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北五裏亭,冉益謙迎到了舒壽君。
舒壽君掀開車簾掃視周圍,眉目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隨即立刻舒展開來。
即便如此,冉益謙還是從自己這位老友的神情上感覺到他有些不快活。
原因嘛,自然是他未來的僚屬沒有幾個來迎接他的。
來的官員就兩個,一個是代表陳佑的保信節度支使、廬州稅曹參軍事龐中和,還有一個是廬州錄事參軍事楊長水。除了這兩人,其它的都是州衙諸曹府史。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因為幾個衙門用的是同一套人馬。
舒壽君是新任知州事沒錯,但他同樣也是陳佑的下屬,同諸曹參軍事的區別隻是在於他能夠總理廬州事務。陳佑沒理由把手下職能部門的頭頭全都派出去迎接一個新上任的下屬,即便這個下屬比其他人地位要高。
可舒壽君不這麽看,在他眼裏,州衙的諸曹參軍事,就應該奉他這個知州事為主,主官下車之際僚屬們怎麽能不來迎接呢!
作為知交好友,冉益謙看著神情就能明白舒壽君的想法,苦笑著上前兩步準備勸一勸,沒想到舒壽君先開口了:“我來廬州,沒想到倒是勞累臨近遠行的道盈來接!”
冉益謙拉住舒壽君的手腕笑道:“誰接不是接?你我相識多年,這點小事無須多言。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節度支使龐中和龐萬育。”
龐中和朝舒壽君行禮:“下官參見舒使君。”
“萬育也兼了州衙稅曹參軍事,之前夏收時節忙得停不下來,也就這段時間才稍微得了些空閑。”
“龐司稅不必多禮。”舒壽君朝龐中和點頭示意,麵色如常。
“這是州衙錄事參軍事楊長水楊永潤。永潤是廬州本地人,對我幫助很大。”
意味深長地一句話叫舒壽君眉頭微挑,看向楊長水的目光中帶了些審慎。
“參見使君。”楊長水叉手一禮。
“楊司錄不必多禮。”舒壽君將目光從楊長水移到冉益謙身上。
從服飾上就能看出來,到場的流內官就龐、楊二人,他等著聽冉益謙的解釋。
注意到他這番動作的冉益謙無奈地吐出一口氣,露出笑容伸手抓住彭壽君的手腕:“許久未曾見彭祖,甚是想念,來來來,到我車上仔細談談!”
舒壽君沒有反抗,兩人上車之後,車隊緩緩離開五裏亭朝合肥城駛去。
坐在車廂裏,冉益謙歎了口氣道:“我知道彭祖你在想什麽。”
舒壽君掀開側窗的幕簾,側身看著窗外沒有出聲。
“將明他畢竟是保信節度使,保信節度隻有廬州這一州之地,州衙官同時也是節度府僚屬,又有不少還兼著王府官和都督府職事。”
舒壽君轉過臉來看著冉益謙。
“如今北邊戰事起了,京城對淮南這邊難免有些放鬆,為了防止出漏子,將明幾乎每天都要召集僚屬議事。”
舒壽君突然笑了起來:“難得看見道盈你為旁人開脫。”
冉益謙無奈搖頭:“你二人皆是吾之故友,實在不願你們鬧得太僵。”
說是故友,但這故友和故友可不一樣。他舒彭壽君之間顯然更親近一些,而與陳佑的關係,說是舊識更貼切些。
“道盈放心,我不是那等不知輕重之人。”舒壽君笑著說出這話,緊接著又肅起麵容,“隻是有些事情不能不重視起來。”
聽到這話,冉益謙立刻就明白舒壽君想要說什麽,當即坐直身子肅容道:“若是要談餘小林案,還是免了吧,某之判決,乃是官家定論,非是旁人所能置喙。”
“官家非是聖賢,焉知無過?”舒壽君絲毫不願退讓。“嚴刑峻法,何其之謬!”
兩位久別重逢的好友,在入城的馬車當中爭論起來。
好在這次爭論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兩個人就到了魏王府。
根據他們詢問得到的消息,陳佑這時候還在州衙主持議事,不過魏王畢竟是此處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同時也是統率淮南諸州的大都督,新官上任先來拜訪魏王那是應有之意。
而且作為一個同冉益謙理念完全相反的官員,舒壽君接任冉益謙的職事,本身就有防止魏王被“依法治國”思想影響太深的意思在其中。
普通人,甚至中低層官員,相信並嚴格遵守“依法治國”的道路,將有利於政權的穩定。但是身為統治階級,必須明白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尤其是皇室這種站在統治階級頂端的存在,更是必須要明白如何利用和改造法律這個工具。
當然了,對於統治階級來說,道德是一種約束,皇家子弟也得學會如何使用道德工具去駕馭群臣,同時防止被臣民用道德拘束甚至脅迫。
上下相爭的學問,別說趙德昭了,就是陳佑,也仍然在不曾間斷地學習著。
陳佑不在,趙德昭是在谘議參軍事竇儀的陪伴下接見舒壽君的。
行禮坐下之後,趙德昭按照正常流程說了幾句場麵話,然後問了一個比較正常的問題:“舒使君知廬州,可有什麽施政計劃?”
舒壽君沒料到魏王小小年紀會問這種問題,難道是陳佑授意的,想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
想到這種可能,舒壽君心中一沉:陳佑對魏王的影響要比想象中的嚴重啊!
將憂慮壓在心中,舒壽君沉吟一陣後,迴答道:“好叫大王知曉,下官以為當行教化、興仁義。史曰: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故此為下官施政之要,當列為首要大事。”
聽到他迴答的趙德昭點頭表示讚賞。
他以前聽陳佑說過,“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心中有道德的人,可以預測到他們的行事方法,比較好管理,而心中沒有道德觀念的人則無法預測,是不穩定因素。
因此舒壽君說要提倡道德教育,他立刻讚同:“使君且放心施為,若有難處,盡管去尋陳長史!”
開門紅啊!
舒壽君心中欣喜,起身應下。
舒壽君掀開車簾掃視周圍,眉目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隨即立刻舒展開來。
即便如此,冉益謙還是從自己這位老友的神情上感覺到他有些不快活。
原因嘛,自然是他未來的僚屬沒有幾個來迎接他的。
來的官員就兩個,一個是代表陳佑的保信節度支使、廬州稅曹參軍事龐中和,還有一個是廬州錄事參軍事楊長水。除了這兩人,其它的都是州衙諸曹府史。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因為幾個衙門用的是同一套人馬。
舒壽君是新任知州事沒錯,但他同樣也是陳佑的下屬,同諸曹參軍事的區別隻是在於他能夠總理廬州事務。陳佑沒理由把手下職能部門的頭頭全都派出去迎接一個新上任的下屬,即便這個下屬比其他人地位要高。
可舒壽君不這麽看,在他眼裏,州衙的諸曹參軍事,就應該奉他這個知州事為主,主官下車之際僚屬們怎麽能不來迎接呢!
作為知交好友,冉益謙看著神情就能明白舒壽君的想法,苦笑著上前兩步準備勸一勸,沒想到舒壽君先開口了:“我來廬州,沒想到倒是勞累臨近遠行的道盈來接!”
冉益謙拉住舒壽君的手腕笑道:“誰接不是接?你我相識多年,這點小事無須多言。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節度支使龐中和龐萬育。”
龐中和朝舒壽君行禮:“下官參見舒使君。”
“萬育也兼了州衙稅曹參軍事,之前夏收時節忙得停不下來,也就這段時間才稍微得了些空閑。”
“龐司稅不必多禮。”舒壽君朝龐中和點頭示意,麵色如常。
“這是州衙錄事參軍事楊長水楊永潤。永潤是廬州本地人,對我幫助很大。”
意味深長地一句話叫舒壽君眉頭微挑,看向楊長水的目光中帶了些審慎。
“參見使君。”楊長水叉手一禮。
“楊司錄不必多禮。”舒壽君將目光從楊長水移到冉益謙身上。
從服飾上就能看出來,到場的流內官就龐、楊二人,他等著聽冉益謙的解釋。
注意到他這番動作的冉益謙無奈地吐出一口氣,露出笑容伸手抓住彭壽君的手腕:“許久未曾見彭祖,甚是想念,來來來,到我車上仔細談談!”
舒壽君沒有反抗,兩人上車之後,車隊緩緩離開五裏亭朝合肥城駛去。
坐在車廂裏,冉益謙歎了口氣道:“我知道彭祖你在想什麽。”
舒壽君掀開側窗的幕簾,側身看著窗外沒有出聲。
“將明他畢竟是保信節度使,保信節度隻有廬州這一州之地,州衙官同時也是節度府僚屬,又有不少還兼著王府官和都督府職事。”
舒壽君轉過臉來看著冉益謙。
“如今北邊戰事起了,京城對淮南這邊難免有些放鬆,為了防止出漏子,將明幾乎每天都要召集僚屬議事。”
舒壽君突然笑了起來:“難得看見道盈你為旁人開脫。”
冉益謙無奈搖頭:“你二人皆是吾之故友,實在不願你們鬧得太僵。”
說是故友,但這故友和故友可不一樣。他舒彭壽君之間顯然更親近一些,而與陳佑的關係,說是舊識更貼切些。
“道盈放心,我不是那等不知輕重之人。”舒壽君笑著說出這話,緊接著又肅起麵容,“隻是有些事情不能不重視起來。”
聽到這話,冉益謙立刻就明白舒壽君想要說什麽,當即坐直身子肅容道:“若是要談餘小林案,還是免了吧,某之判決,乃是官家定論,非是旁人所能置喙。”
“官家非是聖賢,焉知無過?”舒壽君絲毫不願退讓。“嚴刑峻法,何其之謬!”
兩位久別重逢的好友,在入城的馬車當中爭論起來。
好在這次爭論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兩個人就到了魏王府。
根據他們詢問得到的消息,陳佑這時候還在州衙主持議事,不過魏王畢竟是此處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同時也是統率淮南諸州的大都督,新官上任先來拜訪魏王那是應有之意。
而且作為一個同冉益謙理念完全相反的官員,舒壽君接任冉益謙的職事,本身就有防止魏王被“依法治國”思想影響太深的意思在其中。
普通人,甚至中低層官員,相信並嚴格遵守“依法治國”的道路,將有利於政權的穩定。但是身為統治階級,必須明白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尤其是皇室這種站在統治階級頂端的存在,更是必須要明白如何利用和改造法律這個工具。
當然了,對於統治階級來說,道德是一種約束,皇家子弟也得學會如何使用道德工具去駕馭群臣,同時防止被臣民用道德拘束甚至脅迫。
上下相爭的學問,別說趙德昭了,就是陳佑,也仍然在不曾間斷地學習著。
陳佑不在,趙德昭是在谘議參軍事竇儀的陪伴下接見舒壽君的。
行禮坐下之後,趙德昭按照正常流程說了幾句場麵話,然後問了一個比較正常的問題:“舒使君知廬州,可有什麽施政計劃?”
舒壽君沒料到魏王小小年紀會問這種問題,難道是陳佑授意的,想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
想到這種可能,舒壽君心中一沉:陳佑對魏王的影響要比想象中的嚴重啊!
將憂慮壓在心中,舒壽君沉吟一陣後,迴答道:“好叫大王知曉,下官以為當行教化、興仁義。史曰: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故此為下官施政之要,當列為首要大事。”
聽到他迴答的趙德昭點頭表示讚賞。
他以前聽陳佑說過,“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心中有道德的人,可以預測到他們的行事方法,比較好管理,而心中沒有道德觀念的人則無法預測,是不穩定因素。
因此舒壽君說要提倡道德教育,他立刻讚同:“使君且放心施為,若有難處,盡管去尋陳長史!”
開門紅啊!
舒壽君心中欣喜,起身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