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早行,沒過多久就到了城下。
七竅夫妻住在客棧,車夫先拜見郝相。郝相夫妻見到他們,非常高興,設宴款待。
他們談心直到深夜,第二天清晨五點鍾,跟隨郝相入朝,等待君上的召見。
君上獎賞了他們一番,還授予七竅刑部的職位。
七竅因此受到了崇高的榮寵,暗自思量:“我的官位已經得到晉升,不知道我的朋友三緘又獲得了什麽樣的成就?”
心中的思念還未吐露,已經轉到了郝相府中,郝相府的家人紛紛來賀喜。
從此以後,七竅經常在刑部辦理政務。
另外說說三緘,自從在奎星閣度過妖難之後,又返迴了故鄉。一路上思歸如箭。
可是路途遙遠,一時難以迴到家鄉。
不久,春天過去了,初夏又來臨了。師徒停下來行走,遠望農田,各種秧歌喧鬧,已經到了插秧的時節。
但是陽光炎炎,經常感歎烏雲不下雨,草木枯萎,恰似深秋的景象。
村人無能為力,約集佛堂中,誦經祈天,以祈求雨露。
三緘看了,心懷不忍,轉而對狐疑地說:“插秧時,為何甘霖不降,百姓受苦如何生活?”
狐疑迴答:“師父可惜天澤不施,為何不想一個辦法,讓雨水下降,給萬家帶來恩澤?”
三緘說:“上天原本愛護這些百姓,為什麽不下雨的話,那是百姓自找的結果。師父有什麽本事,敢傲視天命?”
紫光笑道:“我師想讓上天降雨一層,這並不難。”
三緘說:“你會祈雨術嗎?”
紫光說:“會。”
三緘說:“怎麽祈雨?”
紫光說:“我們用一張竹板,分別穿上兩根杠子,就像肩膀輿子一樣。其中坐一個犬子,犬頭戴夏冠,或女或男,擁著犬子走遍村子。首領係帶化米豆,用來祭天求雨。”
說到這裏,三緘說:“犬作為動物,多麽賤下,怎麽能感動天而下雨呢?”
紫光說:“俗話說笑犬必有雨。輿子上的犬正是為了逗人發笑而已。”
三緘說:“用這個方法祈雨,恐怕不能動天,反而觸犯天道,怎麽可以呢?”
紫光說:“徒弟也知道不可行。但是我的家鄉先輩常常祈雨,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狐疑說:“你說得有理,不如我所見的更神奇。”
紫光說:“你所見到的是什麽?”
狐疑說:“我家鄉缺雨時,就請各種神明。有的把神明的輿子帶去市場,有的在庵觀裏誦佛經,還有的請泥塑的神像坐在烈日當中。”
紫光說:“他們為什麽這麽做,有什麽用意?”
狐疑說:“他們說神怕強烈的陽光,自然會有雨了。”
三緘說:“這樣更加憤怒觸怒神天,哪有可能下雨呢?”
狐疑說:“根據師父所說,為什麽村裏愚民在沒有雨水的時候一直這樣做,也取得了很多效果呢?”
三緘說:“用這種方法禱告天,都是兒戲,哪能得到雨水?即使得到了雨水,也是上天依照時令而降,恰巧遇到而已,怎麽可能得到甘霖呢?
天氣的原本意願是按時下雨,之所以長時間晴天不下雨,都是因為人們的行為,很多行為與上天的心意不符合,上天所以禁止了雨露,以警告這些百姓。
如果人們警覺到了這一點,順著正常的道路行走,上天就會下雨,不需要祈禱,自然會按時而降。
這個道理村民不明白,每當遇到不下雨的時候,一切行為都是戲弄上天。上天隻是縱容他們無知而寬恕而已。”
紫光說:“師父的話說得很開。隻是這地方土地幹涸,怎麽救治呢?”
三緘說:“等到了那個地方,看到有人祈雨就給他們示範一下。”
師徒在路上討論著,不知不覺已經天色將晚。
狐疑說:“天色將晚,又找個地方休息?”
三緘說:“你先前去,找個寺廟佛觀,我稍後就來。”
狐疑答應了,前行幾裏,路旁有一座寺廟,敲著木魚念佛經聲聲。
近前一看,寺門上一塊牌子寫著“三仙觀”。
狐疑進去後,看到幾個老僧人在佛前叩拜,唿天望救。
詢問寺內老僧,老僧說:“因為天不下雨,四鄰這禱告效果諸神仙。”
狐疑說:“我們師徒三人,從遠方迴來,天色將晚,想在貴寺住一晚,可否?”
老僧說:“誰沒有遠行?借宿一晚,沒有什麽不可以。”
狐疑說:“老僧慷慨如此,真是難得。隻是我們師徒行程勞累,我在外廂留宿,怕他們不知道這裏,誤入了另外的地方。”
老僧說:“你安排好他們,別讓你師父再次遭受痛苦。”
狐疑出去的時候,正好三緘和紫光已經來到了寺外。
狐疑說:“那個寺廟的老僧很聰明,我們可以在這裏借宿。”
三緘很高興,和狐疑一起進了寺廟,拜見了老僧和村老人。老僧品茶之後,安排齋食以待。村老人在黃昏時各自迴到家鄉。
三緘詢問老僧都做過何種佛事,才知道這地幹旱的情況比以前更嚴重,村老人們盡力無能為力,約集村人虔誠祈求上天,所以大家一起誦經祈禱。
賓主談論了一會兒,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深更時分。
老僧說:“道長辛苦了,請在這裏歇宿吧。再說明天早上村老人會來,我們這座寺廟的住持,也要忙碌為他們服務。”
說完,拿著燈火引導三緘師徒進入寺廟安眠。
師徒進入寺廟,各自找到床位,端坐修煉功法。
不久,四更報時,村老人們來到,鍾鼓交鳴,又開始誦佛經。
早餐後,突然有幾個村老人圍在三緘床前,笑容可掬。三緘說:“村老人如此恭敬,有什麽事情要辦?”
村老人說:“我們都非常敬仰道長的仙風道骨,知道您一定懂得法術。”
他們說了一陣子,三緘說:“想要什麽法術?”
村老人說:“我們村遭遇了大旱,無法插秧。天又不下雨,過了插秧季節,必然是兇年。
我們村的人,大多都很貧窮,無法生存。聽說大旱的時候,會有一種妖怪叫旱魃神,我希望道長能施展法術,驅逐這個旱魃。
如果能下一場甘霖大雨,萬姓受惠,道長的功德將是無量的?
我們所求就是這樣,希望道長能施展慈悲,為我們村一施恩德。”
三緘說:“既然如此,將你們村的男女傳到廟裏來,我會親自施展法術,向上天祈福。”
村老人們聽了,紛紛傳達消息,片刻之間,千餘人濟濟蹌蹌,爭相觀看道長施展法術。
三緘不慌不忙地站在案前,大聲說:“上天不下雨,全因你們村的男男女女缺乏仁德。什麽是不仁德呢?男人聽妻子的話而違逆父母;女人任性而不孝順嶽父嶽母。
有的近房鬧事,欺負兄長壓迫弟弟;有的在街頭做生意,用心叵測。各種罪行不斷,天上下來的厭惡之氣到千時萬刻,難怪雨水不降,田地旱死了。
我祈求雨水有法術,不知你們的男男女女會不會依照我說的做?”
村人齊聲應道:“願意遵從道長的話。”
三緘說:“既然你們願意,就將文房四寶排列在案間,各自寫下名字,改正過去的錯誤。
寫完後,等我錄寫奏章,並將它們焚燒,今晚自然會有甘霖大雨降臨。”
老僧照辦了,每個人都寫下名字,改正了過去的錯誤。不一會兒,名字都寫完了。
三緘又迴到案前,喊出每個人的名字說:“你們願意改正錯誤,真心悔過,從今以後切勿重蹈覆轍。”
一個個應許,村人們一一應諾。
三緘於是命令眾人離開,沐浴祈福文言,然後在寺廟前對天祈福焚化。
當晚,天陡然生起雲,雷聲震動,傾盆大雨,溝渠都滿了水。村裏的婦女們稱頌道士不停。
第二天,為了感謝上天,村人備了牲醴,進廟祈謝,並獎賞了三緘。
三緘師徒告辭準備離去,但是村人堅決挽留不許。
謝過天之後,大家同跪在三緘麵前說:“如果不是道長施法救民,我們的村民將何以生存?”
大家異口同聲,歡唿起舞。
三緘說:“我沒有什麽法術,隻是因為你們改過返善。天愛善人,所以下起了暴雨,功勞歸屬於你們,我與此無關。”
村人說:“道長不要離開,還讓我們再次備素酌,以報答勞苦。”
三緘說:“我來這裏並不是為了喝酒,隻是碰巧路過,為了給你們指引方向。備酒此事,村老人無需操勞。到了今夜三更,我就不辭而行了。”
村人苦苦挽留了幾次,三緘勉強應允。等村人離去之後,師徒暗暗離開寺廟,繼續前行。
一天行至皓月村前,正是牧童唱晚,漁舟打槳之時,師徒匆匆前行,恰好聽到初撞晚鍾。
跟著鍾聲找過去,找到了一座寺廟,名為“醜宿”。
住持是一個女尼。師徒到達寺廟門口,一位老尼迎接,詢問道:“道長是從哪裏來的?”
三緘說:“我們師徒傍晚難以行走,想在貴庵過一夜,可以嗎?”
老尼說:“借宿沒問題。但是我是女尼,觀內住宿男子,怕山鄰議論。”
三緘說:“我們在外廂住宿,天亮就出發,有什麽問題呢?”
老尼說:“那樣的話,你和你的徒弟可以住在觀音殿旁的小房間裏,明天早點走,不要遲到。怕山鄰知情,責備女尼招待男道士。”
三緘說:“老尼放心,我們師徒出發時會早早離開。”
說完,進入室內,各自找到床位,開始修煉功法。
天漸漸亮了,村老人幾次前來,敲門喊:“老尼開門?”
喊了十幾聲,老尼才醒過來,出門詢問:“外麵有什麽人,喊門有何事?”
一個男子迴答:“特地來寺庵,暫時歇息一會兒。等到天亮,就迴去。”
老尼聽了,打開門,六七個男子一起進入寺廟。
老尼說:“夜已深了,不要打擾老尼,你們可以迴到你們的房間。”
男子說:“我們沒有打擾老尼,你可以迴去休息。”
老尼說:“我七旬高齡,每日臥至半夜,渴望天亮。要是再迴到床榻上,入睡是十分困難的。”
男子說:“如此,老尼坐下,我來問你一個人。”
老尼說:“是哪個人?”
男子說:“是一個姓孫的,名字叫有儀。”
老尼說:“那個人已經去世了。”
男子說:“我不知道他妻子的容貌如何?”
老尼說:“那個妻子叫雪氏,容貌極美。雖然村裏有很多女人,很少有人能與她相比,但是性格如火,發誓要守節不嫁,即使曆經變故,離我家也隻有一裏之遙,從未進過廟來。你所問的事情,想必是與她有關?”
男子聽到老尼的話,一片深思,然後說:“雪氏的丈夫家庭富有金銀,我的弟弟愛上了她的財產,偷偷地娶了她,約定明天早上交人與我。因此我趁夜宿在廟裏一晚,等待天亮帶她迴家。”
老尼搖了搖頭說:“不可以,不可以。你聽我勸告,決不要追求這個婦人為妻。你弟弟如此卑鄙狡詐,那個女人的死期就在眼前。”
男子說:“女人騙人,就說個‘死’字,實際上死掉的有幾個!”
老尼說:“有的女人為了嚇唬人,假裝說自己要死,如果雪氏性情如此,視死如歸,你如果執意要娶她,她就會死在你的床上。天下的美女很多,你何不再找一個,而不是因為這個女人陷入困境呢?”
彼弟生氣地說:“我早就知道你在迷人了,我再三保證了你娶了她,給你銀子數百兩,作為基礎;如果你不從,你也逃不掉天網恢恢!”
雪氏害怕眾人騷擾,進了屋子,關上門。
彼弟將門撞開,命令四五個壯漢抱住雪氏上轎。
雪氏捂著胸懷纏繞,死在車裏,轎夫知道後告訴彼弟。
為了害怕受處罰,他們迅速將屍體拋到路邊,空轎而歸。
正好榴姑在洞中修煉道法,非常苦悶,恰巧看見天際上有一股怨氣,直繞在空中。
榴姑靠近怨氣,落下雲光,發現道旁有一具女屍。她用手撫摸,怨氣已然消失。趕緊取出一顆靈丹,放進嘴裏。
片刻之後,喉中發出聲響,屍體突然動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坐了起來,唿天泣訴:“我命為何如此苦?”
正在悲泣之間,三緘師徒已經來到了那裏,看見一個女子坐在地上唿號,另一個女子站著,詢問她為什麽悲泣。
雪氏擦幹淚水,詳細講述了被強嫁的事情。
三緘說:“你弟弟如此不善,你願意迴歸嗎?”
雪氏說:“迴歸的話就會被害害死,不如死了算了。”
三緘感到沉痛,轉向旁邊那個女子說:“你是誰?”
榴姑說:“我在這裏遊玩,見到女屍橫臥在道路上,我給她喂了一顆藥丸,立即看到她的靈魂迴到軀體裏複活了,但還不知道她的過去經曆。沒想到仙官到來,見到這個女子詳細詢問。不知仙官是否能認出我?”
三緘說:“不記得。”
榴姑說:“仙官不記得那天被鬆姑害死,我母女舍身救你?”
三緘沉默良久,說:“你就是姑榴?”
榴姑說:“是的。”
三緘說:“前承救命之恩,現在在哪個洞修行?”
榴姑說:“我得到真人指點後,迴到原來的洞中,母女二人共同修行。隻是功行太細微,想要飛升卻不得。”
三緘說:“能夠救人性命,就是一種偉大的陰功,長久修持,何愁不能飛升?隻是這個節烈的女子,卻是上天最看重的人物,該如何安置呢?”
榴姑說:“道妹跟著我拉住我的裙子,閉起眼睛。雖然雪嶺很遠,片刻即可到達。”雪氏答應了。
告別三緘後,拉住裙子閉上眼睛,耳聽風聲唿唿。
霎時間,榴姑說:“停。”
雪氏睜開眼睛一看,已經到了雪嶺。
榴姑說:“你認得哪個家是你父母住的?”
雪氏仔細看了很久,說:“從雪嶺下煙生林外看過去的那個地方,就是我母家。”
榴姑於是帶著她們繼續緩緩前行,到了嶺下剛進入柴門,她的母親看見了她們非常驚訝地說:“我的女兒怎麽迴來了?”雪氏哭訴了一番原委。
雪母聽後,急忙向榴姑鞠謝了又鞠謝。
榴又贈送了文銀二十多兩,以保證雪氏的安全,說:“道妹已經迴到了母家,安身有所。至於修道,姊姊將近來親自傳授。姐姐就要走了。”
雪氏母女拚命挽留,榴姑不忍心拂別,勉強住宿了半日,在黃昏後,獨自走出柴門而返迴。
母女尋找她時,已經不見了她的身影。
七竅夫妻住在客棧,車夫先拜見郝相。郝相夫妻見到他們,非常高興,設宴款待。
他們談心直到深夜,第二天清晨五點鍾,跟隨郝相入朝,等待君上的召見。
君上獎賞了他們一番,還授予七竅刑部的職位。
七竅因此受到了崇高的榮寵,暗自思量:“我的官位已經得到晉升,不知道我的朋友三緘又獲得了什麽樣的成就?”
心中的思念還未吐露,已經轉到了郝相府中,郝相府的家人紛紛來賀喜。
從此以後,七竅經常在刑部辦理政務。
另外說說三緘,自從在奎星閣度過妖難之後,又返迴了故鄉。一路上思歸如箭。
可是路途遙遠,一時難以迴到家鄉。
不久,春天過去了,初夏又來臨了。師徒停下來行走,遠望農田,各種秧歌喧鬧,已經到了插秧的時節。
但是陽光炎炎,經常感歎烏雲不下雨,草木枯萎,恰似深秋的景象。
村人無能為力,約集佛堂中,誦經祈天,以祈求雨露。
三緘看了,心懷不忍,轉而對狐疑地說:“插秧時,為何甘霖不降,百姓受苦如何生活?”
狐疑迴答:“師父可惜天澤不施,為何不想一個辦法,讓雨水下降,給萬家帶來恩澤?”
三緘說:“上天原本愛護這些百姓,為什麽不下雨的話,那是百姓自找的結果。師父有什麽本事,敢傲視天命?”
紫光笑道:“我師想讓上天降雨一層,這並不難。”
三緘說:“你會祈雨術嗎?”
紫光說:“會。”
三緘說:“怎麽祈雨?”
紫光說:“我們用一張竹板,分別穿上兩根杠子,就像肩膀輿子一樣。其中坐一個犬子,犬頭戴夏冠,或女或男,擁著犬子走遍村子。首領係帶化米豆,用來祭天求雨。”
說到這裏,三緘說:“犬作為動物,多麽賤下,怎麽能感動天而下雨呢?”
紫光說:“俗話說笑犬必有雨。輿子上的犬正是為了逗人發笑而已。”
三緘說:“用這個方法祈雨,恐怕不能動天,反而觸犯天道,怎麽可以呢?”
紫光說:“徒弟也知道不可行。但是我的家鄉先輩常常祈雨,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狐疑說:“你說得有理,不如我所見的更神奇。”
紫光說:“你所見到的是什麽?”
狐疑說:“我家鄉缺雨時,就請各種神明。有的把神明的輿子帶去市場,有的在庵觀裏誦佛經,還有的請泥塑的神像坐在烈日當中。”
紫光說:“他們為什麽這麽做,有什麽用意?”
狐疑說:“他們說神怕強烈的陽光,自然會有雨了。”
三緘說:“這樣更加憤怒觸怒神天,哪有可能下雨呢?”
狐疑說:“根據師父所說,為什麽村裏愚民在沒有雨水的時候一直這樣做,也取得了很多效果呢?”
三緘說:“用這種方法禱告天,都是兒戲,哪能得到雨水?即使得到了雨水,也是上天依照時令而降,恰巧遇到而已,怎麽可能得到甘霖呢?
天氣的原本意願是按時下雨,之所以長時間晴天不下雨,都是因為人們的行為,很多行為與上天的心意不符合,上天所以禁止了雨露,以警告這些百姓。
如果人們警覺到了這一點,順著正常的道路行走,上天就會下雨,不需要祈禱,自然會按時而降。
這個道理村民不明白,每當遇到不下雨的時候,一切行為都是戲弄上天。上天隻是縱容他們無知而寬恕而已。”
紫光說:“師父的話說得很開。隻是這地方土地幹涸,怎麽救治呢?”
三緘說:“等到了那個地方,看到有人祈雨就給他們示範一下。”
師徒在路上討論著,不知不覺已經天色將晚。
狐疑說:“天色將晚,又找個地方休息?”
三緘說:“你先前去,找個寺廟佛觀,我稍後就來。”
狐疑答應了,前行幾裏,路旁有一座寺廟,敲著木魚念佛經聲聲。
近前一看,寺門上一塊牌子寫著“三仙觀”。
狐疑進去後,看到幾個老僧人在佛前叩拜,唿天望救。
詢問寺內老僧,老僧說:“因為天不下雨,四鄰這禱告效果諸神仙。”
狐疑說:“我們師徒三人,從遠方迴來,天色將晚,想在貴寺住一晚,可否?”
老僧說:“誰沒有遠行?借宿一晚,沒有什麽不可以。”
狐疑說:“老僧慷慨如此,真是難得。隻是我們師徒行程勞累,我在外廂留宿,怕他們不知道這裏,誤入了另外的地方。”
老僧說:“你安排好他們,別讓你師父再次遭受痛苦。”
狐疑出去的時候,正好三緘和紫光已經來到了寺外。
狐疑說:“那個寺廟的老僧很聰明,我們可以在這裏借宿。”
三緘很高興,和狐疑一起進了寺廟,拜見了老僧和村老人。老僧品茶之後,安排齋食以待。村老人在黃昏時各自迴到家鄉。
三緘詢問老僧都做過何種佛事,才知道這地幹旱的情況比以前更嚴重,村老人們盡力無能為力,約集村人虔誠祈求上天,所以大家一起誦經祈禱。
賓主談論了一會兒,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深更時分。
老僧說:“道長辛苦了,請在這裏歇宿吧。再說明天早上村老人會來,我們這座寺廟的住持,也要忙碌為他們服務。”
說完,拿著燈火引導三緘師徒進入寺廟安眠。
師徒進入寺廟,各自找到床位,端坐修煉功法。
不久,四更報時,村老人們來到,鍾鼓交鳴,又開始誦佛經。
早餐後,突然有幾個村老人圍在三緘床前,笑容可掬。三緘說:“村老人如此恭敬,有什麽事情要辦?”
村老人說:“我們都非常敬仰道長的仙風道骨,知道您一定懂得法術。”
他們說了一陣子,三緘說:“想要什麽法術?”
村老人說:“我們村遭遇了大旱,無法插秧。天又不下雨,過了插秧季節,必然是兇年。
我們村的人,大多都很貧窮,無法生存。聽說大旱的時候,會有一種妖怪叫旱魃神,我希望道長能施展法術,驅逐這個旱魃。
如果能下一場甘霖大雨,萬姓受惠,道長的功德將是無量的?
我們所求就是這樣,希望道長能施展慈悲,為我們村一施恩德。”
三緘說:“既然如此,將你們村的男女傳到廟裏來,我會親自施展法術,向上天祈福。”
村老人們聽了,紛紛傳達消息,片刻之間,千餘人濟濟蹌蹌,爭相觀看道長施展法術。
三緘不慌不忙地站在案前,大聲說:“上天不下雨,全因你們村的男男女女缺乏仁德。什麽是不仁德呢?男人聽妻子的話而違逆父母;女人任性而不孝順嶽父嶽母。
有的近房鬧事,欺負兄長壓迫弟弟;有的在街頭做生意,用心叵測。各種罪行不斷,天上下來的厭惡之氣到千時萬刻,難怪雨水不降,田地旱死了。
我祈求雨水有法術,不知你們的男男女女會不會依照我說的做?”
村人齊聲應道:“願意遵從道長的話。”
三緘說:“既然你們願意,就將文房四寶排列在案間,各自寫下名字,改正過去的錯誤。
寫完後,等我錄寫奏章,並將它們焚燒,今晚自然會有甘霖大雨降臨。”
老僧照辦了,每個人都寫下名字,改正了過去的錯誤。不一會兒,名字都寫完了。
三緘又迴到案前,喊出每個人的名字說:“你們願意改正錯誤,真心悔過,從今以後切勿重蹈覆轍。”
一個個應許,村人們一一應諾。
三緘於是命令眾人離開,沐浴祈福文言,然後在寺廟前對天祈福焚化。
當晚,天陡然生起雲,雷聲震動,傾盆大雨,溝渠都滿了水。村裏的婦女們稱頌道士不停。
第二天,為了感謝上天,村人備了牲醴,進廟祈謝,並獎賞了三緘。
三緘師徒告辭準備離去,但是村人堅決挽留不許。
謝過天之後,大家同跪在三緘麵前說:“如果不是道長施法救民,我們的村民將何以生存?”
大家異口同聲,歡唿起舞。
三緘說:“我沒有什麽法術,隻是因為你們改過返善。天愛善人,所以下起了暴雨,功勞歸屬於你們,我與此無關。”
村人說:“道長不要離開,還讓我們再次備素酌,以報答勞苦。”
三緘說:“我來這裏並不是為了喝酒,隻是碰巧路過,為了給你們指引方向。備酒此事,村老人無需操勞。到了今夜三更,我就不辭而行了。”
村人苦苦挽留了幾次,三緘勉強應允。等村人離去之後,師徒暗暗離開寺廟,繼續前行。
一天行至皓月村前,正是牧童唱晚,漁舟打槳之時,師徒匆匆前行,恰好聽到初撞晚鍾。
跟著鍾聲找過去,找到了一座寺廟,名為“醜宿”。
住持是一個女尼。師徒到達寺廟門口,一位老尼迎接,詢問道:“道長是從哪裏來的?”
三緘說:“我們師徒傍晚難以行走,想在貴庵過一夜,可以嗎?”
老尼說:“借宿沒問題。但是我是女尼,觀內住宿男子,怕山鄰議論。”
三緘說:“我們在外廂住宿,天亮就出發,有什麽問題呢?”
老尼說:“那樣的話,你和你的徒弟可以住在觀音殿旁的小房間裏,明天早點走,不要遲到。怕山鄰知情,責備女尼招待男道士。”
三緘說:“老尼放心,我們師徒出發時會早早離開。”
說完,進入室內,各自找到床位,開始修煉功法。
天漸漸亮了,村老人幾次前來,敲門喊:“老尼開門?”
喊了十幾聲,老尼才醒過來,出門詢問:“外麵有什麽人,喊門有何事?”
一個男子迴答:“特地來寺庵,暫時歇息一會兒。等到天亮,就迴去。”
老尼聽了,打開門,六七個男子一起進入寺廟。
老尼說:“夜已深了,不要打擾老尼,你們可以迴到你們的房間。”
男子說:“我們沒有打擾老尼,你可以迴去休息。”
老尼說:“我七旬高齡,每日臥至半夜,渴望天亮。要是再迴到床榻上,入睡是十分困難的。”
男子說:“如此,老尼坐下,我來問你一個人。”
老尼說:“是哪個人?”
男子說:“是一個姓孫的,名字叫有儀。”
老尼說:“那個人已經去世了。”
男子說:“我不知道他妻子的容貌如何?”
老尼說:“那個妻子叫雪氏,容貌極美。雖然村裏有很多女人,很少有人能與她相比,但是性格如火,發誓要守節不嫁,即使曆經變故,離我家也隻有一裏之遙,從未進過廟來。你所問的事情,想必是與她有關?”
男子聽到老尼的話,一片深思,然後說:“雪氏的丈夫家庭富有金銀,我的弟弟愛上了她的財產,偷偷地娶了她,約定明天早上交人與我。因此我趁夜宿在廟裏一晚,等待天亮帶她迴家。”
老尼搖了搖頭說:“不可以,不可以。你聽我勸告,決不要追求這個婦人為妻。你弟弟如此卑鄙狡詐,那個女人的死期就在眼前。”
男子說:“女人騙人,就說個‘死’字,實際上死掉的有幾個!”
老尼說:“有的女人為了嚇唬人,假裝說自己要死,如果雪氏性情如此,視死如歸,你如果執意要娶她,她就會死在你的床上。天下的美女很多,你何不再找一個,而不是因為這個女人陷入困境呢?”
彼弟生氣地說:“我早就知道你在迷人了,我再三保證了你娶了她,給你銀子數百兩,作為基礎;如果你不從,你也逃不掉天網恢恢!”
雪氏害怕眾人騷擾,進了屋子,關上門。
彼弟將門撞開,命令四五個壯漢抱住雪氏上轎。
雪氏捂著胸懷纏繞,死在車裏,轎夫知道後告訴彼弟。
為了害怕受處罰,他們迅速將屍體拋到路邊,空轎而歸。
正好榴姑在洞中修煉道法,非常苦悶,恰巧看見天際上有一股怨氣,直繞在空中。
榴姑靠近怨氣,落下雲光,發現道旁有一具女屍。她用手撫摸,怨氣已然消失。趕緊取出一顆靈丹,放進嘴裏。
片刻之後,喉中發出聲響,屍體突然動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坐了起來,唿天泣訴:“我命為何如此苦?”
正在悲泣之間,三緘師徒已經來到了那裏,看見一個女子坐在地上唿號,另一個女子站著,詢問她為什麽悲泣。
雪氏擦幹淚水,詳細講述了被強嫁的事情。
三緘說:“你弟弟如此不善,你願意迴歸嗎?”
雪氏說:“迴歸的話就會被害害死,不如死了算了。”
三緘感到沉痛,轉向旁邊那個女子說:“你是誰?”
榴姑說:“我在這裏遊玩,見到女屍橫臥在道路上,我給她喂了一顆藥丸,立即看到她的靈魂迴到軀體裏複活了,但還不知道她的過去經曆。沒想到仙官到來,見到這個女子詳細詢問。不知仙官是否能認出我?”
三緘說:“不記得。”
榴姑說:“仙官不記得那天被鬆姑害死,我母女舍身救你?”
三緘沉默良久,說:“你就是姑榴?”
榴姑說:“是的。”
三緘說:“前承救命之恩,現在在哪個洞修行?”
榴姑說:“我得到真人指點後,迴到原來的洞中,母女二人共同修行。隻是功行太細微,想要飛升卻不得。”
三緘說:“能夠救人性命,就是一種偉大的陰功,長久修持,何愁不能飛升?隻是這個節烈的女子,卻是上天最看重的人物,該如何安置呢?”
榴姑說:“道妹跟著我拉住我的裙子,閉起眼睛。雖然雪嶺很遠,片刻即可到達。”雪氏答應了。
告別三緘後,拉住裙子閉上眼睛,耳聽風聲唿唿。
霎時間,榴姑說:“停。”
雪氏睜開眼睛一看,已經到了雪嶺。
榴姑說:“你認得哪個家是你父母住的?”
雪氏仔細看了很久,說:“從雪嶺下煙生林外看過去的那個地方,就是我母家。”
榴姑於是帶著她們繼續緩緩前行,到了嶺下剛進入柴門,她的母親看見了她們非常驚訝地說:“我的女兒怎麽迴來了?”雪氏哭訴了一番原委。
雪母聽後,急忙向榴姑鞠謝了又鞠謝。
榴又贈送了文銀二十多兩,以保證雪氏的安全,說:“道妹已經迴到了母家,安身有所。至於修道,姊姊將近來親自傳授。姐姐就要走了。”
雪氏母女拚命挽留,榴姑不忍心拂別,勉強住宿了半日,在黃昏後,獨自走出柴門而返迴。
母女尋找她時,已經不見了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