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素白的身影踩著黎明將至的夜色出了皇宮,手裏帶著楚昭黎親筆所寫的一封書信。
“陛下為何不把真話告訴他?”嚴驍親眼見著楚昭黎編了個謊話把一無所覺的路舟雪誆去豫州,給謝儀送所謂的書信,卻是一點都未曾告訴他,自己成了王朝末日替死的鬼。
“告訴他作甚,朕的棉棉是天上仙,為了朕已經駐留人世太久,此番楚氏必亡,難道要叫他與朕陪葬麽?”老皇帝離開時,給了楚昭黎一封傳位詔書,他如今是名副其實的西朝皇帝,雖然,是即將亡國的。
“陛下倒是與微臣所想的不同。”楚昭黎這個皇帝究竟是個什麽成分,他和嚴驍彼此都心知肚明,他懶得擺什麽君王的譜,嚴驍也並不真的懼他君威,隻是稱唿上當他是君王,說起話來卻有些朋友的意味。
“怎麽,覺著朕比你想得要窩囊,當皇帝了都被人拿捏在手裏?”楚昭黎自嘲道,卻是也不在意了,無論怎樣,他也算是做了一迴皇帝,倒也算是圓滿了。
“恰恰相反,舊時陛下為太子,旁人多言陛下庸碌懦弱,如今微臣所見,卻是不盡然。”嚴驍說得是實話,在宮門口攔下楚昭黎時,他尚且覺得這個廢太子不堪大用,國難當頭自己跑了。
可是把楚昭黎架著抓了迴來,發現皇帝、太子、朝臣也是要跑的,可逃便逃了,趨利避害無可指責,這些人卻還要把廢太子留下來做靶子,誰也不肯擔亡國之君的罵名。
如此一看,似乎楚昭黎又顯得品德高尚起來,至少他從來愛恨分明,不似那一群弄權的貳臣一般虛偽做作,沽名釣譽。
“朝臣曾彈劾陛下同宦官淫亂,原以為陛下同那些個紈絝子弟毫無分別,未曾想陛下對那人竟是真心摯愛,微臣倒成了為虎作倀的惡鬼了。”嚴驍毫無所懼地拿如今的太上皇比作惡虎。
“那嚴統領可能退讓一步,讓朕走?”楚昭黎笑了笑,他如今算是認命了,除了心中的遺憾無法填補,他已然是不打算走了,同江山共死,是他能為自己擇定的最後歸宿。
“叛軍已圍城,陛下又能到哪去?”嚴驍歎息道,“並非微臣為難,有意不讓陛下走,而是江山未亡,高堂還需要坐著個執掌大權的人,走吧陛下,該上朝了,臣子們還在等著您。”
大半的重臣隨著真正有權的太上皇南逃了,左右逢源之輩也都早早收拾了家當,攜親眷跑了,如今朝中剩下的,隻是些平日滿口仁義道德的老學究,以及沒事兒喜歡指著皇帝鼻子罵的諫官。
高堂的龍椅上坐著個聲名狼藉的廢太子,是如今的皇帝。就是這麽過去人嫌狗憎的一群人,卻成了這行將就木的王朝最後的風骨。
“要不怎麽說不是冤家不聚頭,諸位罵了朕二十年,未曾想最後留下來的還是你我。”楚昭黎玩笑著在眾人意外的眼光裏坐上了龍椅,“怎著,看見是朕這個無能之輩很意外?”
群臣緘默,隻有那個在很多年以前太學教課時誇過楚昭黎天資聰穎的老太傅,顫顫巍巍地出了列,似是痛惜,似是悲愴地說:“殿下,你怎麽留下了……”
在他辭官歸家的時候,楚昭黎曾是他的得意門生,可是後來,他就聽聞太子懦弱無能的流言在京城裏傳得滿城風雨,記憶裏聰慧機敏的孩子漸漸模糊。
“太傅話說得奇怪,朕為天子,自然與諸君共進退。”楚昭黎單手托腮慢慢地說著,他親爹丟下來不肯承擔的責任,倒是叫他像模像樣地扛了起來。
“諸君罵了朕二十年,今日朕新皇登基,給朕個麵子,明日再諫,如此可好?”楚昭黎混不吝地開著玩笑,叫著了男裝站在武將隊列裏的謝夫人忍不住抿唇一笑,這小子。
平素唇槍舌劍上罵天君,下罵人皇的諫官們難得一致地沒有出聲說什麽,有什麽好說呢,叛軍已圍城,楚昭黎是新皇登基,未必就不是楚氏最後一日執掌江山,眾人心中皆有一股死社稷的悲涼。
同為殉國者,何故彼此為難?再者楚昭黎留下與他們同生死,前半生便是再多錯處,到了此時也該一筆勾銷了,更何況這位被弄權者們特意選出來的末代皇帝,從來就沒有什麽真正的錯處。
“左右天未明,兵臨城下也沒什麽事更重要了,來,諸位不妨說說,怎的都不走,偏要留著等死。”楚昭黎身上有種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淡定,倒是叫這些留下來的朝臣刮目相看。
“朕先說,本來是跑了的,在城門口叫嚴大統領攔了,按著坐到了這龍椅上,陪你們一起死。”楚昭黎拍了拍屁股下頭的龍椅,說著看向嚴驍,“嚴大統領呢,父皇也不要你了?”
“……”嚴驍有些無奈,卻還是出列迴道,“迴稟陛下,微臣門庭衰微,既無伯叔兄弟,也無妻妾兒女,此生已無牽掛,雖無意聲名,卻獨不忍見家國破碎,惟願同王都共存亡。”
“嚴大統領高義。”楚昭黎眨了眨眼睛,轉眸看向武將隊列中的謝青,“娘娘呢,怎麽也留下了?”
“賢兒屍骨無存,阿芙半具屍身還在關外,總要有個人留下來,為離家未歸的孩子指明道路。”謝青笑了笑,帶著些溫柔的味道,“過去礙於種種,總是不好交往過多,如今也算是與陛下共進退了。”
……
城破的時候,第二日的太陽還未出來,連天的戰火點燃了滿城的硝煙,火光映亮了半邊的天空,卻不是楚昭黎所等的黎明,哭喊聲、慘叫聲、廝殺聲交織成一曲滅國的哀歌,叛軍攻入金鑾殿,那今日剛登基的年輕君主依舊坐在龍椅上。
嚴驍默不作聲拔劍上前廝殺,留駐的禁軍將一眾老臣護在了身後,訓練有素的槍法舞得出神入化,他們是這傾頹江山最後的風骨,誓死要守山河。
“廣平王,國家外患未解,爾亂臣賊子先起內憂,有負天恩,狼子野心,罪該萬死!”謝青一劍擋住朝楚昭黎砍去的刀鋒,卻是拔劍加入了廝殺,一麵擊退叛軍,一麵朝金鑾殿外站在親衛後的亂臣怒喝。
“君王不仁,吾等替天行道,何來亂臣之說?”廣平王神色淡淡,瞧著殿內負隅頑抗的眾人,輕輕地下令,“斬朝臣,封千戶;誅王侯,封萬戶;能生擒昏君於殿中者,封王拜相!”
更多的叛軍蜂擁至本就屍橫遍野的金鑾殿內,昔日威嚴肅穆的大殿在廝殺結束之後幾乎是被血洗,空氣中彌散的血腥味幾乎凝成實質。
嚴驍被斬於亂刀之下,身首異處,四肢被邀功請賞的叛軍各自分走;謝青力竭不敵,最後一刻為全尊嚴,提劍自刎……其餘朝臣雖有禁軍保護,卻也在廝殺中被砍殺小半。
楚昭黎看著滿宮室的慘相漸漸紅了眼眶,老太傅年事已高,本該安享晚年,卻還要在這叛亂中艱難求生,這與江山共死的聲名,原來也不是這麽好得。
楚昭黎痛苦地閉了閉眼睛,罷了,左右他此生已無什麽聲名,便也不差這最後的一點罵名了,他忍著身上亂刀砍出來的傷口,過去二十年學會的畢生本領竟是用在了闖出大殿朝廣平王投降上。
“你不是要拿昏君麽?朕便是皇帝,隨你處置,他們都是肱骨之臣,你若想穩坐江山,便饒他們一命。”楚昭黎闖到廣平王麵前,被他身邊的親衛很快拿下,在即將被亂刀誅殺之際,他奮力說出了這麽一句話。
“且慢。”廣平王讓親衛住了手,略有些稀奇地瞧著麵前這個一身明黃衣衫,卻麵目陌生的皇帝,他疑惑地盯著楚昭黎瞧了半晌,而後笑起來,“本王認得你,昭黎太子。”
“如今朕是天子了,廣平王,朕隨你處置,殿內的朝臣,你莫傷他們性命!”楚昭黎被親衛軍按著跪在青石板上,卻還倔強地仰頭直視著廣平王,又重複了一遍方才的話。
“你在同本王談條件?”廣平王戲謔地瞧著楚昭黎,他從廣平出發的時候,這金鑾殿上坐的皇帝還是楚欽,如今就成了楚昭黎了,他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兒。
但是楚欽也好,楚昭黎也罷,總歸他已攻入了洛陽,楚氏四散潰逃,這天下,隻會是他的。
楚昭黎在皇宮裏摸爬滾打了二十年,對上摸得清王侯將相這些上位者的心思,往下也猜得到廣平王這些亂臣賊子一朝得勢,心中最想要的東西。
“朕在求你。”楚昭黎神色平靜地說出了代表著臣服和示弱的話,極大的滿足了廣平王一朝揚眉吐氣的虛榮心,皇帝像階下囚一樣跪在腳邊求他,他如何不興奮?
“放了他們?好啊。”反正成王敗寇輸贏一定,廣平王自然也沒必要趕盡殺絕,屠盡舊臣,反而於他的身後之名有損,“眾將士聽令,放下兵戈,收整戰場,今夜吾等便慶賀功績,論功行賞!”
“陛下為何不把真話告訴他?”嚴驍親眼見著楚昭黎編了個謊話把一無所覺的路舟雪誆去豫州,給謝儀送所謂的書信,卻是一點都未曾告訴他,自己成了王朝末日替死的鬼。
“告訴他作甚,朕的棉棉是天上仙,為了朕已經駐留人世太久,此番楚氏必亡,難道要叫他與朕陪葬麽?”老皇帝離開時,給了楚昭黎一封傳位詔書,他如今是名副其實的西朝皇帝,雖然,是即將亡國的。
“陛下倒是與微臣所想的不同。”楚昭黎這個皇帝究竟是個什麽成分,他和嚴驍彼此都心知肚明,他懶得擺什麽君王的譜,嚴驍也並不真的懼他君威,隻是稱唿上當他是君王,說起話來卻有些朋友的意味。
“怎麽,覺著朕比你想得要窩囊,當皇帝了都被人拿捏在手裏?”楚昭黎自嘲道,卻是也不在意了,無論怎樣,他也算是做了一迴皇帝,倒也算是圓滿了。
“恰恰相反,舊時陛下為太子,旁人多言陛下庸碌懦弱,如今微臣所見,卻是不盡然。”嚴驍說得是實話,在宮門口攔下楚昭黎時,他尚且覺得這個廢太子不堪大用,國難當頭自己跑了。
可是把楚昭黎架著抓了迴來,發現皇帝、太子、朝臣也是要跑的,可逃便逃了,趨利避害無可指責,這些人卻還要把廢太子留下來做靶子,誰也不肯擔亡國之君的罵名。
如此一看,似乎楚昭黎又顯得品德高尚起來,至少他從來愛恨分明,不似那一群弄權的貳臣一般虛偽做作,沽名釣譽。
“朝臣曾彈劾陛下同宦官淫亂,原以為陛下同那些個紈絝子弟毫無分別,未曾想陛下對那人竟是真心摯愛,微臣倒成了為虎作倀的惡鬼了。”嚴驍毫無所懼地拿如今的太上皇比作惡虎。
“那嚴統領可能退讓一步,讓朕走?”楚昭黎笑了笑,他如今算是認命了,除了心中的遺憾無法填補,他已然是不打算走了,同江山共死,是他能為自己擇定的最後歸宿。
“叛軍已圍城,陛下又能到哪去?”嚴驍歎息道,“並非微臣為難,有意不讓陛下走,而是江山未亡,高堂還需要坐著個執掌大權的人,走吧陛下,該上朝了,臣子們還在等著您。”
大半的重臣隨著真正有權的太上皇南逃了,左右逢源之輩也都早早收拾了家當,攜親眷跑了,如今朝中剩下的,隻是些平日滿口仁義道德的老學究,以及沒事兒喜歡指著皇帝鼻子罵的諫官。
高堂的龍椅上坐著個聲名狼藉的廢太子,是如今的皇帝。就是這麽過去人嫌狗憎的一群人,卻成了這行將就木的王朝最後的風骨。
“要不怎麽說不是冤家不聚頭,諸位罵了朕二十年,未曾想最後留下來的還是你我。”楚昭黎玩笑著在眾人意外的眼光裏坐上了龍椅,“怎著,看見是朕這個無能之輩很意外?”
群臣緘默,隻有那個在很多年以前太學教課時誇過楚昭黎天資聰穎的老太傅,顫顫巍巍地出了列,似是痛惜,似是悲愴地說:“殿下,你怎麽留下了……”
在他辭官歸家的時候,楚昭黎曾是他的得意門生,可是後來,他就聽聞太子懦弱無能的流言在京城裏傳得滿城風雨,記憶裏聰慧機敏的孩子漸漸模糊。
“太傅話說得奇怪,朕為天子,自然與諸君共進退。”楚昭黎單手托腮慢慢地說著,他親爹丟下來不肯承擔的責任,倒是叫他像模像樣地扛了起來。
“諸君罵了朕二十年,今日朕新皇登基,給朕個麵子,明日再諫,如此可好?”楚昭黎混不吝地開著玩笑,叫著了男裝站在武將隊列裏的謝夫人忍不住抿唇一笑,這小子。
平素唇槍舌劍上罵天君,下罵人皇的諫官們難得一致地沒有出聲說什麽,有什麽好說呢,叛軍已圍城,楚昭黎是新皇登基,未必就不是楚氏最後一日執掌江山,眾人心中皆有一股死社稷的悲涼。
同為殉國者,何故彼此為難?再者楚昭黎留下與他們同生死,前半生便是再多錯處,到了此時也該一筆勾銷了,更何況這位被弄權者們特意選出來的末代皇帝,從來就沒有什麽真正的錯處。
“左右天未明,兵臨城下也沒什麽事更重要了,來,諸位不妨說說,怎的都不走,偏要留著等死。”楚昭黎身上有種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淡定,倒是叫這些留下來的朝臣刮目相看。
“朕先說,本來是跑了的,在城門口叫嚴大統領攔了,按著坐到了這龍椅上,陪你們一起死。”楚昭黎拍了拍屁股下頭的龍椅,說著看向嚴驍,“嚴大統領呢,父皇也不要你了?”
“……”嚴驍有些無奈,卻還是出列迴道,“迴稟陛下,微臣門庭衰微,既無伯叔兄弟,也無妻妾兒女,此生已無牽掛,雖無意聲名,卻獨不忍見家國破碎,惟願同王都共存亡。”
“嚴大統領高義。”楚昭黎眨了眨眼睛,轉眸看向武將隊列中的謝青,“娘娘呢,怎麽也留下了?”
“賢兒屍骨無存,阿芙半具屍身還在關外,總要有個人留下來,為離家未歸的孩子指明道路。”謝青笑了笑,帶著些溫柔的味道,“過去礙於種種,總是不好交往過多,如今也算是與陛下共進退了。”
……
城破的時候,第二日的太陽還未出來,連天的戰火點燃了滿城的硝煙,火光映亮了半邊的天空,卻不是楚昭黎所等的黎明,哭喊聲、慘叫聲、廝殺聲交織成一曲滅國的哀歌,叛軍攻入金鑾殿,那今日剛登基的年輕君主依舊坐在龍椅上。
嚴驍默不作聲拔劍上前廝殺,留駐的禁軍將一眾老臣護在了身後,訓練有素的槍法舞得出神入化,他們是這傾頹江山最後的風骨,誓死要守山河。
“廣平王,國家外患未解,爾亂臣賊子先起內憂,有負天恩,狼子野心,罪該萬死!”謝青一劍擋住朝楚昭黎砍去的刀鋒,卻是拔劍加入了廝殺,一麵擊退叛軍,一麵朝金鑾殿外站在親衛後的亂臣怒喝。
“君王不仁,吾等替天行道,何來亂臣之說?”廣平王神色淡淡,瞧著殿內負隅頑抗的眾人,輕輕地下令,“斬朝臣,封千戶;誅王侯,封萬戶;能生擒昏君於殿中者,封王拜相!”
更多的叛軍蜂擁至本就屍橫遍野的金鑾殿內,昔日威嚴肅穆的大殿在廝殺結束之後幾乎是被血洗,空氣中彌散的血腥味幾乎凝成實質。
嚴驍被斬於亂刀之下,身首異處,四肢被邀功請賞的叛軍各自分走;謝青力竭不敵,最後一刻為全尊嚴,提劍自刎……其餘朝臣雖有禁軍保護,卻也在廝殺中被砍殺小半。
楚昭黎看著滿宮室的慘相漸漸紅了眼眶,老太傅年事已高,本該安享晚年,卻還要在這叛亂中艱難求生,這與江山共死的聲名,原來也不是這麽好得。
楚昭黎痛苦地閉了閉眼睛,罷了,左右他此生已無什麽聲名,便也不差這最後的一點罵名了,他忍著身上亂刀砍出來的傷口,過去二十年學會的畢生本領竟是用在了闖出大殿朝廣平王投降上。
“你不是要拿昏君麽?朕便是皇帝,隨你處置,他們都是肱骨之臣,你若想穩坐江山,便饒他們一命。”楚昭黎闖到廣平王麵前,被他身邊的親衛很快拿下,在即將被亂刀誅殺之際,他奮力說出了這麽一句話。
“且慢。”廣平王讓親衛住了手,略有些稀奇地瞧著麵前這個一身明黃衣衫,卻麵目陌生的皇帝,他疑惑地盯著楚昭黎瞧了半晌,而後笑起來,“本王認得你,昭黎太子。”
“如今朕是天子了,廣平王,朕隨你處置,殿內的朝臣,你莫傷他們性命!”楚昭黎被親衛軍按著跪在青石板上,卻還倔強地仰頭直視著廣平王,又重複了一遍方才的話。
“你在同本王談條件?”廣平王戲謔地瞧著楚昭黎,他從廣平出發的時候,這金鑾殿上坐的皇帝還是楚欽,如今就成了楚昭黎了,他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兒。
但是楚欽也好,楚昭黎也罷,總歸他已攻入了洛陽,楚氏四散潰逃,這天下,隻會是他的。
楚昭黎在皇宮裏摸爬滾打了二十年,對上摸得清王侯將相這些上位者的心思,往下也猜得到廣平王這些亂臣賊子一朝得勢,心中最想要的東西。
“朕在求你。”楚昭黎神色平靜地說出了代表著臣服和示弱的話,極大的滿足了廣平王一朝揚眉吐氣的虛榮心,皇帝像階下囚一樣跪在腳邊求他,他如何不興奮?
“放了他們?好啊。”反正成王敗寇輸贏一定,廣平王自然也沒必要趕盡殺絕,屠盡舊臣,反而於他的身後之名有損,“眾將士聽令,放下兵戈,收整戰場,今夜吾等便慶賀功績,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