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括柱洲,晉宗山門,門庭若市,沸沸揚揚,魚龍混雜,三教九流,應有盡有,渾然不似個一洲大宗。
封俠在時,晉宗也是這般模樣。
封俠不在,晉宗還是這般模樣。
千年以降,晉宗山門是九洲最為人不齒的山門,從這裏走出去的修行者也是實打實的人人喊打。
但在這裏,晉宗山腳,街坊如犬牙交錯,鱗次櫛比。凡人、武者、煉丹師、鑄造師反而和睦相處,至少表麵上如此。
走在街頭,你看不到什麽粗俗鄙夷的市井流氓,也聽不到什麽不堪入耳的汙言穢語,更聞不到什麽臭氣衝天的屎尿屁。
山門與山腳仿佛有一道無形的圍牆,擋著山上與山下的教化。
山下的人活著,仿佛是為了活著,但卻好似行屍走肉。
山上的人活著,好似是為了瀟灑,仿佛不在乎虛有其表。
這一天,山腳下來了個布衣草鞋的中年人,身後背著一把黃羅傘,腰間別著個青葫,向守門的武者遞交了入山文碟,這才算正式踏入山腳。
迎麵而來的清風與花香令人心神尤為放鬆。
不一會兒,他就遇上了幾個出外踏青的公子哥。
那些書生瞧了他一眼,不約而同地露出一抹輕蔑神色,不加掩飾地指指點點,甚至有個袒胸的書生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來,指著他不客氣地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在下姓嶽,名牧野,字鎮堂。”
“嶽牧野,你這副模樣有辱我大晉風骨。”
“哦,敢問何為大晉風骨?”
公子哥拍著胸膛,理直氣壯地接道,“聽你這口氣,不是我柱洲人士?”
“鎮堂奉先生吩咐,遠遊至此。”
“原來如此,是個孤陋寡聞的先生教了個孤陋寡聞的弟子。”公子哥仿佛恍然大悟道,“那你聽好了,本公子姓王,名止,字放停。”
布衣稽首,以示尊敬。
哪想他卻一把打掉他的禮敬,說道,“大晉風骨不興這一套俗禮。”
“敢問放停兄,何為大晉風骨?”
“大晉風骨有三不,三好。”
“敢問是哪三不,哪三好?”
“不正衣、不束發冠、不穿靴履,是為三不。”
公子哥的身形極為欣長,穿著一件靛藍色的直筒長衫,腰間係著半緊不緊的白鍛帶,隻綴著一枚花玉佩,隨著他的聲音輕輕搖擺。
此時,王放停看了眼布衣,對他的慎重神色反而越發不喜,又說道,“好隆中筆、好硯間墨、好千古文,是三好。”
“好墨落筆,好字有神;好筆沾墨,好文易見;好文若出,須得筆墨伺候。”
“不正衣,不束發冠,不穿靴履,無非是為了印證那一個放浪形骸。”
“簡而言之,筆墨落文,是腹中詩書;放浪形骸,是風流倜儻。”
王放停這才高看了眼他,隨口說道,“流年貪好墨?”
“小字抱清歡。”
王放停是隨口一說,勝在無意,但卻有心,是書在腹中,不吐不快。
然而布衣其貌不揚,卻脫口而出,這番修行可就不是一句輕笑能夠糊弄。
“一山雲在望。”
“三點水能流。”
布衣也不含糊,他若開口,必能接答,胸有成竹之外,仿佛早有應對。
王放停不由得來了些許好勝心,再次說道,“侯門似海蕭郎恨。”
“繡戶朝眠雲鬢鬆。”
說者仿佛無心,隻是應對,但落在王放停的耳中卻如遭雷擊,藏於袖口的手微微顫抖。
這一次,王放停起了執念,“顧影如花開俗世。”
布衣在他未曾開口之前,已微微一笑,似乎了然於心,待他說完,立馬接了一句,“憐君似月守紅塵。”
王放停眼中的執念越發旺盛,幾欲如熊熊大火,旁人看不清,但落在布衣的眼中,卻如明察秋毫。
“尋花問柳,一去二三裏?”
“改地換天,百折千萬年。”
二人之間,早有勝負。
王放停卻不肯認,還想再說,但聽布衣賠笑道,“放停兄,再出下去,我就得吐血身亡了。”
其餘公子哥聞聲,也立馬圍了上來,勸道,“放停兄,鎮堂兄遠道而來,理應是客,你就給他個台階讓他下吧。”
“放停兄,正所謂禮讓三分,相敬如賓,你就給了賢弟們這個麵子,就此放過別人吧。”
……
“如此也罷,既然諸位賢弟誠心誠意要我放過你,我也就放你離開吧。”
終是理智壓過了自負,王放停佯裝坦然一笑,一時間心氣墜落,幾如銀河直下九萬裏,須臾之間兩鬢生白。
若是這般下去,明日再來,就見王放停一頭白發,好似一夜白頭傷了神。
“放停兄是晉宗第一,當之無愧。”
此時,布衣由衷地敬佩道,其神色之真誠,言語之情切,蒼天可鑒。
說完這話,他還親自摘下青葫,遞了過去,“若是放停兄不嫌棄的話,不妨先喝一口酒,再來想想?”
醉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世間人飲酒,無不深諳此道,一旦喝起酒來,哪裏還有什麽繁文縟節,全都是門兒清的禮樂崩壞,指桑罵槐。
技不如人,王放停當然不敢嫌棄,果斷接過青葫,隻覺得手腕一沉,仿佛自己接的不是個酒壺,而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嶽。
“鎮堂兄,你這酒壺似乎非比尋常。”
“不瞞放停兄,此葫是采日月之光、集天地之氣、蘊山河之秀,曆經滄海桑田,方才有此雛形。”
“原來是個仙家寶貝。”
王放停知曉緣由,越發不敢看輕這個布衣草鞋,一個手拿仙家寶貝的修行者行走江湖,他的師門能是尋常人家?
自己是誰?
不過是山腳第一讀書人。
不過是凡夫俗子第一人。
不過是有望入院長生人。
說到底,自己還是個肉眼凡胎,但卻有幸與仙家弟子沿道論道,難道我就不厲害了嗎?
厲害!
當然厲害!!
想到這,王放停的心氣又提了上來,好似扶搖直上九萬裏,一鼓作氣居然在無聲之間撞破了心門,在無意之中打開了心湖。
“恭喜道友得悟大道。”
這一刻,心湖之上,有個小巧玲瓏的水中人懸停湖麵,仿佛與自己抱拳作揖。
這一日,有讀書人,一日千裏,躋身不朽。
與此同時,山腳街坊之中,一道清風徐來。
布衣心有所感,起身相讓。
清風落下,是一位華發皆白的老者,看了眼側身的布衣,眼中閃過比知曉王放停成就不朽還要驚訝的驚訝,但隨後又一閃而逝,隻是微微向他點了點頭。
“王放停,今朝方知我是我?”
“迴師尊,今朝方知我是我。”
“真知?”
“真知。”
“可願與我迴書院修行?”
“弟子願也。”
老者暢懷大笑,得此佳徒,何愁大事不可期。
“振師長選中了你,眼光確實獨到。”
“先生也認識我家振師長?”
“何止是認識,說是他半個先生也不為過。”
布衣肅然起敬,剛要開口,又聽他說道,“好孩子,苦了你,要走最難的路。”
“我不苦,反而樂在其中。”
若是旁人說,老者隻當是個謙詞,但是換成他來說,老者卻覺得理所當然,畢竟是他的弟子,有此心性實屬理所應當。
“我如今不過是一縷清風,幫不了你太多,更不好摻和進來。但我見你之時,已順推因果,覺察有人似乎正在順藤摸瓜,想要照出你的法相所在。所以你最好在晉宗山門,永遠不要提及自己的真名。”
布衣有些遺憾,隻好以心聲迴道,“學生李成蹊拜見老先生。”
老者拂須一笑,“放停,我們去也。”
說罷,一陣清風遠去三萬裏,不知所蹤。
這時,晉宗之內,有流光飛舞,口中大吼,“是哪個惡賊,竟敢私藏我晉宗死敵?”
封俠在時,晉宗也是這般模樣。
封俠不在,晉宗還是這般模樣。
千年以降,晉宗山門是九洲最為人不齒的山門,從這裏走出去的修行者也是實打實的人人喊打。
但在這裏,晉宗山腳,街坊如犬牙交錯,鱗次櫛比。凡人、武者、煉丹師、鑄造師反而和睦相處,至少表麵上如此。
走在街頭,你看不到什麽粗俗鄙夷的市井流氓,也聽不到什麽不堪入耳的汙言穢語,更聞不到什麽臭氣衝天的屎尿屁。
山門與山腳仿佛有一道無形的圍牆,擋著山上與山下的教化。
山下的人活著,仿佛是為了活著,但卻好似行屍走肉。
山上的人活著,好似是為了瀟灑,仿佛不在乎虛有其表。
這一天,山腳下來了個布衣草鞋的中年人,身後背著一把黃羅傘,腰間別著個青葫,向守門的武者遞交了入山文碟,這才算正式踏入山腳。
迎麵而來的清風與花香令人心神尤為放鬆。
不一會兒,他就遇上了幾個出外踏青的公子哥。
那些書生瞧了他一眼,不約而同地露出一抹輕蔑神色,不加掩飾地指指點點,甚至有個袒胸的書生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來,指著他不客氣地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在下姓嶽,名牧野,字鎮堂。”
“嶽牧野,你這副模樣有辱我大晉風骨。”
“哦,敢問何為大晉風骨?”
公子哥拍著胸膛,理直氣壯地接道,“聽你這口氣,不是我柱洲人士?”
“鎮堂奉先生吩咐,遠遊至此。”
“原來如此,是個孤陋寡聞的先生教了個孤陋寡聞的弟子。”公子哥仿佛恍然大悟道,“那你聽好了,本公子姓王,名止,字放停。”
布衣稽首,以示尊敬。
哪想他卻一把打掉他的禮敬,說道,“大晉風骨不興這一套俗禮。”
“敢問放停兄,何為大晉風骨?”
“大晉風骨有三不,三好。”
“敢問是哪三不,哪三好?”
“不正衣、不束發冠、不穿靴履,是為三不。”
公子哥的身形極為欣長,穿著一件靛藍色的直筒長衫,腰間係著半緊不緊的白鍛帶,隻綴著一枚花玉佩,隨著他的聲音輕輕搖擺。
此時,王放停看了眼布衣,對他的慎重神色反而越發不喜,又說道,“好隆中筆、好硯間墨、好千古文,是三好。”
“好墨落筆,好字有神;好筆沾墨,好文易見;好文若出,須得筆墨伺候。”
“不正衣,不束發冠,不穿靴履,無非是為了印證那一個放浪形骸。”
“簡而言之,筆墨落文,是腹中詩書;放浪形骸,是風流倜儻。”
王放停這才高看了眼他,隨口說道,“流年貪好墨?”
“小字抱清歡。”
王放停是隨口一說,勝在無意,但卻有心,是書在腹中,不吐不快。
然而布衣其貌不揚,卻脫口而出,這番修行可就不是一句輕笑能夠糊弄。
“一山雲在望。”
“三點水能流。”
布衣也不含糊,他若開口,必能接答,胸有成竹之外,仿佛早有應對。
王放停不由得來了些許好勝心,再次說道,“侯門似海蕭郎恨。”
“繡戶朝眠雲鬢鬆。”
說者仿佛無心,隻是應對,但落在王放停的耳中卻如遭雷擊,藏於袖口的手微微顫抖。
這一次,王放停起了執念,“顧影如花開俗世。”
布衣在他未曾開口之前,已微微一笑,似乎了然於心,待他說完,立馬接了一句,“憐君似月守紅塵。”
王放停眼中的執念越發旺盛,幾欲如熊熊大火,旁人看不清,但落在布衣的眼中,卻如明察秋毫。
“尋花問柳,一去二三裏?”
“改地換天,百折千萬年。”
二人之間,早有勝負。
王放停卻不肯認,還想再說,但聽布衣賠笑道,“放停兄,再出下去,我就得吐血身亡了。”
其餘公子哥聞聲,也立馬圍了上來,勸道,“放停兄,鎮堂兄遠道而來,理應是客,你就給他個台階讓他下吧。”
“放停兄,正所謂禮讓三分,相敬如賓,你就給了賢弟們這個麵子,就此放過別人吧。”
……
“如此也罷,既然諸位賢弟誠心誠意要我放過你,我也就放你離開吧。”
終是理智壓過了自負,王放停佯裝坦然一笑,一時間心氣墜落,幾如銀河直下九萬裏,須臾之間兩鬢生白。
若是這般下去,明日再來,就見王放停一頭白發,好似一夜白頭傷了神。
“放停兄是晉宗第一,當之無愧。”
此時,布衣由衷地敬佩道,其神色之真誠,言語之情切,蒼天可鑒。
說完這話,他還親自摘下青葫,遞了過去,“若是放停兄不嫌棄的話,不妨先喝一口酒,再來想想?”
醉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世間人飲酒,無不深諳此道,一旦喝起酒來,哪裏還有什麽繁文縟節,全都是門兒清的禮樂崩壞,指桑罵槐。
技不如人,王放停當然不敢嫌棄,果斷接過青葫,隻覺得手腕一沉,仿佛自己接的不是個酒壺,而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嶽。
“鎮堂兄,你這酒壺似乎非比尋常。”
“不瞞放停兄,此葫是采日月之光、集天地之氣、蘊山河之秀,曆經滄海桑田,方才有此雛形。”
“原來是個仙家寶貝。”
王放停知曉緣由,越發不敢看輕這個布衣草鞋,一個手拿仙家寶貝的修行者行走江湖,他的師門能是尋常人家?
自己是誰?
不過是山腳第一讀書人。
不過是凡夫俗子第一人。
不過是有望入院長生人。
說到底,自己還是個肉眼凡胎,但卻有幸與仙家弟子沿道論道,難道我就不厲害了嗎?
厲害!
當然厲害!!
想到這,王放停的心氣又提了上來,好似扶搖直上九萬裏,一鼓作氣居然在無聲之間撞破了心門,在無意之中打開了心湖。
“恭喜道友得悟大道。”
這一刻,心湖之上,有個小巧玲瓏的水中人懸停湖麵,仿佛與自己抱拳作揖。
這一日,有讀書人,一日千裏,躋身不朽。
與此同時,山腳街坊之中,一道清風徐來。
布衣心有所感,起身相讓。
清風落下,是一位華發皆白的老者,看了眼側身的布衣,眼中閃過比知曉王放停成就不朽還要驚訝的驚訝,但隨後又一閃而逝,隻是微微向他點了點頭。
“王放停,今朝方知我是我?”
“迴師尊,今朝方知我是我。”
“真知?”
“真知。”
“可願與我迴書院修行?”
“弟子願也。”
老者暢懷大笑,得此佳徒,何愁大事不可期。
“振師長選中了你,眼光確實獨到。”
“先生也認識我家振師長?”
“何止是認識,說是他半個先生也不為過。”
布衣肅然起敬,剛要開口,又聽他說道,“好孩子,苦了你,要走最難的路。”
“我不苦,反而樂在其中。”
若是旁人說,老者隻當是個謙詞,但是換成他來說,老者卻覺得理所當然,畢竟是他的弟子,有此心性實屬理所應當。
“我如今不過是一縷清風,幫不了你太多,更不好摻和進來。但我見你之時,已順推因果,覺察有人似乎正在順藤摸瓜,想要照出你的法相所在。所以你最好在晉宗山門,永遠不要提及自己的真名。”
布衣有些遺憾,隻好以心聲迴道,“學生李成蹊拜見老先生。”
老者拂須一笑,“放停,我們去也。”
說罷,一陣清風遠去三萬裏,不知所蹤。
這時,晉宗之內,有流光飛舞,口中大吼,“是哪個惡賊,竟敢私藏我晉宗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