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外鄭娘子在張望,蘇櫻點點頭。
“走,大人,去看綠豆粉絲!”蘇櫻對盧照時道。
“哦,綠豆粉絲,走,瞧瞧!”盧照時聞言起身,隨蘇櫻去粉條廠。
孩子們亦跟上,這是他們必學的課程。
“阿櫻!”大家見蘇櫻來了,眼巴巴望著。
院壩上曬了十幾簸箕綠豆粉,黃綠黃綠的。
“綠豆粉曬的如何?”蘇櫻抓起一把綠豆粉看。
一塊一塊的,未幹透,輕輕一捏就散成潤潤的小顆粒,六成幹。
“嗯,可以了!”蘇櫻拍拍手,取了一簸箕綠豆粉,約摸七八斤重。
這些綠豆挑選、清洗後,浸泡7-8個時辰(冬季為14-15個時辰),用石磨磨碎成漿過濾。
綠豆生豆漿泡沫多,需要加少許青油攪拌,去掉泡沫。
過濾後的豆漿沉澱一日,倒出上麵的澄水留用,下麵的澱粉取出晾曬至六成幹。
澱粉研成粉末,取十五分之一,加1.5倍冷水調成粉水,裝入銅勺內,半浸於沸水中,將粉水攪拌成薄糊。
倒入剛才的粉末中,充分拌合,使其成半流動狀,置入漏鬥中。
漏鬥的眼子比蕨根、葛根粉的網眼細密。
澱粉糊由小孔成線狀漏下,落入鍋裏的沸水中,煮熟漂浮在水麵。
用長筷撈起,放入冷水浸片刻,再放入留用的澄水中洗滌,脫去黃綠色,變成透明白色。
最後掛竹竿上晾曬,曬幹後即成透明的綠豆粉絲。
晶瑩剔透,幹燥不易斷,耐儲存易運輸。
“綠豆粉絲這就成了?”
盧照時拍了拍圍裙上的粉末,看著竹竿上似銀絲飄蕩的粉絲不敢置信。
製作中,盧照時一時手癢,係上圍裙親自煮粉絲,體驗勞動的快樂。
王延年、胡縣令都參與,笨手笨腳,臉上糊了不少澱粉。
“對,明日即可曬幹,大人帶些迴去食用!比蕨根、葛根、蒟蒻粉條口感好,美味。”蘇櫻道。
“嗯,這銀絲美不可言,比其他粉條精細,出粉率多少,準備售價幾何?”盧照時問。
“一百斤綠豆,可出粉40斤左右,比粉葛的出粉率還高,工藝上大同小異。
算上采購成本,嗯,暫時定價一百文一斤,客商拿去售賣,估計會賣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一斤。”蘇櫻盤算道。
“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一斤?這麽貴,誰買?”盧照時嚇一跳,蘇櫻這也太黑了!
“大人,一百斤綠豆出四十斤粉,雖然比粉葛出粉率高,但這一百斤綠豆實實在在的拿錢采購,是有成本支出的。
蕨根、粉葛、蒟蒻不要錢,地裏挖的,原材料沒啥成本!
算起來綠豆粉絲成本高出許多,二十文一斤成本都不夠。
其次,這綠豆粉絲是售賣與富貴人家,不是普通百姓,成本高自然售價高,也隻有這些人才吃得起。
再就是一旦市麵流行,必定會引起綠豆漲價,我們得預留一定的利潤空間。”
蘇櫻一一算給盧照時聽。
“阿櫻啊,這綠豆粉絲你還是隻售賣與福東家?”盧照時問。
“莫非大人有渠道?”蘇櫻問。
“算有點兒吧!”盧照時笑笑。
夫人崔氏有一支商隊,去年借著粉條、蜂蜜、茶油賺了一筆,這綠豆粉絲崔氏有門路售賣出去。
紅糖太緊俏,盧照時不曾找阿德開口過,都是商隊自己憑本事去搶購。
今日的綠豆粉絲,盧照時直覺會大賣,便想著給自己也扒拉點兒熱灰,賣誰不是賣?
“行啊,我們每十日交貨一次,福東家那裏逢五交貨,你們逢十交貨,如何?包括豆油、蜂蜜。
彩絲織品暫時不能給你,看福東家那邊走的如何再定。”蘇櫻想了想道。
刺史大人對梧縣、荒溝村支持很大,要點兒迴報很正常。
剩餘的綠豆澱粉都被村民們製成粉絲,院壩上又掛得滿滿當當的。
大家學會綠豆粉絲製作全過程,剩下的細節讓村民們自己去琢磨,蘇櫻沒再管。
剩了不少綠豆渣,這是個好東西,每家分了不少,包括周家、宋家。
蘇櫻分得兩盆子綠豆渣,包含村學孩子們的,“走,今晚吃好吃的!”
不單小桃、阿棠、一大幫孩子都歡喜,三位官老爺也喜滋滋的,又能嚐到美味。
兩盆綠豆渣,一盆與剁成碎末的菜蔬混合,加入少量麵粉、兩顆雞蛋、花椒粉、鹽攪拌,炸成椒鹽素丸子。
外酥裏嫩,焦香酥脆,特別美味。
還在灶台上,大人孩子便圍著品嚐,上桌時隻剩下小半盆。
另一盆蒸熟,搗爛拌入蜂蜜、紅糖,再加入少許剁碎的冬瓜糖、芝麻粉、少量油酥,拌成餡兒包豆沙包。
“唿唿!”小桃夾起熱騰騰的豆沙包,小心戳破,一股熱氣噴出。
心急的阿棠直接掰成兩半,邊吹邊吃,幾口下肚一個,又整第二個。
“嗯嗯,阿姐,好吃!好吃!”兩個妹妹好喜歡。
“先生,好吃!”牛小寶一幫孩子也喜歡的不行,第一次吃這樣的包子。
“嗬嗬,阿櫻啊,你可真會想,連豆渣都能弄的這般美味!”盧照時細細品嚐著。
這種綠豆渣加了蜂蜜、紅糖、冬瓜糖和少許油酥,去掉豆腥味兒,餡兒香甜還帶著流沙口感,甜而不膩。
包子不大,兩三口一個,一人吃七八個沒問題。
“吃啊,怎麽不吃了?”蘇櫻見周家、宋家孩子吃完一個,沒再伸手。
“省的!先生!”孩子們禮貌道,眼裏明明很饞,卻沒動手,“先生我們可以帶走嗎?”
“呃…”蘇櫻明白,孩子們是想帶迴家給家人吃。
“拿去吧!”蘇櫻又添了些包子、丸子,平分成兩碗。
“謝謝先生!”周、宋兩家孩子謝過,歡歡喜喜端迴家。
“這就是新安置的河北道災民?”盧照時見這幾個孩子又黃又瘦,明顯不同於其他孩子。
“是!剛來不久,村裏的粉條、榨油、養蜜蜂、修路暫時沒讓他們參與,借了一套耕牛與犁,讓他們墾荒。
趁這時間趕緊墾出地來,等過個三五月,二季稻有了收成,就能安定下來。”蘇櫻笑道。
作為同村人,蘇櫻他們盡力提供幫助,現在漢子們都在工地上,沒法幫忙建房子,隻能先暫時住窩棚。
村裏有啥好的,都有他們一份。
幫助歸幫助,總不能事事全包圓,最主要的還得靠他們自己辛勤勞作。
荒溝村不養閑人,不會慣著任何人,災民也一樣。
隻有自己付出過,才會珍惜,而不會覺得旁人給的幫助理所當然。
“走,大人,去看綠豆粉絲!”蘇櫻對盧照時道。
“哦,綠豆粉絲,走,瞧瞧!”盧照時聞言起身,隨蘇櫻去粉條廠。
孩子們亦跟上,這是他們必學的課程。
“阿櫻!”大家見蘇櫻來了,眼巴巴望著。
院壩上曬了十幾簸箕綠豆粉,黃綠黃綠的。
“綠豆粉曬的如何?”蘇櫻抓起一把綠豆粉看。
一塊一塊的,未幹透,輕輕一捏就散成潤潤的小顆粒,六成幹。
“嗯,可以了!”蘇櫻拍拍手,取了一簸箕綠豆粉,約摸七八斤重。
這些綠豆挑選、清洗後,浸泡7-8個時辰(冬季為14-15個時辰),用石磨磨碎成漿過濾。
綠豆生豆漿泡沫多,需要加少許青油攪拌,去掉泡沫。
過濾後的豆漿沉澱一日,倒出上麵的澄水留用,下麵的澱粉取出晾曬至六成幹。
澱粉研成粉末,取十五分之一,加1.5倍冷水調成粉水,裝入銅勺內,半浸於沸水中,將粉水攪拌成薄糊。
倒入剛才的粉末中,充分拌合,使其成半流動狀,置入漏鬥中。
漏鬥的眼子比蕨根、葛根粉的網眼細密。
澱粉糊由小孔成線狀漏下,落入鍋裏的沸水中,煮熟漂浮在水麵。
用長筷撈起,放入冷水浸片刻,再放入留用的澄水中洗滌,脫去黃綠色,變成透明白色。
最後掛竹竿上晾曬,曬幹後即成透明的綠豆粉絲。
晶瑩剔透,幹燥不易斷,耐儲存易運輸。
“綠豆粉絲這就成了?”
盧照時拍了拍圍裙上的粉末,看著竹竿上似銀絲飄蕩的粉絲不敢置信。
製作中,盧照時一時手癢,係上圍裙親自煮粉絲,體驗勞動的快樂。
王延年、胡縣令都參與,笨手笨腳,臉上糊了不少澱粉。
“對,明日即可曬幹,大人帶些迴去食用!比蕨根、葛根、蒟蒻粉條口感好,美味。”蘇櫻道。
“嗯,這銀絲美不可言,比其他粉條精細,出粉率多少,準備售價幾何?”盧照時問。
“一百斤綠豆,可出粉40斤左右,比粉葛的出粉率還高,工藝上大同小異。
算上采購成本,嗯,暫時定價一百文一斤,客商拿去售賣,估計會賣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一斤。”蘇櫻盤算道。
“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一斤?這麽貴,誰買?”盧照時嚇一跳,蘇櫻這也太黑了!
“大人,一百斤綠豆出四十斤粉,雖然比粉葛出粉率高,但這一百斤綠豆實實在在的拿錢采購,是有成本支出的。
蕨根、粉葛、蒟蒻不要錢,地裏挖的,原材料沒啥成本!
算起來綠豆粉絲成本高出許多,二十文一斤成本都不夠。
其次,這綠豆粉絲是售賣與富貴人家,不是普通百姓,成本高自然售價高,也隻有這些人才吃得起。
再就是一旦市麵流行,必定會引起綠豆漲價,我們得預留一定的利潤空間。”
蘇櫻一一算給盧照時聽。
“阿櫻啊,這綠豆粉絲你還是隻售賣與福東家?”盧照時問。
“莫非大人有渠道?”蘇櫻問。
“算有點兒吧!”盧照時笑笑。
夫人崔氏有一支商隊,去年借著粉條、蜂蜜、茶油賺了一筆,這綠豆粉絲崔氏有門路售賣出去。
紅糖太緊俏,盧照時不曾找阿德開口過,都是商隊自己憑本事去搶購。
今日的綠豆粉絲,盧照時直覺會大賣,便想著給自己也扒拉點兒熱灰,賣誰不是賣?
“行啊,我們每十日交貨一次,福東家那裏逢五交貨,你們逢十交貨,如何?包括豆油、蜂蜜。
彩絲織品暫時不能給你,看福東家那邊走的如何再定。”蘇櫻想了想道。
刺史大人對梧縣、荒溝村支持很大,要點兒迴報很正常。
剩餘的綠豆澱粉都被村民們製成粉絲,院壩上又掛得滿滿當當的。
大家學會綠豆粉絲製作全過程,剩下的細節讓村民們自己去琢磨,蘇櫻沒再管。
剩了不少綠豆渣,這是個好東西,每家分了不少,包括周家、宋家。
蘇櫻分得兩盆子綠豆渣,包含村學孩子們的,“走,今晚吃好吃的!”
不單小桃、阿棠、一大幫孩子都歡喜,三位官老爺也喜滋滋的,又能嚐到美味。
兩盆綠豆渣,一盆與剁成碎末的菜蔬混合,加入少量麵粉、兩顆雞蛋、花椒粉、鹽攪拌,炸成椒鹽素丸子。
外酥裏嫩,焦香酥脆,特別美味。
還在灶台上,大人孩子便圍著品嚐,上桌時隻剩下小半盆。
另一盆蒸熟,搗爛拌入蜂蜜、紅糖,再加入少許剁碎的冬瓜糖、芝麻粉、少量油酥,拌成餡兒包豆沙包。
“唿唿!”小桃夾起熱騰騰的豆沙包,小心戳破,一股熱氣噴出。
心急的阿棠直接掰成兩半,邊吹邊吃,幾口下肚一個,又整第二個。
“嗯嗯,阿姐,好吃!好吃!”兩個妹妹好喜歡。
“先生,好吃!”牛小寶一幫孩子也喜歡的不行,第一次吃這樣的包子。
“嗬嗬,阿櫻啊,你可真會想,連豆渣都能弄的這般美味!”盧照時細細品嚐著。
這種綠豆渣加了蜂蜜、紅糖、冬瓜糖和少許油酥,去掉豆腥味兒,餡兒香甜還帶著流沙口感,甜而不膩。
包子不大,兩三口一個,一人吃七八個沒問題。
“吃啊,怎麽不吃了?”蘇櫻見周家、宋家孩子吃完一個,沒再伸手。
“省的!先生!”孩子們禮貌道,眼裏明明很饞,卻沒動手,“先生我們可以帶走嗎?”
“呃…”蘇櫻明白,孩子們是想帶迴家給家人吃。
“拿去吧!”蘇櫻又添了些包子、丸子,平分成兩碗。
“謝謝先生!”周、宋兩家孩子謝過,歡歡喜喜端迴家。
“這就是新安置的河北道災民?”盧照時見這幾個孩子又黃又瘦,明顯不同於其他孩子。
“是!剛來不久,村裏的粉條、榨油、養蜜蜂、修路暫時沒讓他們參與,借了一套耕牛與犁,讓他們墾荒。
趁這時間趕緊墾出地來,等過個三五月,二季稻有了收成,就能安定下來。”蘇櫻笑道。
作為同村人,蘇櫻他們盡力提供幫助,現在漢子們都在工地上,沒法幫忙建房子,隻能先暫時住窩棚。
村裏有啥好的,都有他們一份。
幫助歸幫助,總不能事事全包圓,最主要的還得靠他們自己辛勤勞作。
荒溝村不養閑人,不會慣著任何人,災民也一樣。
隻有自己付出過,才會珍惜,而不會覺得旁人給的幫助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