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海水倒灌,天下共鳴。


    這一日,山崩河傾,朝早暮晚。


    這一日,有白光現,萬千霞光。


    “權柄之爭,不在安陵海,但權柄之始就在安陵海。”


    “治世如同治國,需要牢記禮義廉恥,世之四維;四維不張,世將不世。封俠也好,官吏也罷,平民也是,如果哪一個都個個寡廉鮮恥自榜,胡作非為,而世道和權威都沒有辦法治理他們,拘泥於所謂的規矩,那麽這天下就一定會大亂,老百姓一定都會爭先恐後地去當朱元璋、劉邦,官吏也都是有樣學樣地去做袁紹、和珅甚至是王莽。”


    “我是過來人,也是現在人,但不是未來人。”


    周公郎娓娓道來過去與秘辛,更為少年直白地講述了過往的曆史變遷。


    他曾經化身圖騰,是部落的神。


    他曾經化身國號,是一國國祚。


    他曾經化身王侯,是一方君王。


    他曾經化身賢臣,是一國之表。


    他曾經化身武將,是一國之柱。


    他曾經化身先生,是一鄉之師。


    他曾經化身萬千,經曆世間百態。


    今天,他趁著天翻地覆的浪潮,在大浪中寫下了九個字,“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


    “漢天殿劉季邦代表著信之權柄,是未來的權柄。”


    “那你肯定知道另外八座權柄花落誰家?”


    “不,除了天道,誰都不知道。”


    “但我要告訴你,安陵海的巔峰戰力就是超凡,其中代表著九座最強的權柄也分別是那九座。”


    “以你的目光來看,我適合哪座權柄?”


    周公郎搖了搖頭。


    “我一座都不合適?”


    “不,除了天道,誰都不知道。”


    “那還好,要不然我心裏總會有些失落。”


    “吳方隅,你知不知道你的祖上是誰?”


    “我當然知道。”


    “也就是說,你一直都是用的假名行走世間?”


    李成蹊點了點頭。


    “難怪你從來不敢在武信領地現身。”


    李成蹊憨厚一笑。


    “聽說劉季邦要問權武信,要不要去看一眼?”


    “以我的身世,去武信領地,無異於狼入虎口。”


    “也對,九座權柄,武信對你殺力最強。”周公郎似笑非笑,不懷好意道,“你教化百姓,要成為封俠,要人人皆可為俠,要在不平處拔刀相助,但劉季邦可不是你這個想法。”


    “你要立封俠之世,他要立封禪之世,你倆最終是要過上一場的。”


    “我知道。”


    “若你現在出手,趁他與武信鬥個兩敗俱傷,一舉擒下他倆……”


    李成蹊轉身,望了眼山海顛倒,“若是你生在我的故鄉,這份心思都不會有。”


    ……


    “他倆誰會更強?”


    阿矛握緊竹簡,施展四九玄宮,護住一狼二人,但餘威驚天動地,那竹簡之上頃刻間的裂痕清晰可見。


    “我不關心誰更強,但我知道武信肯定會隕落在他的手上。”


    炅橫瞥了眼天,語重心長道。


    “可從場中來看,武信之強,劉季邦壓根難以招架。”


    劍鳴!!!


    此時,又是一聲劍鳴,武信一式信之權柄就匆匆落敗。


    “交出權柄,我可渡你再活一世。”


    劉季邦分明被困一隅,但口氣之甚,無以複加。


    “哈哈,笑話,哪怕是漢天殿的聖賢親臨,也不敢在我麵前如此放肆?”武信大手一揮,遮天蔽日,“豈不聞先有道,再有人?”


    “武信,你我動手,難免要崩碎這天地,何不以門中人相約一局?”


    “好,你說布怎麽個局?”


    “你我各選三人,生死自負。”


    武信沉吟不語。


    “你坐擁大道燈,可揠苗助長,使門中人無限接近超凡,而我不過在這安陵海三百年,哪裏有什麽好的神通,更何況我的麾下?”


    正因如此,武信不解其意,“既然你有自知之明,為什麽還要和我賭?”


    “二百五十年前,我家阿蕭曾經說過,同境之爭,唯有同境。”


    “你想拿我立規矩?”


    “不錯,殺雞儆猴,再沒有比你更合適的。”


    武信老祖活了一個時代,不知見過多少無敵天驕,可從未見過如此大言不慚的後生,尤其是一位敢和他搶奪權柄的人。


    “武信,我將我的命壓在三人的身上,隻要你能獲勝,這一條命任你拿去。”


    武信越發謹慎,不敢答應。


    劉季邦卻忽然說道,“武信,無論你答不答應,信之權柄,我誌在必得,何況你殺不了我,隻能眼睜睜看著我成長,而我終將奪取權柄。”


    劉季邦拄劍而立,一頭長發迎風飄揚,“與我立個賭約,尚有一線生機,若你執迷不悟,無非是苟延殘喘。”


    武信對此深信不疑。


    “我隻問你,安陵海踏入超凡的那一位,你可認識?”


    劉季邦不曾猶豫,“遍觀九洲,不曾聽聞。”


    “那好,我答應你。”


    武信老祖大袖一揮,三信便隨之現身。


    “漢天殿中,何人應戰?”


    阿噲應聲而出。


    阿房與阿韓對視一眼,都不曾動彈。


    事關王上生死,他倆都有自知之明。


    “阿矛,你去一趟。”


    炅橫突然開口。


    阿矛一愣,“我又不是漢天殿之人。”


    “你從來不屬於任何人,阿矛就是阿矛。”


    阿矛嗤笑一聲,跳下雲頭,沉聲說道,“王上,吾願出戰。”


    劉季邦一見阿矛,眼中是說不出的欣賞。


    但阿噲一見阿矛,卻是難以言喻的敵意。


    “阿矛道兄,你可知……”


    “隻要王上信得過我,就由我應戰一局。”


    劉季邦不假思索道,“好,朕準了。”


    阿矛一提八尺龍須方錦矛,轉身叫道,“誰先來戰?”


    “明明是我先上,為什麽是你先開戰?”


    阿噲怒氣上頭,居然不分敵我,守盾在背,提刀在前,一個跨步飛躍,如力劈華山。


    阿矛隻一眼望去,一身錦色閃閃發光,瞬間晃瞎他的雙眼,再借機跨出一步,一拳遞出,正中刀背。


    轟!


    伴隨著一聲巨響,阿噲頓時倒退百步,險些跌落雲頭,好在盾麵神光大作,穩住了他的身子。


    武信恣意狂笑,“劉季邦,你是想笑死我,好來繼承我的權柄?”


    自從跨入安陵海,劉季邦第一次感受到了奇恥大辱,卻不是來自敵人的嘲笑,而是來自最親近之人,“阿噲,你在做甚?”


    “王上,他欺人太甚!”


    “阿噲住口,阿矛深體朕心,替朕出陣,你怎敢汙蔑他?”


    “王上,他居心不良!”


    “阿噲,莫要胡言亂語,阿矛乃是真勇士,還不快給我退迴來。”


    武信老祖見他們吵得不亦樂乎,笑道,“劉季邦,本座時光無限,若是你自顧不暇,本座並不介意等你些歲月。”


    劉季邦臉色陰沉,雙手一按劍柄,“阿噲,迴來!!!”


    這一次,劍未出鞘,已有劍鳴,是為天子一怒。


    阿噲頓覺泰山壓頂,身子不由自主地軟了下去,但他眼中的敵意絲毫未退。


    “阿噲,迴來!!!”


    劉季邦見他死性不改,再次怒吼一聲,這一次已然是動了震怒。


    “阿噲,你快聽王上詔令,速速迴來吧。”


    阿韓一見這形勢,立馬出聲,但阿噲一心如此,硬是撐著,連嘴角都驚現血跡,還是不肯罷休。


    阿矛嘴角一笑,“王上不必動怒,我退居第二位便是。”


    劉季邦順水推舟,急忙哼道,“勇士阿矛寬宏大量,不與你這莽夫計較。”


    “狼子野心,居心叵測,休想騙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艮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艮屾並收藏九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