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買下房屋
逃荒娘子千億物資養全家 作者:八月的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心思轉動之間,裏正很快道:“這麽大的院子還真有一處,就是房子舊了點,我先帶你們看看吧,你們要是覺得合適,就住,要是不合適,再帶你們看別的,但沒有太大的了。”
裏正當即帶著霍桐一家子去看房了,趕上來看熱鬧的人問:“裏正,這是帶他們去哪兒呀?”
“看房子。”
“看哪個房子啊?”
裏正沒搭理他們了,一群人就後麵跟著要去看個明白。
當發現裏正帶他們進去那個院落後,一眾人麵麵相覷一眼後再不跟了,天又晚了,他們可不願意在此沾上不幹淨的東西,全都一哄而散了。
這個位置是處在村子裏的最西頭了。
裏正把院子門打開,帶他們進了堂屋去後道:“就是這個院子,你們看看怎麽樣?”
院子是真的特別的大,住他們一家是綽綽有餘。
雖然破舊得不像樣子,以後修葺一下就好了。
“就這裏了。”霍桐一錘定音。
裏正看她一眼,有些納悶怎麽都是在她說話。
她明明就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啊!
做主的不應該是這個中年男人嗎?
當然,他不好打聽人家的這等私事,一個村子裏住,以後時間長了,自然就知道了。
“裏正,這個房子需要多少銀子啊?”
“一百兩。”
他知道這些流民被送迴來的時候是給了補貼的。
他也就先報了個數,等著他們砍價。
哪知霍桐一口應了。
她拿出之前衛子鳳送她的一張百兩的銀票道:“這是一百兩,您先收好了,迴頭幫我們過一下戶。”
裏正有些意外,這就是一幫流民啊!
沒想到竟然是身上有貨的,他有些後悔了,感覺自己要少了。
裏正口上忙是答應著,明天就給他們把戶辦了。
霍桐又道:“我們家以後還需要一些田,也請裏正給我們留意著,看看哪裏的田比較好?”
裏正道:“這裏最好的田已經沒有了,但是——”
“在你們這院子的後山處,還是可以開墾的。如果你們願意,就給你們按一畝十五兩的銀子算。”
就看他們要幾畝了。
霍桐:“明天我去望望,等我看好了,再和你商議?”
裏正:“可以,那我明天再來,你們先忙著。”
“裏正慢走。”
全程都是霍桐在說話,裏正走出去後搖了搖頭。
家裏讓一個小女孩當家,這家人全是廢物嗎?
明明有一個中年男人。
再不濟,不還有個半大小子嗎?
真是丟他們男人的臉。
裏正心裏哼了一聲,奈何人家錢給得痛快啊!
誰能和錢過不去。
隨著裏正一走,王氏忙道:“桐桐啊,你怎麽不和裏正稍微討一下價錢呢?”
大意了,她這個人也是大手大腳慣了,買東西從來不砍價。
王氏是覺得,一下子就給出去一百兩的銀子,後麵還要買田呢。
雖然不是從她身上拿錢,她心疼得快要流淚了。
莫文歌關注點在,“嫂嫂,你快說說看,你身上到底藏了多少銀子啊?是不是衛家的人報答咱們了,把銀子都給你了?”
莫北:“快進去幹活,把房間都收拾一下。”
霍桐立刻走了,幾個人把各屋的門推開,
隨著一間間的門被打開,一股灰塵撲麵而來。
莫北道:“我去打些水。”
二娃立刻道:“我知道哪裏有水,我帶你們打水吧。”
忙正事的幾個人差點把二娃給忘記了。
莫北找了桶,喊上霍揚、莫南、莫西、四個人有用盆的,有用桶的,跟著二娃去打水。
在他們家院子不遠處,就有個水溝了。
之前剛下過一場雨,水溝裏又聚滿了水。
李房一邊帶他們去,一邊和他們講哪裏有水。
平日裏村裏就兩口井,東西各一口井。
要是洗衣裳的話,就去後麵河裏了。
在他們家不遠處,就有條河。
所以,他們住的位置雖是最西頭,靠山靠水,這一點最好了。
這廂,霍桐在各屋看了看,這就是一個空間子,連張床都沒留下。
沒桌沒椅,一切都要重新打造。
莫年絲毫不操這個心,身為一家之主的他,現在隻要做個甩手掌櫃就好了,兒媳婦會把一切布置得妥妥當當的。
他在院子裏到處轉一轉,王氏則把板車上的東西往下卸,一邊喊他:“當家的,你快過來幫忙,把東西都拿下來。”
被叫到了,莫年就過來幫忙拿米麵了。
霍桐又去鍋上看了看,灶房裏連個鍋都沒有了,倒是堆放了一些柴火。
好在他們有鍋,霍桐去把鍋拿來。
這許多的東西,都得等明天再辦了。
過了一會兒,莫北幾個人打水迴來了,幾個人取了布,把地麵灑上一些水,最後找了個破舊不堪的掃帚,勉強打掃起來,到處擦一擦。
剛剛進入七月的天氣,正是蚊蟲叮咬,炎熱之時。
霍桐就去淘米,把飯做上。
她隻能先燒一鍋飯,繼續做飯團。
這個季節在鍋上燒飯,很快就把她熱出一身汗。
既然選擇留下來,她就得再一次學習適應這些艱苦的生活。
想著莫北那張臉,她又安心了不少。
這些苦莫北可以吃,她亦可以。
她要陪他一起往前走。
天黑的時候她摸出自己的蠟燭點上,把整個灶房照得通亮。
“桐桐姐,你燒的是什麽呀,這麽的香。”一直在他們家裏跟著忙前忙後的李房跑過來問。
霍桐笑道:“一會做飯團給你吃。”
“來,你幫我把火燒上。”
李房不知道啥是飯團,但這位小姐姐給了他兩顆糖,他樂意幫忙。
霍桐把雞蛋取出來切上,一會放在飯團裏。
再撒上一些芝麻,黃瓜。
等他們收拾好,霍桐這邊也把飯團做好了,她全放在案板上一起端出來,李房拿著蠟燭跟著她一塊去堂屋。
這蠟燭明明是大戶人家才用的東西,李房一邊走一邊看,稀奇的不得了。
一家人席地而坐,雖然屋裏什麽都沒有,全都很快樂。
李房第一次吃飯團,品了一口後激動地道:“桐桐姐,你做的飯團太好吃了,我長這麽大,還沒吃過這麽好的米呢。”
嗚嗚,好想哭,真的好吃到哭怎麽辦。
裏正當即帶著霍桐一家子去看房了,趕上來看熱鬧的人問:“裏正,這是帶他們去哪兒呀?”
“看房子。”
“看哪個房子啊?”
裏正沒搭理他們了,一群人就後麵跟著要去看個明白。
當發現裏正帶他們進去那個院落後,一眾人麵麵相覷一眼後再不跟了,天又晚了,他們可不願意在此沾上不幹淨的東西,全都一哄而散了。
這個位置是處在村子裏的最西頭了。
裏正把院子門打開,帶他們進了堂屋去後道:“就是這個院子,你們看看怎麽樣?”
院子是真的特別的大,住他們一家是綽綽有餘。
雖然破舊得不像樣子,以後修葺一下就好了。
“就這裏了。”霍桐一錘定音。
裏正看她一眼,有些納悶怎麽都是在她說話。
她明明就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啊!
做主的不應該是這個中年男人嗎?
當然,他不好打聽人家的這等私事,一個村子裏住,以後時間長了,自然就知道了。
“裏正,這個房子需要多少銀子啊?”
“一百兩。”
他知道這些流民被送迴來的時候是給了補貼的。
他也就先報了個數,等著他們砍價。
哪知霍桐一口應了。
她拿出之前衛子鳳送她的一張百兩的銀票道:“這是一百兩,您先收好了,迴頭幫我們過一下戶。”
裏正有些意外,這就是一幫流民啊!
沒想到竟然是身上有貨的,他有些後悔了,感覺自己要少了。
裏正口上忙是答應著,明天就給他們把戶辦了。
霍桐又道:“我們家以後還需要一些田,也請裏正給我們留意著,看看哪裏的田比較好?”
裏正道:“這裏最好的田已經沒有了,但是——”
“在你們這院子的後山處,還是可以開墾的。如果你們願意,就給你們按一畝十五兩的銀子算。”
就看他們要幾畝了。
霍桐:“明天我去望望,等我看好了,再和你商議?”
裏正:“可以,那我明天再來,你們先忙著。”
“裏正慢走。”
全程都是霍桐在說話,裏正走出去後搖了搖頭。
家裏讓一個小女孩當家,這家人全是廢物嗎?
明明有一個中年男人。
再不濟,不還有個半大小子嗎?
真是丟他們男人的臉。
裏正心裏哼了一聲,奈何人家錢給得痛快啊!
誰能和錢過不去。
隨著裏正一走,王氏忙道:“桐桐啊,你怎麽不和裏正稍微討一下價錢呢?”
大意了,她這個人也是大手大腳慣了,買東西從來不砍價。
王氏是覺得,一下子就給出去一百兩的銀子,後麵還要買田呢。
雖然不是從她身上拿錢,她心疼得快要流淚了。
莫文歌關注點在,“嫂嫂,你快說說看,你身上到底藏了多少銀子啊?是不是衛家的人報答咱們了,把銀子都給你了?”
莫北:“快進去幹活,把房間都收拾一下。”
霍桐立刻走了,幾個人把各屋的門推開,
隨著一間間的門被打開,一股灰塵撲麵而來。
莫北道:“我去打些水。”
二娃立刻道:“我知道哪裏有水,我帶你們打水吧。”
忙正事的幾個人差點把二娃給忘記了。
莫北找了桶,喊上霍揚、莫南、莫西、四個人有用盆的,有用桶的,跟著二娃去打水。
在他們家院子不遠處,就有個水溝了。
之前剛下過一場雨,水溝裏又聚滿了水。
李房一邊帶他們去,一邊和他們講哪裏有水。
平日裏村裏就兩口井,東西各一口井。
要是洗衣裳的話,就去後麵河裏了。
在他們家不遠處,就有條河。
所以,他們住的位置雖是最西頭,靠山靠水,這一點最好了。
這廂,霍桐在各屋看了看,這就是一個空間子,連張床都沒留下。
沒桌沒椅,一切都要重新打造。
莫年絲毫不操這個心,身為一家之主的他,現在隻要做個甩手掌櫃就好了,兒媳婦會把一切布置得妥妥當當的。
他在院子裏到處轉一轉,王氏則把板車上的東西往下卸,一邊喊他:“當家的,你快過來幫忙,把東西都拿下來。”
被叫到了,莫年就過來幫忙拿米麵了。
霍桐又去鍋上看了看,灶房裏連個鍋都沒有了,倒是堆放了一些柴火。
好在他們有鍋,霍桐去把鍋拿來。
這許多的東西,都得等明天再辦了。
過了一會兒,莫北幾個人打水迴來了,幾個人取了布,把地麵灑上一些水,最後找了個破舊不堪的掃帚,勉強打掃起來,到處擦一擦。
剛剛進入七月的天氣,正是蚊蟲叮咬,炎熱之時。
霍桐就去淘米,把飯做上。
她隻能先燒一鍋飯,繼續做飯團。
這個季節在鍋上燒飯,很快就把她熱出一身汗。
既然選擇留下來,她就得再一次學習適應這些艱苦的生活。
想著莫北那張臉,她又安心了不少。
這些苦莫北可以吃,她亦可以。
她要陪他一起往前走。
天黑的時候她摸出自己的蠟燭點上,把整個灶房照得通亮。
“桐桐姐,你燒的是什麽呀,這麽的香。”一直在他們家裏跟著忙前忙後的李房跑過來問。
霍桐笑道:“一會做飯團給你吃。”
“來,你幫我把火燒上。”
李房不知道啥是飯團,但這位小姐姐給了他兩顆糖,他樂意幫忙。
霍桐把雞蛋取出來切上,一會放在飯團裏。
再撒上一些芝麻,黃瓜。
等他們收拾好,霍桐這邊也把飯團做好了,她全放在案板上一起端出來,李房拿著蠟燭跟著她一塊去堂屋。
這蠟燭明明是大戶人家才用的東西,李房一邊走一邊看,稀奇的不得了。
一家人席地而坐,雖然屋裏什麽都沒有,全都很快樂。
李房第一次吃飯團,品了一口後激動地道:“桐桐姐,你做的飯團太好吃了,我長這麽大,還沒吃過這麽好的米呢。”
嗚嗚,好想哭,真的好吃到哭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