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竅驚異很久,連忙迴都城,走進館驛。
珠蓮詢問道:“郎君所遊是什麽地方,怎麽去了三個多了,這麽長時間才迴來。
妾命仆人到處尋找,始終不見人影,你不要聽外道的勸說,想拋妻不顧是嗎?”
七竅把遊覽所見的遭遇,一一告訴了她。
珠蓮說:“這必定是邪道迷人,障翳你的眼目,想進入他的陣內。幸好郎君見識卓越,誌向不凡,才能如此,不然早被老道迷惑了。”
說完,又命仆婢上酒,為七竅洗塵。
七竅說:“我遊會仙閣,別的沒有什麽想法。隻是良友三緘牆壁上題的四句話,總是耿耿於心,恨不得能遇見他。”
珠蓮含含糊糊應聲說:“慢慢尋訪,自然有相會的日期。”
七竅說:“前幾天我想迴原籍,你父親苦留我最好能複官,為什麽至今還沒有消息?”
珠蓮說:“妾因郎君出遊沒有迴來,急忙迴相府,去問我父親,父親說調停了許久,這幾日就會有喜報,囑咐郎君要忍耐等候。”
七竅說:“我恢複官職後,務必派人前往去請三緘來衙府會晤。”
珠蓮說:“等候到任後,再作理會。”
七竅因思念良友,以及所見所遊,很是倦怠神疲,倒床便睡著了。
且說三緘師徒南遊計劃已定,一路上奔走不停。
時值六月炎熱天氣,烈日如火,師徒雖不畏暑,而來往行人,常倚在鬆柏樹旁,解衣涼快。
三緘師徒見得鬆柏樹下乘涼的人很多,也想在這裏暫時停下車駕,而稍作休息。
不曾想到隨著腳走,竟然來到了葛花村前,看見村內沒有開門有無數,沒有炊煙的也很多。
三緘跟徒弟說:“這個村,又像似含雲閣的光景。”
二狐說:“含雲閣疫鬼作祟,師命弟子采藥救之。如今又是什麽原因?”
三緘說:“這地方的疫與那邊不同。那邊是由心所招,這裏是從口而入。”
二狐說:“心口之招是什麽?”
三緘說:“滅五倫而迷四害,心招之而天厭之,其疫不改前麵的事情,而後麵不善的人是不能痊愈。
所以首先要命他悔過,然後在用藥來治,才能應驗如神。
這裏是他好食牛犬,宰割慘毒,灶神厭惡而生疫,加之牛犬的魂助威而疫更厲害。
想除此症,不需要去海島采藥,隻要人能悔過,書寫花名冊,在灶頭焚燒,疫情自然消除。
棄海、三服自隨我而遊,才能造功,師命你沿村去講解,能改一人自然痊愈一疫。”
二子領命,於是各持花名冊,分別去勸諭,三緘與二狐住在村內的飛雲閣等候。
棄海二人日日講解,反悔過後,疾病迅速消失。
足足講解了一個多月,在這村裏全部講遍,人人悔過自新,疫疾迅速全消。
村人聚集前來,想報講解之德,尋找遍整個閣,道士早已不見了,村人感激不盡。
三緘師徒又行走了十多天,所到一個地方,叫“紅月鎮”。
鎮中煙火千家,靠江岸居住。
三緘來到這裏,常常看見青黑之氣凝結不散。想與鎮人明白告別,恐怕泄露天機。想不告訴,又不忍心數萬生靈葬於魚腹。
所以每天在鎮上繞市說道:“渺渺茫茫巷與街,波紋將到此間來;男女知覺宜先避,恐有魚蝦走不開。”
講說了好幾天,都沒有人理解。
三緘於心不忍,又繼續告訴大家說:“人宜高處樂,休向江頭臥;欲得千金全,當先尋山郭。”
鎮內一老人胡鏡清,家有萬金,聽聞三緘的講說,跟子孫說:
“此鎮不久必有水災,必須先到丹鳳山多搭草篷,用來救鎮中人命。凡是家裏的財帛器物,盡快遷過去。”
其子詢問道:“父親是怎麽知道的?”
胡鏡清說:“道士連連唿叫了十來天,知道沒有人聽,隻有我仔細思量才得知。”
子孫輩當即動工把篷搭好,家中婦女以及財帛貨物,立即遷去。
三緘師徒還住在鎮內,忽然來力士來見說道:
“我原是水神駕下的催水神兵。因此鎮人用大鬥小秤,奸詐太過,邪淫之事,也是很多。自取滅之,怪不得任何人?
前天仙官在龍宮時,上天溺籍已下,命龍君照名編冊,此鎮男女應死水冊者有三千七百多。
仙官秘言,鎮人沒有意識到,準備在明天夜裏水淹這鎮。
因為仙官在此,水神命我告之。”
三緘說:“還可以救援嗎?”
水神說:“遲了。”說罷不見了。
三緘師徒於是轉移到鎮左的魚鱗閣。果然在第二天夜裏三更,雨如傾盆,水聲洶湧。
片時之際,鎮內男女已在夢中隨波逐流而死,不知有多少人。騎在柱子唿救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三緘連忙命棄海用木化作船,沿江救人。
等候到天明,三緘看見其慘狀情景,痛在心裏,而說道:
“一生奸詭說他能,劫到頭來命不存;借問沿江波浪裏,何人與你吊歸魂?”
棄海說:“師父命弟子所救人中,溺冊中都有姓名,弟子的父親如何繳旨?”
三緘說:“上天好生,愛人改過,我將你救的男女,勸其改過自善,會使上天除名。”
棄海說:“師勸改過的人名,必須焚燒文稿,你父的責任才能免之。”
三緘說好的,於量在洪水平息後,召集起所救的男女,詳細解說勸戒,人人都信從。
又命疏通水道,對天焚燒化訖,然後師徒辭了紅月鎮,又向前行。
行到宿鸞莊,已日落西斜,沒有所住的地方。
正值一籌莫展時,遠遠看見一少年男子匆匆忙忙地奔了過來,從對麵而來。
三緘問說:“先生要到哪裏去?”
少年說:“迴我的莊去。”
三緘說:“貴地可有寺觀嗎?”
少年說:“有。但離這裏很遠,很難到達。”
三緘說:“如此,我們今天夜裏沒有地方居住,能借貴莊歇宿一宵嗎?明日啟程,不知道先生肯接納嗎?”
少年說:“哪個人不出家門,如果道長陋室不嫌棄,立即請隨我入莊,以蔽風露。”
三緘說:“先生厚情如此,吾師徒感激不盡。”
少年遜謝了幾句,在前麵欣然帶路。不過也四裏路,已經到門前。
少年進去,稟告了老母親,母親很是賢淑,立即命其媳婦烹茶煮酒用來款待。
師徒用完餐後,少年送到鬥室安排住宿走出來。
三緘正坐在床上,運用氣機,忽聽“呀然”一聲,從門裏直接過去。
三服向外麵觀察,知道是野鬼進入此宅內,於是走出戶外擒拿,跪在三緘床前。
三緘抬眼一看,原來是一女娘,披頭散發吐舌頭,形容醜惡,十分難看。
觀察後跟三服說:“你將此鬼擒來,有什麽想法?”
三服說:“此鬼必定是在尋找代替主人的家人,弟子擒來,師應該開道,以免傷害周邊。”
三緘於是轉問野鬼說:“為鬼當守陰律,你為什麽擅自進入人家的室內?”
野鬼哭泣說:“主人的媳婦與我有冤。”
三緘說:“什麽冤?”
野鬼說:“我原姓張,與主人是鄰居。主人的媳婦掉失一幅巾,被鄰居宋姑撿到,他向我索要。
我被婆整日辱罵,因此氣憤自縊,心裏實在不甘,所以入室中索要他的性命。”
三緘說:“冤宜解,不可結。如結而不解,則循環相報,必定沒有了的日期。如果願意解開,我在他年隨緣度你。”
野鬼說:“仙官之諭,敢有不遵,但要主人多焚燒紙幣,我才願意解開。”
三緘於是命狐疑唿叫少年來到室內。少年來到,突然看見野鬼,駭然說:“此鬼是從哪裏來的?”
三緘將尋代的原由解釋了一遍,並詳細告訴化解,少年事事依從。
三緘命鬼速速出來,許在明天來這裏領紙幣。
第二天,少年焚燒完紙幣後,苦留三緘師徒再住一宿。
三緘堅決辭別,又繼續駕車前行。
行走了半個月,看見一座高山聳立,不知道是叫什麽山名。
訪問行人,告訴說:“是東嶽,山內有許多仙子。”
珠蓮詢問道:“郎君所遊是什麽地方,怎麽去了三個多了,這麽長時間才迴來。
妾命仆人到處尋找,始終不見人影,你不要聽外道的勸說,想拋妻不顧是嗎?”
七竅把遊覽所見的遭遇,一一告訴了她。
珠蓮說:“這必定是邪道迷人,障翳你的眼目,想進入他的陣內。幸好郎君見識卓越,誌向不凡,才能如此,不然早被老道迷惑了。”
說完,又命仆婢上酒,為七竅洗塵。
七竅說:“我遊會仙閣,別的沒有什麽想法。隻是良友三緘牆壁上題的四句話,總是耿耿於心,恨不得能遇見他。”
珠蓮含含糊糊應聲說:“慢慢尋訪,自然有相會的日期。”
七竅說:“前幾天我想迴原籍,你父親苦留我最好能複官,為什麽至今還沒有消息?”
珠蓮說:“妾因郎君出遊沒有迴來,急忙迴相府,去問我父親,父親說調停了許久,這幾日就會有喜報,囑咐郎君要忍耐等候。”
七竅說:“我恢複官職後,務必派人前往去請三緘來衙府會晤。”
珠蓮說:“等候到任後,再作理會。”
七竅因思念良友,以及所見所遊,很是倦怠神疲,倒床便睡著了。
且說三緘師徒南遊計劃已定,一路上奔走不停。
時值六月炎熱天氣,烈日如火,師徒雖不畏暑,而來往行人,常倚在鬆柏樹旁,解衣涼快。
三緘師徒見得鬆柏樹下乘涼的人很多,也想在這裏暫時停下車駕,而稍作休息。
不曾想到隨著腳走,竟然來到了葛花村前,看見村內沒有開門有無數,沒有炊煙的也很多。
三緘跟徒弟說:“這個村,又像似含雲閣的光景。”
二狐說:“含雲閣疫鬼作祟,師命弟子采藥救之。如今又是什麽原因?”
三緘說:“這地方的疫與那邊不同。那邊是由心所招,這裏是從口而入。”
二狐說:“心口之招是什麽?”
三緘說:“滅五倫而迷四害,心招之而天厭之,其疫不改前麵的事情,而後麵不善的人是不能痊愈。
所以首先要命他悔過,然後在用藥來治,才能應驗如神。
這裏是他好食牛犬,宰割慘毒,灶神厭惡而生疫,加之牛犬的魂助威而疫更厲害。
想除此症,不需要去海島采藥,隻要人能悔過,書寫花名冊,在灶頭焚燒,疫情自然消除。
棄海、三服自隨我而遊,才能造功,師命你沿村去講解,能改一人自然痊愈一疫。”
二子領命,於是各持花名冊,分別去勸諭,三緘與二狐住在村內的飛雲閣等候。
棄海二人日日講解,反悔過後,疾病迅速消失。
足足講解了一個多月,在這村裏全部講遍,人人悔過自新,疫疾迅速全消。
村人聚集前來,想報講解之德,尋找遍整個閣,道士早已不見了,村人感激不盡。
三緘師徒又行走了十多天,所到一個地方,叫“紅月鎮”。
鎮中煙火千家,靠江岸居住。
三緘來到這裏,常常看見青黑之氣凝結不散。想與鎮人明白告別,恐怕泄露天機。想不告訴,又不忍心數萬生靈葬於魚腹。
所以每天在鎮上繞市說道:“渺渺茫茫巷與街,波紋將到此間來;男女知覺宜先避,恐有魚蝦走不開。”
講說了好幾天,都沒有人理解。
三緘於心不忍,又繼續告訴大家說:“人宜高處樂,休向江頭臥;欲得千金全,當先尋山郭。”
鎮內一老人胡鏡清,家有萬金,聽聞三緘的講說,跟子孫說:
“此鎮不久必有水災,必須先到丹鳳山多搭草篷,用來救鎮中人命。凡是家裏的財帛器物,盡快遷過去。”
其子詢問道:“父親是怎麽知道的?”
胡鏡清說:“道士連連唿叫了十來天,知道沒有人聽,隻有我仔細思量才得知。”
子孫輩當即動工把篷搭好,家中婦女以及財帛貨物,立即遷去。
三緘師徒還住在鎮內,忽然來力士來見說道:
“我原是水神駕下的催水神兵。因此鎮人用大鬥小秤,奸詐太過,邪淫之事,也是很多。自取滅之,怪不得任何人?
前天仙官在龍宮時,上天溺籍已下,命龍君照名編冊,此鎮男女應死水冊者有三千七百多。
仙官秘言,鎮人沒有意識到,準備在明天夜裏水淹這鎮。
因為仙官在此,水神命我告之。”
三緘說:“還可以救援嗎?”
水神說:“遲了。”說罷不見了。
三緘師徒於是轉移到鎮左的魚鱗閣。果然在第二天夜裏三更,雨如傾盆,水聲洶湧。
片時之際,鎮內男女已在夢中隨波逐流而死,不知有多少人。騎在柱子唿救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三緘連忙命棄海用木化作船,沿江救人。
等候到天明,三緘看見其慘狀情景,痛在心裏,而說道:
“一生奸詭說他能,劫到頭來命不存;借問沿江波浪裏,何人與你吊歸魂?”
棄海說:“師父命弟子所救人中,溺冊中都有姓名,弟子的父親如何繳旨?”
三緘說:“上天好生,愛人改過,我將你救的男女,勸其改過自善,會使上天除名。”
棄海說:“師勸改過的人名,必須焚燒文稿,你父的責任才能免之。”
三緘說好的,於量在洪水平息後,召集起所救的男女,詳細解說勸戒,人人都信從。
又命疏通水道,對天焚燒化訖,然後師徒辭了紅月鎮,又向前行。
行到宿鸞莊,已日落西斜,沒有所住的地方。
正值一籌莫展時,遠遠看見一少年男子匆匆忙忙地奔了過來,從對麵而來。
三緘問說:“先生要到哪裏去?”
少年說:“迴我的莊去。”
三緘說:“貴地可有寺觀嗎?”
少年說:“有。但離這裏很遠,很難到達。”
三緘說:“如此,我們今天夜裏沒有地方居住,能借貴莊歇宿一宵嗎?明日啟程,不知道先生肯接納嗎?”
少年說:“哪個人不出家門,如果道長陋室不嫌棄,立即請隨我入莊,以蔽風露。”
三緘說:“先生厚情如此,吾師徒感激不盡。”
少年遜謝了幾句,在前麵欣然帶路。不過也四裏路,已經到門前。
少年進去,稟告了老母親,母親很是賢淑,立即命其媳婦烹茶煮酒用來款待。
師徒用完餐後,少年送到鬥室安排住宿走出來。
三緘正坐在床上,運用氣機,忽聽“呀然”一聲,從門裏直接過去。
三服向外麵觀察,知道是野鬼進入此宅內,於是走出戶外擒拿,跪在三緘床前。
三緘抬眼一看,原來是一女娘,披頭散發吐舌頭,形容醜惡,十分難看。
觀察後跟三服說:“你將此鬼擒來,有什麽想法?”
三服說:“此鬼必定是在尋找代替主人的家人,弟子擒來,師應該開道,以免傷害周邊。”
三緘於是轉問野鬼說:“為鬼當守陰律,你為什麽擅自進入人家的室內?”
野鬼哭泣說:“主人的媳婦與我有冤。”
三緘說:“什麽冤?”
野鬼說:“我原姓張,與主人是鄰居。主人的媳婦掉失一幅巾,被鄰居宋姑撿到,他向我索要。
我被婆整日辱罵,因此氣憤自縊,心裏實在不甘,所以入室中索要他的性命。”
三緘說:“冤宜解,不可結。如結而不解,則循環相報,必定沒有了的日期。如果願意解開,我在他年隨緣度你。”
野鬼說:“仙官之諭,敢有不遵,但要主人多焚燒紙幣,我才願意解開。”
三緘於是命狐疑唿叫少年來到室內。少年來到,突然看見野鬼,駭然說:“此鬼是從哪裏來的?”
三緘將尋代的原由解釋了一遍,並詳細告訴化解,少年事事依從。
三緘命鬼速速出來,許在明天來這裏領紙幣。
第二天,少年焚燒完紙幣後,苦留三緘師徒再住一宿。
三緘堅決辭別,又繼續駕車前行。
行走了半個月,看見一座高山聳立,不知道是叫什麽山名。
訪問行人,告訴說:“是東嶽,山內有許多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