恩怨,隻記得八年前他受召入京時楚昭黎便是太子,如今一帆風順地做了皇帝,隻當他真是楚欽相當看重的孩子。
因而入主京城後,很是對楚昭黎羞辱了一番。
攻破洛陽城當夜,金鑾殿血氣衝天,李和便是在承明殿與群臣飲酒慶功的,他也講究個名聲,因而宴席上不知有隨他一同南下的將領,還有留在金鑾殿內僥幸未死的舊臣。
未來得及逃走的宮婢們披著紗衣戰戰兢兢地在大殿上跳舞,舞女身姿婀娜,卻也不比李和王府裏的姬妾美麗多少,他瞧著滿宮粗鄙不堪的屬下,一臉屈辱的舊臣,忽然還是覺得無趣。
他帶來的大都是些目不識丁的草莽,少有的幾個能臣,此時正忙著替他料理攻破都城之後的諸事,並未來參與宴飲;
至於那些舊臣,都是些忠良死節,視名節大過天的諫官,若非礙於是楚昭黎跪著為他們求來的生機,怕是早撞了金鑾殿的柱,此時更是看不上李和。
瞧著滿堂的亂象,李和沒有那種得償所願的暢快,反而愈發覺得憋屈,就好似他隻是攻下了王都,卻沒有得到權力,越想越不舒坦,不知突然想到了什麽,他忽然讓人把楚昭黎帶來。
早上楚昭黎主動歸降,因而李和並未為難他,隻把他軟禁在了宮殿裏,但也沒記得給他送飯就是,一國之君,就這麽生生餓著被帶到了殿上。
喧嘩的眾人紛紛安靜下來,一臉莫名地瞧著李和,不明白他把亡國之君帶上來作甚。
麵對眾人的不解,李和微微一笑,雖未登基,他卻已開始以“朕”自稱:“南下一路舟車勞頓,朕瞧幾位將軍也是鞠躬盡瘁,如今再要自己倒酒,未免疲憊,不若找個酒侍與諸君行酒如何?”
這酒侍自然就是楚昭黎,他被人帶到殿上,李和往他的膝彎踹了一腳,迫使他跪倒在了地上,屈辱下跪的時候,身上還穿著早上那一件染血的龍袍。
“愣著作甚,去給大人們倒酒。”李和輕飄飄地說著,有宮人麵帶憐憫地將一隻酒壺遞到了楚昭黎手邊。
舊臣們心中一跳,都不忍直視,李和帶來的武將們卻都興奮了起來,此前他們都是些為人看不起的下九流,如今卻能叫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給他們倒酒,如何不叫人血脈噴張?
楚昭黎掩在明黃衣袖下的手驟然收緊,他委曲求全慣了,卻也不是不知道屈辱,可是……他轉眸看了看年事已高,正一臉擔憂難過地往他這邊看的老太傅,
口中唿出一口氣,他強迫自己忍下來,壓抑著胸中那些激蕩的情緒,接過宮人遞過來的酒壺,正欲起身行酒,可是還不等他動作,李和卻是抬腳踩住了他落在地上的衣袖。
“真是好不懂事的賤婢,主子吩咐竟也不知道應個聲兒,嗯?”李和故作惱怒地說著,卻是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楚昭黎的反應,他是逆來順受也要,不堪受辱也罷,都是足以叫李和高興的樂子。
楚昭黎本欲裝傻充愣到底的,可是李和鐵了心要瞧他受辱,見他緘默無聲,竟是叫帶刀的侍衛悄無聲息地走到了老太傅身後,無聲地威逼著這個亡國之君。
“奴婢……遵命。”楚昭黎閉了閉眼睛,終究是張口應下了亂臣賊子的羞辱,跪在地上的身體都忍不住微微顫抖。
“且慢,既為奴婢,這身衣衫如何能穿得?”豈料李和猶嫌不足,他瞧著一臉屈辱之色的楚昭黎,心中惡劣的欲望更甚,“還不快給他換上奴婢的衣服。”
楚昭黎被當眾剝了明黃的外衫,被宮婢們粗魯地套上了一件尋常百姓穿的青衣,束了冠的發髻亦被拆散,他算不得衣衫淩亂,可被當眾剝去服製,拆散發髻,君主的顏麵已然是掃地。
和與群臣飲宴,逼懷帝行酒。遺留於世的史書上關於城破當日楚昭黎的記載隻這寥寥一句,無人得以從中窺見其中屈辱。
彼時他端著酒壺赤腳走向坐著的舊臣,老太傅於心不忍,終是在酒盞傾斜之際起身走到楚昭黎的身邊,抱著這位亡國之君的腰慟哭出聲:“陛下,陛下啊……”
楚昭黎被老太傅抱得晃了晃,神色慘淡一片,似是無動於衷,隻低下頭斟出一杯酒,道了句:“大人,請——”
君臣相攜痛哭流涕的場麵叫李和看在眼中尤其不爽,他重重地擱下酒杯,冷冷出聲道:“太傅似是還攀顧舊朝,不肯認朕這個新君呐,既然如此,來人,拖出去,砍了!”
“太傅、太傅!”楚昭黎聞言麵色一變,眼見著老太傅被廣平王親衛拉了出去,這才急忙看向坐在高位的李和,“你應下了不殺的,怎可出爾反爾?”
“朕隻說不殺,可沒說這些舊臣的不敬之罪也能饒恕。”李和坐在上首漫不經心地看著楚昭黎意外著急的模樣,心中隻覺暢快極了,他指了指身邊一個宦官,用帶著戲弄的語氣道,
“昔時淮陰侯為漂母賒肉能受胯下之辱,你若今日也能從他胯下鑽過去,朕便也不殺那老匹夫。”
“陛下不必因我等受此等亂臣賊子威脅!”楚昭黎還未反應,在一旁目睹一切的舊臣們卻先忍不住開了口,其中一人道,“夫誌士推誠守死,要立名節,乃是養生安身之本。”
“豈可貪圖生機而棄聲名於不顧?”那人說完,竟是起身撞柱而死。
旁人為之所動,亦起身慷慨陳詞:“人苟生之為見,若者必死!吾等若以身殉國,雖死未悔,陛下不必為我等求生而委曲求全!”
說罷竟也起身觸柱而亡,不過瞬息之間,舊臣大半死去,楚昭黎站在殿中,瞧著一個個昔日對他橫眉冷對的諫官為了全他的體麵不惜以死明誌,竟是忍不住掩麵大笑起來。
他渴求了半生的東西,竟是在此時此刻被人以這樣的方式交付——這群旁人眼中沒什麽本事的諫官,為了他的尊嚴,為了他不受威脅,竟是不惜自盡,為君如此,此生何憾!
舊臣寧死不受李和的恩,他被當眾這樣駁麵子,臉色已是相當難看,見楚昭黎還如此大笑,忍不住問道:“你笑什麽?”
“我笑你亂臣賊子癡心妄想。”舊臣以死明誌,楚昭黎此時自也不必再委曲求全,他瞧著那李和,語氣譏誚,“你知道他們為何不認你麽?朝臣百姓的心之所向,是要拿聖人之德來換的。”
“而你——”楚昭黎抬起之間點了點李和,而後撇了撇嘴,譏笑道,“亂臣賊子,犯上作亂,莫說聖人,便是庶民之德,你也是沒有的。”
……
路舟雪踩著踏雪無痕出了洛陽,在豫州見著了謝儀,此人一身白衣飄然若仙,腳踩木屐頗有玄門風範——路舟雪認得他,謝懷玉。
三言兩語交代了來意,他卻從後者的口中得知,楚昭黎從接下意味著亡國之君的皇位時,為了撇清謝家,已然與謝陵斷絕了往來,也就不可能有什麽書信需要送給謝儀。
路舟雪起初不信,謝懷玉便當麵拆了信件,果不其然,那封楚昭黎囑咐說一定要親手送到謝儀手裏的重要信件,裏頭隻放了三張白紙,隻有最後一頁有寥寥幾行文字,還是寫給路舟雪的。
那幾行字大意是說,楚昭黎命中有劫必死,此前滇蛇之毒受路舟雪相救已叫他從仙人跌落凡塵,不忍再要他隨意幹涉因果,他日禍臨己身,故而誆路舟雪離京。
路舟雪聽完謝儀口中的真相,思及離別那日楚昭黎坐在台階上所言的訣別,他幾乎拿不住手裏的書信,原來楚昭黎什麽都知道,知道他自斷靈脈後由仙變成了凡人;
知道他救他一定要付出代價,所以用這樣的法子把自己誆走。
楚昭黎真的很聰明啊,路舟雪一邊往迴趕一邊想,知道自己成了凡人,從洛陽到豫州來迴起碼半月的路程,等從謝懷玉這裏得知真相,已然是趕不迴去了。
幸好,那個小混蛋算漏了他的踏雪無痕,若是用到極致,日行千裏不在話下,路舟雪心懷僥幸地想著,在傍晚時趕迴了洛陽,他本以為一切都來得及,卻隻瞧見了一個屍橫遍野的洛陽城。
路舟雪心神大亂,他離開洛陽還不到一日光景,如何叛軍便攻了進來?叛軍進城了,黎民百姓尚且被殘忍屠殺,那楚昭黎呢?他是皇帝,那些亂臣奸佞難道會善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