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堂兄遠來是客,還不清楚我晉宗的規矩,不如由我來引路?”
王放停喝過酒後,兩頰酡紅,但眼中神采分明更甚從前。
清風徐來,清風遠去,自始至終,唯有三人知曉來龍去脈。
王放停不說,李成蹊不說,老者自然也不會說。
哪怕晉宗之中有人有所察覺,卻始終不知仇敵在何方。
“時值閏四月,春花尚未消退,還可賞遊,我們就不陪你迴去了。”
“半途而別,放停隻好在此向諸位說一聲抱歉。”
“本就是閑來無事,出外踏青,如今放停兄有了事,自然應當留下。”
王放停賠笑一聲,抱拳告辭。
於是,諸位公子哥再次聯袂遠行,至於要去哪裏,除了他們自己,還真無人清楚。
“放停兄,我先前就一直不解,為何你們的眼中大多懷有死誌?”
先前如此,現在也是如此,這些人似乎一轉身,眼中就多了毫無留戀的訣別,仿佛此生再無相見,一別就是永恆。
“世間無人,願見離別。”
王放停將青葫拋開李成蹊,“走吧,我帶你去街頭巷尾逛一逛。”
李成蹊點了點頭,與他漫步小道,期間二人未曾說過一句話。
直至到了街牌之下,李成蹊才覺得心頭微漾,問道,“這就是晉宗盛名在外的列祖街坊?”
王放停停下腳步,抬頭一看,正是那晉宗祖師街第一街,“不錯,街牌名為……”
“仲達街。”
王放停大感驚訝,“你居然認得這字體?”
“鎮堂不才,略識幾種。”
王放停忽而大笑,引來左右側目而視。
李成蹊留心到,這些人初始轉頭,是不加掩飾的怒氣,但一見他的模樣,立馬換上了一副笑容,似乎覺得理所應當。
“此處正是晉宗仲達街,是晉宗第一街,其中文房四寶尤為驚奇,多有驚世駭俗之墨寶。”
李成蹊搖了搖頭,“說來不怕賢兄笑話,我從來不喜舞文弄墨,反倒喜歡拳腳上論高低。”
王放停先是微怔,再是一笑,釋然說道,“也對,是賢兄先入為主了,既然如此,我們就去第三街吧。”
“可是那有武不出柱洲盛名的安世街?”
“正是那一條武不出柱洲的安世街。”
“昔年曾聞,封禪時代,有晉宗祖師廢帝,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為帝,改號為晉,其早時問鼎天下之資,就是在此街,以一人一拳打遍天下無敵手。”
提及那位晉宗祖師,哪怕是心有怨懟的王放停也不得不說,“安世祖師不愧是不出世之天驕,以一人一拳,敗盡天下同屆武夫無脾氣,就連當時的灞陵橋武夫來此,也不得不俯首稱臣。”
“安世祖師之霸道,非我敬仰之詞。”
王放停與他一前一後來到街牌之下,隻見其下立著一塊石碑,碑上蠅頭小字錯落有致,如飛花逐月,美不勝收。
這時,李成蹊慢步近前,指著那略顯高處的小字道,“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王放停不識小字真容,但卻懂這番話的意思,恍然大悟,“鎮堂兄是敬佩安世祖師之心胸,胸懷天下,有繼往開來之誌,誌在千秋。”
李成蹊微微一笑,手指一抹石碑中的蠅頭小字。
王放停隻覺眼前一花,再看那些小字,分外清楚,似乎比其它的字更引人注目。
“喲,這不是道徽不朽的佳婿王放停?”
就在他心懷疑惑之時,有道言語輕挑的聲音忽然響起。
二人不約而同地轉身,王放停是雲淡風輕,“殷瀚然,許久不見。”
李成蹊則是眉頭微皺,瞥了眼那個躲在最後方的男人,先前王放停大笑之時,迴頭之人中恰好有他。
“王放停,據聞你不是被不朽放逐了,怎麽還有臉迴來了呢?”
殷瀚然卻不與他閑聊,而是惡語相向。
“我走不走,去不去,其實和瀚然兄沒什麽關係吧。”
“以前是沒關係,但現在就有關係了。”
王放停平靜問道,“願聞其詳。”
殷瀚然見他這副模樣,越發不爽,直接上前,抬手欲摑。
李成蹊連忙拉他藏到身後,一手抓住那落下來的手腕,淡然說道,“有話好說,何必動手動腳?”
殷瀚然一看布衣的模樣,臉上是如出一轍的輕蔑,甚至還有幾分快意的笑容,“王放停啊王放停,你幾時落魄到居然還要個布衣草鞋來救你?”
王放停隻是笑道,“得道者多助。”
殷瀚然怒氣衝天,直接運轉真氣,憤然抽手,然而李成蹊不動聲色,隻抓住他的手腕,任由他使盡渾身解數,都紋絲不動。
殷瀚然大吼一聲,真氣暴漲,可依舊不得解脫,便知此人不是一般人,冷聲哼道,“給我撒手。”
“你先說放停兄走不走,和你有什麽關係,我再考慮撒不撒手。”
殷瀚然見他始終不肯鬆手,而自己又無可奈何,隻得示弱道,“聖國立世,晉宗宗主為八王之鎮西王,特賜祖師街十二坊主,而我殷氏貴為一方世家,有幸成為一坊坊主,其中負責坐鎮安世街的坊主就是我。”
“嗯,身正,有理有據。”
李成蹊果然鬆開了手。
殷瀚然得空,非但沒有自我反思,反而厲色上頭,拳意暴漲,頃刻間運轉一身九重開山之力,唿地一聲打出。
他這一拳可不是隨心而動,而是早就蓄勢待發,尤其是這一拳還不是一般拳架,而是他殷浩未負盛名前,早已名貫一方的拳架。
其拳無甚名號,隻有寥寥四字:咄咄怪事。
咄咄逼人的咄咄。
怪事連連的怪事。
所以,他這一拳才出,四麵八方的武者已不由自主地向後退去,因為他這一拳的武勢就在一個【咄咄】,就在一個寸步不讓。
所以,這一拳遞出,李成蹊幾乎不假思索地想要退後,但就在這時,怪事驚現,自己分明是往後退了,卻發現自己的腳步不聽使喚地往他的拳頭撞去。
幾乎一瞬間,李成蹊就反應過來,洞開武勢借以抵禦,然而怪事再現,自己的一身武勢非但不能為己所用,反而助長了他的拳意。
“吾命休矣!”
王放停喝過酒後,兩頰酡紅,但眼中神采分明更甚從前。
清風徐來,清風遠去,自始至終,唯有三人知曉來龍去脈。
王放停不說,李成蹊不說,老者自然也不會說。
哪怕晉宗之中有人有所察覺,卻始終不知仇敵在何方。
“時值閏四月,春花尚未消退,還可賞遊,我們就不陪你迴去了。”
“半途而別,放停隻好在此向諸位說一聲抱歉。”
“本就是閑來無事,出外踏青,如今放停兄有了事,自然應當留下。”
王放停賠笑一聲,抱拳告辭。
於是,諸位公子哥再次聯袂遠行,至於要去哪裏,除了他們自己,還真無人清楚。
“放停兄,我先前就一直不解,為何你們的眼中大多懷有死誌?”
先前如此,現在也是如此,這些人似乎一轉身,眼中就多了毫無留戀的訣別,仿佛此生再無相見,一別就是永恆。
“世間無人,願見離別。”
王放停將青葫拋開李成蹊,“走吧,我帶你去街頭巷尾逛一逛。”
李成蹊點了點頭,與他漫步小道,期間二人未曾說過一句話。
直至到了街牌之下,李成蹊才覺得心頭微漾,問道,“這就是晉宗盛名在外的列祖街坊?”
王放停停下腳步,抬頭一看,正是那晉宗祖師街第一街,“不錯,街牌名為……”
“仲達街。”
王放停大感驚訝,“你居然認得這字體?”
“鎮堂不才,略識幾種。”
王放停忽而大笑,引來左右側目而視。
李成蹊留心到,這些人初始轉頭,是不加掩飾的怒氣,但一見他的模樣,立馬換上了一副笑容,似乎覺得理所應當。
“此處正是晉宗仲達街,是晉宗第一街,其中文房四寶尤為驚奇,多有驚世駭俗之墨寶。”
李成蹊搖了搖頭,“說來不怕賢兄笑話,我從來不喜舞文弄墨,反倒喜歡拳腳上論高低。”
王放停先是微怔,再是一笑,釋然說道,“也對,是賢兄先入為主了,既然如此,我們就去第三街吧。”
“可是那有武不出柱洲盛名的安世街?”
“正是那一條武不出柱洲的安世街。”
“昔年曾聞,封禪時代,有晉宗祖師廢帝,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為帝,改號為晉,其早時問鼎天下之資,就是在此街,以一人一拳打遍天下無敵手。”
提及那位晉宗祖師,哪怕是心有怨懟的王放停也不得不說,“安世祖師不愧是不出世之天驕,以一人一拳,敗盡天下同屆武夫無脾氣,就連當時的灞陵橋武夫來此,也不得不俯首稱臣。”
“安世祖師之霸道,非我敬仰之詞。”
王放停與他一前一後來到街牌之下,隻見其下立著一塊石碑,碑上蠅頭小字錯落有致,如飛花逐月,美不勝收。
這時,李成蹊慢步近前,指著那略顯高處的小字道,“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王放停不識小字真容,但卻懂這番話的意思,恍然大悟,“鎮堂兄是敬佩安世祖師之心胸,胸懷天下,有繼往開來之誌,誌在千秋。”
李成蹊微微一笑,手指一抹石碑中的蠅頭小字。
王放停隻覺眼前一花,再看那些小字,分外清楚,似乎比其它的字更引人注目。
“喲,這不是道徽不朽的佳婿王放停?”
就在他心懷疑惑之時,有道言語輕挑的聲音忽然響起。
二人不約而同地轉身,王放停是雲淡風輕,“殷瀚然,許久不見。”
李成蹊則是眉頭微皺,瞥了眼那個躲在最後方的男人,先前王放停大笑之時,迴頭之人中恰好有他。
“王放停,據聞你不是被不朽放逐了,怎麽還有臉迴來了呢?”
殷瀚然卻不與他閑聊,而是惡語相向。
“我走不走,去不去,其實和瀚然兄沒什麽關係吧。”
“以前是沒關係,但現在就有關係了。”
王放停平靜問道,“願聞其詳。”
殷瀚然見他這副模樣,越發不爽,直接上前,抬手欲摑。
李成蹊連忙拉他藏到身後,一手抓住那落下來的手腕,淡然說道,“有話好說,何必動手動腳?”
殷瀚然一看布衣的模樣,臉上是如出一轍的輕蔑,甚至還有幾分快意的笑容,“王放停啊王放停,你幾時落魄到居然還要個布衣草鞋來救你?”
王放停隻是笑道,“得道者多助。”
殷瀚然怒氣衝天,直接運轉真氣,憤然抽手,然而李成蹊不動聲色,隻抓住他的手腕,任由他使盡渾身解數,都紋絲不動。
殷瀚然大吼一聲,真氣暴漲,可依舊不得解脫,便知此人不是一般人,冷聲哼道,“給我撒手。”
“你先說放停兄走不走,和你有什麽關係,我再考慮撒不撒手。”
殷瀚然見他始終不肯鬆手,而自己又無可奈何,隻得示弱道,“聖國立世,晉宗宗主為八王之鎮西王,特賜祖師街十二坊主,而我殷氏貴為一方世家,有幸成為一坊坊主,其中負責坐鎮安世街的坊主就是我。”
“嗯,身正,有理有據。”
李成蹊果然鬆開了手。
殷瀚然得空,非但沒有自我反思,反而厲色上頭,拳意暴漲,頃刻間運轉一身九重開山之力,唿地一聲打出。
他這一拳可不是隨心而動,而是早就蓄勢待發,尤其是這一拳還不是一般拳架,而是他殷浩未負盛名前,早已名貫一方的拳架。
其拳無甚名號,隻有寥寥四字:咄咄怪事。
咄咄逼人的咄咄。
怪事連連的怪事。
所以,他這一拳才出,四麵八方的武者已不由自主地向後退去,因為他這一拳的武勢就在一個【咄咄】,就在一個寸步不讓。
所以,這一拳遞出,李成蹊幾乎不假思索地想要退後,但就在這時,怪事驚現,自己分明是往後退了,卻發現自己的腳步不聽使喚地往他的拳頭撞去。
幾乎一瞬間,李成蹊就反應過來,洞開武勢借以抵禦,然而怪事再現,自己的一身武勢非但不能為己所用,反而助長了他的拳意。
“吾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