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之戰,曆經近六個月,最終韓國戰敗,秦國獲勝。韓王倉得知宜陽陷落,扔掉手中竹簡,勃然大怒,“宜陽有十萬之眾,兵甲革新,糧草充足。宜陽城寬池闊,易守難攻。秦國攻了五個月無果,士氣低靡。你們告訴寡人,秦國支撐不住,必會撤軍歸國。為何不到十日宜陽就被攻破。”
韓相公仲侈拾起地上的竹簡,他知王上一時之間不能接受這個噩耗,“王上,楚國背棄同盟。乘我軍不備,反戈擊我,導致我軍潰敗。”
“楚國。”韓王倉握緊雙拳,咬緊牙根,注視著殿內的大臣,問道:“韓鵬和公叔嬰身在何處。”
“宜陽城破,公叔將軍為國戰死,大司馬杳無蹤跡。”
“可惡。這一戰,寡人還是敗給了秦國。寡人多年的努力,最終還是毀於一旦。”韓王倉憤怒道:“寡人竟然會相信楚國是可靠的盟友。”
“楚國不可信,天下諸侯皆知。”司寇共叔段有意停頓了一下,又道:“宜陽城破,我軍折損六萬。但秦國損傷也不小。此戰,我們一國之力,抵擋暴秦六個月,雖敗猶榮。”
“輸了就是輸了。”韓王倉深吸一口氣,平複心境,“楚國言而無信,欺辱韓國。此仇,寡人一定要報。”
公仲侈問道:“王上,宜陽城破,接下來的局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戰,是和,請王上決斷。”
韓王倉眸色深沉,擲地有聲地說道:“戰。”
公仲侈道:“王上,秦國勢大,我們…”
“秦人如虎,亡韓之心不死。寡人戰敗,割城求和。秦國得了土地錢財,便會壯大實力。秦國貪得無厭,就會一直出兵攻韓。韓國之地有限,財寶有盡之時。求和,無異於自毀長城。韓國比不上秦國,但寡人要天下諸侯皆知,韓國不是一隻溫順的羔羊,不會任人宰割。諸侯,膽敢侵犯韓國,韓國雖弱,也會血戰到底。”
公仲侈問道:“王上真的打算和秦國再戰。”
韓王倉態度堅定,“不退秦人,寡人絕不罷兵。”
“好。”此戰輸了,公仲侈也是不甘心,“秦國欺我久矣。不退秦人,絕不罷兵。”
眾人高唿道:“不退秦人,絕不罷兵。”
韓王倉執意和秦國開戰,並不是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勇。宜陽是韓國連接上黨、南陽和新鄭的中樞。宜陽被秦人占據,韓國也被一分為三,其國力必將大大減弱。秦國得宜陽可以任意攻打韓國,吞並韓國疆土。韓國就會淪為不如宋、衛小國。
宜陽有失,韓國難存。
韓王倉願意賭上國運,背水一戰。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收迴宜陽。韓王倉見大臣同舟敵愾,一致對秦,揚聲道:“寡人再此立誓,傾國之力與秦國開戰。不退秦軍,不複失地。寡人寧可亡國,絕不罷兵。”
宜陽城破,也令韓王倉清醒,想要擊秦,離不開韓魏,“共叔段、公仲侈。”
共叔段、公仲侈出列,齊聲道:“臣在。”
“你們攜帶寡人書信,前往魏趙。”
公仲侈問道:“魏趙兩國會出兵助我們攻秦嗎?”
“韓趙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趙國定會幫助寡人應付秦人。”韓王倉平靜地說道:“秦得宜陽,魏王嗣自然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魏不助韓,就是自掘墳墓。魏國還需要韓國成為阻擋秦國東進的緩衝地。韓國支撐不住了,魏國也就危矣。”
此戰,韓王倉和秦王蕩的決鬥較量,他輸了。為了韓國的將來,他願意背負一切,賭上一切。
……
趙君雍得知韓宜陽城破,也是寢食不安。宜陽城方八裏,韓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加之楚七萬之眾,臨山而救之。秦攻五月,不克,將士折損大半,士氣低靡。趙君也得知秦國反戰之音一波高過一波,秦王蕩也有撤軍之意。然,不過十日,秦國竟然攻破了宜陽,斬首韓軍六萬。
趙君雍對著群臣道:“秦國攻破宜陽,韓國危在旦夕,寡人不能坐視不管。”
肥義問道:“君上,打算出兵助韓攻秦。”
“韓趙向來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韓國有難,寡人豈能不救。”
李兌道:“君上,我們救韓,等於和秦國開戰。秦趙之盟也就瓦解。為了韓國,我們和秦國交惡,兵戈再起。這樣做,值得嗎?”
殿內也是議論紛紛,覺得為了韓國,與秦國交惡,不是明智之舉。
公仲侈見趙臣,反對救韓,他擔心趙君不願意忤逆趙臣之意,做出不救韓的政令,也暗自驚出一身冷汗。為了韓國,與秦國交惡。對趙國而言,的確是弊大於利。公仲侈凝視著趙君,靜靜地等待著,趙君會做出怎樣的政令。如果趙君為了趙國的利益,拒絕救韓,他也能理解。但趙君若不助韓,韓國可就危矣。
“秦國得了宜陽,韓國也被一分為三。韓國弱,秦國便強。寡人不救韓,韓國也會支撐不住。”趙君雍注視著殿內的大臣,又看了看韓相,“三晉和,則存。三晉分,則亡。韓趙魏不團結起來,就等待著被齊、秦、楚三國瓜分。今日,寡人救韓,就等同救趙。寡人不想等著秦國強大之後,出兵攻打我國。”
田不禮道:“君上所言甚是。韓趙魏隻有團結一致,才能立足諸侯。如今之秦,已是虎狼。今日是攻韓,明日便會攻魏、攻趙。韓國有難,我們不救。秦國攻趙,韓、魏也會不救。韓趙魏為求自保,拒不相救,便不能阻擋秦國東進的態勢。天下大勢,唯有均衡,才會有和平。我們不能讓秦國去打破這個平衡。”
公子成道:“趙國打得贏秦國嗎?”
田不禮道:“打不贏,是一迴事。打不打是另外一迴事。打,則是向諸侯表明,韓趙一體。不打,則是向諸侯示弱,向秦國示弱。秦國見我們示弱,就會助長其野心。秦國野心暴漲,趙國就危險了。”
李兌道:“商人重利,自然懂得如何取舍。我們為了韓國得罪秦國,這是一筆不合算的買賣。”
“在乎眼前的商人,自然難成大事。”田不禮道:“我們救韓,從目前來看,的確不劃算。從長遠來看對我國是有好處的。有了韓國,我們就可以牽製秦國和齊國。一旦,中原有變,我們和齊、秦發生戰事,趙國就會多一個朋友。”
公子成道:“齊、秦和趙國是朋友。怎會再起兵戈。”
“齊、秦和趙國是朋友,此乃天下局勢平衡。齊得趙相助,齊強。秦得趙相助,趙強。如果齊、秦兩國皆想攻趙,趙國就不會是兩國的朋友,而是兩國的敵人。”田不禮冷笑道:“秦國要爭霸諸侯,就必須東出,攻打三晉。齊國要西進爭霸,也要攻打三晉。我們扶持姬職,複興燕國,以平叛驅齊的名義,趕走齊國。濮上之戰、燕地得而複失,讓齊國國力大衰。這幾年,齊王田辟隱而不發就是為了積蓄國力。一旦,齊國恢複國力。齊國的利劍不知是對魏,對韓,還是對趙國。秦國打完了韓國,嚐到了甜頭。秦劍,下一個要打的國家是魏,還是趙。大爭之世,沒有和平,隻有兵戈。”
公子成質問道:“你勸君上助韓,是不是收了韓人的好處。為了一己之私,置國家利益不顧,居心何在。”
“哈哈哈哈哈。田不禮雖然貧困,也不至於要他人救濟。”田不禮縱聲一笑,“秦國不僅是韓國的敵人,也是趙國的敵人。救韓,等於救趙。”
趙君雍製止眾人的爭吵,問道:“韓相,韓國失了宜陽,韓王是什麽態度。”
韓相拱手道:“不擊退秦人,不收複山河,絕不罷兵。”
“眾位,你們聽見了嗎?這是韓王的決意。韓王尚且如此,寡人又何懼。”
公子成道:“救韓等同於和秦國開戰,君上三思。”
“秦國仗著國力強盛,欺壓三晉。寡人不能坐視不管。”趙雍問道:“肥義,寡人該不該救韓。”
“韓趙向來友好,同舟共濟,相扶相持。秦國攻韓,意欲窺周。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秦國野心就會進一步膨脹。秦王蕩就會產生錯覺,認為天下諸侯軟弱。我們救韓,就等於向秦國表明態度…天下事,由天下諸侯定,不是秦國說了算。”肥義又道:“臣,支持助韓擊秦。”
“肥義之言,甚符寡人之意。天下事,由天下諸侯定,不是秦國說了算。”趙雍又道:“秦得宜陽,定三川,以臨二周之郊,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諸侯。宜陽也是中原諸侯的門戶,秦得宜陽,可以挾二周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秦國占據宜陽,害怕的不隻是韓國,還有中原諸侯。宜陽不僅是韓國中樞門戶,也是周室屏障。秦國攻下宜陽,不僅滅周如探囊取物,東進中原也將門戶洞開。寡人也相信天下諸侯,也不想看到這個局麵。”
眾人聞言,點頭稱是。
“仇液。你前去秦國,告訴秦王。若不歸還韓國宜陽。秦國就是韓趙的敵人。趙、韓兩國同仇敵愾,勢必和秦國,一較高下。”
“喏。”
趙君雍道:“富丁,你出使魏國,告訴魏王,趙國願意助韓擊秦,邀他相助。”
“喏。”
公仲侈見趙君有如此見識和魄力,迴想起十八年前,三晉聚首趙信都的往事。他更加相信,趙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趙君會在中原叱吒風雲,揚威名與諸侯。也許,趙君真的會如犀首所說,成為三晉之首。公仲侈拜道:“臣,謝趙君助韓之恩。願,韓趙兩國永為兄弟之邦。”
……
秦王蕩在鹹陽得知甘茂破宜陽,定三川,替他掃清了車通周室的一切障礙,心中大喜。於是,將國政要事交給右相贏疾。
贏疾見他真的要去周室,問九鼎,忙道:“王上乃秦國之主,豈能涉險。宜陽之戰,韓國輸了。韓王倉不甘善罷甘休,勢必會舉國反攻。魏趙兩國若出兵助韓,出兵攻我。應該如何是好。”
“三晉若不服,攻我秦國。寡人親自帶領大秦銳士與之相爭。寡人和三晉開戰,三晉有膽量嗎?”秦王蕩眸色之中盡是王者的霸氣,“定三川,車通周室,問鼎中原,乃寡人平生的誌向。寡人若能以觀九鼎,爭霸中原。雖死,亦無憾。”
贏疾明白,無論如何進言,也難以勸迴秦王蕩的心意。秦王蕩的膽識、謀略和魄力,與秦惠王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用武這一方麵,遠超先王。贏疾見秦王蕩信心滿滿,誌在必得,隻好允諾,處理好鹹陽大小事物,以待王歸。
秦王蕩離開鹹陽之前,對著贏壯說道:“眾多兄弟之間,寡人和你關係最好。寡人不放你前往雍城封地,以你為庶長,留在鹹陽。就是因為你的性子像極了寡人,寡人也需要你的幫襯。明日,寡人前往周國。寡人繼位至今,朝中還有很多人,人心未歸。你要替寡人密切監視國內的動向。寡人允許你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請王上示下。”
“叔父權勢太大,態度忽明忽暗。寡人忌憚他,一邊用他,一邊打壓。但叔父忠心,日月可鑒。你呢?不可監視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秦王蕩低聲道:“寡人得知,先王的羋八子,暗中和朝臣聯絡,有禍亂秦國的跡象。但,她的長子在燕國為質,另外兩個兒子,年幼,深居宮中。如果你發現,羋八子和楚籍權臣有不臣之心,危害社稷...殺。”
“喏。”贏壯又道:“魏籍大臣要不要監視。”
“寡人之母是魏國人。王後,也是魏國人。寡人繼位,驅逐張儀,趕走魏章等人,母後已然動怒。”秦王蕩搖了搖頭道:“寡人不能在讓母後生氣。這幾年,魏籍大臣在寡人的敲打下安分守己,不會禍害秦國。”
“王上的吩咐,臣謹記在心。”贏壯躬身道:“臣弟,等待王上歸來。”
“寡人,去看看周國,看看周的天下。”秦王蕩道:“取周而代立者,秦也。寡人要奪九鼎,爭霸中原。寡人要建立不世功勳,讓中原諸侯來鹹陽朝拜。”
韓相公仲侈拾起地上的竹簡,他知王上一時之間不能接受這個噩耗,“王上,楚國背棄同盟。乘我軍不備,反戈擊我,導致我軍潰敗。”
“楚國。”韓王倉握緊雙拳,咬緊牙根,注視著殿內的大臣,問道:“韓鵬和公叔嬰身在何處。”
“宜陽城破,公叔將軍為國戰死,大司馬杳無蹤跡。”
“可惡。這一戰,寡人還是敗給了秦國。寡人多年的努力,最終還是毀於一旦。”韓王倉憤怒道:“寡人竟然會相信楚國是可靠的盟友。”
“楚國不可信,天下諸侯皆知。”司寇共叔段有意停頓了一下,又道:“宜陽城破,我軍折損六萬。但秦國損傷也不小。此戰,我們一國之力,抵擋暴秦六個月,雖敗猶榮。”
“輸了就是輸了。”韓王倉深吸一口氣,平複心境,“楚國言而無信,欺辱韓國。此仇,寡人一定要報。”
公仲侈問道:“王上,宜陽城破,接下來的局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戰,是和,請王上決斷。”
韓王倉眸色深沉,擲地有聲地說道:“戰。”
公仲侈道:“王上,秦國勢大,我們…”
“秦人如虎,亡韓之心不死。寡人戰敗,割城求和。秦國得了土地錢財,便會壯大實力。秦國貪得無厭,就會一直出兵攻韓。韓國之地有限,財寶有盡之時。求和,無異於自毀長城。韓國比不上秦國,但寡人要天下諸侯皆知,韓國不是一隻溫順的羔羊,不會任人宰割。諸侯,膽敢侵犯韓國,韓國雖弱,也會血戰到底。”
公仲侈問道:“王上真的打算和秦國再戰。”
韓王倉態度堅定,“不退秦人,寡人絕不罷兵。”
“好。”此戰輸了,公仲侈也是不甘心,“秦國欺我久矣。不退秦人,絕不罷兵。”
眾人高唿道:“不退秦人,絕不罷兵。”
韓王倉執意和秦國開戰,並不是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勇。宜陽是韓國連接上黨、南陽和新鄭的中樞。宜陽被秦人占據,韓國也被一分為三,其國力必將大大減弱。秦國得宜陽可以任意攻打韓國,吞並韓國疆土。韓國就會淪為不如宋、衛小國。
宜陽有失,韓國難存。
韓王倉願意賭上國運,背水一戰。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收迴宜陽。韓王倉見大臣同舟敵愾,一致對秦,揚聲道:“寡人再此立誓,傾國之力與秦國開戰。不退秦軍,不複失地。寡人寧可亡國,絕不罷兵。”
宜陽城破,也令韓王倉清醒,想要擊秦,離不開韓魏,“共叔段、公仲侈。”
共叔段、公仲侈出列,齊聲道:“臣在。”
“你們攜帶寡人書信,前往魏趙。”
公仲侈問道:“魏趙兩國會出兵助我們攻秦嗎?”
“韓趙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趙國定會幫助寡人應付秦人。”韓王倉平靜地說道:“秦得宜陽,魏王嗣自然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魏不助韓,就是自掘墳墓。魏國還需要韓國成為阻擋秦國東進的緩衝地。韓國支撐不住了,魏國也就危矣。”
此戰,韓王倉和秦王蕩的決鬥較量,他輸了。為了韓國的將來,他願意背負一切,賭上一切。
……
趙君雍得知韓宜陽城破,也是寢食不安。宜陽城方八裏,韓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加之楚七萬之眾,臨山而救之。秦攻五月,不克,將士折損大半,士氣低靡。趙君也得知秦國反戰之音一波高過一波,秦王蕩也有撤軍之意。然,不過十日,秦國竟然攻破了宜陽,斬首韓軍六萬。
趙君雍對著群臣道:“秦國攻破宜陽,韓國危在旦夕,寡人不能坐視不管。”
肥義問道:“君上,打算出兵助韓攻秦。”
“韓趙向來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韓國有難,寡人豈能不救。”
李兌道:“君上,我們救韓,等於和秦國開戰。秦趙之盟也就瓦解。為了韓國,我們和秦國交惡,兵戈再起。這樣做,值得嗎?”
殿內也是議論紛紛,覺得為了韓國,與秦國交惡,不是明智之舉。
公仲侈見趙臣,反對救韓,他擔心趙君不願意忤逆趙臣之意,做出不救韓的政令,也暗自驚出一身冷汗。為了韓國,與秦國交惡。對趙國而言,的確是弊大於利。公仲侈凝視著趙君,靜靜地等待著,趙君會做出怎樣的政令。如果趙君為了趙國的利益,拒絕救韓,他也能理解。但趙君若不助韓,韓國可就危矣。
“秦國得了宜陽,韓國也被一分為三。韓國弱,秦國便強。寡人不救韓,韓國也會支撐不住。”趙君雍注視著殿內的大臣,又看了看韓相,“三晉和,則存。三晉分,則亡。韓趙魏不團結起來,就等待著被齊、秦、楚三國瓜分。今日,寡人救韓,就等同救趙。寡人不想等著秦國強大之後,出兵攻打我國。”
田不禮道:“君上所言甚是。韓趙魏隻有團結一致,才能立足諸侯。如今之秦,已是虎狼。今日是攻韓,明日便會攻魏、攻趙。韓國有難,我們不救。秦國攻趙,韓、魏也會不救。韓趙魏為求自保,拒不相救,便不能阻擋秦國東進的態勢。天下大勢,唯有均衡,才會有和平。我們不能讓秦國去打破這個平衡。”
公子成道:“趙國打得贏秦國嗎?”
田不禮道:“打不贏,是一迴事。打不打是另外一迴事。打,則是向諸侯表明,韓趙一體。不打,則是向諸侯示弱,向秦國示弱。秦國見我們示弱,就會助長其野心。秦國野心暴漲,趙國就危險了。”
李兌道:“商人重利,自然懂得如何取舍。我們為了韓國得罪秦國,這是一筆不合算的買賣。”
“在乎眼前的商人,自然難成大事。”田不禮道:“我們救韓,從目前來看,的確不劃算。從長遠來看對我國是有好處的。有了韓國,我們就可以牽製秦國和齊國。一旦,中原有變,我們和齊、秦發生戰事,趙國就會多一個朋友。”
公子成道:“齊、秦和趙國是朋友。怎會再起兵戈。”
“齊、秦和趙國是朋友,此乃天下局勢平衡。齊得趙相助,齊強。秦得趙相助,趙強。如果齊、秦兩國皆想攻趙,趙國就不會是兩國的朋友,而是兩國的敵人。”田不禮冷笑道:“秦國要爭霸諸侯,就必須東出,攻打三晉。齊國要西進爭霸,也要攻打三晉。我們扶持姬職,複興燕國,以平叛驅齊的名義,趕走齊國。濮上之戰、燕地得而複失,讓齊國國力大衰。這幾年,齊王田辟隱而不發就是為了積蓄國力。一旦,齊國恢複國力。齊國的利劍不知是對魏,對韓,還是對趙國。秦國打完了韓國,嚐到了甜頭。秦劍,下一個要打的國家是魏,還是趙。大爭之世,沒有和平,隻有兵戈。”
公子成質問道:“你勸君上助韓,是不是收了韓人的好處。為了一己之私,置國家利益不顧,居心何在。”
“哈哈哈哈哈。田不禮雖然貧困,也不至於要他人救濟。”田不禮縱聲一笑,“秦國不僅是韓國的敵人,也是趙國的敵人。救韓,等於救趙。”
趙君雍製止眾人的爭吵,問道:“韓相,韓國失了宜陽,韓王是什麽態度。”
韓相拱手道:“不擊退秦人,不收複山河,絕不罷兵。”
“眾位,你們聽見了嗎?這是韓王的決意。韓王尚且如此,寡人又何懼。”
公子成道:“救韓等同於和秦國開戰,君上三思。”
“秦國仗著國力強盛,欺壓三晉。寡人不能坐視不管。”趙雍問道:“肥義,寡人該不該救韓。”
“韓趙向來友好,同舟共濟,相扶相持。秦國攻韓,意欲窺周。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秦國野心就會進一步膨脹。秦王蕩就會產生錯覺,認為天下諸侯軟弱。我們救韓,就等於向秦國表明態度…天下事,由天下諸侯定,不是秦國說了算。”肥義又道:“臣,支持助韓擊秦。”
“肥義之言,甚符寡人之意。天下事,由天下諸侯定,不是秦國說了算。”趙雍又道:“秦得宜陽,定三川,以臨二周之郊,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諸侯。宜陽也是中原諸侯的門戶,秦得宜陽,可以挾二周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秦國占據宜陽,害怕的不隻是韓國,還有中原諸侯。宜陽不僅是韓國中樞門戶,也是周室屏障。秦國攻下宜陽,不僅滅周如探囊取物,東進中原也將門戶洞開。寡人也相信天下諸侯,也不想看到這個局麵。”
眾人聞言,點頭稱是。
“仇液。你前去秦國,告訴秦王。若不歸還韓國宜陽。秦國就是韓趙的敵人。趙、韓兩國同仇敵愾,勢必和秦國,一較高下。”
“喏。”
趙君雍道:“富丁,你出使魏國,告訴魏王,趙國願意助韓擊秦,邀他相助。”
“喏。”
公仲侈見趙君有如此見識和魄力,迴想起十八年前,三晉聚首趙信都的往事。他更加相信,趙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趙君會在中原叱吒風雲,揚威名與諸侯。也許,趙君真的會如犀首所說,成為三晉之首。公仲侈拜道:“臣,謝趙君助韓之恩。願,韓趙兩國永為兄弟之邦。”
……
秦王蕩在鹹陽得知甘茂破宜陽,定三川,替他掃清了車通周室的一切障礙,心中大喜。於是,將國政要事交給右相贏疾。
贏疾見他真的要去周室,問九鼎,忙道:“王上乃秦國之主,豈能涉險。宜陽之戰,韓國輸了。韓王倉不甘善罷甘休,勢必會舉國反攻。魏趙兩國若出兵助韓,出兵攻我。應該如何是好。”
“三晉若不服,攻我秦國。寡人親自帶領大秦銳士與之相爭。寡人和三晉開戰,三晉有膽量嗎?”秦王蕩眸色之中盡是王者的霸氣,“定三川,車通周室,問鼎中原,乃寡人平生的誌向。寡人若能以觀九鼎,爭霸中原。雖死,亦無憾。”
贏疾明白,無論如何進言,也難以勸迴秦王蕩的心意。秦王蕩的膽識、謀略和魄力,與秦惠王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用武這一方麵,遠超先王。贏疾見秦王蕩信心滿滿,誌在必得,隻好允諾,處理好鹹陽大小事物,以待王歸。
秦王蕩離開鹹陽之前,對著贏壯說道:“眾多兄弟之間,寡人和你關係最好。寡人不放你前往雍城封地,以你為庶長,留在鹹陽。就是因為你的性子像極了寡人,寡人也需要你的幫襯。明日,寡人前往周國。寡人繼位至今,朝中還有很多人,人心未歸。你要替寡人密切監視國內的動向。寡人允許你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請王上示下。”
“叔父權勢太大,態度忽明忽暗。寡人忌憚他,一邊用他,一邊打壓。但叔父忠心,日月可鑒。你呢?不可監視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秦王蕩低聲道:“寡人得知,先王的羋八子,暗中和朝臣聯絡,有禍亂秦國的跡象。但,她的長子在燕國為質,另外兩個兒子,年幼,深居宮中。如果你發現,羋八子和楚籍權臣有不臣之心,危害社稷...殺。”
“喏。”贏壯又道:“魏籍大臣要不要監視。”
“寡人之母是魏國人。王後,也是魏國人。寡人繼位,驅逐張儀,趕走魏章等人,母後已然動怒。”秦王蕩搖了搖頭道:“寡人不能在讓母後生氣。這幾年,魏籍大臣在寡人的敲打下安分守己,不會禍害秦國。”
“王上的吩咐,臣謹記在心。”贏壯躬身道:“臣弟,等待王上歸來。”
“寡人,去看看周國,看看周的天下。”秦王蕩道:“取周而代立者,秦也。寡人要奪九鼎,爭霸中原。寡人要建立不世功勳,讓中原諸侯來鹹陽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