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字一事,功在千秋。
縱觀古今,俠肝義膽,忠肝義膽,從來都是不相伯仲。
上觀封禪時代,足有五千年之久,可忠字到底沒站住腳,失了天下大勢,退出舞台。
其後,十五位欽俠叛出封禪時代,隔絕一方,以俠字立世。
此後,墨學扶持俠義登台,可謂是趁勢崛起,力壓儒釋二教,更有甚者趁火打劫,將儒釋二教徹底打散,從二教文脈斬草除根。
從而,九學並世,封俠時代來臨。
曆經千年,墨學早已成為九洲顯學,與道教平分秋色。
然而,俠義一事,墨學隻留下了八個字。
舉正封俠,行俠為民。
至於怎麽個舉正,怎麽個封俠,怎麽個行俠為民,墨學隻字未提。
可正因為他隻字未提,道教反而大力支持,與他並駕齊驅,共同往九洲推行。
時代更迭,道教出世。
以一己之力平叛九洲。
它隻出了一道詔令,就讓世道緩緩向前。
無數魑魅魍魎,無數妖魔鬼怪,在道教詔令之下都莫敢不從。
所以,封俠一事,順理成章,落地生根,在九洲大地繁衍生息。
紅宣俠看似在問少年,何嚐不是捫心自問,以何條框約束封俠,以何道理教化百姓?
好似封禪末年,舉世皆知的大國都倡導為人民服務,但實際上不過是打著忠義的旗號行苟且之事,於當時大世無益。
“吳少俠不必在意紅某一時碎言碎語,隻管想如何安置你的計劃。”
李成蹊點了點頭,再三和紅宣俠一一問清,便收好堪輿圖,推送還迴,“我心中有數,但不親自走一遭,還是不放心,所以在落地之前,準備去河道公路走一趟。”
“好,吳少俠若是有何吩咐,隻管向宣俠府明言,屆時我也會抽派皋都巡城郎從中協助你。”
李成蹊拱手抱拳,告退一聲,轉身離去。
他這一走,大堂中立刻走出一位武夫,神色冷漠道,“宣俠,此子來我皋都前,已不分緣由鎮殺竊夫。”
“除妖患時,為了保全妖獸,與同行者大打出手。事後更有百姓因他而傷,至今未醒。”
正因為知曉少年行事,紅宣俠才會問他,何為俠義,為何行俠。
“你覺得吳方隅為人如何?”
“依我所見,偏執狂妄,是桀驁不馴的少年武夫。”
“那你覺得他行事怎樣?”
“事無巨細,刨根問底,且雷厲風行,不拘一格。”
紅宣俠頓了頓,才慢慢說來,“從他能和諸多武夫打成一片,我就覺得此子非同凡響,為人處世頗有豪氣。”
“可能是你不曾與他交談,沒有親身體會。”
“少年嗓音還夾雜著幾分稚嫩,可那話裏話外的聲音沉穩無不是久經風霜的沉澱。”
“我家縈堤雖然談不上天縱之資,但一身修為可不算弱。”
“可是她遇著了燕子磯,也得俯首帖耳,禮讓三分,既有江湖兒女的情意,更有對他武力的敬佩。”
“然而,燕子磯見著吳方隅,不是簡單地平易近人,其實那更像是對他人格魅力的臣服。”
武夫聽聞宣俠所言,大感驚訝。
“原來您對少年青睞有加。”
“談不上青睞,就事論事罷了。真要是我皋都武夫,或許我每日還得憂心忡忡,畢竟摸不透他的心思,讓誰都是寢食難安。”
“那還要不要屬下前去暗中跟隨?”
“跟隨?哈哈哈,少年臨行前,已望了眼大堂。”
“不可能,我宣俠府隔絕靈氣溢散,一般人絕對不可能察覺。”
“芳洲泊賀棲瑩是封俠衛之種,鄒衍穀梁荊璞雖然真實身份不明,但是憑著他姓梁,想來也不會是個簡單人物。”
“可他倆對少年也是言聽計從,這樣的武夫能是一般人?”
“你若是想看弄清楚他,最好直接露出身份,免得後來被他揪出,互相尷尬,也憑白跌了份。”
“行,我這就去,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
紅宣俠微微一笑,摘下腰間掛著的佩刀,隨手拋給這位武夫,“若是遇著麻煩,逃命要緊。”
武夫也不客氣,果斷接下佩刀,一抽刀柄,刀芒森然,寒氣逼人。
“宣俠,您擔心會有人前來行刺少年,且修為不俗?”
“不是擔心,而是肯定,畢竟這麽個來曆不明的少年,一身本事擺明了很強,且對赴戎機懷有敵意,連擺在明麵上的十大武夫都敢殺。”
“換做是我,不殺了他,豈能放心。”
武夫嘿嘿一笑,“宣俠,我去也。”
與此同時,一行四位武夫,高矮不一,正行走在皋都郊外的官道。
十裏走來,四人都不曾言語。
直到李成蹊突然停下腳步,再次撿起地上的石渣,輕輕一搓,碎如粉末,隨風飄遠。
“唉,我現在開始擔心我那點賞金隻夠修這條通往界碑的公路錢。”
這話一出,鴉雀無聲。
“你們出門在外,不會不用錢吧。”
“我經年守在封俠亭,不出門。”
“武夫之境,渴了喝泉水,餓了吃野味也可衣食無憂。”
“餐霞吸露,天被地床。”
李成蹊捂額驚歎,“三位真是高高在上的俠士。”
少年隨心走在大路,低頭看著路麵的石子,“咱們這些強者,不該隻追求自己心中的俠,而不看身後人的訴求。”
他低下身,撿起指蓋大小的石子,在手心來迴滾動,“我想……”
“我看你是想死吧。”
不等少年把話說完,一行武夫急匆匆地趕來,為首武夫低吼一聲,身後武夫立刻騰身,落在八方,將他們四人合圍。
“吳方隅,你可知我赴戎機培養一尊巔峰武夫有多難?”
賀棲瑩二話不說,一拍劍鞘,劍氣閃爍。
在他出手之前,說話之人已握緊刀柄。
一見他的舉動,說話之人噌然拔刀,舉刀吼道,“列陣,殺敵。”
與此同時,刀風奔湧,迎上劍氣,爆發陣陣聲響。
“普天之下,真是殺不盡的竊夫。”
李成蹊搖頭自語。
“荊璞,動手,不要給他們列陣的機會。”
梁荊璞聞言,一轉槍身,瞬間槍影滾滾,殺向眾竊夫。
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血陣已開。
刹那間,血氣彌漫方圓百丈。
劍氣與槍影齊齊不見蹤跡。
兩位武夫深吸一口氣,雙雙改為持兵刃式。
“現在我們都身處險境,該是你大顯身手的時候。”
李成蹊麵色凝重,往後倒退,拔出黃羅傘,與他倆並肩戰鬥。
“我們拖住其餘竊夫,你去解決他。”
章台路臉色慎重,抽刀迴道,“我盡量殺了他。”
“記著,血陣不隻讓你難以運轉真氣,更時時刻刻會消磨你體內的真氣,直到氣竭。”
縱觀古今,俠肝義膽,忠肝義膽,從來都是不相伯仲。
上觀封禪時代,足有五千年之久,可忠字到底沒站住腳,失了天下大勢,退出舞台。
其後,十五位欽俠叛出封禪時代,隔絕一方,以俠字立世。
此後,墨學扶持俠義登台,可謂是趁勢崛起,力壓儒釋二教,更有甚者趁火打劫,將儒釋二教徹底打散,從二教文脈斬草除根。
從而,九學並世,封俠時代來臨。
曆經千年,墨學早已成為九洲顯學,與道教平分秋色。
然而,俠義一事,墨學隻留下了八個字。
舉正封俠,行俠為民。
至於怎麽個舉正,怎麽個封俠,怎麽個行俠為民,墨學隻字未提。
可正因為他隻字未提,道教反而大力支持,與他並駕齊驅,共同往九洲推行。
時代更迭,道教出世。
以一己之力平叛九洲。
它隻出了一道詔令,就讓世道緩緩向前。
無數魑魅魍魎,無數妖魔鬼怪,在道教詔令之下都莫敢不從。
所以,封俠一事,順理成章,落地生根,在九洲大地繁衍生息。
紅宣俠看似在問少年,何嚐不是捫心自問,以何條框約束封俠,以何道理教化百姓?
好似封禪末年,舉世皆知的大國都倡導為人民服務,但實際上不過是打著忠義的旗號行苟且之事,於當時大世無益。
“吳少俠不必在意紅某一時碎言碎語,隻管想如何安置你的計劃。”
李成蹊點了點頭,再三和紅宣俠一一問清,便收好堪輿圖,推送還迴,“我心中有數,但不親自走一遭,還是不放心,所以在落地之前,準備去河道公路走一趟。”
“好,吳少俠若是有何吩咐,隻管向宣俠府明言,屆時我也會抽派皋都巡城郎從中協助你。”
李成蹊拱手抱拳,告退一聲,轉身離去。
他這一走,大堂中立刻走出一位武夫,神色冷漠道,“宣俠,此子來我皋都前,已不分緣由鎮殺竊夫。”
“除妖患時,為了保全妖獸,與同行者大打出手。事後更有百姓因他而傷,至今未醒。”
正因為知曉少年行事,紅宣俠才會問他,何為俠義,為何行俠。
“你覺得吳方隅為人如何?”
“依我所見,偏執狂妄,是桀驁不馴的少年武夫。”
“那你覺得他行事怎樣?”
“事無巨細,刨根問底,且雷厲風行,不拘一格。”
紅宣俠頓了頓,才慢慢說來,“從他能和諸多武夫打成一片,我就覺得此子非同凡響,為人處世頗有豪氣。”
“可能是你不曾與他交談,沒有親身體會。”
“少年嗓音還夾雜著幾分稚嫩,可那話裏話外的聲音沉穩無不是久經風霜的沉澱。”
“我家縈堤雖然談不上天縱之資,但一身修為可不算弱。”
“可是她遇著了燕子磯,也得俯首帖耳,禮讓三分,既有江湖兒女的情意,更有對他武力的敬佩。”
“然而,燕子磯見著吳方隅,不是簡單地平易近人,其實那更像是對他人格魅力的臣服。”
武夫聽聞宣俠所言,大感驚訝。
“原來您對少年青睞有加。”
“談不上青睞,就事論事罷了。真要是我皋都武夫,或許我每日還得憂心忡忡,畢竟摸不透他的心思,讓誰都是寢食難安。”
“那還要不要屬下前去暗中跟隨?”
“跟隨?哈哈哈,少年臨行前,已望了眼大堂。”
“不可能,我宣俠府隔絕靈氣溢散,一般人絕對不可能察覺。”
“芳洲泊賀棲瑩是封俠衛之種,鄒衍穀梁荊璞雖然真實身份不明,但是憑著他姓梁,想來也不會是個簡單人物。”
“可他倆對少年也是言聽計從,這樣的武夫能是一般人?”
“你若是想看弄清楚他,最好直接露出身份,免得後來被他揪出,互相尷尬,也憑白跌了份。”
“行,我這就去,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
紅宣俠微微一笑,摘下腰間掛著的佩刀,隨手拋給這位武夫,“若是遇著麻煩,逃命要緊。”
武夫也不客氣,果斷接下佩刀,一抽刀柄,刀芒森然,寒氣逼人。
“宣俠,您擔心會有人前來行刺少年,且修為不俗?”
“不是擔心,而是肯定,畢竟這麽個來曆不明的少年,一身本事擺明了很強,且對赴戎機懷有敵意,連擺在明麵上的十大武夫都敢殺。”
“換做是我,不殺了他,豈能放心。”
武夫嘿嘿一笑,“宣俠,我去也。”
與此同時,一行四位武夫,高矮不一,正行走在皋都郊外的官道。
十裏走來,四人都不曾言語。
直到李成蹊突然停下腳步,再次撿起地上的石渣,輕輕一搓,碎如粉末,隨風飄遠。
“唉,我現在開始擔心我那點賞金隻夠修這條通往界碑的公路錢。”
這話一出,鴉雀無聲。
“你們出門在外,不會不用錢吧。”
“我經年守在封俠亭,不出門。”
“武夫之境,渴了喝泉水,餓了吃野味也可衣食無憂。”
“餐霞吸露,天被地床。”
李成蹊捂額驚歎,“三位真是高高在上的俠士。”
少年隨心走在大路,低頭看著路麵的石子,“咱們這些強者,不該隻追求自己心中的俠,而不看身後人的訴求。”
他低下身,撿起指蓋大小的石子,在手心來迴滾動,“我想……”
“我看你是想死吧。”
不等少年把話說完,一行武夫急匆匆地趕來,為首武夫低吼一聲,身後武夫立刻騰身,落在八方,將他們四人合圍。
“吳方隅,你可知我赴戎機培養一尊巔峰武夫有多難?”
賀棲瑩二話不說,一拍劍鞘,劍氣閃爍。
在他出手之前,說話之人已握緊刀柄。
一見他的舉動,說話之人噌然拔刀,舉刀吼道,“列陣,殺敵。”
與此同時,刀風奔湧,迎上劍氣,爆發陣陣聲響。
“普天之下,真是殺不盡的竊夫。”
李成蹊搖頭自語。
“荊璞,動手,不要給他們列陣的機會。”
梁荊璞聞言,一轉槍身,瞬間槍影滾滾,殺向眾竊夫。
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血陣已開。
刹那間,血氣彌漫方圓百丈。
劍氣與槍影齊齊不見蹤跡。
兩位武夫深吸一口氣,雙雙改為持兵刃式。
“現在我們都身處險境,該是你大顯身手的時候。”
李成蹊麵色凝重,往後倒退,拔出黃羅傘,與他倆並肩戰鬥。
“我們拖住其餘竊夫,你去解決他。”
章台路臉色慎重,抽刀迴道,“我盡量殺了他。”
“記著,血陣不隻讓你難以運轉真氣,更時時刻刻會消磨你體內的真氣,直到氣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