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極寒外出
末世重生之全家低調苟著 作者:酒朵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雪紛紛揚揚下了半個月,小鎮上的大部分人都選擇迴村裏貓著。
大部分道路都被埋在積雪下麵,政府人力有限,隻能清除省道和重要路段的積雪,所以省道的路是暢通的,環衛工人的工資在原來的基礎上麵每周還額外補貼煤炭和大米或食用油。
新圩村一部分人的家門被大雪埋了開不了門,那些經常清理積雪的家庭房子周圍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不至於出不了門。
蘇家不僅每天都會收拾房子周邊的積雪,這些天還利用極寒低溫製作大大小小的冰塊存進空間。
可食用的小冰塊直接用燒開的水冷卻製作,以後極熱喝冷飲的時候放點冰塊進去絕對的舒爽。
大冰塊直接用之前囤的塑膠框裝上井水靜置一晚上就行,家裏的自來水管裏麵被冰了一部分,水流隻有過去的一半大,蘇家寧願用井水更方便。
一個塑膠框裝滿水都要一百多斤,基本都是王傑和蘇章明兩個人負責把凍結實的冰塊倒模出來。
後院空地有限,每天隻能做30個大冰塊和8大桶小冰塊。
蘇雲空間的食品區邊上堆了上百個大冰塊,蘇雲雖然不能進入空間,但是用意識堆疊這些冰塊卻是輕而易舉的。
反正他們閑著也是閑著,大雪封路期間也不需要去別人家串門,蘇雲時不時就用意識在空間裏麵神遊,把各個區域的物資進行重新整理堆疊,之前用不到的頂層空間也都盡量擺滿了對應的物資。
就這樣空出來了一半的閑置區域。
蘇小姑和蘇媽無比享受這種宅在家一邊追電視劇一邊做美食的日子。
蘇雲整理空間的時候發現很多需要處理和清洗的物資,她們就著廚房的溫水不緊不慢的洗洗切切。
收的土豆泥多,他們拿出一半清洗,切片、切絲、切塊備用。
萵筍去皮裝袋備用。
有一批雞毛菜品相不太好,全部拿出來挑揀好的放空間,不好的就和土豆皮一起拿去喂雞。
空間的幾百斤馬蹄需要清洗削皮備用,一家人拿著削皮刀削了好久才處理完。
兩車甘蔗占地方暫時沒有專業的榨汁機榨汁,蘇雲就在備忘錄上麵登記,下次有機會弄一台家庭版的的小甘蔗榨汁機。
一家人之前忙著掙錢討生活聚少離多,沒有像現在停下腳步認真的做一日三餐,也幾乎沒一起看過一部完整的電視劇,這段時間經過張麗麗的安利,一家人開始追電視劇《人世間》,惹得蘇爸一直和孩子們講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大雪還在下,目前看來村裏大多數人家的存糧都是足夠吃一年半載的,大家逢年過節囤的雞鴨魚肉和零食都足夠吃一段時間了,更別說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些存糧。
但是自從停電以後,一部分人從外麵趕迴來,村裏氣氛一下子詭異了起來。
像蘇家這種常年在鎮上做生意,偶爾才迴村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在停電後陸續迴到村裏,村裏的親戚有的高興,有的卻開始提防了起來。
最大的矛盾就是借東西,該不該借、能不能借、借多少、什麽時候還、怎麽還?
一些之前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現在卻能輕易毀掉人和人之間的情感。
群裏偶爾還能看到他們之間的對話。
“@孟達方,你前幾天來我家借木炭,該還了吧,我家也沒多少了。”
“不就一點木炭嗎,你怎麽這麽小氣。”
“你說我小氣?你自己說過兩天還我的,你不講信用。”
“現在我上哪裏給你弄木炭,車子都啟動不了,再緩緩。”孟達方也很鬱悶,自己拖家帶口從鎮上迴來村裏避寒,就問堂哥家借了一些木炭過度一下,才幾天就急著追問了,堂嫂真不給麵子。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20斤木炭你賠我300斤柴,不然你以後別和我借東西。”李潔妮以前都是被孟達方他們家看不起的,這次極寒迴來孟達方過來借木炭,看親戚的麵子不好意思不借,她本來就憋屈,生怕孟達方以後還要和他借糧食,幹脆在群裏吵開了,要是老死不相往來就更好了,自家的糧食就不用補貼給外麵迴村的孟達方。
和他有一樣心思的人不少,現在看到親戚上門拜訪十有八九就是借東西的,特別是那些之前搬出去定居現在又搬迴來的人。
“這事不要群裏說,我自己找我堂哥說去!!!”
“你別拿你堂哥壓我,我不吃這一套......”
“各位鄉親父老,我剛從縣裏趕迴來,家裏有多餘的木炭和糧食可以賣給我嗎?價格絕對合適。”李翰家裏其實還有一些糧食,他想多囤幾包放在家裏。
“@李翰,問你大伯家啊,他家每年種七八畝田,最不缺糧食。”
“我大伯年前就賣了呀,也沒多少了。”
有好事的村民搭腔:“你問問阿蘭他們家賣不賣,他們今年不是沒找到車運糧食取賣。”
“好咧,誰有他家的電話,我問問。”
“沒有”
“沒有”
“我也沒有”
“你問問村長,他肯定有。”
可惜他算盤打錯了,蘇雲之前就和蘭爸說今年不太平,糧食絕對不能賣。
群裏還能發微信的,也不知道用什麽方法充電的,現在大部分人手機沒電,所有的電器都用不了,取暖器,電飯鍋,電磁爐和熱水器基本成了擺設。
本來靠取暖器續命的村民一下子隻能靠柴火和煤炭取暖做飯,短期內不會有什麽問題,但是長期這樣下去,等煤炭燒完了,屋子和屋外一樣冷的時候就會出人命。
譚哥早在剛停電的時候就在群裏發了通知,要每家每戶都把門口的積雪清理幹淨,各家還要出一個人參加公共道路的清雪行動。
蘇雲家就讓王傑和蘇章明帶著孩子們去參加集體清雪活動,就當作身體鍛煉了,各種兒童型的鐵鍬齊齊上陣,鏟雪的氣勢不輸成年人。
譚哥忍不住給蘇家的孩子們豎起大拇指,這麽冷的天氣,別說孩子了,很多大人都不願意出門。
別人家的孩子都躲在家裏烤火取暖,村裏能出來參加清雪的隻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還有3成的家庭沒有派人出來清雪。
大家花了一周才把村道上的雪給清幹淨,沒有參加清雪的,大家就敲門叫人,後來實在不願意出人的家庭,大家掃雪的時候也會避開他們家門口,隻清理村道。
清雪過後村裏串門的人開始多起來,大多數是用自家多的東西去換別人多的東西。
以物易物似乎從現在開始流行起來。
清雪後蘭爸又開始去後山撿柴,順道蘇雲送了幾次雞蛋和牛奶,還有半袋帶殼的花生,蘇雲迴了一些糖果,兩包牛肉丸和一個豬腳,蘭爸每次拿到東西都小心翼翼的包好,藏在板車上用雨布蓋好帶迴去給阿蘭解饞。
李翰果然打電話他買糧食,但他電話早就被凍得沒辦法開機,李翰就帶著自己老婆直接上門買糧食,蘭爸不肯賣被李翰老婆指著鼻子罵他愚蠢,有錢不知道掙,眼睛瞎了,腦子也壞了。
這些蘭爸沒和蘇雲提起,是小表舅路過他家聽到的,然後來蘇家串門的時候講給蘇雲聽的。
蘇雲讓他多關照阿蘭一家,畢竟兩家離得近,有急事還能幫襯一下。
蘭爸家人少原本準備的年貨就不多,除了常見的臘肉和對聯,還有一些水果和炒貨就沒有買其他東西,年前買的幾斤五花肉早就吃完了,家裏的菜除了臘肉和自己做的菜幹就是一些豆類,菜地種的蘿卜都被大雪埋在下麵,全都都凍壞了。
那些凍壞的蘿卜挖出來放在地窖裏麵存著也能吃。
在蘇雲這邊拿的豬腳和肉丸子兩人都舍不得吃,每迴饞了就取一點點和凍壞的蘿卜一起燉了吃,剩下的菜湯再留著下次泡飯吃。
極寒來臨一個月,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據說管雲雨的龍王在這一天不是被雷驚醒就是被虔誠的人們喚醒,人們祈禱風調雨順,萬物複蘇,民間稱為春龍抬頭。
大家正月不理發,就等著這一天排隊理頭發,寓意一年中揚眉吐氣,運氣旺旺。
特別是家裏有小孩子的,取學業有成,身體健康的美好向往。
蘇家決定今天集體把頭發給剪了,這一個月以來,大家都是一周洗一次頭發,不僅護理起來費事,洗完要及時吹幹不然會感冒,蘇雲還被自己的頭發電到幾次。
反正現在大家出門都戴著帽子的,沒人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這一個月沒外出,家裏悄悄的在地下室安裝了發電機。
發電機每周都開一天,今天剛好是大家最喜歡的來電日,蘇雲在三樓給孩子們用兒童電動理發剪剪了帥氣的寸頭,6歲的小表妹留了齊耳短發,剪好發型孩子們直接在超大浴桶裏麵洗了澡,張麗麗把孩子們要穿的衣服都提前放進烘幹機加熱一下,再給孩子們都配上幹淨的鞋襪。
弄完小孩子,張麗麗和蘇雲互相給彼此剪了個利落的短發,頓時感覺腦袋輕鬆了不少。
蘇媽和蘇小姑也在一樓互相幫忙剪頭發,蘇爸和蘇章明兩人剪了沒一會就吵起來了,兩人頭上都是狗啃似的發型,讓人看了忍俊不禁,最後還是王傑拿著配套的短梳給兩人重新推了一遍才作罷。
剪完頭發,美美的洗了個熱水澡,大家都拿出常用的電子產品充電,二樓的小房間平時放一些烘幹機和家用蓄電池,這會兒裏麵插座都用滿了,手機平板手電筒還有平時經常使用的家用蓄電池都在充電。
平時發電機不開的時候,一個小型蓄電池也足夠一家人一個月的日常使用,所以蘇家隻有在洗澡這一天才會打開發電機。
空間裏麵大大小小的蓄電池都在極寒之前充滿了。能不燒油就不燒油。
這幾天群裏幾乎沒有人說話了,估計手機都關機了。
手機倒是還有信號,一家人圍著火爐,一邊烤肉一邊刷新聞。
蘇雲拿出兩個迷你收音機給小孩子們聽著玩,幾個娃娃時不時搗鼓一下,胡亂聽著收音,雖然所有頻道都在報道極寒相關的話題,但是孩子們並沒有認真取聽,他們更箱拿著工具把收音機拆了看看裏麵的零件。
王傑把未來可能需要用到的頻道都做了標記登記在本子上。
不得不說新圩村村幹部的組織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村道的積雪隔幾天就安排人清理,車子還能啟動的話就可以開車去鎮上或其他村串門了。
今天周末,天氣還不錯。
早上9點太陽出來了,外麵一片金色銀色互相輝映,照得人要睜不開眼。
溫度也慢慢升高,蘇家想去鎮上看一看情況,剛好趁這個時間再拿出一些糧食過明路。
迴村裏一個多月了,雖然有小爺爺和小外婆的幫助,但是糧食總有吃完的時候,是時候出去采買了,盡管隻是做做樣子,但是這個不走不能省。
蘇雲和王傑還想去王家村轉一轉看一下小靜最近怎麽樣了,他們手機前幾天就聯係不上了,估計充電寶都用完了。
蘇小姑不愛湊熱鬧就沒跟著去,自從收到蘭爸的黃豆,又叫蘇雲再拿20斤黃豆用大盆子全給泡上,打算今天拉著蘇爸做豆腐。
第一次做豆腐,兩人心裏沒底就沒敢做太多,怕浪費黃豆。
兄妹兩個難得單獨在一起做事,一邊聊著小時候的事情一邊感歎世道混亂。
上午蘇雲從空間拿出兩桶孕婦奶粉和一個充滿電的1000wh戶外便攜式蓄電池、一板雞蛋和5斤凍牛肉放在尾箱。
這一款蓄電池隻能存1度電,但如果隻給手機充電,大概能充滿70次左右,關鍵時候還是很實用的。
大雪封村已經一個多月了,洛央鎮周圍大部分的村莊都在積極清雪通車,但是路上行駛的車還是很少,大多數車因為低溫無法啟動點不上火。
蘇家今天開貨拉拉麵包車,反正這車是從深城開迴來的,過了明路的,也沒有人懷疑。
太陽出來了,新圩村今天格外熱鬧,很多人都想趁著好天氣去走一走家裏的親戚,或者出去看一看買一點吃的用的。
目前村裏好幾百輛車子隻有30部車子能啟動,村頭的大榕樹下麵熱熱鬧鬧的,有拚車的有托信的,蘇雲並不願意其他人同行,孩子們都留在家跟著蘇小姑和蘇爸用祖傳的石磨磨黃豆漿,貨拉拉坐了5個大人準備出發。
蘇媽蘇章明和張麗麗上了車,蘇雲就把車廂堆滿了木柴,車裏的空隙也都填滿了木柴,確保再也不可能多坐下一個人才罷休。
王傑等蘇雲把貨拉拉塞滿上車時車上的空調溫度已經調至令人舒服的26度,一股暖風在車裏圍繞,沒一會車裏的溫度就上來了,和車外的溫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路麵還結著薄冰,天上還在下著小雪,早上剛清理的村道又積了幾厘米厚的雪。
王傑開著車慢悠悠的從村尾往村頭駛去,新能源的車子本身聲音也不大。
車子路過村頭的大榕樹時,許多人攔著蘇家的貨拉拉想要搭便車。
“嬸子,是去鎮子上嗎?搭個車行嗎?”
平時並不怎麽來往的一個年輕人扒著窗戶往車裏看。
“哎呀,小李啊,外麵是去鎮上沒錯,可我車裏都滿了呀,實在坐不下。”
小王看到蘇雲即便是坐在副駕駛也抱著幾捆木材,實在沒辦法就說可以坐車廂。
車廂打開裏麵滿滿當當都塞滿了柴火,鬱悶的小王想爆粗口。
他家裏也有車,就是啟動不了,一大早跑來蹭車,不是滿員就是不同路。
這蘇家運了一車子木頭,看起來不是去換糧食就是送人的,算他倒黴,這會他看蘇家的人越發不順眼,被拒絕之後立馬變了臉色又跑迴大榕樹下麵生悶氣。
其他人看到滿車的柴也是拿蘇家沒辦法,誰家沒幾個親戚在鎮上,木炭、糧食、木材現在可是緊俏貨,現在送禮不送錢,送這三樣大家都喜歡。
車子緩緩駛出村子,在沒人的地方,蘇雲把車子上麵的柴都收進空間。
這一次他們佯裝去小鎮,也是想看看鎮上的超市還開門不開門,打聽一下還能不能買到一些東西,到時候根據情況讓空間的東西過明路。
車子保持著40碼的速度往前開,路上也遇到七八輛在行駛的車子,原來50分鍾的路,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小鎮。
這裏情況和村裏情況不同,停電之後大多數人選擇了迴村過冬,隻有小部分外地人還住在鎮上,所以看起來格外冷清。
政府的人力隻能保證省道和主要街道通暢,其他地方也是顧不上的。
蘇雲幾人先圍著小鎮兜了一圈發現鎮上隻有最大的那一家超市還開著門,其他超市門口的積雪已經把周圍都堵住了。
先去那些小超市轉一圈,他們也發現了不同尋常的地方,有一個超市側麵小門被人開了小口子,路上的積雪明顯是被清理過的,現在社會秩序還沒有崩潰,大家就算是偷盜也不敢明目張膽,本來蘇雲也沒打算現在就去把超市收了,但是現在又縣城的便宜撿,他們打算進去瞧一瞧。
鎮上滯留的人就這樣螞蟻搬家一樣隔幾天弄一點迴去,這些人現在看起來並沒有很過分,畢竟這些外地人也害怕氣溫迴升後會有人找他們的麻煩。
而且他們也不敢一次拿太多東西,大家都知道法不責眾,索性每家都去拿、一次隻拿一點,有一些過意不去的就去收銀台放了一些現金求個心理安慰。
這個超市本就是外地人開的,年前老板就帶著家人都迴浙省過年了,留了一些本地員工在上班,過完年員工們也迴不來超市,所以超市目前是無人值守的狀態。
對於零元購蘇雲本來就沒有什麽思想負擔,倒是蘇媽和張麗麗覺得這樣有些不好,心裏又害怕又激動,總感覺超市老板在某個角落盯著他們。
蘇雲隻能耐心和他們說,現在不進去,下次再來估計超市就被搬空了,救命的糧食盡量不拿,給別人一條活路,隻拿那些沒人要的。
幾人順著僅能通過一個人的雪道進入,走到超市側門的鐵皮門處,那裏被人開了一個半人高的小口子,從小口子望進去,幾輛購物車淩亂的擺在收銀台門口。
地上散落著一些空的零食包裝盒,頭頂的監控線都被人剪斷了。
王傑手裏拿著一根鋼棍率先貓著腰進去,幾人小心翼翼的沿著外層的貨架往裏麵走。
超市原本的貨架上是整齊的碼放的商品的,這會食品區貨架已經有些淩亂不堪,許多商品直接散落在地上,看起來像是有人急匆匆掃了下來。
蘇章明和王傑生怕超市裏麵還有其他人,大家都沒出聲,蘇雲伸手進白色的雙肩包從空間拿了幾把小砍刀分給大家防身,一樓的重災區就是米麵糧油方便麵等速食產品。
蘇雲一家隻拿了5箱掛麵和3箱火腿走到一個死角收進空間。
超市一樓並沒有看到人,幾人朝二樓慢慢走去,這個小超市隻有兩層樓,一樓主要賣食物和文具,二樓主要賣生活用品。
2樓明顯很少人來過,各種水杯,鍋碗瓢盆,嬰兒車,掃把,拖把之類的都沒有人動過的痕跡,巡視一圈沒發現有人,大概現在是白天沒人敢光明正大的進來拿東西。
一家人在二樓呆了15分鍾,收了5個購物車的日用品,3輛嬰兒車,3輛學步車,農村常用5升大容量保溫水壺8個,外形實在是老土,幾朵紅豔豔的大牡丹印在瓶身,瓶身也是喜慶的大紅色,一看就是老奶奶喜歡的保溫壺,20個帶蓋的塑膠水桶,20個不鏽鋼鐵桶,30個圖到掉渣的鐵臉盆,水杯,毛巾,紙巾,濕巾,衛生巾,拖把和掃把若幹。
二樓還有個小型的服裝超市,剛好在擺冬裝,收了一些百搭保暖耐髒的衣服襪子,蘇雲一家沒有什麽興趣繼續逛了,整個超市的東西還沒自己空間的東西多。
東西質量都一般,且花色造型都有些老土,完全是為了迎合大媽們的審美進貨的。
蘇媽倒是覺得2樓的東西都挺實用,非常適合在農村使用。
摔不壞的鍋碗瓢盆。
耐髒又保暖的棉外套。
拖把也是足夠實在,不是那種掛著幾條布輕易就折斷的種類。
幾人又小心翼翼退到超市一樓,在收銀台附近溜達一圈,看到收銀台上麵零散的放著一些現金,用幾瓶被東城冰坨的飲料壓著。
收銀台後麵的玻璃櫃是鎖著的,裏麵有許多煙酒和茶葉。
蘇章明眼睛都亮了幾分,連忙繞進去,在櫃台下麵找到了鑰匙還看到了一些煙酒的存貨和幾箱常用的電池存貨。
用眼神暗示蘇雲進來收東西,蘇雲蹲下身,悄悄的把櫃台下麵的東西都收走。
上百罐茶葉隻是看起來包裝華麗了一些,裏麵其實都是最普通的茶葉,盒裝的茶葉也有一百來盒,都是亂七八糟的品牌,蘇雲沒嫌棄,直接就收了,這些包裝五花八門的茶葉用來送禮也是不錯的。
空間裏囤的好幾個品種的茶葉和茶餅都是留著自家喝的,送人這事還真沒考慮過。
蘇雲不懂煙,什麽黃真龍、紅真龍、甲天下、紅塔山、劉三姐、中華、紅河、白沙、藍沙、芙蓉王、雲煙、玉溪等等,反正統統收進空間的空地上,等迴家再收拾。
但是看蘇章明的表情就知道這些煙讓他dna動了,零元購真香。
煙酒茶不是生存必備物資,蘇媽和張麗麗沒有一點心裏負擔,現在幹起活像是完全上手的慣犯,麻利的把櫃子裏麵的存貨都抱出來。
小地方沒有什麽像樣的紅酒,這些紅酒還不如張麗麗自己釀的果酒好喝。
但是白酒還是不錯的,瀘州老窖、紅星二鍋頭、本地的三花釀都算不錯的。
其中庫存最多的就是二鍋頭和三花釀,收了好幾箱,其他的酒估計銷量不太好,每樣隻收了20多瓶酒沒看到庫存了。
把煙酒茶和電池都收進空間,眾人沒再留戀,若無其事的離開了超市。
轉頭去了鎮上唯一營業的嘉榮超市,其他商品價格都上調了一些,裏麵米麵糧油庫存非常少,價格也非常之離譜。
一斤米高達35元
一桶大豆油高達1200元
一包鹽40元
一包掛麵280元
一瓶醬油290元
離譜,貴的離譜
即使這麽離譜也還是快要賣斷貨,蘇雲拍了些價格的照片存在手機。
然後買了一些油、鹽、醬油、醃製粉等等。
他是打算拍了照片放在村群裏麵,不管大家買不買,至少能證明蘇家確實來超市“血拚”了。
購物小票到時候給小靜、蘭爸、小爺爺、小外婆他們看,如果他們想要買那就照這個價格勻給他們。
這個世界上,隻有付出了得到的東西才會特別珍惜,蘇家想做好人,但是不想做爛好人。
鹽買了足足100包,其他的隻買了十幾份。
人不吃鹽就沒力氣,蘇雲打算每家勻20包鹽,到時候要不要就看他們自己的覺悟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東西都喂到嘴邊了還不會吃,那就沒辦法了。
大部分道路都被埋在積雪下麵,政府人力有限,隻能清除省道和重要路段的積雪,所以省道的路是暢通的,環衛工人的工資在原來的基礎上麵每周還額外補貼煤炭和大米或食用油。
新圩村一部分人的家門被大雪埋了開不了門,那些經常清理積雪的家庭房子周圍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不至於出不了門。
蘇家不僅每天都會收拾房子周邊的積雪,這些天還利用極寒低溫製作大大小小的冰塊存進空間。
可食用的小冰塊直接用燒開的水冷卻製作,以後極熱喝冷飲的時候放點冰塊進去絕對的舒爽。
大冰塊直接用之前囤的塑膠框裝上井水靜置一晚上就行,家裏的自來水管裏麵被冰了一部分,水流隻有過去的一半大,蘇家寧願用井水更方便。
一個塑膠框裝滿水都要一百多斤,基本都是王傑和蘇章明兩個人負責把凍結實的冰塊倒模出來。
後院空地有限,每天隻能做30個大冰塊和8大桶小冰塊。
蘇雲空間的食品區邊上堆了上百個大冰塊,蘇雲雖然不能進入空間,但是用意識堆疊這些冰塊卻是輕而易舉的。
反正他們閑著也是閑著,大雪封路期間也不需要去別人家串門,蘇雲時不時就用意識在空間裏麵神遊,把各個區域的物資進行重新整理堆疊,之前用不到的頂層空間也都盡量擺滿了對應的物資。
就這樣空出來了一半的閑置區域。
蘇小姑和蘇媽無比享受這種宅在家一邊追電視劇一邊做美食的日子。
蘇雲整理空間的時候發現很多需要處理和清洗的物資,她們就著廚房的溫水不緊不慢的洗洗切切。
收的土豆泥多,他們拿出一半清洗,切片、切絲、切塊備用。
萵筍去皮裝袋備用。
有一批雞毛菜品相不太好,全部拿出來挑揀好的放空間,不好的就和土豆皮一起拿去喂雞。
空間的幾百斤馬蹄需要清洗削皮備用,一家人拿著削皮刀削了好久才處理完。
兩車甘蔗占地方暫時沒有專業的榨汁機榨汁,蘇雲就在備忘錄上麵登記,下次有機會弄一台家庭版的的小甘蔗榨汁機。
一家人之前忙著掙錢討生活聚少離多,沒有像現在停下腳步認真的做一日三餐,也幾乎沒一起看過一部完整的電視劇,這段時間經過張麗麗的安利,一家人開始追電視劇《人世間》,惹得蘇爸一直和孩子們講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大雪還在下,目前看來村裏大多數人家的存糧都是足夠吃一年半載的,大家逢年過節囤的雞鴨魚肉和零食都足夠吃一段時間了,更別說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些存糧。
但是自從停電以後,一部分人從外麵趕迴來,村裏氣氛一下子詭異了起來。
像蘇家這種常年在鎮上做生意,偶爾才迴村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在停電後陸續迴到村裏,村裏的親戚有的高興,有的卻開始提防了起來。
最大的矛盾就是借東西,該不該借、能不能借、借多少、什麽時候還、怎麽還?
一些之前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現在卻能輕易毀掉人和人之間的情感。
群裏偶爾還能看到他們之間的對話。
“@孟達方,你前幾天來我家借木炭,該還了吧,我家也沒多少了。”
“不就一點木炭嗎,你怎麽這麽小氣。”
“你說我小氣?你自己說過兩天還我的,你不講信用。”
“現在我上哪裏給你弄木炭,車子都啟動不了,再緩緩。”孟達方也很鬱悶,自己拖家帶口從鎮上迴來村裏避寒,就問堂哥家借了一些木炭過度一下,才幾天就急著追問了,堂嫂真不給麵子。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20斤木炭你賠我300斤柴,不然你以後別和我借東西。”李潔妮以前都是被孟達方他們家看不起的,這次極寒迴來孟達方過來借木炭,看親戚的麵子不好意思不借,她本來就憋屈,生怕孟達方以後還要和他借糧食,幹脆在群裏吵開了,要是老死不相往來就更好了,自家的糧食就不用補貼給外麵迴村的孟達方。
和他有一樣心思的人不少,現在看到親戚上門拜訪十有八九就是借東西的,特別是那些之前搬出去定居現在又搬迴來的人。
“這事不要群裏說,我自己找我堂哥說去!!!”
“你別拿你堂哥壓我,我不吃這一套......”
“各位鄉親父老,我剛從縣裏趕迴來,家裏有多餘的木炭和糧食可以賣給我嗎?價格絕對合適。”李翰家裏其實還有一些糧食,他想多囤幾包放在家裏。
“@李翰,問你大伯家啊,他家每年種七八畝田,最不缺糧食。”
“我大伯年前就賣了呀,也沒多少了。”
有好事的村民搭腔:“你問問阿蘭他們家賣不賣,他們今年不是沒找到車運糧食取賣。”
“好咧,誰有他家的電話,我問問。”
“沒有”
“沒有”
“我也沒有”
“你問問村長,他肯定有。”
可惜他算盤打錯了,蘇雲之前就和蘭爸說今年不太平,糧食絕對不能賣。
群裏還能發微信的,也不知道用什麽方法充電的,現在大部分人手機沒電,所有的電器都用不了,取暖器,電飯鍋,電磁爐和熱水器基本成了擺設。
本來靠取暖器續命的村民一下子隻能靠柴火和煤炭取暖做飯,短期內不會有什麽問題,但是長期這樣下去,等煤炭燒完了,屋子和屋外一樣冷的時候就會出人命。
譚哥早在剛停電的時候就在群裏發了通知,要每家每戶都把門口的積雪清理幹淨,各家還要出一個人參加公共道路的清雪行動。
蘇雲家就讓王傑和蘇章明帶著孩子們去參加集體清雪活動,就當作身體鍛煉了,各種兒童型的鐵鍬齊齊上陣,鏟雪的氣勢不輸成年人。
譚哥忍不住給蘇家的孩子們豎起大拇指,這麽冷的天氣,別說孩子了,很多大人都不願意出門。
別人家的孩子都躲在家裏烤火取暖,村裏能出來參加清雪的隻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還有3成的家庭沒有派人出來清雪。
大家花了一周才把村道上的雪給清幹淨,沒有參加清雪的,大家就敲門叫人,後來實在不願意出人的家庭,大家掃雪的時候也會避開他們家門口,隻清理村道。
清雪過後村裏串門的人開始多起來,大多數是用自家多的東西去換別人多的東西。
以物易物似乎從現在開始流行起來。
清雪後蘭爸又開始去後山撿柴,順道蘇雲送了幾次雞蛋和牛奶,還有半袋帶殼的花生,蘇雲迴了一些糖果,兩包牛肉丸和一個豬腳,蘭爸每次拿到東西都小心翼翼的包好,藏在板車上用雨布蓋好帶迴去給阿蘭解饞。
李翰果然打電話他買糧食,但他電話早就被凍得沒辦法開機,李翰就帶著自己老婆直接上門買糧食,蘭爸不肯賣被李翰老婆指著鼻子罵他愚蠢,有錢不知道掙,眼睛瞎了,腦子也壞了。
這些蘭爸沒和蘇雲提起,是小表舅路過他家聽到的,然後來蘇家串門的時候講給蘇雲聽的。
蘇雲讓他多關照阿蘭一家,畢竟兩家離得近,有急事還能幫襯一下。
蘭爸家人少原本準備的年貨就不多,除了常見的臘肉和對聯,還有一些水果和炒貨就沒有買其他東西,年前買的幾斤五花肉早就吃完了,家裏的菜除了臘肉和自己做的菜幹就是一些豆類,菜地種的蘿卜都被大雪埋在下麵,全都都凍壞了。
那些凍壞的蘿卜挖出來放在地窖裏麵存著也能吃。
在蘇雲這邊拿的豬腳和肉丸子兩人都舍不得吃,每迴饞了就取一點點和凍壞的蘿卜一起燉了吃,剩下的菜湯再留著下次泡飯吃。
極寒來臨一個月,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據說管雲雨的龍王在這一天不是被雷驚醒就是被虔誠的人們喚醒,人們祈禱風調雨順,萬物複蘇,民間稱為春龍抬頭。
大家正月不理發,就等著這一天排隊理頭發,寓意一年中揚眉吐氣,運氣旺旺。
特別是家裏有小孩子的,取學業有成,身體健康的美好向往。
蘇家決定今天集體把頭發給剪了,這一個月以來,大家都是一周洗一次頭發,不僅護理起來費事,洗完要及時吹幹不然會感冒,蘇雲還被自己的頭發電到幾次。
反正現在大家出門都戴著帽子的,沒人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這一個月沒外出,家裏悄悄的在地下室安裝了發電機。
發電機每周都開一天,今天剛好是大家最喜歡的來電日,蘇雲在三樓給孩子們用兒童電動理發剪剪了帥氣的寸頭,6歲的小表妹留了齊耳短發,剪好發型孩子們直接在超大浴桶裏麵洗了澡,張麗麗把孩子們要穿的衣服都提前放進烘幹機加熱一下,再給孩子們都配上幹淨的鞋襪。
弄完小孩子,張麗麗和蘇雲互相給彼此剪了個利落的短發,頓時感覺腦袋輕鬆了不少。
蘇媽和蘇小姑也在一樓互相幫忙剪頭發,蘇爸和蘇章明兩人剪了沒一會就吵起來了,兩人頭上都是狗啃似的發型,讓人看了忍俊不禁,最後還是王傑拿著配套的短梳給兩人重新推了一遍才作罷。
剪完頭發,美美的洗了個熱水澡,大家都拿出常用的電子產品充電,二樓的小房間平時放一些烘幹機和家用蓄電池,這會兒裏麵插座都用滿了,手機平板手電筒還有平時經常使用的家用蓄電池都在充電。
平時發電機不開的時候,一個小型蓄電池也足夠一家人一個月的日常使用,所以蘇家隻有在洗澡這一天才會打開發電機。
空間裏麵大大小小的蓄電池都在極寒之前充滿了。能不燒油就不燒油。
這幾天群裏幾乎沒有人說話了,估計手機都關機了。
手機倒是還有信號,一家人圍著火爐,一邊烤肉一邊刷新聞。
蘇雲拿出兩個迷你收音機給小孩子們聽著玩,幾個娃娃時不時搗鼓一下,胡亂聽著收音,雖然所有頻道都在報道極寒相關的話題,但是孩子們並沒有認真取聽,他們更箱拿著工具把收音機拆了看看裏麵的零件。
王傑把未來可能需要用到的頻道都做了標記登記在本子上。
不得不說新圩村村幹部的組織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村道的積雪隔幾天就安排人清理,車子還能啟動的話就可以開車去鎮上或其他村串門了。
今天周末,天氣還不錯。
早上9點太陽出來了,外麵一片金色銀色互相輝映,照得人要睜不開眼。
溫度也慢慢升高,蘇家想去鎮上看一看情況,剛好趁這個時間再拿出一些糧食過明路。
迴村裏一個多月了,雖然有小爺爺和小外婆的幫助,但是糧食總有吃完的時候,是時候出去采買了,盡管隻是做做樣子,但是這個不走不能省。
蘇雲和王傑還想去王家村轉一轉看一下小靜最近怎麽樣了,他們手機前幾天就聯係不上了,估計充電寶都用完了。
蘇小姑不愛湊熱鬧就沒跟著去,自從收到蘭爸的黃豆,又叫蘇雲再拿20斤黃豆用大盆子全給泡上,打算今天拉著蘇爸做豆腐。
第一次做豆腐,兩人心裏沒底就沒敢做太多,怕浪費黃豆。
兄妹兩個難得單獨在一起做事,一邊聊著小時候的事情一邊感歎世道混亂。
上午蘇雲從空間拿出兩桶孕婦奶粉和一個充滿電的1000wh戶外便攜式蓄電池、一板雞蛋和5斤凍牛肉放在尾箱。
這一款蓄電池隻能存1度電,但如果隻給手機充電,大概能充滿70次左右,關鍵時候還是很實用的。
大雪封村已經一個多月了,洛央鎮周圍大部分的村莊都在積極清雪通車,但是路上行駛的車還是很少,大多數車因為低溫無法啟動點不上火。
蘇家今天開貨拉拉麵包車,反正這車是從深城開迴來的,過了明路的,也沒有人懷疑。
太陽出來了,新圩村今天格外熱鬧,很多人都想趁著好天氣去走一走家裏的親戚,或者出去看一看買一點吃的用的。
目前村裏好幾百輛車子隻有30部車子能啟動,村頭的大榕樹下麵熱熱鬧鬧的,有拚車的有托信的,蘇雲並不願意其他人同行,孩子們都留在家跟著蘇小姑和蘇爸用祖傳的石磨磨黃豆漿,貨拉拉坐了5個大人準備出發。
蘇媽蘇章明和張麗麗上了車,蘇雲就把車廂堆滿了木柴,車裏的空隙也都填滿了木柴,確保再也不可能多坐下一個人才罷休。
王傑等蘇雲把貨拉拉塞滿上車時車上的空調溫度已經調至令人舒服的26度,一股暖風在車裏圍繞,沒一會車裏的溫度就上來了,和車外的溫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路麵還結著薄冰,天上還在下著小雪,早上剛清理的村道又積了幾厘米厚的雪。
王傑開著車慢悠悠的從村尾往村頭駛去,新能源的車子本身聲音也不大。
車子路過村頭的大榕樹時,許多人攔著蘇家的貨拉拉想要搭便車。
“嬸子,是去鎮子上嗎?搭個車行嗎?”
平時並不怎麽來往的一個年輕人扒著窗戶往車裏看。
“哎呀,小李啊,外麵是去鎮上沒錯,可我車裏都滿了呀,實在坐不下。”
小王看到蘇雲即便是坐在副駕駛也抱著幾捆木材,實在沒辦法就說可以坐車廂。
車廂打開裏麵滿滿當當都塞滿了柴火,鬱悶的小王想爆粗口。
他家裏也有車,就是啟動不了,一大早跑來蹭車,不是滿員就是不同路。
這蘇家運了一車子木頭,看起來不是去換糧食就是送人的,算他倒黴,這會他看蘇家的人越發不順眼,被拒絕之後立馬變了臉色又跑迴大榕樹下麵生悶氣。
其他人看到滿車的柴也是拿蘇家沒辦法,誰家沒幾個親戚在鎮上,木炭、糧食、木材現在可是緊俏貨,現在送禮不送錢,送這三樣大家都喜歡。
車子緩緩駛出村子,在沒人的地方,蘇雲把車子上麵的柴都收進空間。
這一次他們佯裝去小鎮,也是想看看鎮上的超市還開門不開門,打聽一下還能不能買到一些東西,到時候根據情況讓空間的東西過明路。
車子保持著40碼的速度往前開,路上也遇到七八輛在行駛的車子,原來50分鍾的路,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小鎮。
這裏情況和村裏情況不同,停電之後大多數人選擇了迴村過冬,隻有小部分外地人還住在鎮上,所以看起來格外冷清。
政府的人力隻能保證省道和主要街道通暢,其他地方也是顧不上的。
蘇雲幾人先圍著小鎮兜了一圈發現鎮上隻有最大的那一家超市還開著門,其他超市門口的積雪已經把周圍都堵住了。
先去那些小超市轉一圈,他們也發現了不同尋常的地方,有一個超市側麵小門被人開了小口子,路上的積雪明顯是被清理過的,現在社會秩序還沒有崩潰,大家就算是偷盜也不敢明目張膽,本來蘇雲也沒打算現在就去把超市收了,但是現在又縣城的便宜撿,他們打算進去瞧一瞧。
鎮上滯留的人就這樣螞蟻搬家一樣隔幾天弄一點迴去,這些人現在看起來並沒有很過分,畢竟這些外地人也害怕氣溫迴升後會有人找他們的麻煩。
而且他們也不敢一次拿太多東西,大家都知道法不責眾,索性每家都去拿、一次隻拿一點,有一些過意不去的就去收銀台放了一些現金求個心理安慰。
這個超市本就是外地人開的,年前老板就帶著家人都迴浙省過年了,留了一些本地員工在上班,過完年員工們也迴不來超市,所以超市目前是無人值守的狀態。
對於零元購蘇雲本來就沒有什麽思想負擔,倒是蘇媽和張麗麗覺得這樣有些不好,心裏又害怕又激動,總感覺超市老板在某個角落盯著他們。
蘇雲隻能耐心和他們說,現在不進去,下次再來估計超市就被搬空了,救命的糧食盡量不拿,給別人一條活路,隻拿那些沒人要的。
幾人順著僅能通過一個人的雪道進入,走到超市側門的鐵皮門處,那裏被人開了一個半人高的小口子,從小口子望進去,幾輛購物車淩亂的擺在收銀台門口。
地上散落著一些空的零食包裝盒,頭頂的監控線都被人剪斷了。
王傑手裏拿著一根鋼棍率先貓著腰進去,幾人小心翼翼的沿著外層的貨架往裏麵走。
超市原本的貨架上是整齊的碼放的商品的,這會食品區貨架已經有些淩亂不堪,許多商品直接散落在地上,看起來像是有人急匆匆掃了下來。
蘇章明和王傑生怕超市裏麵還有其他人,大家都沒出聲,蘇雲伸手進白色的雙肩包從空間拿了幾把小砍刀分給大家防身,一樓的重災區就是米麵糧油方便麵等速食產品。
蘇雲一家隻拿了5箱掛麵和3箱火腿走到一個死角收進空間。
超市一樓並沒有看到人,幾人朝二樓慢慢走去,這個小超市隻有兩層樓,一樓主要賣食物和文具,二樓主要賣生活用品。
2樓明顯很少人來過,各種水杯,鍋碗瓢盆,嬰兒車,掃把,拖把之類的都沒有人動過的痕跡,巡視一圈沒發現有人,大概現在是白天沒人敢光明正大的進來拿東西。
一家人在二樓呆了15分鍾,收了5個購物車的日用品,3輛嬰兒車,3輛學步車,農村常用5升大容量保溫水壺8個,外形實在是老土,幾朵紅豔豔的大牡丹印在瓶身,瓶身也是喜慶的大紅色,一看就是老奶奶喜歡的保溫壺,20個帶蓋的塑膠水桶,20個不鏽鋼鐵桶,30個圖到掉渣的鐵臉盆,水杯,毛巾,紙巾,濕巾,衛生巾,拖把和掃把若幹。
二樓還有個小型的服裝超市,剛好在擺冬裝,收了一些百搭保暖耐髒的衣服襪子,蘇雲一家沒有什麽興趣繼續逛了,整個超市的東西還沒自己空間的東西多。
東西質量都一般,且花色造型都有些老土,完全是為了迎合大媽們的審美進貨的。
蘇媽倒是覺得2樓的東西都挺實用,非常適合在農村使用。
摔不壞的鍋碗瓢盆。
耐髒又保暖的棉外套。
拖把也是足夠實在,不是那種掛著幾條布輕易就折斷的種類。
幾人又小心翼翼退到超市一樓,在收銀台附近溜達一圈,看到收銀台上麵零散的放著一些現金,用幾瓶被東城冰坨的飲料壓著。
收銀台後麵的玻璃櫃是鎖著的,裏麵有許多煙酒和茶葉。
蘇章明眼睛都亮了幾分,連忙繞進去,在櫃台下麵找到了鑰匙還看到了一些煙酒的存貨和幾箱常用的電池存貨。
用眼神暗示蘇雲進來收東西,蘇雲蹲下身,悄悄的把櫃台下麵的東西都收走。
上百罐茶葉隻是看起來包裝華麗了一些,裏麵其實都是最普通的茶葉,盒裝的茶葉也有一百來盒,都是亂七八糟的品牌,蘇雲沒嫌棄,直接就收了,這些包裝五花八門的茶葉用來送禮也是不錯的。
空間裏囤的好幾個品種的茶葉和茶餅都是留著自家喝的,送人這事還真沒考慮過。
蘇雲不懂煙,什麽黃真龍、紅真龍、甲天下、紅塔山、劉三姐、中華、紅河、白沙、藍沙、芙蓉王、雲煙、玉溪等等,反正統統收進空間的空地上,等迴家再收拾。
但是看蘇章明的表情就知道這些煙讓他dna動了,零元購真香。
煙酒茶不是生存必備物資,蘇媽和張麗麗沒有一點心裏負擔,現在幹起活像是完全上手的慣犯,麻利的把櫃子裏麵的存貨都抱出來。
小地方沒有什麽像樣的紅酒,這些紅酒還不如張麗麗自己釀的果酒好喝。
但是白酒還是不錯的,瀘州老窖、紅星二鍋頭、本地的三花釀都算不錯的。
其中庫存最多的就是二鍋頭和三花釀,收了好幾箱,其他的酒估計銷量不太好,每樣隻收了20多瓶酒沒看到庫存了。
把煙酒茶和電池都收進空間,眾人沒再留戀,若無其事的離開了超市。
轉頭去了鎮上唯一營業的嘉榮超市,其他商品價格都上調了一些,裏麵米麵糧油庫存非常少,價格也非常之離譜。
一斤米高達35元
一桶大豆油高達1200元
一包鹽40元
一包掛麵280元
一瓶醬油290元
離譜,貴的離譜
即使這麽離譜也還是快要賣斷貨,蘇雲拍了些價格的照片存在手機。
然後買了一些油、鹽、醬油、醃製粉等等。
他是打算拍了照片放在村群裏麵,不管大家買不買,至少能證明蘇家確實來超市“血拚”了。
購物小票到時候給小靜、蘭爸、小爺爺、小外婆他們看,如果他們想要買那就照這個價格勻給他們。
這個世界上,隻有付出了得到的東西才會特別珍惜,蘇家想做好人,但是不想做爛好人。
鹽買了足足100包,其他的隻買了十幾份。
人不吃鹽就沒力氣,蘇雲打算每家勻20包鹽,到時候要不要就看他們自己的覺悟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東西都喂到嘴邊了還不會吃,那就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