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一點作用都沒有。
梁關山心知不得善了,當即沉聲答道:“下官已安排調查平準署涉事人員。”
胡承約聞言搖頭:“這都是小事,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麽解決。”
話音未落,他根本不給梁關山繼續開口的機會:“尚同你畢竟開始查了,半途而廢也不好。”
他輕輕敲擊桌麵。
“你正好也是同知,在樞密院專心此事,賑災事宜交給子平。”
梁關山瞥了一眼坐在旁邊不言不語的薛居正,十分鄭重地看著胡承約:“中令叫我主持平抑糧價事宜,同相公所言有相悖之處。”
薛居正看向梁關山。
胡承約看向梁關山。
沉默地對視著,梁關山並不準備退讓。
好一會兒,胡承約突然笑出聲來:“也好,你這麽想也好,那就這樣,某不送了。”
梁關山抿著嘴唇微微躬身,然後開口:“下官告退。”
目送他離開,關上門後,胡承約肅容看向薛居正:“如你所願。”
薛居正站起來朝胡承約躬身一禮:“有勞相公,居正必有厚報。”
“嗬。”胡承約搖搖頭,“我不會去尋陳將明解釋,能做到什麽程度,就看你的手段了。”
這是最大的支持。
不解釋,就是拒絕溝通,這意味著態度對立。
在梁關山和薛居正之間,他選擇支持薛居正。
梁關山也明白,離開宰相書廳往樞密院走去的路上,他板著臉沒有一點別的表情。
以梁關山的資曆,拜相之後,擔任副樞順理成章。
或許正是這樣的順理成章,才叫某些人不樂於見到他拜相。
畢竟樞密院對禁軍的控製力漸漸增強,樞密院多一個副樞少一個副樞,影響還是蠻大的。
前路艱難,梁關山沒有去找中書令,而是想獨自解決。
……
薛居正一出手,效果立竿見影,雖然糧價依然高企,但至少停止上漲。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糧價停止上漲的,隻有開封府那一片,其餘州郡的糧價依然緩慢而堅定地一日高過一日。
月底,平準署前往開封調查的幾人盡皆被肅政司拿下,並以極快的速度移交大理寺審判。
饒是梁關山準備獨自麵對胡承約的打壓,也不由在陳佑麵前抱怨一句:這一次肅政司的動作快得有些驚人。
以涉案官員的品級來看,如此迅速地處理定案,就是為了讓梁關山無非繼續追究。
隻是這種行為尚在規則之內,便是陳佑也不好說什麽,最多重申一下“辦理案件需要慎重,不可冤枉好人,也不能放過壞人”,具體有多大作用,還得看底下人的執行情況。
既然梁關山沒有多說,陳佑就放手讓他去拚,不在此事過多花費精力。
眼看要到十月,一件足以影響天下數百年走向的大事即將發生。
從興國五年開始實施的軍隊識字計劃,已經持續足足五年了!
五年前,前線將士們寫家書還要鴻雁協會的“鴻雁”們代筆;五年後的今天,雖然錯別字頗多,但那些普通士兵,也能自己執筆寫信,將最真切的情感傳遞給遠方的家人。
這意味著,陳佑當年提出的教育改革,終於能夠進入第二階段!
十月乙亥朔,是朝廷選定的“全民掃盲”正式開始的日子。
從孔老夫子提出有教無類的觀念後,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大規模地把這個觀念變為現實。
絕大多數讀書人,都對此報以極大的熱情,一個個從年初開始,就期待著十月初一那一天。
……
“各地州衙已經多次召集本地豪商談話,要求當地糧商停止漲價,豪富不得囤積糧食。”
“但都失敗了。”
梁關山說出了僚屬沒有說出的話。
門下省主事、簽書內吏房彭羨魚附和道:“是的,糧價依然在漲。”
馬車內安靜下來,梁關山掀起窗簾看向路邊。
人來人往,臨街叫賣不絕於耳。
這就是洛陽,這就是京城。
哪怕五分之一的國土都麵臨糧食漲價的困難,洛陽這邊依然平靜如故,似乎再大的變故都影響不到這裏。
這是朝廷的功績。
十數年的和平發展,讓洛陽百姓重新養成了皇城百姓的自信與驕傲。
這也是通訊不便的功勞,沒有幕後指使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聽到千百裏外的災情,自然不會對此做出反應。
就算有人偶然聽說,也會相信由陳佑擔任首相的朝廷會處理好災情。
隻是不知道這樣的平靜能持續多久。
“沒有強製手段,那些商販是不會聽的。”
梁關山一邊說著,一邊放下窗簾。
彭羨魚有些忿忿不平:“還不是那薛參政,說什麽糧商豪富獻米放糧,不可令其寒心。”
“薛子平性如此。”
梁關山沒有多談此事。
薛居正多行寬政,在官員士林中的名聲比他梁關山好太多。
這也是他在此次處理糧價事務的時候說話比不上薛居正的主要原因。
沒人喜歡一個嚴厲的上司。
在爭奪相位的關鍵時刻,首相沒有出聲支持梁關山,而副相卻力挺薛居正,那些個官員自然抓住機會惡心梁關山。
梁關山對此心知肚明,既然他們要鬥,那就鬥吧。
……
“那是梁同知吧?”
路邊酒樓,坐在窗口的一青年男子無意間看到掀開窗簾的梁關山,禁不住喊了一聲。
陳孚聞言扭頭朝窗外看去,正好看到梁關山放下窗簾。
“的確是梁同知。”
“聽說梁同知近況不妙。”
在太府觀政的新科進士蔡深林收迴目光,感慨一聲。
陳孚聞言,扯了扯嘴角,不欲就此多言。
蔡深林卻不想就此打住,順勢問道:“不曉得中令可有什麽看法?”
這麽明顯的打探消息,陳孚也隻得迴道:“大人少在家中談論政務,此事如何,我也不清楚。”
說完一句,他揭過這個話題,調轉話頭問道:“初一的儀式你去麽?”
蔡深林咂咂嘴,有些遺憾地放棄打探,迴答道:“當然要去!我找同僚換了休沐,這種名傳千古的事即便不能參與其中,也要在旁邊看看。”
陳孚點點頭:“初二或者初三,聯係一下聚一聚吧。”
陳孚之前一直在京外,魏仁浦病重他才迴來,等恩師去世,他又守了一個月的孝,到現在才有機會和以前的同學聯絡感情。
蔡深林不以為意,隻是點頭:“我來聯係吧,留在京城的我都有聯絡,也就說句話的事情。”
梁關山心知不得善了,當即沉聲答道:“下官已安排調查平準署涉事人員。”
胡承約聞言搖頭:“這都是小事,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麽解決。”
話音未落,他根本不給梁關山繼續開口的機會:“尚同你畢竟開始查了,半途而廢也不好。”
他輕輕敲擊桌麵。
“你正好也是同知,在樞密院專心此事,賑災事宜交給子平。”
梁關山瞥了一眼坐在旁邊不言不語的薛居正,十分鄭重地看著胡承約:“中令叫我主持平抑糧價事宜,同相公所言有相悖之處。”
薛居正看向梁關山。
胡承約看向梁關山。
沉默地對視著,梁關山並不準備退讓。
好一會兒,胡承約突然笑出聲來:“也好,你這麽想也好,那就這樣,某不送了。”
梁關山抿著嘴唇微微躬身,然後開口:“下官告退。”
目送他離開,關上門後,胡承約肅容看向薛居正:“如你所願。”
薛居正站起來朝胡承約躬身一禮:“有勞相公,居正必有厚報。”
“嗬。”胡承約搖搖頭,“我不會去尋陳將明解釋,能做到什麽程度,就看你的手段了。”
這是最大的支持。
不解釋,就是拒絕溝通,這意味著態度對立。
在梁關山和薛居正之間,他選擇支持薛居正。
梁關山也明白,離開宰相書廳往樞密院走去的路上,他板著臉沒有一點別的表情。
以梁關山的資曆,拜相之後,擔任副樞順理成章。
或許正是這樣的順理成章,才叫某些人不樂於見到他拜相。
畢竟樞密院對禁軍的控製力漸漸增強,樞密院多一個副樞少一個副樞,影響還是蠻大的。
前路艱難,梁關山沒有去找中書令,而是想獨自解決。
……
薛居正一出手,效果立竿見影,雖然糧價依然高企,但至少停止上漲。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糧價停止上漲的,隻有開封府那一片,其餘州郡的糧價依然緩慢而堅定地一日高過一日。
月底,平準署前往開封調查的幾人盡皆被肅政司拿下,並以極快的速度移交大理寺審判。
饒是梁關山準備獨自麵對胡承約的打壓,也不由在陳佑麵前抱怨一句:這一次肅政司的動作快得有些驚人。
以涉案官員的品級來看,如此迅速地處理定案,就是為了讓梁關山無非繼續追究。
隻是這種行為尚在規則之內,便是陳佑也不好說什麽,最多重申一下“辦理案件需要慎重,不可冤枉好人,也不能放過壞人”,具體有多大作用,還得看底下人的執行情況。
既然梁關山沒有多說,陳佑就放手讓他去拚,不在此事過多花費精力。
眼看要到十月,一件足以影響天下數百年走向的大事即將發生。
從興國五年開始實施的軍隊識字計劃,已經持續足足五年了!
五年前,前線將士們寫家書還要鴻雁協會的“鴻雁”們代筆;五年後的今天,雖然錯別字頗多,但那些普通士兵,也能自己執筆寫信,將最真切的情感傳遞給遠方的家人。
這意味著,陳佑當年提出的教育改革,終於能夠進入第二階段!
十月乙亥朔,是朝廷選定的“全民掃盲”正式開始的日子。
從孔老夫子提出有教無類的觀念後,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大規模地把這個觀念變為現實。
絕大多數讀書人,都對此報以極大的熱情,一個個從年初開始,就期待著十月初一那一天。
……
“各地州衙已經多次召集本地豪商談話,要求當地糧商停止漲價,豪富不得囤積糧食。”
“但都失敗了。”
梁關山說出了僚屬沒有說出的話。
門下省主事、簽書內吏房彭羨魚附和道:“是的,糧價依然在漲。”
馬車內安靜下來,梁關山掀起窗簾看向路邊。
人來人往,臨街叫賣不絕於耳。
這就是洛陽,這就是京城。
哪怕五分之一的國土都麵臨糧食漲價的困難,洛陽這邊依然平靜如故,似乎再大的變故都影響不到這裏。
這是朝廷的功績。
十數年的和平發展,讓洛陽百姓重新養成了皇城百姓的自信與驕傲。
這也是通訊不便的功勞,沒有幕後指使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聽到千百裏外的災情,自然不會對此做出反應。
就算有人偶然聽說,也會相信由陳佑擔任首相的朝廷會處理好災情。
隻是不知道這樣的平靜能持續多久。
“沒有強製手段,那些商販是不會聽的。”
梁關山一邊說著,一邊放下窗簾。
彭羨魚有些忿忿不平:“還不是那薛參政,說什麽糧商豪富獻米放糧,不可令其寒心。”
“薛子平性如此。”
梁關山沒有多談此事。
薛居正多行寬政,在官員士林中的名聲比他梁關山好太多。
這也是他在此次處理糧價事務的時候說話比不上薛居正的主要原因。
沒人喜歡一個嚴厲的上司。
在爭奪相位的關鍵時刻,首相沒有出聲支持梁關山,而副相卻力挺薛居正,那些個官員自然抓住機會惡心梁關山。
梁關山對此心知肚明,既然他們要鬥,那就鬥吧。
……
“那是梁同知吧?”
路邊酒樓,坐在窗口的一青年男子無意間看到掀開窗簾的梁關山,禁不住喊了一聲。
陳孚聞言扭頭朝窗外看去,正好看到梁關山放下窗簾。
“的確是梁同知。”
“聽說梁同知近況不妙。”
在太府觀政的新科進士蔡深林收迴目光,感慨一聲。
陳孚聞言,扯了扯嘴角,不欲就此多言。
蔡深林卻不想就此打住,順勢問道:“不曉得中令可有什麽看法?”
這麽明顯的打探消息,陳孚也隻得迴道:“大人少在家中談論政務,此事如何,我也不清楚。”
說完一句,他揭過這個話題,調轉話頭問道:“初一的儀式你去麽?”
蔡深林咂咂嘴,有些遺憾地放棄打探,迴答道:“當然要去!我找同僚換了休沐,這種名傳千古的事即便不能參與其中,也要在旁邊看看。”
陳孚點點頭:“初二或者初三,聯係一下聚一聚吧。”
陳孚之前一直在京外,魏仁浦病重他才迴來,等恩師去世,他又守了一個月的孝,到現在才有機會和以前的同學聯絡感情。
蔡深林不以為意,隻是點頭:“我來聯係吧,留在京城的我都有聯絡,也就說句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