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安定
逃荒娘子千億物資養全家 作者:八月的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天亮。
昨天統計過返鄉的人後,難民營今天就開始發放糧食了。
一大早上,流民又排起了長隊,高高興興的把米麵銀錢領了。
領了的人可以直接返鄉。
一些傷重的人不能直接行走,也允許他們繼續在難民營養傷一段時間,每天會派醫館的人過來免費救助他們。
莫獵戶家今天也排隊領了糧食和銀子。
難民營中的人漸少,要走的人都前來和霍桐告辭。
難民營的孩子是真舍不得她,年幼的跑過來抱著她道:“桐桐姐,我會想你的。”
“阿北哥,你一定要照顧好桐桐姐。”
孩子們一番囑咐,操碎了心。
莫北很是受用,一雙杏眼裏藏著光,摸著孩子們的發頂道:“一定會照顧好她。”
說來慚愧,都是霍桐在照顧他。
霍桐挨個和他們抱抱,年長些的林山九歲了,被她一抱,臉都紅了,鄭重的和她說:“桐桐姐,我將來也要像你一樣,醫病救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好誌向,你一定可以的。”
孩子們紛紛表示:“桐桐姐,我也要像你一樣,醫病救人,行俠仗義。”
霍桐笑著鼓勵:“大家都記著自己今天說過的話,將來有一日,有緣我們還會再相見。”
霍桐目送他們出了難民營,孩子們和家人都和她揮手道別。
衛子鳳來的時候看見的正是這一幕。
他是來送她的。
那廂,莫獵戶也領了米麵放在板車上,他親自拉上了板車,招唿大家上板車。
王氏忙道:“桐桐,你坐這兒。”
莫北過來拉她上板車。
最後就莫文歌和霍桐坐板車了,因為板車上的東西太多了,王氏就不擠了。
有兩個衙役護送他們。
“霍桐,再見。”子鳳忽然喚了她一聲,霍桐抬頭一看,忙朝他使勁揮了揮手。
子鳳是特意過來送她的,少年的關心讓她心裏一暖。
路過的時候他們看見禦王和衛君臨都在難民營外。
兩人身居高位,麵對這些流民,可真是一點沒嫌棄,反而在盡心盡力的為老百姓辦事,妥善安置。
就衝著他們為老百姓辦實事,就值得人尊敬。
霍桐坐在板車上衝他們擺了擺手,禦王和衛君臨看見了,目光一起落在她身上。
禦王問:“她這是返鄉了?”
“落戶在京州外的清泉村。”
衛子鳳目送他們離去,腳步忽然緊跟幾步。
看著他們漸行漸遠,他就覺得胸口有些發悶,更多的是不舍。
雖然與霍桐認識的時間不久,他莫名有著一見如故的歡喜。
霍桐一家在兩位衙役的護送下,當天傍晚就到達了清泉村。
這裏靠山靠水,一眼望去,田裏的麥子早已成熟,村裏人把莊稼收,正準備種下一季的麥田。
遠遠的,看見又有人過來了,有經驗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一準又是外來戶要在他們這安家了。
清泉村的人一開始全都姓李,這裏就是李家人的天下,他們全村都是一個族的人。
後來,這裏雜姓的漸漸多了,但依舊以李家為尊。
有幾個粗壯的男人拿著鋤頭跑過來擋在路上喊話,“官大哥,這又是從哪來的人呀?”
其中一位官役昂首挺胸一臉官腔的道:“甭管從哪來的,從今以後,他們就是你們清泉村的人了,來個人,給我帶路,找裏正。”
有人笑道:“看樣子是逃荒的吧?”
瞧這衣裳破的舊的,都不如他們呢。
他們看霍桐一家人的眼神多少帶了些輕視了。
一個男孩兒長得瘦瘦的,黑黑的,他跑過來道:“我帶你們去,都跟我來。”
他一揮小手,一蹦一跳的跑到前麵去了。
身後傳來婦人的叫罵聲:“二娃,你個臭小子,是又想趁機開溜不幹活是吧。”
二娃充耳不聞的跑了。
莫北拉著板車,跟上。
這邊的路並不平,莫南和莫西霍揚就在後麵幫著推一推。
霍桐和莫文歌就不坐板車了,一路跟著走。
路上的時候她給了二娃兩顆彩色的糖果,小孩子立刻高興的眯眼笑,道:“姐姐,你叫什麽名字啊?”
霍桐報了自己的名字,也笑著問他:“你叫什麽名字啊?”
“我叫李房,因為我在家裏是老二,所以我娘就叫我二娃。”
二娃八歲了。
二娃是個能說會道的,口裏的糖甜得他樂開了花,一路都在和霍桐說話。
一路過去的時候,霍桐詢問他村裏的情況,他先把裏正家幾口人告訴她了,又告訴了她村霸是誰,不要招惹他們,見了他們躲遠點。
他們這一路過去,路上有不少人看見。
路兩旁就是莊稼,莊稼裏全是人,大家互相打探一番。
眼見天色已晚,有人想要看熱鬧,大人小孩子扛著鋤頭背著簍筐跟著一塊去了。
身在京州八十裏外的清泉村,這裏的條件相對要比霍家村好很多。
霍家村處處是草房,這裏一眼望去,還是有幾戶人家住的是磚房的。
裏正家裏住的就是磚房。
裏正就是一村之長,叫李全,五十多歲了,莊稼人,長得結實,模樣周正。
一瞧院來了人,他忙迎了出來道:“官爺,裏麵請,裏麵請。”
兩位衙役進去坐了下來,裏正忙給把茶倒上。
兩位衙役喝過一口並不爽口的茶後,其中一個道:“這一家子,落戶在你們村了,你給安排一下。”
“好說好說。”
把人送到村裏,兩位衙役也算完成任務了,站起來告辭道:“霍娘子,有什麽需要,去衙門找我們。”
就算沒有衛君臨的關照,霍娘子也是一個值得結交的人。
“好,一定,兩位官爺慢走。”
待把人送走,裏正過來問話道:“既然落戶到我們村,以後就是一個村的人了,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你們盡管開口。眼下,你們需要的是一處房子,就是不知道你們需要什麽樣的房子?”
霍桐道:“裏正,我們家裏人多,房子最好大一些,每人都能單獨住上一間。”
裏正一怔,每人單獨住上一間,這得多大的院子啊?
他們家就八口人了。
這些流民,竟這麽有錢?
昨天統計過返鄉的人後,難民營今天就開始發放糧食了。
一大早上,流民又排起了長隊,高高興興的把米麵銀錢領了。
領了的人可以直接返鄉。
一些傷重的人不能直接行走,也允許他們繼續在難民營養傷一段時間,每天會派醫館的人過來免費救助他們。
莫獵戶家今天也排隊領了糧食和銀子。
難民營中的人漸少,要走的人都前來和霍桐告辭。
難民營的孩子是真舍不得她,年幼的跑過來抱著她道:“桐桐姐,我會想你的。”
“阿北哥,你一定要照顧好桐桐姐。”
孩子們一番囑咐,操碎了心。
莫北很是受用,一雙杏眼裏藏著光,摸著孩子們的發頂道:“一定會照顧好她。”
說來慚愧,都是霍桐在照顧他。
霍桐挨個和他們抱抱,年長些的林山九歲了,被她一抱,臉都紅了,鄭重的和她說:“桐桐姐,我將來也要像你一樣,醫病救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好誌向,你一定可以的。”
孩子們紛紛表示:“桐桐姐,我也要像你一樣,醫病救人,行俠仗義。”
霍桐笑著鼓勵:“大家都記著自己今天說過的話,將來有一日,有緣我們還會再相見。”
霍桐目送他們出了難民營,孩子們和家人都和她揮手道別。
衛子鳳來的時候看見的正是這一幕。
他是來送她的。
那廂,莫獵戶也領了米麵放在板車上,他親自拉上了板車,招唿大家上板車。
王氏忙道:“桐桐,你坐這兒。”
莫北過來拉她上板車。
最後就莫文歌和霍桐坐板車了,因為板車上的東西太多了,王氏就不擠了。
有兩個衙役護送他們。
“霍桐,再見。”子鳳忽然喚了她一聲,霍桐抬頭一看,忙朝他使勁揮了揮手。
子鳳是特意過來送她的,少年的關心讓她心裏一暖。
路過的時候他們看見禦王和衛君臨都在難民營外。
兩人身居高位,麵對這些流民,可真是一點沒嫌棄,反而在盡心盡力的為老百姓辦事,妥善安置。
就衝著他們為老百姓辦實事,就值得人尊敬。
霍桐坐在板車上衝他們擺了擺手,禦王和衛君臨看見了,目光一起落在她身上。
禦王問:“她這是返鄉了?”
“落戶在京州外的清泉村。”
衛子鳳目送他們離去,腳步忽然緊跟幾步。
看著他們漸行漸遠,他就覺得胸口有些發悶,更多的是不舍。
雖然與霍桐認識的時間不久,他莫名有著一見如故的歡喜。
霍桐一家在兩位衙役的護送下,當天傍晚就到達了清泉村。
這裏靠山靠水,一眼望去,田裏的麥子早已成熟,村裏人把莊稼收,正準備種下一季的麥田。
遠遠的,看見又有人過來了,有經驗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一準又是外來戶要在他們這安家了。
清泉村的人一開始全都姓李,這裏就是李家人的天下,他們全村都是一個族的人。
後來,這裏雜姓的漸漸多了,但依舊以李家為尊。
有幾個粗壯的男人拿著鋤頭跑過來擋在路上喊話,“官大哥,這又是從哪來的人呀?”
其中一位官役昂首挺胸一臉官腔的道:“甭管從哪來的,從今以後,他們就是你們清泉村的人了,來個人,給我帶路,找裏正。”
有人笑道:“看樣子是逃荒的吧?”
瞧這衣裳破的舊的,都不如他們呢。
他們看霍桐一家人的眼神多少帶了些輕視了。
一個男孩兒長得瘦瘦的,黑黑的,他跑過來道:“我帶你們去,都跟我來。”
他一揮小手,一蹦一跳的跑到前麵去了。
身後傳來婦人的叫罵聲:“二娃,你個臭小子,是又想趁機開溜不幹活是吧。”
二娃充耳不聞的跑了。
莫北拉著板車,跟上。
這邊的路並不平,莫南和莫西霍揚就在後麵幫著推一推。
霍桐和莫文歌就不坐板車了,一路跟著走。
路上的時候她給了二娃兩顆彩色的糖果,小孩子立刻高興的眯眼笑,道:“姐姐,你叫什麽名字啊?”
霍桐報了自己的名字,也笑著問他:“你叫什麽名字啊?”
“我叫李房,因為我在家裏是老二,所以我娘就叫我二娃。”
二娃八歲了。
二娃是個能說會道的,口裏的糖甜得他樂開了花,一路都在和霍桐說話。
一路過去的時候,霍桐詢問他村裏的情況,他先把裏正家幾口人告訴她了,又告訴了她村霸是誰,不要招惹他們,見了他們躲遠點。
他們這一路過去,路上有不少人看見。
路兩旁就是莊稼,莊稼裏全是人,大家互相打探一番。
眼見天色已晚,有人想要看熱鬧,大人小孩子扛著鋤頭背著簍筐跟著一塊去了。
身在京州八十裏外的清泉村,這裏的條件相對要比霍家村好很多。
霍家村處處是草房,這裏一眼望去,還是有幾戶人家住的是磚房的。
裏正家裏住的就是磚房。
裏正就是一村之長,叫李全,五十多歲了,莊稼人,長得結實,模樣周正。
一瞧院來了人,他忙迎了出來道:“官爺,裏麵請,裏麵請。”
兩位衙役進去坐了下來,裏正忙給把茶倒上。
兩位衙役喝過一口並不爽口的茶後,其中一個道:“這一家子,落戶在你們村了,你給安排一下。”
“好說好說。”
把人送到村裏,兩位衙役也算完成任務了,站起來告辭道:“霍娘子,有什麽需要,去衙門找我們。”
就算沒有衛君臨的關照,霍娘子也是一個值得結交的人。
“好,一定,兩位官爺慢走。”
待把人送走,裏正過來問話道:“既然落戶到我們村,以後就是一個村的人了,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你們盡管開口。眼下,你們需要的是一處房子,就是不知道你們需要什麽樣的房子?”
霍桐道:“裏正,我們家裏人多,房子最好大一些,每人都能單獨住上一間。”
裏正一怔,每人單獨住上一間,這得多大的院子啊?
他們家就八口人了。
這些流民,竟這麽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