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九哥奪得案首
逃荒娘子千億物資養全家 作者:八月的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說杏花村和桃花村的兩位裏正,在當晚迴去後就召集全村的人過來開了個會,傳達了衛桐的話。
村民無不高興。
第二天上午,兩位裏正就帶了十五個男童到百壽村來聽學了,一起過來的還有他們的家人。
百壽村的裏正接見了他們,先安排了孩子們去聽學,之後又帶著村民去參觀了他們的村莊。
兩村的村民羨慕極了,同時也都分外高興他們村劃給郡主為封地了。
想來不久之後,他們也會和百壽村的村民一樣,住上青磚瓦房,豐衣足食。
等參觀了村莊後,裏正李全又帶著他們去了百獸山參觀一圈。
別人幹活都是累得愁眉苦臉,唉聲歎氣,他們這幫人卻幹得一臉興奮,還真是頭一次見。
李全把村裏的工頭李量喊過來,讓給這些村民安排活幹。
這裏麵一共有三個工頭,一個是村裏的李量,就負責村裏的人。
一個是之前修水渠的劉工頭,就負責他帶來的人。
另外一個是丐幫的孫少權,負責管理他們這一幫的乞丐。
至於李全,那就是總工頭,負責管理這一幫人的同時,還擔任了財務這一塊,發放他們的工錢。
等把人都安排好了,李全就和另外兩位裏正聊天,聊生活,聊未來,幾個人越聊越興奮,忍不住要摩拳擦掌。
且說,院試在這天也開考了。
院試前還須過兩次預備性考試——縣試和府試。
縣試分四場。
府試考期在四月,主考官還是由順天府的府丞主持。
外省為管轄本縣之知府主持。
府試就是將各縣長案所列取之童生再試三場,考法與縣試雷同。
府試過後才是院試,一共兩場。
第一名為案首,院試取中者稱秀才(俗稱),正稱為生員,別稱庠生。
等到考試這日,靖安侯夫婦以及衛桐把衛子鳳送到考點。
那廂,傅九川是一個人坐了馬車過來的。
青衣侯家的兒子,哪有這麽的矯情,考個童生還要全家出動送。
衛桐在這兒等了一會兒,一瞧見他過來就快步迎了過去,“九哥。”
她把一個包袱給了他,“全是吃的。”
特意為他準備的,他一份,子鳳一份。
傅九川接過包袱,含了些笑:“謝謝娘子。”
衛桐和他擺擺手:“九哥逢考必過,進去吧。”
好一個逢考必過,看她明媚的笑,他語氣柔和:“借你吉言。”
青衣侯家的兒子北平小侯爺去參加院試了,這絕對是本年度最值得關注和討論的話題了。
他在鄉下生活了近十年,這才迴來五個月,在國子監也是托關係才去了廣業堂,聽說平日考試成績平平,就有不少人暗暗的等著看他笑話。
盼著他院試過不了才好。
科舉主客觀上都是為了打擊貴族階層,權貴家族或高級官員的子弟即使科舉高中,也要麵臨更多的考核,以及在名次上的打壓。
但貴族階層的子弟仍會通過科舉這條路入仕。
至於世襲爵位製度和科舉是否衝突,不衝突。
一來爵位隻是嫡長子才能繼承,非嫡非長當官要麽花錢捐官,要麽就參加科舉。
二來爵位世襲有逐代遞減的規定,有世襲罔替,有一代而終子孫不襲爵。
傅九川的北平侯就是一代終。
有確定襲爵次數,每一代減一等,襲次既盡,世爵也就取消了。
到最後仍得走科舉這條路,如果考不中,就是白丁一個了。
靖安侯就是每代減一等,因他救先帝有功,額外開恩,讓他做了新貴侯。
放眼整個帝都,爵位世襲罔替,僅青衣侯一位。
這樣的青衣侯自然就招來旁人的羨慕,嫉妒恨。
隨著縣試、府試、院試結束,待放榜的日子,也正是春暖花開時,衛桐這天也悄悄出去看榜了。
之所以是悄悄的,就是因為她不想子鳳和九哥覺得她過分關注他們的名次,但講真的,有幾個家長會真的不關心自家孩子的成績和名次的?
穿過一眾學子,她擠到了人前,一眼就看見傅九川的名字就排在第一個。
她順著名字往下找,就見衛子鳳的名字就排在中間,不高不低。
這成績可以了。
子鳳也可以,畢竟他還小,他若是肯放到下一次開考,成績一定會更好。
壓下心裏的激動,她擠出人群,準備上馬車的,就見那邊有人喊她:“四姐,四姐,我們在這兒。”
是衛子蘇一大早上就跟著他五哥一起過來看榜了。
現在他正和傅九川和一眾學子說話。
學子之間看過榜,互相道賀一番。
傅九川拿了案首,這是三堂所有的人都沒想到的事情,他們廣業堂的學子這會都在圍著他道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又商議著說要去吃飯慶祝一下。
傅九川答應了,說他做東,晚上請大家去百壽堂吃飯。
乍見衛桐也來了,他和同窗打了聲招唿。
他迎著衛桐過去說話。
衛桐向著他作揖行禮:“恭喜九哥賀喜九哥榮登案首。”又向走來的子鳳也道了賀後,一行人打道迴府。
坐在馬車裏時衛桐有些詫異道:“九哥,你不要迴府去報個信嗎?”
“不需要。”
一個案首而已,他府上的人根本不會太在乎。
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樣。
他雖不迴去報信,自有下麵的人看過消息後跑去把這事先事告訴青衣侯和老爺子了。
當時父子倆正坐在一起喝著茶,下著棋。
喬玥兒在一旁伺候。
唐辰壓不住心裏的高興,道:“稟老爺子,稟侯爺,小侯爺拿了案首。”
喬玥兒麵上也是一喜:“恭喜外公,恭喜舅舅。”
兩位麵上神色如常,絲毫沒有兒子奪得案首的興奮,好似都在意料之中,又好似這隻是一件平常的事。
喬玥兒又道:“外公,舅舅,九哥拿了案首,這事是要慶祝的吧,我去讓廚房多準備一些菜吧。”
老爺子笑道:“不用準備了。”
喬玥兒有些疑惑。
擱在普通人家,考個秀才就得全村敲鑼打鼓的去慶祝,九哥都奪得案首了,怎麽感覺外公和舅舅一點不重視。
青衣侯:“他今天大概迴不來了。”
知子莫若父。
拿了案首,同窗之間難免要吃個飯,恭維一番。
除此以外,他還有個媳婦,也難免要吃個飯,祝賀一番。
青衣侯家什麽樣的榮耀沒有經曆過,又豈會真的把一個案首放在眼裏。
他拿下也好,沒拿下也罷。
青衣侯家又不靠這個給祖上爭光。
外人羨慕也好,嘲笑也罷,青衣侯家又豈會在意別人的眼光。
青衣侯家人的心境又豈是小門小戶能理解得了的。
彼時,靖安侯府是真熱鬧。
這高興當然不是因為傅九川拿了案首,而是才十四歲的衛子鳳成為童生了。
在眾多童生中雖不是最好的,但成績偏中上遊,再努力幾年,沒準也能成為進士。
衛君卿和衛君歡前兩年也考了院試,衛君卿和衛君歡童生墊底,勉強過了後,依著這兩人現在的狀態,明顯是不會再去考了。
對許多人來說,窮其一生,連個秀才也做不了。
對於普通農家人來說,成為秀才已是天大的榮耀。
秀才可以享有免除徭役田稅、見官不跪。
被評為一等秀才,還有朝廷提供的糧米。
另外,秀才可以納妾。
村民無不高興。
第二天上午,兩位裏正就帶了十五個男童到百壽村來聽學了,一起過來的還有他們的家人。
百壽村的裏正接見了他們,先安排了孩子們去聽學,之後又帶著村民去參觀了他們的村莊。
兩村的村民羨慕極了,同時也都分外高興他們村劃給郡主為封地了。
想來不久之後,他們也會和百壽村的村民一樣,住上青磚瓦房,豐衣足食。
等參觀了村莊後,裏正李全又帶著他們去了百獸山參觀一圈。
別人幹活都是累得愁眉苦臉,唉聲歎氣,他們這幫人卻幹得一臉興奮,還真是頭一次見。
李全把村裏的工頭李量喊過來,讓給這些村民安排活幹。
這裏麵一共有三個工頭,一個是村裏的李量,就負責村裏的人。
一個是之前修水渠的劉工頭,就負責他帶來的人。
另外一個是丐幫的孫少權,負責管理他們這一幫的乞丐。
至於李全,那就是總工頭,負責管理這一幫人的同時,還擔任了財務這一塊,發放他們的工錢。
等把人都安排好了,李全就和另外兩位裏正聊天,聊生活,聊未來,幾個人越聊越興奮,忍不住要摩拳擦掌。
且說,院試在這天也開考了。
院試前還須過兩次預備性考試——縣試和府試。
縣試分四場。
府試考期在四月,主考官還是由順天府的府丞主持。
外省為管轄本縣之知府主持。
府試就是將各縣長案所列取之童生再試三場,考法與縣試雷同。
府試過後才是院試,一共兩場。
第一名為案首,院試取中者稱秀才(俗稱),正稱為生員,別稱庠生。
等到考試這日,靖安侯夫婦以及衛桐把衛子鳳送到考點。
那廂,傅九川是一個人坐了馬車過來的。
青衣侯家的兒子,哪有這麽的矯情,考個童生還要全家出動送。
衛桐在這兒等了一會兒,一瞧見他過來就快步迎了過去,“九哥。”
她把一個包袱給了他,“全是吃的。”
特意為他準備的,他一份,子鳳一份。
傅九川接過包袱,含了些笑:“謝謝娘子。”
衛桐和他擺擺手:“九哥逢考必過,進去吧。”
好一個逢考必過,看她明媚的笑,他語氣柔和:“借你吉言。”
青衣侯家的兒子北平小侯爺去參加院試了,這絕對是本年度最值得關注和討論的話題了。
他在鄉下生活了近十年,這才迴來五個月,在國子監也是托關係才去了廣業堂,聽說平日考試成績平平,就有不少人暗暗的等著看他笑話。
盼著他院試過不了才好。
科舉主客觀上都是為了打擊貴族階層,權貴家族或高級官員的子弟即使科舉高中,也要麵臨更多的考核,以及在名次上的打壓。
但貴族階層的子弟仍會通過科舉這條路入仕。
至於世襲爵位製度和科舉是否衝突,不衝突。
一來爵位隻是嫡長子才能繼承,非嫡非長當官要麽花錢捐官,要麽就參加科舉。
二來爵位世襲有逐代遞減的規定,有世襲罔替,有一代而終子孫不襲爵。
傅九川的北平侯就是一代終。
有確定襲爵次數,每一代減一等,襲次既盡,世爵也就取消了。
到最後仍得走科舉這條路,如果考不中,就是白丁一個了。
靖安侯就是每代減一等,因他救先帝有功,額外開恩,讓他做了新貴侯。
放眼整個帝都,爵位世襲罔替,僅青衣侯一位。
這樣的青衣侯自然就招來旁人的羨慕,嫉妒恨。
隨著縣試、府試、院試結束,待放榜的日子,也正是春暖花開時,衛桐這天也悄悄出去看榜了。
之所以是悄悄的,就是因為她不想子鳳和九哥覺得她過分關注他們的名次,但講真的,有幾個家長會真的不關心自家孩子的成績和名次的?
穿過一眾學子,她擠到了人前,一眼就看見傅九川的名字就排在第一個。
她順著名字往下找,就見衛子鳳的名字就排在中間,不高不低。
這成績可以了。
子鳳也可以,畢竟他還小,他若是肯放到下一次開考,成績一定會更好。
壓下心裏的激動,她擠出人群,準備上馬車的,就見那邊有人喊她:“四姐,四姐,我們在這兒。”
是衛子蘇一大早上就跟著他五哥一起過來看榜了。
現在他正和傅九川和一眾學子說話。
學子之間看過榜,互相道賀一番。
傅九川拿了案首,這是三堂所有的人都沒想到的事情,他們廣業堂的學子這會都在圍著他道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又商議著說要去吃飯慶祝一下。
傅九川答應了,說他做東,晚上請大家去百壽堂吃飯。
乍見衛桐也來了,他和同窗打了聲招唿。
他迎著衛桐過去說話。
衛桐向著他作揖行禮:“恭喜九哥賀喜九哥榮登案首。”又向走來的子鳳也道了賀後,一行人打道迴府。
坐在馬車裏時衛桐有些詫異道:“九哥,你不要迴府去報個信嗎?”
“不需要。”
一個案首而已,他府上的人根本不會太在乎。
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樣。
他雖不迴去報信,自有下麵的人看過消息後跑去把這事先事告訴青衣侯和老爺子了。
當時父子倆正坐在一起喝著茶,下著棋。
喬玥兒在一旁伺候。
唐辰壓不住心裏的高興,道:“稟老爺子,稟侯爺,小侯爺拿了案首。”
喬玥兒麵上也是一喜:“恭喜外公,恭喜舅舅。”
兩位麵上神色如常,絲毫沒有兒子奪得案首的興奮,好似都在意料之中,又好似這隻是一件平常的事。
喬玥兒又道:“外公,舅舅,九哥拿了案首,這事是要慶祝的吧,我去讓廚房多準備一些菜吧。”
老爺子笑道:“不用準備了。”
喬玥兒有些疑惑。
擱在普通人家,考個秀才就得全村敲鑼打鼓的去慶祝,九哥都奪得案首了,怎麽感覺外公和舅舅一點不重視。
青衣侯:“他今天大概迴不來了。”
知子莫若父。
拿了案首,同窗之間難免要吃個飯,恭維一番。
除此以外,他還有個媳婦,也難免要吃個飯,祝賀一番。
青衣侯家什麽樣的榮耀沒有經曆過,又豈會真的把一個案首放在眼裏。
他拿下也好,沒拿下也罷。
青衣侯家又不靠這個給祖上爭光。
外人羨慕也好,嘲笑也罷,青衣侯家又豈會在意別人的眼光。
青衣侯家人的心境又豈是小門小戶能理解得了的。
彼時,靖安侯府是真熱鬧。
這高興當然不是因為傅九川拿了案首,而是才十四歲的衛子鳳成為童生了。
在眾多童生中雖不是最好的,但成績偏中上遊,再努力幾年,沒準也能成為進士。
衛君卿和衛君歡前兩年也考了院試,衛君卿和衛君歡童生墊底,勉強過了後,依著這兩人現在的狀態,明顯是不會再去考了。
對許多人來說,窮其一生,連個秀才也做不了。
對於普通農家人來說,成為秀才已是天大的榮耀。
秀才可以享有免除徭役田稅、見官不跪。
被評為一等秀才,還有朝廷提供的糧米。
另外,秀才可以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