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從東萊郡局勢上看,秦城主處境堪憂,麵對波才大軍,依目前秦城主的兵力是無法抗衡的,而東萊郡郡守又和秦城主有間隙,援兵又無法指望,因此秦城主隻能避禍守力。”
“但是如若秦城主避禍守力,東萊郡將徹底淪入黃巾麾下,那樣一來秦城主的處境不僅無法改變,反倒將結為死患,在這十麵楚歌之下,恐怕那淵龍城也將淪為黃巾的領地。”
聽到周瑜所言,秦默點了點頭,這東萊郡的局勢已經死了,目前秦默力量甚微,想在死局之中有所作為,是根本不可能的。
看著周瑜,秦默等著他的下言:
“然,雖東萊郡局勢已死,但人是活的,瑜這裏有三策,不知秦城主可願聽否?”
“先生,默懇請賜教。”說著,秦默深深地鞠了一躬。
見秦默大節,周瑜趕緊將其搭起:
“秦城主,聽瑜細言。”
“這第一策,為暗度陳倉之計,眼下雖然範郡守的兵力及不上波才,但是在波才大軍麵前,終歸能抵擋些時日,這東萊郡的一城一縣皆可為拖延時日之地,而在這些時間內,秦城主不要在這四山之地駐留,我知道秦城主的家園也許就在這之間,但是麵對大勢,拋之也無妨。”
“在東萊郡周圍:城陽郡、臨淄郡都是生地,其內的黃巾禍患,反倒需要東萊郡的引燃,方才會爆發出威力,在此之前,秦城主大可在這裏麵有所作為,依照秦城主的官職,隻要在黃巾時期表現卓越,定然能夠封賞一縣半郡,這方才是大道,而一城之地不過雞肋,況且這東萊郡,更是處在窮山惡水之地。”
“而在這暗度陳倉之時,秦城主需派可靠地將軍,帶領數萬將士,在此地大張聲勢,一方麵能夠聲援範郡守的軍隊,令波才大軍以為後麵有隱患,從而拖延波才大軍的進展,為秦城主大軍轉移爭取時間,另一方麵則能讓波才大軍去掉疑心,使秦城主大軍的轉移更加順利。”
聽周瑜此語,秦默眉間皺了起來,他是不會拋棄淵龍穀的,那裏才是他的發源地,而聽取周瑜意見的話,雖然他能夠重啟封穀大陣,但是卻也極其浪費,那封穀大陣,用一次便會使其傷筋動骨百天。
況且秦默明白,周瑜還有另外兩策,因此也並未說話。
見秦默表情,周瑜一笑,繼續道:
“這第一策其實秦城主也是能想到的,雖然此策上佳,能夠趨吉避兇,但是犧牲卻也挺大,而且損失名聲,對秦城主來說雖有利,但也有害。”
“而瑜的第二策,則沒有這些禍端,這二策為:圍魏救趙。”
“這波才身旁的謀士,雖然為其取了攻心之計,以秦城主和範郡守的間隙為依借,使波才大軍能夠安然無缺的通過即墨縣這道關卡,通往昌陽縣,加快王仙芝攻取青州的步伐,然此攻心之計,卻也能夠使我們所利用。”
“如今波才大軍,雖廣但卻也雜,其勝在兵員遼闊,草木皆兵,但卻也輸在人心散亂,高低不一。隻要我們利用好這些弱點,便能夠對其形成足夠的威脅。”
“秦城主請看。”說著,周瑜來到了一旁的沙盤處,這個沙盤之前秦默便令士兵拿出來,如今還沒收起呢。
這沙盤之上雖然主要為四山之地的陣型,但是往一旁蔓延,還遍及了昌陽縣,及其周圍四縣之地,從昌陽縣出去,標記出來的共有十三城之多。
“這裏是昌陽縣,是東萊郡內少有的平原之地,包括這四城,都在平原之內,一旦波才大軍到達,必然將淪入其手。”
“而這裏,是從即墨縣通往昌陽縣的道路,在之前我隨魯將軍已經勘測過此地,這裏易於埋伏,而不利於行兵,特別是對於波才大軍來說,他們人數眾多,一旦經過這裏,畢將引起混亂,隻要由秦城主伏兵在此,等他們經過一半,再行出擊,便能令其更加混亂,這樣雖然不能使其造成大的損傷,但是拖延其行程是必然的。”
“秦城主在即墨縣兵力多少?”
“約莫二十萬,多為常備軍團,其中最精銳的都被安排在鶴山和馬山了。”
聽到秦默此語,周瑜接著道:
“這些兵力夠了,隻要使其混亂,單單重新整頓一番,便需要耗些時日,而這些時間,也夠範郡守更改方策,將重兵移到文登縣、觀陽縣、膠水縣、牟平縣,以此四縣據守,這東萊郡雖失一半,卻也有了繼續堅守的可能。”
“而波才大軍雖然占據有昌陽縣,甚而向南攻陷其餘縣城,但是再想向南、向東就難了。而且將波才大軍逼入此地,能夠使其禍水東流,引發臨淄郡戰亂,在兩郡作戰之下,秦城主的壓力也將徹底消減,甚至能夠一躍而起,聲望大增,直達天聽。”
秦默聽到周瑜這一策,身子不由側過去了,雖然他明白周瑜最後的話可能隻是誇張,但是隻要能夠讓秦默在整個青州內名聲遠揚,那便夠了。
在這神州之地,不僅僅是需要兵源和領地的,也是需要名望的!有了名望便會有各州士子來投,有了名望便可能招募更多的武將和謀士!
在這青州和幽州的交接處,如今劉備便已經出山了,同其他人不同,劉備在這黃巾禍亂時期,既不占領地也不肆意招收兵源,他就帶著三四十萬的大軍,在關羽和張飛的輔佐下,左右逢源。
隻要周圍有需要,他便會去援助,在這種行為之下,劉備名望升的飛快,這種聲望給他帶了來廣闊的人脈,不僅交好幽州的公孫策、更有青州的孔融、徐州的陶潛……
而在這種聲望之下,人人都知道了他“皇叔”的身份,雖然有些疑問,但是卻也沒人去置疑。
別看如今劉備大勢不起,但是卻已經蓄勢深矣,一旦爆發將不可小覷,這也是劉備的智慧。而在這黃巾禍亂之期,各方勢力也開始逐漸顯出鋒芒,不過行徑卻又有些不同,特別是對於那些開啟王道的王者,他們如今所行也可以說是在踐行自己的王道。
看著秦默心動了,周瑜接著道:
“不過,這一策看似萬全,但卻也有一點不美之處。”
“何處?”
“派去擾亂波才大軍的二十萬將士,恐怕一個都迴不來了。”
聞言,秦默看著周瑜,一句話都沒有說。
這可是二十萬將士啊!為了去救助這個東萊郡便要犧牲太昊的二十萬將士,這在秦默看來是不值的,況且這背後還是範辛山這個老匹夫,秦默明白隻要讓東萊郡丟了,範辛山的腦袋也將易主,這也是秦默最早想的。
而如若自己幫助範辛山守住東萊郡,恐怕他的官職將會再升,這對自己是不利的。
況且在昊天城和淵龍城的大戰中,昊天城都沒有犧牲這麽多將士!如今竟然在黃巾之亂初期,便要犧牲二十萬,這個代價太恐怖了。
看著秦默,周瑜並沒有急著往下說,而是問道:
“秦城主,可是不舍?”
(本章完)
“但是如若秦城主避禍守力,東萊郡將徹底淪入黃巾麾下,那樣一來秦城主的處境不僅無法改變,反倒將結為死患,在這十麵楚歌之下,恐怕那淵龍城也將淪為黃巾的領地。”
聽到周瑜所言,秦默點了點頭,這東萊郡的局勢已經死了,目前秦默力量甚微,想在死局之中有所作為,是根本不可能的。
看著周瑜,秦默等著他的下言:
“然,雖東萊郡局勢已死,但人是活的,瑜這裏有三策,不知秦城主可願聽否?”
“先生,默懇請賜教。”說著,秦默深深地鞠了一躬。
見秦默大節,周瑜趕緊將其搭起:
“秦城主,聽瑜細言。”
“這第一策,為暗度陳倉之計,眼下雖然範郡守的兵力及不上波才,但是在波才大軍麵前,終歸能抵擋些時日,這東萊郡的一城一縣皆可為拖延時日之地,而在這些時間內,秦城主不要在這四山之地駐留,我知道秦城主的家園也許就在這之間,但是麵對大勢,拋之也無妨。”
“在東萊郡周圍:城陽郡、臨淄郡都是生地,其內的黃巾禍患,反倒需要東萊郡的引燃,方才會爆發出威力,在此之前,秦城主大可在這裏麵有所作為,依照秦城主的官職,隻要在黃巾時期表現卓越,定然能夠封賞一縣半郡,這方才是大道,而一城之地不過雞肋,況且這東萊郡,更是處在窮山惡水之地。”
“而在這暗度陳倉之時,秦城主需派可靠地將軍,帶領數萬將士,在此地大張聲勢,一方麵能夠聲援範郡守的軍隊,令波才大軍以為後麵有隱患,從而拖延波才大軍的進展,為秦城主大軍轉移爭取時間,另一方麵則能讓波才大軍去掉疑心,使秦城主大軍的轉移更加順利。”
聽周瑜此語,秦默眉間皺了起來,他是不會拋棄淵龍穀的,那裏才是他的發源地,而聽取周瑜意見的話,雖然他能夠重啟封穀大陣,但是卻也極其浪費,那封穀大陣,用一次便會使其傷筋動骨百天。
況且秦默明白,周瑜還有另外兩策,因此也並未說話。
見秦默表情,周瑜一笑,繼續道:
“這第一策其實秦城主也是能想到的,雖然此策上佳,能夠趨吉避兇,但是犧牲卻也挺大,而且損失名聲,對秦城主來說雖有利,但也有害。”
“而瑜的第二策,則沒有這些禍端,這二策為:圍魏救趙。”
“這波才身旁的謀士,雖然為其取了攻心之計,以秦城主和範郡守的間隙為依借,使波才大軍能夠安然無缺的通過即墨縣這道關卡,通往昌陽縣,加快王仙芝攻取青州的步伐,然此攻心之計,卻也能夠使我們所利用。”
“如今波才大軍,雖廣但卻也雜,其勝在兵員遼闊,草木皆兵,但卻也輸在人心散亂,高低不一。隻要我們利用好這些弱點,便能夠對其形成足夠的威脅。”
“秦城主請看。”說著,周瑜來到了一旁的沙盤處,這個沙盤之前秦默便令士兵拿出來,如今還沒收起呢。
這沙盤之上雖然主要為四山之地的陣型,但是往一旁蔓延,還遍及了昌陽縣,及其周圍四縣之地,從昌陽縣出去,標記出來的共有十三城之多。
“這裏是昌陽縣,是東萊郡內少有的平原之地,包括這四城,都在平原之內,一旦波才大軍到達,必然將淪入其手。”
“而這裏,是從即墨縣通往昌陽縣的道路,在之前我隨魯將軍已經勘測過此地,這裏易於埋伏,而不利於行兵,特別是對於波才大軍來說,他們人數眾多,一旦經過這裏,畢將引起混亂,隻要由秦城主伏兵在此,等他們經過一半,再行出擊,便能令其更加混亂,這樣雖然不能使其造成大的損傷,但是拖延其行程是必然的。”
“秦城主在即墨縣兵力多少?”
“約莫二十萬,多為常備軍團,其中最精銳的都被安排在鶴山和馬山了。”
聽到秦默此語,周瑜接著道:
“這些兵力夠了,隻要使其混亂,單單重新整頓一番,便需要耗些時日,而這些時間,也夠範郡守更改方策,將重兵移到文登縣、觀陽縣、膠水縣、牟平縣,以此四縣據守,這東萊郡雖失一半,卻也有了繼續堅守的可能。”
“而波才大軍雖然占據有昌陽縣,甚而向南攻陷其餘縣城,但是再想向南、向東就難了。而且將波才大軍逼入此地,能夠使其禍水東流,引發臨淄郡戰亂,在兩郡作戰之下,秦城主的壓力也將徹底消減,甚至能夠一躍而起,聲望大增,直達天聽。”
秦默聽到周瑜這一策,身子不由側過去了,雖然他明白周瑜最後的話可能隻是誇張,但是隻要能夠讓秦默在整個青州內名聲遠揚,那便夠了。
在這神州之地,不僅僅是需要兵源和領地的,也是需要名望的!有了名望便會有各州士子來投,有了名望便可能招募更多的武將和謀士!
在這青州和幽州的交接處,如今劉備便已經出山了,同其他人不同,劉備在這黃巾禍亂時期,既不占領地也不肆意招收兵源,他就帶著三四十萬的大軍,在關羽和張飛的輔佐下,左右逢源。
隻要周圍有需要,他便會去援助,在這種行為之下,劉備名望升的飛快,這種聲望給他帶了來廣闊的人脈,不僅交好幽州的公孫策、更有青州的孔融、徐州的陶潛……
而在這種聲望之下,人人都知道了他“皇叔”的身份,雖然有些疑問,但是卻也沒人去置疑。
別看如今劉備大勢不起,但是卻已經蓄勢深矣,一旦爆發將不可小覷,這也是劉備的智慧。而在這黃巾禍亂之期,各方勢力也開始逐漸顯出鋒芒,不過行徑卻又有些不同,特別是對於那些開啟王道的王者,他們如今所行也可以說是在踐行自己的王道。
看著秦默心動了,周瑜接著道:
“不過,這一策看似萬全,但卻也有一點不美之處。”
“何處?”
“派去擾亂波才大軍的二十萬將士,恐怕一個都迴不來了。”
聞言,秦默看著周瑜,一句話都沒有說。
這可是二十萬將士啊!為了去救助這個東萊郡便要犧牲太昊的二十萬將士,這在秦默看來是不值的,況且這背後還是範辛山這個老匹夫,秦默明白隻要讓東萊郡丟了,範辛山的腦袋也將易主,這也是秦默最早想的。
而如若自己幫助範辛山守住東萊郡,恐怕他的官職將會再升,這對自己是不利的。
況且在昊天城和淵龍城的大戰中,昊天城都沒有犧牲這麽多將士!如今竟然在黃巾之亂初期,便要犧牲二十萬,這個代價太恐怖了。
看著秦默,周瑜並沒有急著往下說,而是問道:
“秦城主,可是不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