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這樣嗎?”孩子們拿著紅糖大蒜水,不敢下手。
簸箕上的蟻蠶實在太小,就沒聽說過這麽喂養蠶兒的。
“嗯,是這樣,蠶兒小,稍微噴一下即可。”蘇櫻點點頭。
“阿櫻!”鄭娘子把蘇櫻拉到一邊,“你真舍得把這技術教出去?”
這彩絲蠶的價值不用說,誰都知道價值不菲。
還有紅糖大蒜水肥蠶,難怪蘇家的繭子又大又鮮亮,是真舍得下本!
鄭娘子看著心疼,蘇櫻簡直太敗家,一點兒不藏著掖著,啥都往外捅。
“放心吧,阿姐,這些孩子以後都是彩絲蠶的管事、技術指導!”蘇櫻笑笑。
這些都是可靠之人,彩絲蠶即使規模養殖,也隻在一定範圍內養,不會輕易拿出去,需要不少人手,得及早培訓出來。
第二季蠶子孵化後,蘇櫻不但公開教全村婦人,還把金風寨的蝶秀等幾位能幹女孩叫來學。
甚至把自家的蠶子讓孩子們上手,不分男孩、女孩。
男孩也罷、女孩也罷,都能養蠶,學會了將來也是一門營生。
至於後麵的繅絲、織布,向來是女性操作,需要心靈手巧,而且蠶絲忌諱十指粗糙。
男孩、女孩混搭組成一組,男孩們好奇得不行,家中母親養蠶,從不讓自己靠近。
生怕自己給弄死了,先生這裏卻讓他們動手。
孩子們大氣不敢出,手洗幹淨,桑葉切碎撒在麵篩上,然後噴灑紅糖大蒜水。
每組都有一個識字的女孩做組長,指揮大家幹活,還要記錄養蠶的整個過程。
現在每日的課程,識字課、算學、農學課。
荒溝村外的孩子大多數不識字,得從零開始。
故而初學班識字課從“天、地、人”教,算學課從“一、二、三”開始。
村裏孩子在另一間教室學更深的課程。
農學課就是養蠶、下地除草、采摘桑葉、給甘蔗扒皮、割蜂蜜、學榨油等勞動課。
這批孩子幸運,都有一套筆墨紙硯和算盤,不像之前的孩子,用麵篩裝沙土習字。
顫抖著小手,喂完蠶兒,看著桑葉上爬滿點點小黑點,賣力啃噬桑葉,孩子覺得好有趣。
“好啦,時間到,該上算學課啦!”蘇櫻招唿孩子們。
“唿啦!”孩子們跑迴教室。
初學班由楊春華教,深度班由蘇櫻教。
蘇櫻在黑板上寫了奇怪的字,孩子們靜靜看著,不知這是啥。
“今日我們學新的東西!”蘇櫻開宗明義。
“這是新的算學,黑板上寫的是數字,是另一種表述,叫阿拉伯數字。”
珠算隻解決運算速度快,但解決不了紙麵計算時的書寫問題,中式數字不方便複雜計算,更不方便用豎式計算等。
糾結許久,蘇櫻決定傳授阿拉伯數字,有了它,可用來做新的記賬方式,比老式賬目更一目了然。。
“0、1、2、3、4、5、6、7、8、9!”蘇櫻每念一個,便在下麵書寫對應的中式數字,讓孩子們一看便懂。
讀了差不多一年的孩子,理解能力強,蘇櫻寫完,孩子們便記住。
“先生,這種數字有何不同?”有女孩問。
“當然!”蘇櫻點頭,“來,裴玉瑤你上來。”
提問的裴玉瑤上來,她是裴四郎的女兒,與裴玉真是堂姐妹。
“你寫三百二十一。”蘇櫻微笑道。
裴玉瑤寫下,“好啦,先生!”
“嗯,再看看我用阿拉伯數字寫的!”蘇櫻隨手寫下321,問道,“大家看看,有何不同?”
孩子們看著裴玉瑤寫的,再看看蘇櫻寫的。
“先生的短而少,簡便且書寫速度快!”
“對!”蘇櫻表揚道,“還不止!,還有運算速度。”
“為何?先生,不是有算盤嗎?”孩子們不解。
“若無算盤,我不用算籌,一樣能很快算出來。”蘇櫻笑道。
隨即在黑板上寫了加、減、乘、除法幾道算式,演算給孩子們看。
孩子們眼睛瞪得老大,第一次見算盤上的珠子運算,被具體的數字替代,還能看到演算軌跡。
“阿拉伯數字的用處不止數學運算,還能用來表達條理,比如我要表述的事情有好幾件,可用1、2、3、4等逐一列出。”
蘇櫻說著又寫下1、2、3,並在後麵寫下不同內容。
“先生,如何做賬?”裴玉瑤問。
“玉瑤問得好!”蘇櫻誇讚道,“用這個做賬,更直觀明了。”
蘇櫻畫了一個縱橫格,中間一條粗線分隔,左邊寫著入賬,右邊寫著出賬,最簡便的出入賬法,
“先生,若有人在前麵、或後麵添加數字,或改動數字,比如1改成4或7,那這帳不就亂了嗎?如何查賬?”
裴玉瑤又問。
蘇櫻沒想到裴玉瑤如此聰慧,領悟這麽快,一下便想到這些。
“這個無需擔憂,首先每一列對應著不同的位數,不是隨意亂寫,後麵會詳細講解。
書寫左邊首位數字時,在它之前劃一個符號,比如“¥”,就能防止被人在前麵添加數字。
每頁賬目小計,除了阿拉伯數字,還要用文字表述。這樣即使改動阿拉伯數字,賬目小計卻沒法改動!”
蘇櫻大致講了阿老伯數字的用途和表述。
“後麵我們會用不少時間來詳細講述,包括各種表格的使用,記賬、做數據對比等都很有用,還有演算、解題等,都相當實用。”
“好啦,今天先講到這裏!”蘇櫻林林總總講了不少,有些口幹舌燥,看到窗外張望的裴四郎。
“阿櫻,你這又是啥新課?”裴四郎進來。
“新式算學,阿拉伯數字,記賬、運算等很實用。”蘇櫻道,“豆子選好了?”
“嗯,選好了,後麵咋弄?”裴四郎特意來請蘇櫻去指導。
昨日第一批黃豆、綠豆到了,荒溝村將全麵切換到大豆榨油、製綠豆粉絲上。
村老們一致決定,榨油後的豆餅製醬油,走高端路線,不跟桐縣的豆製品衝撞,劃定各自客戶。
隨著大豆來的還有兩戶人家,製醬油的師傅,河北道災民,分到荒溝村。
簸箕上的蟻蠶實在太小,就沒聽說過這麽喂養蠶兒的。
“嗯,是這樣,蠶兒小,稍微噴一下即可。”蘇櫻點點頭。
“阿櫻!”鄭娘子把蘇櫻拉到一邊,“你真舍得把這技術教出去?”
這彩絲蠶的價值不用說,誰都知道價值不菲。
還有紅糖大蒜水肥蠶,難怪蘇家的繭子又大又鮮亮,是真舍得下本!
鄭娘子看著心疼,蘇櫻簡直太敗家,一點兒不藏著掖著,啥都往外捅。
“放心吧,阿姐,這些孩子以後都是彩絲蠶的管事、技術指導!”蘇櫻笑笑。
這些都是可靠之人,彩絲蠶即使規模養殖,也隻在一定範圍內養,不會輕易拿出去,需要不少人手,得及早培訓出來。
第二季蠶子孵化後,蘇櫻不但公開教全村婦人,還把金風寨的蝶秀等幾位能幹女孩叫來學。
甚至把自家的蠶子讓孩子們上手,不分男孩、女孩。
男孩也罷、女孩也罷,都能養蠶,學會了將來也是一門營生。
至於後麵的繅絲、織布,向來是女性操作,需要心靈手巧,而且蠶絲忌諱十指粗糙。
男孩、女孩混搭組成一組,男孩們好奇得不行,家中母親養蠶,從不讓自己靠近。
生怕自己給弄死了,先生這裏卻讓他們動手。
孩子們大氣不敢出,手洗幹淨,桑葉切碎撒在麵篩上,然後噴灑紅糖大蒜水。
每組都有一個識字的女孩做組長,指揮大家幹活,還要記錄養蠶的整個過程。
現在每日的課程,識字課、算學、農學課。
荒溝村外的孩子大多數不識字,得從零開始。
故而初學班識字課從“天、地、人”教,算學課從“一、二、三”開始。
村裏孩子在另一間教室學更深的課程。
農學課就是養蠶、下地除草、采摘桑葉、給甘蔗扒皮、割蜂蜜、學榨油等勞動課。
這批孩子幸運,都有一套筆墨紙硯和算盤,不像之前的孩子,用麵篩裝沙土習字。
顫抖著小手,喂完蠶兒,看著桑葉上爬滿點點小黑點,賣力啃噬桑葉,孩子覺得好有趣。
“好啦,時間到,該上算學課啦!”蘇櫻招唿孩子們。
“唿啦!”孩子們跑迴教室。
初學班由楊春華教,深度班由蘇櫻教。
蘇櫻在黑板上寫了奇怪的字,孩子們靜靜看著,不知這是啥。
“今日我們學新的東西!”蘇櫻開宗明義。
“這是新的算學,黑板上寫的是數字,是另一種表述,叫阿拉伯數字。”
珠算隻解決運算速度快,但解決不了紙麵計算時的書寫問題,中式數字不方便複雜計算,更不方便用豎式計算等。
糾結許久,蘇櫻決定傳授阿拉伯數字,有了它,可用來做新的記賬方式,比老式賬目更一目了然。。
“0、1、2、3、4、5、6、7、8、9!”蘇櫻每念一個,便在下麵書寫對應的中式數字,讓孩子們一看便懂。
讀了差不多一年的孩子,理解能力強,蘇櫻寫完,孩子們便記住。
“先生,這種數字有何不同?”有女孩問。
“當然!”蘇櫻點頭,“來,裴玉瑤你上來。”
提問的裴玉瑤上來,她是裴四郎的女兒,與裴玉真是堂姐妹。
“你寫三百二十一。”蘇櫻微笑道。
裴玉瑤寫下,“好啦,先生!”
“嗯,再看看我用阿拉伯數字寫的!”蘇櫻隨手寫下321,問道,“大家看看,有何不同?”
孩子們看著裴玉瑤寫的,再看看蘇櫻寫的。
“先生的短而少,簡便且書寫速度快!”
“對!”蘇櫻表揚道,“還不止!,還有運算速度。”
“為何?先生,不是有算盤嗎?”孩子們不解。
“若無算盤,我不用算籌,一樣能很快算出來。”蘇櫻笑道。
隨即在黑板上寫了加、減、乘、除法幾道算式,演算給孩子們看。
孩子們眼睛瞪得老大,第一次見算盤上的珠子運算,被具體的數字替代,還能看到演算軌跡。
“阿拉伯數字的用處不止數學運算,還能用來表達條理,比如我要表述的事情有好幾件,可用1、2、3、4等逐一列出。”
蘇櫻說著又寫下1、2、3,並在後麵寫下不同內容。
“先生,如何做賬?”裴玉瑤問。
“玉瑤問得好!”蘇櫻誇讚道,“用這個做賬,更直觀明了。”
蘇櫻畫了一個縱橫格,中間一條粗線分隔,左邊寫著入賬,右邊寫著出賬,最簡便的出入賬法,
“先生,若有人在前麵、或後麵添加數字,或改動數字,比如1改成4或7,那這帳不就亂了嗎?如何查賬?”
裴玉瑤又問。
蘇櫻沒想到裴玉瑤如此聰慧,領悟這麽快,一下便想到這些。
“這個無需擔憂,首先每一列對應著不同的位數,不是隨意亂寫,後麵會詳細講解。
書寫左邊首位數字時,在它之前劃一個符號,比如“¥”,就能防止被人在前麵添加數字。
每頁賬目小計,除了阿拉伯數字,還要用文字表述。這樣即使改動阿拉伯數字,賬目小計卻沒法改動!”
蘇櫻大致講了阿老伯數字的用途和表述。
“後麵我們會用不少時間來詳細講述,包括各種表格的使用,記賬、做數據對比等都很有用,還有演算、解題等,都相當實用。”
“好啦,今天先講到這裏!”蘇櫻林林總總講了不少,有些口幹舌燥,看到窗外張望的裴四郎。
“阿櫻,你這又是啥新課?”裴四郎進來。
“新式算學,阿拉伯數字,記賬、運算等很實用。”蘇櫻道,“豆子選好了?”
“嗯,選好了,後麵咋弄?”裴四郎特意來請蘇櫻去指導。
昨日第一批黃豆、綠豆到了,荒溝村將全麵切換到大豆榨油、製綠豆粉絲上。
村老們一致決定,榨油後的豆餅製醬油,走高端路線,不跟桐縣的豆製品衝撞,劃定各自客戶。
隨著大豆來的還有兩戶人家,製醬油的師傅,河北道災民,分到荒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