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宣俠府,滿堂皆武夫。


    “既然妖虎之事告一段落,理當論功行賞。”


    紅宣俠居中而坐,兩側依次落座。


    “吳少俠治害有方,首功,賞三轉金丹十枚,五百煉兵器一把。”


    “其餘武夫協助有道,賞一轉金丹一枚,黃金千兩。”


    紅宣俠娓娓道來,見無人有異議,就讓女武夫前去倉庫重地,提取賞金。


    “且慢,吳某先行謝過紅宣俠。”


    李成蹊豁然起身,攔住了她。


    “吳少俠還有何要求想提?”


    “不是,我是想能不能將賞金用於百姓身上,行善積德。”


    紅宣俠食指輕叩,慢慢迴道,“取之於民,還之於民,不是不行,隻是吳少俠與我灞陵橋並無關係。”


    “那就掛在相昭俠的名下,由我代為出資。”


    “不,我的意思,是你把賞金用於灞陵橋,與你毫無裨益。”


    “我一介遊俠,隻要有心,何愁賞金?”


    “吳少俠高義,本宣俠在此替我皋都百姓謝過。”


    “紅宣俠不必客氣,隻是您說這賞金該怎麽用?”


    “理當有所章程,且聽我細細說來。”


    於是,紅宣俠將心中藍圖如實告知。


    當他說完,女武夫剛好拿迴金丹。


    不管他要不要,東西總該拿來。


    “既然當務之急是清河道,修公路,栽樹苗,這些東西就換成等價資源,去請人一一落實吧。”


    說到這,他扭頭對章台路笑道,“第五課,咱們化身為民,體驗百姓疾苦。”


    章台路輕輕點頭。


    “子磯,這事你來不來?”


    “不去,但凡非武力解決的事,我向來不好參與。”


    不隻是他,滿堂武夫皆如此。


    就連主動為少年說話的武夫也起身告辭,“既然妖虎之患已除,我這就離去了。”


    紅宣俠起身相送,“山高水遠,江湖再會。”


    “山高水遠,江湖再會。”


    隨著他的離開,其餘武夫也一一告退。


    最後,大堂之上,宣俠、昭俠和女武夫。


    黑臉少年李成蹊。


    不問世事燕子磯。


    隨遇而安章台路。


    “紅宣俠,我也去將此事盡快落實,好讓進展快些,不讓吳少俠久等。”


    “去吧。”


    相昭俠點了點頭,也隨之離去。


    “爹,若是沒事,我和燕郎去野外逛一逛。”


    “去吧,注意安全。”


    女武夫欣然應好,“爹放心吧,我肯定不會惹是生非的。”


    “能忍……”


    “我知道,能忍就忍,誰讓我是宣俠之女,要以身作則。”


    “辛苦我家縈堤。”


    女武夫輕笑一聲,拉著燕子磯大步離去。


    “方隅,改天見。”


    李成蹊點了點頭。


    “讓兩位少俠見笑了。”


    李成蹊還想迴話,就聽府外傳來兩道熟悉的聲音。


    “芳洲泊賀棲瑩特來拜訪。”


    “鄒衍穀梁荊璞特來拜訪。”


    李成蹊麵露喜色,“紅宣俠,這又是兩位熱心腸的武夫。”


    紅宣俠聞聲知其意,快步出府迎上他倆,“我正是皋都舉正封俠相映紅,暫任宣俠之位。”


    “久仰大名。”


    “久仰大名。”


    “不知二位前來,可是想要降妖除害?”


    賀棲瑩見著他身後的少年,喜從心來,笑容燦爛道,“正是。”


    “不敢有瞞二位,這妖患已除。”


    二人聞言,毫無驚訝神色,一臉平靜。


    賀棲瑩笑道,“吳兄不告而別,原來是來皋都降妖。”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與其挽淚惜別,不如獨去。”


    他倆相視一笑。


    “既然你倆來了,不妨隨我辦些實事,清理河道,修繕公路。”


    他倆對望一眼,似乎並無異議。


    “也好,來了就來了,不能白走一趟。”


    此時,宣俠府巡城郎將皋都及其下轄地界堪輿圖拿來,小心遞給這位黑臉少年,“照宣俠的吩咐,這拓印圖上盡是我皋都山水。”


    “謝過巡城郎。”李成蹊臉色嚴肅地接過堪輿圖,向他道謝,同時提議道,“此地地方狹小,不如去庭院議事。”


    紅宣俠仰頭望了望天色,陽光明媚,“可以。”


    “我倆聽你安排。”


    於是,三人來到庭院,李成蹊隨手一抖,堪輿圖迎風展開,離地五尺三寸。


    依稀可見,五色分明,綠色代表森林,藍色代表河流,青色代表山巒,黃色代表溝壑,還有白色,象征著一片片土地。


    紅宣俠見狀,雙瞳瞪圓,滿臉的不可思議。


    他清楚記得,少年初來宣俠府,處處捉襟見肘,不過幾日的功夫,已然流轉自如。


    “吳少俠真是處處出人意表。”


    “不敢當不敢當。”


    李成蹊笑迴了聲,然後指著圖上位置,事無巨細,一一問清。


    “拋開妖獸所在的山脈不談,皋都地界真是大的出奇。”


    紅宣俠與有榮焉道,“我灞陵橋是洞天之境,每每誕生一方武夫,自然就會多出百裏地界。”


    李成蹊嘖嘖稱奇,“天下之大,真是無奇不有。”


    “好在末法未來,神通尚存,我們還有機會見見世間玄妙。”


    李成蹊對此不予置評,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一處微小地界,問道,“為何此處是紅沙?”


    “此處是上古遺跡,暫時被列為最高禁地。”


    少年眼中精光閃閃。


    “若是無事,奉勸少俠最好莫去。”


    “難道武夫都是有去無迴?”


    紅宣俠心有餘悸地迴道,“禁地之外,山石林立,仿佛是無聲衛兵,阻隔雙方的接觸。昔年,我曾率眾準備闖入禁地,一探究竟,但沒想到才進去,黃沙漫天,頃刻間全軍覆沒。”


    紅宣俠掀起垂落的秀發,露出醜陋的舊傷疤,慎重接道,“一遇黃沙,形銷骨毀。”


    至於他為什麽活著出來,沒人知道。


    連他自己也不明白當時是怎麽逃出來的。


    李成蹊聞言,一笑而過。


    “宣俠放心,我還小,絕對不會去自尋死路的。”


    “吳少俠為我皋都開道,紅某感激不盡,可事實上,你做的這些事,早有先人做過。


    “隻因我皋都在教化一事,力有不逮,不曾見著實效。”


    紅宣俠指著圖上偏遠的山區,愁眉苦臉。


    “人人為俠,可這個俠義為何,上至欽俠,下至英俠,可以說至今也沒個著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艮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艮屾並收藏九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