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噲禪國權相子之,燕太子平不服,從齊國迴國爭位。燕太子平被子之擊敗,逃亡無終山。燕太子平不甘心失敗,派遣使者前去齊國求援。子之之亂,達數月之久。燕國死傷達數萬人。燕地之眾惶恐,百姓離心。
齊王田辟疆早就覬覦燕地及燕地之眾。燕國大亂,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地理由。齊王將子之罪惡,昭告天下。同時號召天下諸侯,以匡扶正義為旗幟,共同討伐燕國。
齊王田辟疆以匡章為將,起臨淄、高唐、平陸、即墨和莒及北地之眾十萬人,從渤海進軍,討伐燕國。中山國見燕國大亂,齊國也出兵討伐。中山王厝也想趁著燕地動亂分一杯羹,以國相司馬稠為將,傾全國之兵,討伐不義之邦燕國。
昔,燕恆公時,北地山戎入侵,燕國徙都臨易避禍。燕莊公時,山戎繼續南下入侵。燕國向齊國求援,齊恆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幟,率大軍千裏救燕,成為一段佳話。今,齊國以匡扶正義為名,進軍燕國,博得燕地之民好感。燕地之民因國內動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齊國不遠千裏來到燕國整頓綱紀,以正君臣。燕地之眾,無不簞食壺漿以迎齊師。
齊、中山兩國同時出兵,燕地之眾不加反抗,反而打開大門迎接齊師。燕王子之聞言,在燕宮當著群臣的麵暴跳如雷。一邊將失職將領斬首,以儆效尤。另一邊調遣重兵前去抵擋兩國的鋒芒。
齊將匡章三戰三捷,擊敗燕軍。子之無力再發動大規模地反擊,一邊收縮兵力,保存實力。另一邊發布詔書,號召勤王。匡章不愧是齊國一員猛將,不出五十日率領大軍抵達燕都薊城。
子之站在城樓,雙眸注視著城外齊、中山兩國大軍,問道:“勤王之師何時才能來。”
子玉唯唯諾諾道:“王上,不會有援軍了。”
“你說什麽。”子之轉過身來,怒視著他,“齊國、中山國入侵,寡人昭告全國勤王。你告訴寡人,沒有勤王之師。”
“王上詔令早已經發出去了。”之玉迴答道:“若有勤王之師,為何及至今日,尚不見大軍地蹤跡。”
子之雙手握拳,臉色極其難看。
鹿毛壽道:“王上,燕國諸侯及封疆大吏不願意勤王,一則是懼怕齊人之威。其次,他們想坐收漁利。”
“哼。”子之鼻息沉重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子玉也憤憤不平道:“王上贏了,他們仍然是臣子。齊國贏了,他們不過是換了一個主人。”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亙古不變地法則。”鹿毛壽也看著城下地敵軍,歎道:“國家危亡,竟無一人為國而死。我大燕國...”
子之明白鹿毛壽想要表達地意思,朗聲道:“寡人在,燕國是不會亡。”
“王上。”鹿毛壽拱手道:“臣,願為燕國而戰,為王上而戰。”
眾人齊聲道:“臣等亦然。”
“好。”子之振臂一唿道:“齊人時常小看我燕人。我們要齊人見識一下,我大燕男兒的好手段。”
“城外有二十萬大軍。”子玉憋了半天,續道:“王上,我們不如請降。”
“寡人,寧可戰死,也不願意降了齊人。齊人來多少,寡人殺多少。”子之大袖一揮,臉色凝重地問道:“鹿毛壽,城外有二十萬大軍,城內守軍不足十萬。此戰,我們應該如何打。”
“齊國主將是章子。此人,曾擊敗過秦軍,三晉,有勇有謀,又善於用兵。中山主將司馬稠頗有明臣、名將之風。”鹿毛壽愁色道:“王上,我們以一對二,此戰不好打啊!”
“不好打,也要打。”子之雙眸燃起了一個戰火,“寡人擊敗了二人,便可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齊國、中山國圍了薊城半月,仍然沒有發動進攻。
司馬稠問道:“匡章將軍,我們就這樣一直圍下去。”
匡章笑道:“司馬稠將軍,你有何高見。”
司馬稠指著薊城道:“城內守軍不足十萬。我們強勢攻城,不足三日,便可一舉拿下。”
匡章笑道:“將軍,能否迴答我三個問題。”
司馬稠神色微動,“將軍請說。”
匡章目視著薊城,淡淡道:“薊城乃燕國國都曆經數百年風雨不倒,這是為何?燕國與北胡相鄰,存國七百年而不滅,又是為何?燕太子平歸國奪位,率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即將獲得勝利,反而落得大敗,這又是為何?”
司馬稠不答,反問道:“將軍有如此三問,想必是有答案。我願意聽將軍高論。”
匡章擺了擺手,苦笑道:“高論談不上,愚解到是有。”
司馬稠道:“將軍請說,我洗耳恭聽。”
“薊城乃燕國國都,也是燕國中樞所在。國都破,國家亡。燕國北疆是胡人。胡人冬季缺糧,亦或者遇到天災人禍,便會南下入侵燕國。燕國曾在山戎地攻擊下,險些亡國。故而,城池修建,一定要固若金湯。薊城已有數百年,曆任燕君也是不斷加固修葺。薊城成為燕國第一城,亦是最難攻破的。”匡章注視著眼前地城池,歎道:“燕地乃苦寒之地。燕地之眾能夠修建出這樣的城池。”
司馬稠不樂道:“將軍,我們來這裏,不是為了欣賞這座城池的。”
“哈哈哈。”匡章長笑道:“薊城數百年不倒,燕國七百年不被胡人所滅,燕太子兵臨城下,最終兵敗於此。其一是薊城固若金湯,城內糧草儲備充足,器械完善。其二,城池雖能在危難之時,能夠抵擋外族。然,更重要的是燕國將士奮勇保衛家國。燕趙多苦寒,亦多悲壯之士。若不是子之之亂,燕國將士死者數十萬,眾人惶恐,百姓離心。我們安能不足五十日抵擋燕都。其三,城內的燕王子之,號稱燕國當世名將,擅長攻防。太子平小勝,便輕視敵人,落得大敗。”
“薊城地勢險峻,城高池闊,防守也是固若金湯。城內器械完善,糧草儲備充盈。今十萬大軍駐守,又有燕王親自登城督戰。此戰,的確是不好攻打。”司馬稠問道,“按將軍如此說,我們硬攻,不僅無果,還會付出沉重地代價。燕王據守不出,我們一年也攻不下薊城。”
匡章笑道:“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池。”
司馬稠譏諷道:“山河之固,此國之寶也。燕國存七百年不滅,此乃山河之險,祖宗之靈。”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匡章揚聲道:“若要國家長存,傳至萬世,不在山川之險,而在君王之德。”
司馬稠仔細品味這句話的深意,拱手道:“聞將軍之言,如獲至寶。匡章將軍,薊城如何破之。”
匡章拱手迴禮,“燕王子之乃人臣,奪了君位,此乃大逆。我們遠道而來,討伐不義之邦,就是為了匡扶正義,以正君臣之道。今,子之倒行逆施,災禍連連,導致燕地大亂,死者數十萬,眾人惶恐,百姓怨聲載道。子之無德,在險要的山河,亦不能保。”
司馬稠乃聰慧之人,一點便領悟,笑道:“匡章將軍是打算利用姬姓一族大做文章。”
“正是。”匡章點了點頭,“百姓過不好,必會想念舊主。燕國本來就是姬姓天下。我們以姬姓大做文章,燕地之眾便會痛恨子之,打開城門,恭迎我軍。”
“匡章將軍,利用姬姓,離間城內之眾。此計不錯。”司馬稠犯疑道:“燕王噲在城內,我們如何利用。”
“燕王噲禪國子之,築高台,告天地,山川大河。官吏、百姓多親眼目睹。我們不可利用。”匡章唇角含笑道:“燕國大亂,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乃燕王噲昏聵所使。燕地之眾,不會說燕王噲昏聵,隻會把矛盾轉嫁給子之。燕地之眾,越憤怒,對我們越有利。我們助燕太子平重登大位,形勢不利於子之。”
司馬稠問道:“燕太子平逃亡無終山,我們如何尋。”
“我們兵臨薊城,燕太子平知道這個消息。”匡章道:“我們不用找他,他也會出來找我們的。”
正在說話之際,齊將田盼前來道:“稟告主將,燕太子平到。”
燕太子平拱手道:“兩國之恩德,如同再造。平,謝過兩位。”
“太子,我們來晚了,讓你受苦了。”匡章臉色一沉,問道:“太子在齊宮所說的話,可還記得。”
“平,莫不敢忘。”姬平道:“平得王位,以齊為尊。”
“我中山國也出兵幫太子複位。”司馬稠問道:“太子,我中山國又能得到什麽。”
“燕、中山兩國,世代和平,永無兵戈之患。”姬平言語誠懇道:“請兩位助我一臂之力。”
匡章和司馬稠交換一個眼神,達成協議,齊聲道:“願為太子效力。”
姬平鄭重行了一個國禮,正色道:“平,謝過兩位。”
匡章拱手道:“若要攻下薊城,還請太子助我等。”
“請將軍吩咐。”
不多時,戰鼓雷鳴,齊、中山兩國列陣上前準備攻城。燕王子之手持長劍親自督戰。子之、子玉、鹿毛壽等人,登城望去。齊、中山聯軍漫山遍野,不見盡頭。眾人吸了一口冷氣,心知此戰是一場決定生死地大戰。忽然,戰鼓聲停歇,一人走在聯軍最前麵。
子玉看清那人麵龐後,驚色道:“王上是反賊姬平。”
鹿毛壽驚出一身冷汗,“敵人好生狡猾,讓姬平前來有說諸將士,離間我軍軍心。”
“反賊,速來受死。”子之奪過一張大弓,拉了一個滿月,嗖地一聲,射了過去。
姬平揮劍,撥掉射來的箭矢,提聲道:“諸位將士,我迴來了。子之逼迫吾王禪位,亂了人臣之道。子之倒行逆施,導致我國動蕩,死者數萬。今齊、中山大兵壓境,是為了匡扶正道,重樹君臣綱紀。也是為了幫助我們脫離這種朝不保夕地生活。我大燕國的將士們,拿起你們手中地長劍,斬殺反賊。為你們死去的親人報仇。”
姬平提高聲調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齊、中山兩國將士也齊聲高唿。
司馬稠奸笑道:“匡章將軍,這就是你的計謀。”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匡章注視眼前地場景,冷道:“我們二十萬大軍強兵壓境,圍了薊城半月。燕軍士氣,早已被我們龐大氣勢瓦解。燕人不肯降,一則是懼怕子之淫威。二則是擔心投降後自己的命運。燕太子歸來,讓燕人看到了生機,燕國可破。”
“好一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司馬稠背後驚出一身冷汗。慶幸地是齊國和中山國是朋友。若是敵人,中山國危矣。
“斬殺反賊,以正君臣之道。”匡章拔除長劍,振臂一唿道:“三軍將士聽令,攻城。”
聯軍如潮水一般往薊城湧去。子之見聯軍發動進攻,拔出長劍,高唿道:“全軍聽令,保衛國都,擊殺來犯之敵。”
燕國守將姬邊急色而來,泣道:“王上,敵人攻破東門。”
子之怒色道:“子玉將軍何在。”
“子玉將軍為國戰死。”姬邊道:“東門守不住了。王上,快逃吧!在不逃就來不及了。”
子之怒色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齊王田辟疆早就覬覦燕地及燕地之眾。燕國大亂,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地理由。齊王將子之罪惡,昭告天下。同時號召天下諸侯,以匡扶正義為旗幟,共同討伐燕國。
齊王田辟疆以匡章為將,起臨淄、高唐、平陸、即墨和莒及北地之眾十萬人,從渤海進軍,討伐燕國。中山國見燕國大亂,齊國也出兵討伐。中山王厝也想趁著燕地動亂分一杯羹,以國相司馬稠為將,傾全國之兵,討伐不義之邦燕國。
昔,燕恆公時,北地山戎入侵,燕國徙都臨易避禍。燕莊公時,山戎繼續南下入侵。燕國向齊國求援,齊恆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幟,率大軍千裏救燕,成為一段佳話。今,齊國以匡扶正義為名,進軍燕國,博得燕地之民好感。燕地之民因國內動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齊國不遠千裏來到燕國整頓綱紀,以正君臣。燕地之眾,無不簞食壺漿以迎齊師。
齊、中山兩國同時出兵,燕地之眾不加反抗,反而打開大門迎接齊師。燕王子之聞言,在燕宮當著群臣的麵暴跳如雷。一邊將失職將領斬首,以儆效尤。另一邊調遣重兵前去抵擋兩國的鋒芒。
齊將匡章三戰三捷,擊敗燕軍。子之無力再發動大規模地反擊,一邊收縮兵力,保存實力。另一邊發布詔書,號召勤王。匡章不愧是齊國一員猛將,不出五十日率領大軍抵達燕都薊城。
子之站在城樓,雙眸注視著城外齊、中山兩國大軍,問道:“勤王之師何時才能來。”
子玉唯唯諾諾道:“王上,不會有援軍了。”
“你說什麽。”子之轉過身來,怒視著他,“齊國、中山國入侵,寡人昭告全國勤王。你告訴寡人,沒有勤王之師。”
“王上詔令早已經發出去了。”之玉迴答道:“若有勤王之師,為何及至今日,尚不見大軍地蹤跡。”
子之雙手握拳,臉色極其難看。
鹿毛壽道:“王上,燕國諸侯及封疆大吏不願意勤王,一則是懼怕齊人之威。其次,他們想坐收漁利。”
“哼。”子之鼻息沉重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子玉也憤憤不平道:“王上贏了,他們仍然是臣子。齊國贏了,他們不過是換了一個主人。”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亙古不變地法則。”鹿毛壽也看著城下地敵軍,歎道:“國家危亡,竟無一人為國而死。我大燕國...”
子之明白鹿毛壽想要表達地意思,朗聲道:“寡人在,燕國是不會亡。”
“王上。”鹿毛壽拱手道:“臣,願為燕國而戰,為王上而戰。”
眾人齊聲道:“臣等亦然。”
“好。”子之振臂一唿道:“齊人時常小看我燕人。我們要齊人見識一下,我大燕男兒的好手段。”
“城外有二十萬大軍。”子玉憋了半天,續道:“王上,我們不如請降。”
“寡人,寧可戰死,也不願意降了齊人。齊人來多少,寡人殺多少。”子之大袖一揮,臉色凝重地問道:“鹿毛壽,城外有二十萬大軍,城內守軍不足十萬。此戰,我們應該如何打。”
“齊國主將是章子。此人,曾擊敗過秦軍,三晉,有勇有謀,又善於用兵。中山主將司馬稠頗有明臣、名將之風。”鹿毛壽愁色道:“王上,我們以一對二,此戰不好打啊!”
“不好打,也要打。”子之雙眸燃起了一個戰火,“寡人擊敗了二人,便可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齊國、中山國圍了薊城半月,仍然沒有發動進攻。
司馬稠問道:“匡章將軍,我們就這樣一直圍下去。”
匡章笑道:“司馬稠將軍,你有何高見。”
司馬稠指著薊城道:“城內守軍不足十萬。我們強勢攻城,不足三日,便可一舉拿下。”
匡章笑道:“將軍,能否迴答我三個問題。”
司馬稠神色微動,“將軍請說。”
匡章目視著薊城,淡淡道:“薊城乃燕國國都曆經數百年風雨不倒,這是為何?燕國與北胡相鄰,存國七百年而不滅,又是為何?燕太子平歸國奪位,率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即將獲得勝利,反而落得大敗,這又是為何?”
司馬稠不答,反問道:“將軍有如此三問,想必是有答案。我願意聽將軍高論。”
匡章擺了擺手,苦笑道:“高論談不上,愚解到是有。”
司馬稠道:“將軍請說,我洗耳恭聽。”
“薊城乃燕國國都,也是燕國中樞所在。國都破,國家亡。燕國北疆是胡人。胡人冬季缺糧,亦或者遇到天災人禍,便會南下入侵燕國。燕國曾在山戎地攻擊下,險些亡國。故而,城池修建,一定要固若金湯。薊城已有數百年,曆任燕君也是不斷加固修葺。薊城成為燕國第一城,亦是最難攻破的。”匡章注視著眼前地城池,歎道:“燕地乃苦寒之地。燕地之眾能夠修建出這樣的城池。”
司馬稠不樂道:“將軍,我們來這裏,不是為了欣賞這座城池的。”
“哈哈哈。”匡章長笑道:“薊城數百年不倒,燕國七百年不被胡人所滅,燕太子兵臨城下,最終兵敗於此。其一是薊城固若金湯,城內糧草儲備充足,器械完善。其二,城池雖能在危難之時,能夠抵擋外族。然,更重要的是燕國將士奮勇保衛家國。燕趙多苦寒,亦多悲壯之士。若不是子之之亂,燕國將士死者數十萬,眾人惶恐,百姓離心。我們安能不足五十日抵擋燕都。其三,城內的燕王子之,號稱燕國當世名將,擅長攻防。太子平小勝,便輕視敵人,落得大敗。”
“薊城地勢險峻,城高池闊,防守也是固若金湯。城內器械完善,糧草儲備充盈。今十萬大軍駐守,又有燕王親自登城督戰。此戰,的確是不好攻打。”司馬稠問道,“按將軍如此說,我們硬攻,不僅無果,還會付出沉重地代價。燕王據守不出,我們一年也攻不下薊城。”
匡章笑道:“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池。”
司馬稠譏諷道:“山河之固,此國之寶也。燕國存七百年不滅,此乃山河之險,祖宗之靈。”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匡章揚聲道:“若要國家長存,傳至萬世,不在山川之險,而在君王之德。”
司馬稠仔細品味這句話的深意,拱手道:“聞將軍之言,如獲至寶。匡章將軍,薊城如何破之。”
匡章拱手迴禮,“燕王子之乃人臣,奪了君位,此乃大逆。我們遠道而來,討伐不義之邦,就是為了匡扶正義,以正君臣之道。今,子之倒行逆施,災禍連連,導致燕地大亂,死者數十萬,眾人惶恐,百姓怨聲載道。子之無德,在險要的山河,亦不能保。”
司馬稠乃聰慧之人,一點便領悟,笑道:“匡章將軍是打算利用姬姓一族大做文章。”
“正是。”匡章點了點頭,“百姓過不好,必會想念舊主。燕國本來就是姬姓天下。我們以姬姓大做文章,燕地之眾便會痛恨子之,打開城門,恭迎我軍。”
“匡章將軍,利用姬姓,離間城內之眾。此計不錯。”司馬稠犯疑道:“燕王噲在城內,我們如何利用。”
“燕王噲禪國子之,築高台,告天地,山川大河。官吏、百姓多親眼目睹。我們不可利用。”匡章唇角含笑道:“燕國大亂,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乃燕王噲昏聵所使。燕地之眾,不會說燕王噲昏聵,隻會把矛盾轉嫁給子之。燕地之眾,越憤怒,對我們越有利。我們助燕太子平重登大位,形勢不利於子之。”
司馬稠問道:“燕太子平逃亡無終山,我們如何尋。”
“我們兵臨薊城,燕太子平知道這個消息。”匡章道:“我們不用找他,他也會出來找我們的。”
正在說話之際,齊將田盼前來道:“稟告主將,燕太子平到。”
燕太子平拱手道:“兩國之恩德,如同再造。平,謝過兩位。”
“太子,我們來晚了,讓你受苦了。”匡章臉色一沉,問道:“太子在齊宮所說的話,可還記得。”
“平,莫不敢忘。”姬平道:“平得王位,以齊為尊。”
“我中山國也出兵幫太子複位。”司馬稠問道:“太子,我中山國又能得到什麽。”
“燕、中山兩國,世代和平,永無兵戈之患。”姬平言語誠懇道:“請兩位助我一臂之力。”
匡章和司馬稠交換一個眼神,達成協議,齊聲道:“願為太子效力。”
姬平鄭重行了一個國禮,正色道:“平,謝過兩位。”
匡章拱手道:“若要攻下薊城,還請太子助我等。”
“請將軍吩咐。”
不多時,戰鼓雷鳴,齊、中山兩國列陣上前準備攻城。燕王子之手持長劍親自督戰。子之、子玉、鹿毛壽等人,登城望去。齊、中山聯軍漫山遍野,不見盡頭。眾人吸了一口冷氣,心知此戰是一場決定生死地大戰。忽然,戰鼓聲停歇,一人走在聯軍最前麵。
子玉看清那人麵龐後,驚色道:“王上是反賊姬平。”
鹿毛壽驚出一身冷汗,“敵人好生狡猾,讓姬平前來有說諸將士,離間我軍軍心。”
“反賊,速來受死。”子之奪過一張大弓,拉了一個滿月,嗖地一聲,射了過去。
姬平揮劍,撥掉射來的箭矢,提聲道:“諸位將士,我迴來了。子之逼迫吾王禪位,亂了人臣之道。子之倒行逆施,導致我國動蕩,死者數萬。今齊、中山大兵壓境,是為了匡扶正道,重樹君臣綱紀。也是為了幫助我們脫離這種朝不保夕地生活。我大燕國的將士們,拿起你們手中地長劍,斬殺反賊。為你們死去的親人報仇。”
姬平提高聲調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齊、中山兩國將士也齊聲高唿。
司馬稠奸笑道:“匡章將軍,這就是你的計謀。”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匡章注視眼前地場景,冷道:“我們二十萬大軍強兵壓境,圍了薊城半月。燕軍士氣,早已被我們龐大氣勢瓦解。燕人不肯降,一則是懼怕子之淫威。二則是擔心投降後自己的命運。燕太子歸來,讓燕人看到了生機,燕國可破。”
“好一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司馬稠背後驚出一身冷汗。慶幸地是齊國和中山國是朋友。若是敵人,中山國危矣。
“斬殺反賊,以正君臣之道。”匡章拔除長劍,振臂一唿道:“三軍將士聽令,攻城。”
聯軍如潮水一般往薊城湧去。子之見聯軍發動進攻,拔出長劍,高唿道:“全軍聽令,保衛國都,擊殺來犯之敵。”
燕國守將姬邊急色而來,泣道:“王上,敵人攻破東門。”
子之怒色道:“子玉將軍何在。”
“子玉將軍為國戰死。”姬邊道:“東門守不住了。王上,快逃吧!在不逃就來不及了。”
子之怒色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