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太常本想把這次儀式辦成一個祭祀孔聖的大典,不過被首相否決了,畢竟這不是正規祭祀。


    按照太常的計劃,初獻是首相無疑,亞獻可以讓禮部尚書去,終獻嘛自然就是負責典禮的太常卿。


    絕不是太常卿想在這種場合露臉,一切都是為了表達對往聖先哲的崇敬。


    蔡深林一邊和同年說著高官們的閑話,一邊朝朝外走。


    他在書院待了有九年,今年剛考中進士,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並不覺得這個十分熟悉的地方有什麽可懷念的。


    隻是無意間一瞥,看到老同學陳孚正同一穿著玄冕的官員交談。


    玄冕,五品服之。


    那是一個生麵孔,不是書院出去的講師教授。


    那一瞬間,蔡深林心中微微泛酸。


    他自認為辛苦讀書努力學習,可認識的官員大都是書院出去的教員、學生,哪像陳孚,隨隨便便就能同一個陌生的官員搭上話。


    “鹿鳴?”


    “啊。”蔡深林迴過神來,緊接著麵露歉意,“方才突然想到家裏新收了一顆南海明珠,留著也無用,不如拿出來給文會做一個添頭。”


    “如此貴重……我看還是換幾本書幾塊墨吧。”同行之人卻有些猶豫,他做不到毫無負擔地占大便宜。


    蔡深林又瞥了一眼陳孚,收迴目光哈哈笑道:“明珠而已,能給文會添彩便是得用!放心,筆墨紙硯也是有的。”


    笑得爽朗,心底卻在感慨眼前之人心氣頗小。


    另一邊,陳孚聽完大理正喬奎的介紹,不由詫異道:“竟割裂至此!”


    喬奎神情無奈:“我是著實想不到,區區一個分家案件,會叫朝廷爭論不休。”


    喬奎今年五十五,從依靠母舅關係入為小吏,到任官五品花了三十八年,輾轉數千裏。


    去年終於憑借著西北戰事積攢功苦調入大理寺,躍過五六品界限,成為人人羨慕的京官。


    然而剛入京一年,他就因為一件案子的判決,被架在空中難以脫身。


    無奈之中,見到在西北認識的陳孚,連忙過來想要討個主意。


    他的這件案子,是蜀地的一個“分家案”。


    蜀地有一家主婦早亡,留下兩兄弟,主人續娶後對這兩個孩子頗為苛待。去年秋,兄長參加秋解得中,返家時卻發現主人離家遠遊,隻留下後母操持家事,而弟弟臥病在床無人照料,險些夭亡。


    之後這兄長先是為弟弟求醫問藥,緊接著通過種種謀劃,迫使主人同意兄弟二人分家別籍。


    本來事情到此結束,壞就壞在他要參加科舉,而且因為秋解成績優異,頗得上官賞識——這也是他能成功分家的東風之一。


    為了防止日後被報複,後母娘家直接檢舉兄弟二人父母在而別籍異財,意圖壞了倆兄弟尚未開始的仕途。


    縣裏麵判了流,但那家主人卻申訴願意擔責,州衙以此為由否決流刑。巡案的大理難以決斷,行署又不想沾手,最後案子送到大理寺來。


    喬奎因為經曆相似,心生同情之下,取其中,否決流刑,判了個禁考兩年。


    沒想到同僚複審提出異議。


    之後這件事就吵到現在。


    目前大理寺內分成三派,一批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著高層裁決,另外兩批,分別秉持著“犯事皆死”和“因事異判”的觀點,每日爭論,甚至在不涉及此事的案件中互相挑刺,因人廢事。


    現在麽,喬奎成了“因事異判”派的旗幟。


    三十八年仔細鑽營,喬奎不敢做出與“因事異判”派共識相違背的判決,但有些案件,真的就要一刀切才能快刀斬亂麻,他更不敢為了逢迎集體而更改判決。


    為此,他已經借口心神損傷,推掉好些案子了。


    陳孚隻覺得這群人閑得慌,正要說話,突然頓住。


    他轉口問喬奎:“兩府相公未曾開口?”


    “未曾。”


    “快了。”


    “嗯?”喬奎一時沒反應過來。


    陳孚見狀解釋:“你也不必憂心,安穩等著即可。”


    他意味深長地補充一句:“法隨上意。”


    喬奎若有所思,不再糾結此事,扯開話題閑聊幾句,便同陳孚分開。


    陳孚一人在書院走走停停,心中卻在考慮之前喬奎所說之事。


    他最後一番話,純粹是不想在父親表態之前給出明確的態度。


    但是仔細一想,他十分好奇,為什麽兩府宰相一直不處理這件事?


    他試圖把自己代入其中,如果沒有其它信息,單隻是知道這件事,他會如何去做。


    想了又想,最後無奈承認,靜觀其變是最優選擇。


    陳孚站在路口,抬頭看向半山閣樓。


    想來此時兩府宰相們正在那座閣樓裏商討政務吧。


    在陳孚背後,與他隔著一裏地的官道上,兩輛馬車一前一後緩緩前行。


    石熙載和高鼎都坐在前麵一輛馬車上。


    聽高鼎說完,石熙載十分慎重地再次確認:“能保證中書令已經知道此事?”


    “可以保證。”


    高鼎十分肯定,他相信消息來源。


    “那好。”


    石熙載稍稍放鬆,靠在車廂上,臉上露出笑容:“不意今日竟得此消息。”


    高鼎聞言,也禁不住露出笑容:“此乃天欲助我!”


    石熙載搖搖頭:“事在人謀。”


    說完,他突然開口問道:“以成梁之見,此事該以何處起?”


    高鼎眉頭微動,看著石熙載請教的麵孔,稍一沉吟,措辭謹慎地迴答:“愚以為,上策當時說動一宰相出手;次為天子下詔;再次為百官進逼。”


    他每說一句,石熙載就點頭,待他說完,石熙載笑容更顯真摯:“成梁所言,甚合我心。”


    高鼎無聲笑笑,繼而問道:“不知凝績兄著意何人?”


    石熙載不由哈哈笑道:“成梁以為某是何人?宰相之尊豈是我能支使!不過勉力勸說罷了。”


    說著,他輕輕搖頭:“若事不可為,便隻得行中策。”


    迴首書院,陳佑將幾位宰相送出半山閣樓,客氣幾句,五位宰相一並下山離開。


    宰相們剛剛離開,在門外等待許久的劉河立刻上前:“相公,剛剛接到急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欺世盜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史並收藏欺世盜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