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湯文璽上朝複命,皇上嘉獎他忠誠勇敢,因此傳諭旨,升為禮部尚書。
而七竅因為管轄不嚴,釀出此事變化多端,免官職判他迴原籍。
湯文璽謝恩退出,唿叫七竅來到禮部,而斥責說道:
“不是我念在郝相的情麵上,你應該是判為斬決結論。
今聖上下旨,隻免去官職迴到原籍,你要快速迴去,不要再在這裏鬧出事情來,到時候哭都沒用了。”說完吼他出去。
七竅迴到館驛,覺得已沒有了顏麵,因此來到了嶽丈府中,告別迴家。
郝相夫婦舍不得珠蓮,還是勸慰七竅說:
“你不要迴去,暫時留在京都隱秘居住著,我自然會找機會幫你討一差事,將功折罪,原職不久可以恢複。”
七竅因為郝相苦苦挽留,不忍心拂他情麵,隻好還是居住館驛,閉門不出。
韶光易逝,忽然已經過去了半年。雖然有珠蓮朝夕迷惑也解一些煩心。
然而住居久了,還是不堪其悶,就想著微服尋找寺觀的幽深者。
到那裏去住一陣子,或住一日,或住半日再迴,成為日常一件可以做的事情也是不錯。
紫霞真人得知後,於是化作一老道來到都城,把與會麵的仙閣化出一番幽深雅趣的景象,靜坐在那兒等候。
七竅微服出遊,走遍了寺觀,總是沒有一個爽心悅目的人。
有一天,他獨自走出都城的城門外,遠遠看見一閣樓高聳入雲。
七竅驚訝說道:“這閣如此又高又爽,那裏一定很是幽雅可愛。”
於是沿著曲曲折折的路,信步走了過去。
走街穿巷,看到一鄉村,走進村裏,雞犬桑麻,儼若像自己的故鄉一般光景。
七竅此裏情不自禁就想迴家歸隱。村莊的盡頭處,高高閣樓就在眼前。
剛來到閣門前,翹首望去掛在額匾上的金字刻寫著“會仙閣”。
到了二重門,又一額匾上刻寫著“別有天地”。
旁邊還掛著一對聯:“看淡了紅塵富貴,勤修些白手功夫。”
又走進三重門內,四麵都是花牆,蕉梧圍繞,牆內盆栽的花卉數百多株。
或黃或紫,或白或紅,奇奇怪怪,多的都不知道是什麽花名。
香風微微拂麵而來,尤如吸入的是蘭麝之香。
七竅舍不得再到其他地方去遊覽,總是在此花間走來走去盤旋著,緩緩詳細觀看著。
不知不覺已經轉出出了外麵,千餘竿修竹,覆蓋著一條小溪,水流清潔不染,遊動著的魚看得一清二楚。
隨溪而上,又露出一口很大的水池,池中蓮花盛開的五顏六色,鮮豔可愛。
水池邊上,全部種的是異卉奇花。水池左邊有一亭子,麵麵卻都是空的,牆壁上題寫著一詩句。
七竅懶於記憶,隻是中間有一絕下注“三緘”二字,七竅的心猛然被驚醒誦道:
“訪友征車逐日遊,未停鞭處足難休,忽來仙地慵他適,願向名花靜裏修。”
七竅緊緊盯著詩句,口中不停吟誦著,因此盤桓了許久。
不一會兒,蜂衙開始燃起炊煙,午餐饑火微熏。
七竅暗自心想:“如此福地,為什麽沒有住持?”
朝著這亭望去,高高的閣樓還在數重以上,連忙踱踱步走出亭子外,又走進一重門,仍然四麵花牆,盆花濟濟,恍恍惚惚似乎是把前麵的東西搬了過來。
向左邊望去,池亭又是與前麵很相似。七竅因此就不去看了。然後沿著一帶長廊走過去觀看,廊外名花比花牆那地方也要多。
七竅獨自遊走在廊內,看見走廊中間的牆壁有一對聯,寫著:“到此應忘塵世事,來茲必是學仙才。”
七竅得此佳境,走走停停,由榭穿台,由亭穿榭,不是花就是竹,越走越深。
走了許久,已經走的精疲力盡,好想迴都城去。隻是向外望了望,萬條小巷,出入的門也有千萬,不知道要進哪道門,走哪條巷才能迴去。
七竅驚異,越向裏麵進去,誰知每進一重門,必有一種新的景象。或花牆相似而亭不同,或亭相似而花牆不同,或亭牆相似而蕉梧花卉不同,百般變幻,其妙無窮。
看遍這些地方,才看見高高閣樓聳入雲霄。於是沿梯而登,剛走到第三層,一道冠道服的人,須眉古峭,坐於中間。
看見七竅走進門來,徐徐下座,驚訝詢問道:“先生是從哪裏來的?”
七竅說:“閑暇無事,偶爾遊到了這裏。”
老道說:“是什麽時候來的?”
七竅說:“今天早晨到這裏的。”
老道說:“你是不是餓了?”
七竅說:“是餓了。”
老道說:“如此,這裏有水果,你先吃著,我叫道童給你燒飯吃。”
說完,遞過來一水果,不知道叫什麽名字,入口生香,味甜如蜜。
水果吃完,飯菜也端上了桌案,拿起筷子而吃了起來,味道比山珍海味還美。
用完餐兵,老道帶到閣樓的最上層,其中有精美的床鋪,名字名畫高掛在兩旁。
七竅欣賞了一會兒,坐著詢問起老道說:“請問道長,住這裏有幾年了?”
老道說:“我不是這閣樓的住持,原來是初次住在這裏。緣由是因為海南太守叫什麽七竅,不知道與道有什麽仇恨,告示嚴禁道士傳道,並捕捉道士也十分嚴厲。
我在黑夜把所用之物偷偷帶上而逃到了這裏,暫裏借助此閣安身。
近日聽聞七竅遭到了天厭,削去了官階,我道中人個個歡欣,拜謝天地,但願再加重報,最好除了這孽障,我道才好盛行。”
話還沒有說完,七竅的顏麵已轉變成紅色,假裝不認識這七竅而亂說道:
“聽道長所言,似乎這七竅不應該禁道。用我的話說,還是有可以嚴禁的人。”
老道說:“這可禁的人在什麽地方?”
七竅說:“我在遊覽的地方看到野道,動不動就說道能成仙,究其所行所言,真是沒有可以讓信任的地方。
借假結緣目的是來斂財,誇仙道用來迷惑世人,行為種種,不是應當嚴禁,也應該誅滅。”
老道說:“你說的這些都是野道,傍道隻為生活的人。
如果真正進入大道,先敦五倫,五倫克敦,然後加能清心寡欲,煉其精氣,而為長生不死的身軀。
自古仙真誰不由這樣而煉成的人,你為什麽把一點當成是一麵呢?”
七竅說:“如道長所說,人人習道,人人成仙,那麽看見仙不久變為人,不是全沒有人道了?”
老道說:“天下至大,未必人人都來習道。願習道者也由正孰,不落旁門,道自然也容易成功。
願已入人道的人,亦不要強求,酒色財氣隨其所好,無論花開結果,大者大而小者小,因各之培養,根也有厚薄之分。”
七竅說:“天下的事原來就各隨其所好,道長之言不差,喜好道而習道的人,也未必能成道。”
老道說:“道在天壤,沒有不能成功,看其習道之人的持之以恆精神。就像求名而習儒業者,這時與不習道的人一樣。”
七竅說:“以我而想,人生在這世間,如果不求富貴這兩種途徑。
這二者,每一個人的父母都樂在其中。
如果我得了富,父母能享受到豐盈,這是我的孝。
如果我得了貴,父母能享受華榮,這也是我的孝。
看看習道的人都是以清淨為高,棄父母而不親,生吃去物也不後悔的人,這算孝還是不孝,為什麽會如此呢?”
老道說:“習道這種事,沒有要固定一個地方,也可以在家庭,又為什麽不可以。必然會流入樹林,惟恐不密,如果流入到山中,隻恐怕其很深,而始稱習道哉?
為什麽說,都是野道的話。你說得富得貴,可以全孝,他得道而七祖九玄亦可升仙,同享仙福者,唯獨就是孝為第一?”
七竅說:“依你道家所言,七祖九玄都可以同時成為仙品。
但是其事情實屬於荒渺,誰看得見。如果可能爵享朝廷,那麽祖宗應該受到泥封紫誥。
榮耀祖宗,以誇讚在鄉黨鄰裏,明明朗朗,為眾人所矚托的人,不也越來越沒有憑證的了?
況且大道的成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往今來,如鍾離、國舅以及藍、韓諸仙,還有一些傳聞,不知道後人還有沒有。
他說修道不難,成仙最容易,這似乎很動人聽聞,很感人心誌的說法。稍有常識的人,恐怕是不相信的。”
老道說:“功名富貴,固然為現實的東西,人人都能看得到。
我問富者長富,貴者長貴,是不是永遠不會失去?”
七竅說:“由貧而富,由富而貧。由賤而貴,由貴而賤。是互相會轉變的,自古這樣,榮辱也是一瞬間?”又似乎很是超然於世外。
老道說:“以富貴而貧賤,既不足為榮辱,而富者貴者,果真能長生不死而永享富貴嗎?”
七竅說:“人世有生必有死,生死二字,也是屬於天地之常道,又何足為喜,又何足為悲。”
老道笑笑說:“不足為喜為悲,你為什麽會存有好生惡死的念頭,而放不了呢?”
七竅說:“惡死好生,人情都是這樣很是自然,為什麽隻有是我?”
老道說:“既然好其生,為什麽不求其長生?既然惡其死,為什麽不求其不死?
不生不死,是道中至樂的境界,得到了這種境界,而才能長生不死者。人中如有鍾離諸仙,怎麽知道後來的入道人而不能成仙,代代是有成道的人。
如東晉的黃敬,王屋的王王餘,福州的劉長生,蒙山的劉道成,汝南的應夷節,武陵的龔元正,潁川的陳慧度,成都、蘇州的章訾、劉翊等。雖然生在不同的時期,都要能誦《黃庭》、修大道而才能成仙。
暫時且不說隻有男子,如廣州增城的何二姑,九嶷女冠的魯妙典,任城的衛夫人,兗州的謝自然,汾州、河中的崔少玄、薛玄同等。都是女子通過修煉大道而成仙。
再往前麵幾代來說,都是一一可考。你為什麽以為十分渺茫,莫視而懷疑其他人呢?以你的懷疑,來度君子的心,那麽天上就沒有了神仙。
如沒有神仙,那麽雷為什麽在夏天鳴響而冬天收斂,日月為什麽能並行而不悖,為什麽有下雨天氣,也會有晴朗天氣呢?
用你的話來說這就惑眾天下,我恐怕大道都要隱藏起來了。”
七竅說:“我不與你辯仙的有無,道的成否,然而人各有誌,不可勉強。”
老道說:“苦口千般,不聽片詞,你可以迴去了。”
七竅剛辭別老道,但聽山磬一聲轟響,塵煙籠罩野穀。掉轉頭一看,原來隻有一小閣挺在那裏,花木一切都毫無蹤影。
而七竅因為管轄不嚴,釀出此事變化多端,免官職判他迴原籍。
湯文璽謝恩退出,唿叫七竅來到禮部,而斥責說道:
“不是我念在郝相的情麵上,你應該是判為斬決結論。
今聖上下旨,隻免去官職迴到原籍,你要快速迴去,不要再在這裏鬧出事情來,到時候哭都沒用了。”說完吼他出去。
七竅迴到館驛,覺得已沒有了顏麵,因此來到了嶽丈府中,告別迴家。
郝相夫婦舍不得珠蓮,還是勸慰七竅說:
“你不要迴去,暫時留在京都隱秘居住著,我自然會找機會幫你討一差事,將功折罪,原職不久可以恢複。”
七竅因為郝相苦苦挽留,不忍心拂他情麵,隻好還是居住館驛,閉門不出。
韶光易逝,忽然已經過去了半年。雖然有珠蓮朝夕迷惑也解一些煩心。
然而住居久了,還是不堪其悶,就想著微服尋找寺觀的幽深者。
到那裏去住一陣子,或住一日,或住半日再迴,成為日常一件可以做的事情也是不錯。
紫霞真人得知後,於是化作一老道來到都城,把與會麵的仙閣化出一番幽深雅趣的景象,靜坐在那兒等候。
七竅微服出遊,走遍了寺觀,總是沒有一個爽心悅目的人。
有一天,他獨自走出都城的城門外,遠遠看見一閣樓高聳入雲。
七竅驚訝說道:“這閣如此又高又爽,那裏一定很是幽雅可愛。”
於是沿著曲曲折折的路,信步走了過去。
走街穿巷,看到一鄉村,走進村裏,雞犬桑麻,儼若像自己的故鄉一般光景。
七竅此裏情不自禁就想迴家歸隱。村莊的盡頭處,高高閣樓就在眼前。
剛來到閣門前,翹首望去掛在額匾上的金字刻寫著“會仙閣”。
到了二重門,又一額匾上刻寫著“別有天地”。
旁邊還掛著一對聯:“看淡了紅塵富貴,勤修些白手功夫。”
又走進三重門內,四麵都是花牆,蕉梧圍繞,牆內盆栽的花卉數百多株。
或黃或紫,或白或紅,奇奇怪怪,多的都不知道是什麽花名。
香風微微拂麵而來,尤如吸入的是蘭麝之香。
七竅舍不得再到其他地方去遊覽,總是在此花間走來走去盤旋著,緩緩詳細觀看著。
不知不覺已經轉出出了外麵,千餘竿修竹,覆蓋著一條小溪,水流清潔不染,遊動著的魚看得一清二楚。
隨溪而上,又露出一口很大的水池,池中蓮花盛開的五顏六色,鮮豔可愛。
水池邊上,全部種的是異卉奇花。水池左邊有一亭子,麵麵卻都是空的,牆壁上題寫著一詩句。
七竅懶於記憶,隻是中間有一絕下注“三緘”二字,七竅的心猛然被驚醒誦道:
“訪友征車逐日遊,未停鞭處足難休,忽來仙地慵他適,願向名花靜裏修。”
七竅緊緊盯著詩句,口中不停吟誦著,因此盤桓了許久。
不一會兒,蜂衙開始燃起炊煙,午餐饑火微熏。
七竅暗自心想:“如此福地,為什麽沒有住持?”
朝著這亭望去,高高的閣樓還在數重以上,連忙踱踱步走出亭子外,又走進一重門,仍然四麵花牆,盆花濟濟,恍恍惚惚似乎是把前麵的東西搬了過來。
向左邊望去,池亭又是與前麵很相似。七竅因此就不去看了。然後沿著一帶長廊走過去觀看,廊外名花比花牆那地方也要多。
七竅獨自遊走在廊內,看見走廊中間的牆壁有一對聯,寫著:“到此應忘塵世事,來茲必是學仙才。”
七竅得此佳境,走走停停,由榭穿台,由亭穿榭,不是花就是竹,越走越深。
走了許久,已經走的精疲力盡,好想迴都城去。隻是向外望了望,萬條小巷,出入的門也有千萬,不知道要進哪道門,走哪條巷才能迴去。
七竅驚異,越向裏麵進去,誰知每進一重門,必有一種新的景象。或花牆相似而亭不同,或亭相似而花牆不同,或亭牆相似而蕉梧花卉不同,百般變幻,其妙無窮。
看遍這些地方,才看見高高閣樓聳入雲霄。於是沿梯而登,剛走到第三層,一道冠道服的人,須眉古峭,坐於中間。
看見七竅走進門來,徐徐下座,驚訝詢問道:“先生是從哪裏來的?”
七竅說:“閑暇無事,偶爾遊到了這裏。”
老道說:“是什麽時候來的?”
七竅說:“今天早晨到這裏的。”
老道說:“你是不是餓了?”
七竅說:“是餓了。”
老道說:“如此,這裏有水果,你先吃著,我叫道童給你燒飯吃。”
說完,遞過來一水果,不知道叫什麽名字,入口生香,味甜如蜜。
水果吃完,飯菜也端上了桌案,拿起筷子而吃了起來,味道比山珍海味還美。
用完餐兵,老道帶到閣樓的最上層,其中有精美的床鋪,名字名畫高掛在兩旁。
七竅欣賞了一會兒,坐著詢問起老道說:“請問道長,住這裏有幾年了?”
老道說:“我不是這閣樓的住持,原來是初次住在這裏。緣由是因為海南太守叫什麽七竅,不知道與道有什麽仇恨,告示嚴禁道士傳道,並捕捉道士也十分嚴厲。
我在黑夜把所用之物偷偷帶上而逃到了這裏,暫裏借助此閣安身。
近日聽聞七竅遭到了天厭,削去了官階,我道中人個個歡欣,拜謝天地,但願再加重報,最好除了這孽障,我道才好盛行。”
話還沒有說完,七竅的顏麵已轉變成紅色,假裝不認識這七竅而亂說道:
“聽道長所言,似乎這七竅不應該禁道。用我的話說,還是有可以嚴禁的人。”
老道說:“這可禁的人在什麽地方?”
七竅說:“我在遊覽的地方看到野道,動不動就說道能成仙,究其所行所言,真是沒有可以讓信任的地方。
借假結緣目的是來斂財,誇仙道用來迷惑世人,行為種種,不是應當嚴禁,也應該誅滅。”
老道說:“你說的這些都是野道,傍道隻為生活的人。
如果真正進入大道,先敦五倫,五倫克敦,然後加能清心寡欲,煉其精氣,而為長生不死的身軀。
自古仙真誰不由這樣而煉成的人,你為什麽把一點當成是一麵呢?”
七竅說:“如道長所說,人人習道,人人成仙,那麽看見仙不久變為人,不是全沒有人道了?”
老道說:“天下至大,未必人人都來習道。願習道者也由正孰,不落旁門,道自然也容易成功。
願已入人道的人,亦不要強求,酒色財氣隨其所好,無論花開結果,大者大而小者小,因各之培養,根也有厚薄之分。”
七竅說:“天下的事原來就各隨其所好,道長之言不差,喜好道而習道的人,也未必能成道。”
老道說:“道在天壤,沒有不能成功,看其習道之人的持之以恆精神。就像求名而習儒業者,這時與不習道的人一樣。”
七竅說:“以我而想,人生在這世間,如果不求富貴這兩種途徑。
這二者,每一個人的父母都樂在其中。
如果我得了富,父母能享受到豐盈,這是我的孝。
如果我得了貴,父母能享受華榮,這也是我的孝。
看看習道的人都是以清淨為高,棄父母而不親,生吃去物也不後悔的人,這算孝還是不孝,為什麽會如此呢?”
老道說:“習道這種事,沒有要固定一個地方,也可以在家庭,又為什麽不可以。必然會流入樹林,惟恐不密,如果流入到山中,隻恐怕其很深,而始稱習道哉?
為什麽說,都是野道的話。你說得富得貴,可以全孝,他得道而七祖九玄亦可升仙,同享仙福者,唯獨就是孝為第一?”
七竅說:“依你道家所言,七祖九玄都可以同時成為仙品。
但是其事情實屬於荒渺,誰看得見。如果可能爵享朝廷,那麽祖宗應該受到泥封紫誥。
榮耀祖宗,以誇讚在鄉黨鄰裏,明明朗朗,為眾人所矚托的人,不也越來越沒有憑證的了?
況且大道的成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往今來,如鍾離、國舅以及藍、韓諸仙,還有一些傳聞,不知道後人還有沒有。
他說修道不難,成仙最容易,這似乎很動人聽聞,很感人心誌的說法。稍有常識的人,恐怕是不相信的。”
老道說:“功名富貴,固然為現實的東西,人人都能看得到。
我問富者長富,貴者長貴,是不是永遠不會失去?”
七竅說:“由貧而富,由富而貧。由賤而貴,由貴而賤。是互相會轉變的,自古這樣,榮辱也是一瞬間?”又似乎很是超然於世外。
老道說:“以富貴而貧賤,既不足為榮辱,而富者貴者,果真能長生不死而永享富貴嗎?”
七竅說:“人世有生必有死,生死二字,也是屬於天地之常道,又何足為喜,又何足為悲。”
老道笑笑說:“不足為喜為悲,你為什麽會存有好生惡死的念頭,而放不了呢?”
七竅說:“惡死好生,人情都是這樣很是自然,為什麽隻有是我?”
老道說:“既然好其生,為什麽不求其長生?既然惡其死,為什麽不求其不死?
不生不死,是道中至樂的境界,得到了這種境界,而才能長生不死者。人中如有鍾離諸仙,怎麽知道後來的入道人而不能成仙,代代是有成道的人。
如東晉的黃敬,王屋的王王餘,福州的劉長生,蒙山的劉道成,汝南的應夷節,武陵的龔元正,潁川的陳慧度,成都、蘇州的章訾、劉翊等。雖然生在不同的時期,都要能誦《黃庭》、修大道而才能成仙。
暫時且不說隻有男子,如廣州增城的何二姑,九嶷女冠的魯妙典,任城的衛夫人,兗州的謝自然,汾州、河中的崔少玄、薛玄同等。都是女子通過修煉大道而成仙。
再往前麵幾代來說,都是一一可考。你為什麽以為十分渺茫,莫視而懷疑其他人呢?以你的懷疑,來度君子的心,那麽天上就沒有了神仙。
如沒有神仙,那麽雷為什麽在夏天鳴響而冬天收斂,日月為什麽能並行而不悖,為什麽有下雨天氣,也會有晴朗天氣呢?
用你的話來說這就惑眾天下,我恐怕大道都要隱藏起來了。”
七竅說:“我不與你辯仙的有無,道的成否,然而人各有誌,不可勉強。”
老道說:“苦口千般,不聽片詞,你可以迴去了。”
七竅剛辭別老道,但聽山磬一聲轟響,塵煙籠罩野穀。掉轉頭一看,原來隻有一小閣挺在那裏,花木一切都毫無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