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年夜飯
末世重生之全家低調苟著 作者:酒朵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起來有模有樣,隔壁村路過遇見了,有樣學樣,一時間大馬路上的車都少了不少。
蘇雲和譚闖關係不錯,平時微信聊天蘇雲都叫他譚哥。
譚哥家裏做雞鴨鵝養殖,逢年過節蘇雲也會去他家買上幾隻留著過年。
40歲的譚哥結婚晚,一兒一女兩孩子都比蘇雲的孩子小,他家裏還有兩個弟弟,大弟弟譚江和蘇雲一個班的,小弟弟譚海和蘇章明一個班的,大家都是同學,平時偶爾也會約著吃飯吹牛。
譚哥給村裏60以下16歲以上的人排了值班表,符合值班條件的有600多人,分兩個卡口每天14個人輪流值班,都是三班倒,白天2人一組,晚上3人一組。
蘇雲家靠近後村卡口,家裏人全部安排在後村這邊了,走路過去5分鍾就到了。
弟弟被安排和村裏的高材生蒙哲一起值班,蘇雲十幾年前高中的時候還追過蒙哲,這還是情竇初開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兩人從小學到初中和高中都在一個班級,蘇雲對超級學霸蒙哲有莫名的好感,那時候不僅家長誇他性格好,就連老師也愛誇他學習好,高中的時候蘇雲大著膽子寫了情書,結果被拒絕了。
蘇雲當時心裏確實有一點點不服氣,覺得被拒絕很丟臉,以至於後來見著蒙哲都躲著走,之後也沒在聯係,直到大學畢業後才知道蒙哲交的女朋友是他們的高中同學。不過那時候蘇雲也在和王傑談戀愛,所有的事情都是聽家裏長輩閑聊才知道。
蒙哲前幾年生了一男一女,在市裏買了房子,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這幾天蘇家很熱鬧,大人們每天吃了早餐就帶著孩子們去後山撿柴、掏鳥窩、捕魚、挖野菜等,有時候一去就是大半天才迴來,用蘇爸的話說:趁著極寒來臨之前多帶孩子們上山“玩一玩”,就當鍛煉身體了,就怕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有時候剛從後山迴來洗個手吃個飯就提著幾條魚去小爺爺家和小外婆家到處串門閑聊。
但也並不是真的閑聊,主要是為了看看兩家今年囤的糧食夠不夠吃,還好他們每年都留了夠吃一年的新米放著,剩下多的糧食才拿出去賣。
村裏大部分人都用上了天然氣或者電磁爐電飯鍋做飯,除了煮豬食,也隻有老人家還在堅持燒柴,所以後山上的柴隨處可見,盡管蘇家每天帶著孩子們上後山撿柴,也隻是清了非常小的一片區域。
這幾天全家的生活節奏都慢了下來,不用囤貨之後大家的心情變得格外的輕鬆。
蘇雲在家一邊烤火一邊烤著從集市上收迴來的本地花生、板栗和紅薯,一陣陣烤紅薯的香味彌漫在廚房,蘇雲烤上癮了,數量太多吃不完,幹脆每次烤好了就放進空間裏麵留著下次再吃。
章明帶著幾個娃去村裏溜達累了就跑到廚房找吃的,不一會烤好的紅薯和板栗就被當成零嘴吃沒了,蘇章明拿著一條烤的冒糖油的紅薯一邊吹氣一邊剝皮,小孩子們有樣學樣拿著紅薯模仿他的動作,蘇媽嫌他們太吵,把人趕去客廳去吃。
蘇小姑和蘇媽在廚房調薺菜餡,玉米豬肉餡,冬菇馬蹄餡和芹菜豬肉餡,等極寒來了就包餃子,到時候做好的餃子直接拿到室外冷凍好再收起來,關於如何薅極寒的羊毛,蘇家做了很多的準備。
小孩子們吃了零嘴還裝了一些上二樓客廳看電視,好不容易放寒假,大家也沒著急給他們布置作業,就讓他們在村裏多玩一段時間。
譚哥今年養了一大批雞鴨鵝都賣不出去,本想著過年大掙一筆,沒想到又遇上疫情又被封村,家裏的雞鴨鵝至少還有一半沒訂出去,愁得他每天在村裏亂轉。
蘇爸和蘇章明、王傑這段時間把家裏的圍牆加高了,又在房子周圍有泥路的地方都倒上水泥以方便後期鏟雪除積雪,還特意加深了屋子周圍的導水渠,這樣子就算後期冰雪融化,後山的積水順著水渠流到村裏的大水渠裏麵。
在地下室二層隔了一個小房間安置了發電機,用隔音棉把小房間裏麵都貼滿才真正的達到隔音的效果。
重生第60天1月18日,大年三十,白天溫度零下2到3度,早上起床就能看到路邊的雜草附了一層白霜,放在後院的洗臉盆的水表麵結了一層薄冰,氣溫比往年低一些,一大早蘇爸帶著家裏的4個小孩子在地下室的訓練場練習跳繩。
蘇媽在屋頂整理之前做的臘腸和臘肉,數量太多足足晾了一個多月才將漸晾好。
蘇雲和張麗麗兩人早上在村裏閑逛的時候被譚哥逮住聊天,然後兩個人就被拐去她家買了10隻能下蛋的雞和10隻鴨子,空間裏麵殺好的雞鴨太多了,所以這20隻就養在老房子那邊,這樣既不會吵到孩子們休息,又能從廚房後門過去喂食,以後孩子們吃雞蛋鴨蛋也可以過明路。
蘇小姑在廚房做早餐,今天吃小籠包,豆漿,香菇肉沫粥。
等做好早餐,在廚房中間支兩張桌子,大桌子挨著一張小桌子,7大4小坐在一起吃飯也不覺得擁擠。
早上10點譚哥在前院喊人:“章明家的出來一個人。蘇章明從餐邊櫃裏拿起一包煙走出去。把院子大門打開:“譚哥怎麽來了,進屋坐坐?”說著遞過去一支煙。
譚哥對這個比自己小十來歲又能說會道的弟弟也挺有好感,揚了揚手裏的排班表:“不了,過來通知你今晚你值班,下午4點到晚上12點,後山卡口別忘了,還有做好防護,口罩必須戴好。”
農村人平時不習慣戴口罩,除非趕集才象征性戴一戴,安全意識並沒有那麽強。
蘇章明拿出打火機給譚哥點上煙說道:忘不了,一定準時去,就是我家女同誌要在家帶孩子,他們的班讓我們家幾個男的去可以吧,保證不耽誤事。”
譚哥眯著眼睛吸了一口煙,:“這個沒問題,隻要家裏有人頂著就行,別人家也是互相換著來,你這都到村尾了,要注意後山那邊的移民,他們經常走這條道,對了,今年你家怎麽都迴來過年了,以前不是都在鎮上過年嗎,以前隻有大年初二才迴來做殺豬飯,今年提前那麽多?”
蘇章明擺擺手:“嗨,還不是疫情鬧的,今年工商局把市場關了之後生意沒得做就提前迴來住一段時間,你也知道我家這房子建好了也沒說明機會住,趁我姐和姐夫今年迴來的早,我們一家人也團聚團聚,哥你有空來我家喝酒啊,博威媽今年釀了葡萄酒,高低咱們得喝一杯。”
譚闖歎氣道:“行,等我處理完我山上的雞鴨就找你喝酒,也不知道我這雞鴨鵝啥時候能賣完,現在有訂單都送不出去了,愁死了。”
蘇章明安慰道:“最好都趕到暖棚去,大過年的就別放山上養了,不然大過年的你還得安排幾個人上山撿蛋。”
譚哥無奈到:“隻能先這樣了,你嫂子天天抱怨一年365天,我350天在山上,都吵好幾次架了”
譚哥家在村子的中心地帶,從另一條路上山喂雞的話開車10分鍾就能到,每天起早貪黑去照料雞鴨鵝,也是挺辛苦,這兩年年也掙了錢剛把房子做好,家裏兩個弟弟還沒分家,全都住一起。
瞎聊了一會探戈就要走了,他要去山上把雞鴨趕去暖棚,下午還要忙活年夜飯。
蘇章明搓搓凍得通紅的耳朵問道:“姐,咱們要不要多囤一點活的雞鴨。”
“暫時不要了,引人注意不好,意思一下就行。”
張麗麗帶著孩子在二樓看安全教育的視頻,內容都是自然災害自我保護係列,蘇家大人小孩都需要學習各種求生自保的技能,要做到每個人如果遇到險境立能快速利用身邊一切資源進行自救。
蘇媽媽和蘇小姑在忙年夜飯,蘇爸爸和王傑在清理後院的水井,蘇雲和蘇章明兩個人貼對聯,掛燈籠。
剛貼完對聯就快4點了,蘇章明穿上外套去值班,蘇雲特意在他衣服裏麵貼了幾片暖寶寶,拿了件雨衣給他套著,蘇章明不解道:“又沒下雨穿個雨衣多奇怪。”
蘇雲強製要求他穿上雨衣:“雨衣是擋風的,飯點給你送飯過去,你再帶個充電寶和手電筒過去,在外麵還是要小心。”
今晚蘇小姑和蘇媽做了一桌子豐盛的年夜飯:白切雞:醬血鴨、清蒸鱸魚,西蘭花炒蝦仁、梅菜扣肉、紅燒豬蹄、肉丸火鍋和牛百葉各種配菜。
開飯之前,張麗麗給蘇章明用三層保溫盒裝了一些送過去。
此時天剛黑下來蘇章明正和蒙哲一人拿著一部手機在一起打王者,蒙哲的老婆李梅也剛好也來送飯。
李梅是蘇雲同學,當初蘇雲追過蒙哲的事情她是知道的,雖然心裏介意但是表麵上也當不知道,畢竟當年蒙哲沒接受蘇雲讓她麵對蘇雲的時候總是有一點優越感的。
看到送飯的不是蘇雲而是張麗麗,李梅禮貌性打了個招唿和蒙哲閑聊了幾分鍾就迴去吃年夜飯了,張麗麗眼觀鼻鼻觀心也呆了一會就迴去了,村裏同齡人圈子就這麽大,很多八卦總是不經意就知道了。
加上蒙哲學曆好,工作也好,老婆也是公務員,一家子鐵飯碗,村裏人都覺得他們一家簡直是幸福家庭的模板。
張麗麗覺得自己家大姐也不差,姐夫年輕有為,不僅身高腿長,長得也帥氣,也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吃過年夜飯,王傑盯著天氣預報看,蘇爸也在刷新聞,現在的天氣預報什麽都看不出來,一切都顯得那麽平靜。
蘇媽在柴火灶上麵架了了兩口鍋燒著水,蘇雲和弟媳在收拾碗筷準備用灶台上麵的熱水洗碗。
蘇小姑拿著米糠拌著一些剁碎的老菜葉去隔壁老房子喂雞。
孩子們在一樓大廳看今年春晚,節目加了很多抗擊疫情的元素和氣象類型的小品,蘇雲覺得國家應該早就預測到了氣象異常,利用春晚小品科普了一些極寒自救的知識。
“為什麽國家不直接公布極寒的到來?”蘇雲納悶。
“現在說雖然能拯救一部分人,但是會讓很多別有用心之人製造混亂,到時候恐怕連前期的穩定都維持不來,你想啊,要是那些心術不正的人提前知道了極寒來臨,他們會像我們一樣安分的囤物過自己的小日子嗎?隻怕燒殺搶劫都是家常便飯,那些有錢的拚了命的囤食物,沒錢的沒渠道買吃的,好人都要變壞人。”王傑分析道,“即便極寒凍死一部分人也算是優勝劣汰的一部分吧,群眾至少在前麵幾個月的緩衝期內自己會加強自我保護。而且我看網上反饋的那些信息,近期很多國家已經在悄悄的收集糧食和各種資源了,說不定已經規劃好了救援基地了。”
“誰說不是呢,要是公布出來了還沒到極寒就要死很多人。”蘇雲歎口氣,心裏突然有些煩悶。
等收拾完廚房已經八點鍾了,張麗麗給值班的蘇章明送了一點瓜子和果幹過去解悶。
蘇章明一邊嗑瓜子一邊刷手機,時不時和旁邊的蒙哲閑聊兩句,寒風一陣一陣吹的人骨頭都疼,蘇章明穿著雨衣倒是能擋住一些寒風。倒是蒙哲不停的跺腳搓手哈氣,牙齒冷到打顫。
這鬼天氣倒是比往年冷多了。
除夕守夜小孩們是熬不到12點的,9點鍾就陸續上樓洗澡睡覺了,幾個大人守著電視機繼續看著春晚,大家穿著加厚的居家服嗑著瓜子閑聊。
一盆火紅的碳爐放在茶幾旁邊,上麵架著一塊鐵絲網,鐵絲網上麵烤著一些板栗花生,屋子裏也被烘得暖洋洋的。
這個春節蘇家過得比往年更舒服更自在了。
張麗麗盯著手機微信一會問一下蘇章明冷不冷,要不要送點東西過去,小兩口濃情蜜意恨不得一起去值班。
零點鍾聲一過,蘇雲去廚房把家裏的水龍頭開著蓄水,這是他們這邊的傳統,水代表財,寓意財源滾滾來。
大家把買迴來的煙花和鞭炮在前院擺好,蘇章明剛好換班迴來一起放煙花,此時整個村落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和煙花聲響徹天際。
還好房子加裝了隔音隔熱棉,孩子們睡覺前就把門窗都關好了,在房間聽到的鞭炮聲非常小,並沒有吵醒小孩子。
相隔壁二十米遠的一戶鄰居潘敏家,年年都要在除夕夜比誰家的煙花放的多放的久,據說是放到最後的那一家來年可以過得比別人更好,蘇家並不在乎這種說法,象征性放完煙花收拾收拾就迴房間睡覺了,蘇雲迷迷糊糊感覺一直到淩晨一點鄰居家的煙花炮竹聲才消停,哎......這些錢多買點糧食和煤炭多好啊。
晚上蘇雲就做了個奇怪的夢,潘敏家的錢全部都長了翅膀飛到天上去了,變成了一朵朵煙花在綻放。
蘇雲和譚闖關係不錯,平時微信聊天蘇雲都叫他譚哥。
譚哥家裏做雞鴨鵝養殖,逢年過節蘇雲也會去他家買上幾隻留著過年。
40歲的譚哥結婚晚,一兒一女兩孩子都比蘇雲的孩子小,他家裏還有兩個弟弟,大弟弟譚江和蘇雲一個班的,小弟弟譚海和蘇章明一個班的,大家都是同學,平時偶爾也會約著吃飯吹牛。
譚哥給村裏60以下16歲以上的人排了值班表,符合值班條件的有600多人,分兩個卡口每天14個人輪流值班,都是三班倒,白天2人一組,晚上3人一組。
蘇雲家靠近後村卡口,家裏人全部安排在後村這邊了,走路過去5分鍾就到了。
弟弟被安排和村裏的高材生蒙哲一起值班,蘇雲十幾年前高中的時候還追過蒙哲,這還是情竇初開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兩人從小學到初中和高中都在一個班級,蘇雲對超級學霸蒙哲有莫名的好感,那時候不僅家長誇他性格好,就連老師也愛誇他學習好,高中的時候蘇雲大著膽子寫了情書,結果被拒絕了。
蘇雲當時心裏確實有一點點不服氣,覺得被拒絕很丟臉,以至於後來見著蒙哲都躲著走,之後也沒在聯係,直到大學畢業後才知道蒙哲交的女朋友是他們的高中同學。不過那時候蘇雲也在和王傑談戀愛,所有的事情都是聽家裏長輩閑聊才知道。
蒙哲前幾年生了一男一女,在市裏買了房子,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這幾天蘇家很熱鬧,大人們每天吃了早餐就帶著孩子們去後山撿柴、掏鳥窩、捕魚、挖野菜等,有時候一去就是大半天才迴來,用蘇爸的話說:趁著極寒來臨之前多帶孩子們上山“玩一玩”,就當鍛煉身體了,就怕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有時候剛從後山迴來洗個手吃個飯就提著幾條魚去小爺爺家和小外婆家到處串門閑聊。
但也並不是真的閑聊,主要是為了看看兩家今年囤的糧食夠不夠吃,還好他們每年都留了夠吃一年的新米放著,剩下多的糧食才拿出去賣。
村裏大部分人都用上了天然氣或者電磁爐電飯鍋做飯,除了煮豬食,也隻有老人家還在堅持燒柴,所以後山上的柴隨處可見,盡管蘇家每天帶著孩子們上後山撿柴,也隻是清了非常小的一片區域。
這幾天全家的生活節奏都慢了下來,不用囤貨之後大家的心情變得格外的輕鬆。
蘇雲在家一邊烤火一邊烤著從集市上收迴來的本地花生、板栗和紅薯,一陣陣烤紅薯的香味彌漫在廚房,蘇雲烤上癮了,數量太多吃不完,幹脆每次烤好了就放進空間裏麵留著下次再吃。
章明帶著幾個娃去村裏溜達累了就跑到廚房找吃的,不一會烤好的紅薯和板栗就被當成零嘴吃沒了,蘇章明拿著一條烤的冒糖油的紅薯一邊吹氣一邊剝皮,小孩子們有樣學樣拿著紅薯模仿他的動作,蘇媽嫌他們太吵,把人趕去客廳去吃。
蘇小姑和蘇媽在廚房調薺菜餡,玉米豬肉餡,冬菇馬蹄餡和芹菜豬肉餡,等極寒來了就包餃子,到時候做好的餃子直接拿到室外冷凍好再收起來,關於如何薅極寒的羊毛,蘇家做了很多的準備。
小孩子們吃了零嘴還裝了一些上二樓客廳看電視,好不容易放寒假,大家也沒著急給他們布置作業,就讓他們在村裏多玩一段時間。
譚哥今年養了一大批雞鴨鵝都賣不出去,本想著過年大掙一筆,沒想到又遇上疫情又被封村,家裏的雞鴨鵝至少還有一半沒訂出去,愁得他每天在村裏亂轉。
蘇爸和蘇章明、王傑這段時間把家裏的圍牆加高了,又在房子周圍有泥路的地方都倒上水泥以方便後期鏟雪除積雪,還特意加深了屋子周圍的導水渠,這樣子就算後期冰雪融化,後山的積水順著水渠流到村裏的大水渠裏麵。
在地下室二層隔了一個小房間安置了發電機,用隔音棉把小房間裏麵都貼滿才真正的達到隔音的效果。
重生第60天1月18日,大年三十,白天溫度零下2到3度,早上起床就能看到路邊的雜草附了一層白霜,放在後院的洗臉盆的水表麵結了一層薄冰,氣溫比往年低一些,一大早蘇爸帶著家裏的4個小孩子在地下室的訓練場練習跳繩。
蘇媽在屋頂整理之前做的臘腸和臘肉,數量太多足足晾了一個多月才將漸晾好。
蘇雲和張麗麗兩人早上在村裏閑逛的時候被譚哥逮住聊天,然後兩個人就被拐去她家買了10隻能下蛋的雞和10隻鴨子,空間裏麵殺好的雞鴨太多了,所以這20隻就養在老房子那邊,這樣既不會吵到孩子們休息,又能從廚房後門過去喂食,以後孩子們吃雞蛋鴨蛋也可以過明路。
蘇小姑在廚房做早餐,今天吃小籠包,豆漿,香菇肉沫粥。
等做好早餐,在廚房中間支兩張桌子,大桌子挨著一張小桌子,7大4小坐在一起吃飯也不覺得擁擠。
早上10點譚哥在前院喊人:“章明家的出來一個人。蘇章明從餐邊櫃裏拿起一包煙走出去。把院子大門打開:“譚哥怎麽來了,進屋坐坐?”說著遞過去一支煙。
譚哥對這個比自己小十來歲又能說會道的弟弟也挺有好感,揚了揚手裏的排班表:“不了,過來通知你今晚你值班,下午4點到晚上12點,後山卡口別忘了,還有做好防護,口罩必須戴好。”
農村人平時不習慣戴口罩,除非趕集才象征性戴一戴,安全意識並沒有那麽強。
蘇章明拿出打火機給譚哥點上煙說道:忘不了,一定準時去,就是我家女同誌要在家帶孩子,他們的班讓我們家幾個男的去可以吧,保證不耽誤事。”
譚哥眯著眼睛吸了一口煙,:“這個沒問題,隻要家裏有人頂著就行,別人家也是互相換著來,你這都到村尾了,要注意後山那邊的移民,他們經常走這條道,對了,今年你家怎麽都迴來過年了,以前不是都在鎮上過年嗎,以前隻有大年初二才迴來做殺豬飯,今年提前那麽多?”
蘇章明擺擺手:“嗨,還不是疫情鬧的,今年工商局把市場關了之後生意沒得做就提前迴來住一段時間,你也知道我家這房子建好了也沒說明機會住,趁我姐和姐夫今年迴來的早,我們一家人也團聚團聚,哥你有空來我家喝酒啊,博威媽今年釀了葡萄酒,高低咱們得喝一杯。”
譚闖歎氣道:“行,等我處理完我山上的雞鴨就找你喝酒,也不知道我這雞鴨鵝啥時候能賣完,現在有訂單都送不出去了,愁死了。”
蘇章明安慰道:“最好都趕到暖棚去,大過年的就別放山上養了,不然大過年的你還得安排幾個人上山撿蛋。”
譚哥無奈到:“隻能先這樣了,你嫂子天天抱怨一年365天,我350天在山上,都吵好幾次架了”
譚哥家在村子的中心地帶,從另一條路上山喂雞的話開車10分鍾就能到,每天起早貪黑去照料雞鴨鵝,也是挺辛苦,這兩年年也掙了錢剛把房子做好,家裏兩個弟弟還沒分家,全都住一起。
瞎聊了一會探戈就要走了,他要去山上把雞鴨趕去暖棚,下午還要忙活年夜飯。
蘇章明搓搓凍得通紅的耳朵問道:“姐,咱們要不要多囤一點活的雞鴨。”
“暫時不要了,引人注意不好,意思一下就行。”
張麗麗帶著孩子在二樓看安全教育的視頻,內容都是自然災害自我保護係列,蘇家大人小孩都需要學習各種求生自保的技能,要做到每個人如果遇到險境立能快速利用身邊一切資源進行自救。
蘇媽媽和蘇小姑在忙年夜飯,蘇爸爸和王傑在清理後院的水井,蘇雲和蘇章明兩個人貼對聯,掛燈籠。
剛貼完對聯就快4點了,蘇章明穿上外套去值班,蘇雲特意在他衣服裏麵貼了幾片暖寶寶,拿了件雨衣給他套著,蘇章明不解道:“又沒下雨穿個雨衣多奇怪。”
蘇雲強製要求他穿上雨衣:“雨衣是擋風的,飯點給你送飯過去,你再帶個充電寶和手電筒過去,在外麵還是要小心。”
今晚蘇小姑和蘇媽做了一桌子豐盛的年夜飯:白切雞:醬血鴨、清蒸鱸魚,西蘭花炒蝦仁、梅菜扣肉、紅燒豬蹄、肉丸火鍋和牛百葉各種配菜。
開飯之前,張麗麗給蘇章明用三層保溫盒裝了一些送過去。
此時天剛黑下來蘇章明正和蒙哲一人拿著一部手機在一起打王者,蒙哲的老婆李梅也剛好也來送飯。
李梅是蘇雲同學,當初蘇雲追過蒙哲的事情她是知道的,雖然心裏介意但是表麵上也當不知道,畢竟當年蒙哲沒接受蘇雲讓她麵對蘇雲的時候總是有一點優越感的。
看到送飯的不是蘇雲而是張麗麗,李梅禮貌性打了個招唿和蒙哲閑聊了幾分鍾就迴去吃年夜飯了,張麗麗眼觀鼻鼻觀心也呆了一會就迴去了,村裏同齡人圈子就這麽大,很多八卦總是不經意就知道了。
加上蒙哲學曆好,工作也好,老婆也是公務員,一家子鐵飯碗,村裏人都覺得他們一家簡直是幸福家庭的模板。
張麗麗覺得自己家大姐也不差,姐夫年輕有為,不僅身高腿長,長得也帥氣,也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吃過年夜飯,王傑盯著天氣預報看,蘇爸也在刷新聞,現在的天氣預報什麽都看不出來,一切都顯得那麽平靜。
蘇媽在柴火灶上麵架了了兩口鍋燒著水,蘇雲和弟媳在收拾碗筷準備用灶台上麵的熱水洗碗。
蘇小姑拿著米糠拌著一些剁碎的老菜葉去隔壁老房子喂雞。
孩子們在一樓大廳看今年春晚,節目加了很多抗擊疫情的元素和氣象類型的小品,蘇雲覺得國家應該早就預測到了氣象異常,利用春晚小品科普了一些極寒自救的知識。
“為什麽國家不直接公布極寒的到來?”蘇雲納悶。
“現在說雖然能拯救一部分人,但是會讓很多別有用心之人製造混亂,到時候恐怕連前期的穩定都維持不來,你想啊,要是那些心術不正的人提前知道了極寒來臨,他們會像我們一樣安分的囤物過自己的小日子嗎?隻怕燒殺搶劫都是家常便飯,那些有錢的拚了命的囤食物,沒錢的沒渠道買吃的,好人都要變壞人。”王傑分析道,“即便極寒凍死一部分人也算是優勝劣汰的一部分吧,群眾至少在前麵幾個月的緩衝期內自己會加強自我保護。而且我看網上反饋的那些信息,近期很多國家已經在悄悄的收集糧食和各種資源了,說不定已經規劃好了救援基地了。”
“誰說不是呢,要是公布出來了還沒到極寒就要死很多人。”蘇雲歎口氣,心裏突然有些煩悶。
等收拾完廚房已經八點鍾了,張麗麗給值班的蘇章明送了一點瓜子和果幹過去解悶。
蘇章明一邊嗑瓜子一邊刷手機,時不時和旁邊的蒙哲閑聊兩句,寒風一陣一陣吹的人骨頭都疼,蘇章明穿著雨衣倒是能擋住一些寒風。倒是蒙哲不停的跺腳搓手哈氣,牙齒冷到打顫。
這鬼天氣倒是比往年冷多了。
除夕守夜小孩們是熬不到12點的,9點鍾就陸續上樓洗澡睡覺了,幾個大人守著電視機繼續看著春晚,大家穿著加厚的居家服嗑著瓜子閑聊。
一盆火紅的碳爐放在茶幾旁邊,上麵架著一塊鐵絲網,鐵絲網上麵烤著一些板栗花生,屋子裏也被烘得暖洋洋的。
這個春節蘇家過得比往年更舒服更自在了。
張麗麗盯著手機微信一會問一下蘇章明冷不冷,要不要送點東西過去,小兩口濃情蜜意恨不得一起去值班。
零點鍾聲一過,蘇雲去廚房把家裏的水龍頭開著蓄水,這是他們這邊的傳統,水代表財,寓意財源滾滾來。
大家把買迴來的煙花和鞭炮在前院擺好,蘇章明剛好換班迴來一起放煙花,此時整個村落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和煙花聲響徹天際。
還好房子加裝了隔音隔熱棉,孩子們睡覺前就把門窗都關好了,在房間聽到的鞭炮聲非常小,並沒有吵醒小孩子。
相隔壁二十米遠的一戶鄰居潘敏家,年年都要在除夕夜比誰家的煙花放的多放的久,據說是放到最後的那一家來年可以過得比別人更好,蘇家並不在乎這種說法,象征性放完煙花收拾收拾就迴房間睡覺了,蘇雲迷迷糊糊感覺一直到淩晨一點鄰居家的煙花炮竹聲才消停,哎......這些錢多買點糧食和煤炭多好啊。
晚上蘇雲就做了個奇怪的夢,潘敏家的錢全部都長了翅膀飛到天上去了,變成了一朵朵煙花在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