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吾等道途,愈發寬廣矣
洪荒:我悟性逆天,拜師通天! 作者:浪人不太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吾輩縱橫家,當以智謀定天下,以口舌安邦國。”鬼穀子宣布立派,縱橫派從此在晉國乃至整個天下聲名鵲起,成為無數士子爭相投奔的聖地。
與此同時,萬壽山五莊觀中,鎮元子獨自坐在蒲團上,閉目沉思。他的心中既有對過往輝煌的懷念,也有對未來道路的迷茫。“紅雲所言,人皇手中或有證道混元的線索,我豈能坐視不理?”他猛地睜開眼,眼中閃過一抹決絕。
鎮元子收拾行裝,踏上了前往幽冥界的征途。這一路,他曆經艱險,與妖魔鬥智鬥勇,每一次勝利都讓他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
三人的命運,在各自的道路上悄然交織。伏羲的治世之道,讓天下百姓受益,也為他贏得了無盡的功德與氣運;鬼穀子的縱橫之術,則在亂世中攪動風雲,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梟雄與智者;而鎮元子,他的幽冥之旅雖充滿未知,卻也預示著一段新的傳奇即將開啟。
西方靈山之上,準提道人與接引道人閉目感應,一股股溫暖而磅礴的氣運之力自燕國之地湧來,融入他們的體內,修為竟在不經意間攀升至了混元一重天的大圓滿境界。二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大乘佛教廣開方便之門,小乘佛教亦能度化有緣,吾等道途,愈發寬廣矣。”
與此同時,在燕國的另一隅,冥河老祖獨坐國師府內,周身環繞著淡淡的血霧,眉宇間透露出一絲不甘與堅決。“證道混元,為何如此艱難?”他喃喃自語,卻並未有絲毫氣餒。對大道的感悟日益加深,讓他對突破半聖,乃至證道混元的道路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哼,儒道、道教立教在即,我冥河豈能缺席?且看我如何以一己之力,鎮壓諸強!”
冥河起身,手中元鼻、阿屠兩柄神劍輕輕顫動,不占因果,鋒利無雙。他心念一動,十二品功德金蓮自虛空浮現,其上光芒萬丈,護持周身。更有那無盡血海、血河大陣,隨時待命,準備應對一切挑戰。“即便是那萬壽山鎮元子,我亦不懼!”
而在遙遠的宣國,伏羲大帝望著天際,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他聽聞孔丘之名,知其非池中之物,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此人若能為我所用,定能助我宣國更上一層樓。”於是,他下令王長子代理監國,自己則換上便服,乘坐帝攆,悄無聲息地踏上了前往魯國曲阜的旅程。
“孔丘啊孔丘,你我雖未謀麵,但你的才情已讓我心生向往。此番坐而論道,定能有所收獲。”伏羲心中暗自思量,對即將到來的會麵充滿了期待。
彌勒菩薩點頭讚同,雙手合十,眼中閃過一抹堅定:“正是如此,師兄。孔丘所立儒道,其勢如日中天,我等若能參與其中,不僅可揚我佛法,更可借此契機,悟得更高深的境界。”
言罷,兩人不再猶豫,吩咐佛館頭陀妥善安排後事,便化作兩道金光,直奔魯國曲阜而去。
與此同時,晉國境內,鬼穀先生立於山巔,望著遠方,心中五味雜陳。論道之會,他雖有所得,卻也深刻感受到了孔丘儒道的深邃與廣博。“道非一家之私,儒道既可與道教爭鋒,我鬼穀之道,亦當尋其真諦。”他暗自思量,眼中閃過一抹決絕,隨即轉身下山,踏上了前往曲阜的路途。
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天下,農家、墨家、陰陽家、名家、法家、雜家、兵家、醫家……諸子百家,無不聞風而動。各家首領或巨子,或騎異獸,或禦風行,紛紛向魯國曲阜匯聚而來。一時間,魯國之地,風起雲湧,百家爭鳴的盛況即將上演。
曲阜城外,一間簡陋的茅草屋內,孔丘與子路相對而坐。子路眉頭緊鎖,顯得有些憂慮:“夫子,百家首領將至,我等卻以這簡陋之屋相待,恐有失禮數。”
孔丘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子路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居所之華美,非吾所求;學問之精深,方為吾道。你需知,修行之路,重在內心,而非外物。你近日修行,似有浮躁之氣,需靜心體悟。”
子路聞言,恍然大悟,麵露慚愧之色:“夫子教誨的是,弟子魯莽了。弟子定當銘記於心,潛心修行。”
三日之後,晨光初破曉,一位身著道袍的老者騎著青牛,緩緩行至茅屋前。他便是道家始祖,李耳。隻見他身上閃爍著玄妙的淡淡瑩光,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顯得明亮而燦爛。
“孔丘兄,別來無恙。”李耳的聲音溫和而有力,帶著老友重逢的喜悅。
孔丘起身相迎,笑容滿麵:“李耳兄,多年未見,風采依舊。快請屋內敘話。”
“李兄,別來無恙!”孔丘上前幾步,拱手作揖,眼中滿是敬佩與喜悅。
李耳微微一笑,風采依舊,仿佛歲月並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跡。“孔兄,風采更勝往昔,道行日益精進,可喜可賀。”
七十二弟子聞訊趕來,紛紛向李耳行禮,場麵莊重而溫馨。孔丘見狀,笑道:“李兄,今日得見,不如再續前緣,共論大道如何?”
李耳點頭應允,兩人並肩步入茅屋,子路等弟子迅速行動起來,搬來一個個碧綠的蒲團,圍繞在兩位大師周圍,形成一個圓形的論道場。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蒲團上,顯得格外寧靜而神聖。
“孔兄,大道至簡,卻又包羅萬象。今日,我們不妨從‘無為而治’與‘仁愛之道’談起。”李耳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蘊含無盡深意。
孔丘點頭,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李兄所言極是,吾之‘仁愛’,旨在以人文本,推己及人;而李兄之‘無為’,則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兩者看似相悖,實則相輔相成,共構天地和諧。”
隨著兩位大師的深入交流,七十二弟子無不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他們或低頭沉思,或麵露恍然之色,整個論道場上,隻有兩位大師的聲音在迴蕩,卻仿佛能穿透時空,觸及人心最深處。
就在這時,曲阜城外,一陣風起雲湧,伏羲、冥河、鬼穀等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相繼而至,他們或乘雲駕霧,或禦風而行,紛紛加入到這場千年難遇的論道盛會中來。
“孔兄,李兄,吾等不請自來,還望勿怪。”伏羲率先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爽朗。
孔丘與李耳相視一笑,起身相迎,頓時,茅屋前的蒲團上坐滿了人,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場麵蔚為壯觀。
曲阜上空,文氣如潮,流轉不息,璀璨奪目,仿佛整個天地都被這股力量所震撼。無數大能遙望此地,心中暗自讚歎,知道這將是影響後世千年的文化盛事。
“諸位,大道無形,卻存於萬物之間。吾等今日相聚,不僅是為論道,更是為了傳承與發揚。願吾等所學,能惠及蒼生,澤被後世。”孔丘慷慨陳詞,聲音激昂。
李耳則微微一笑,補充道:“孔兄所言極是。大道至簡,唯在人心。願吾等共同努力,讓這方天地更加和諧美好。”
李耳,這位道家始祖,站在眾人之前,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他緩緩開口,聲音溫和卻充滿力量:“諸位,今日論道,吾等受益匪淺,然大道無垠,吾心已決,欲往仙界一探究竟。”言罷,隻見其周身突然綻放出耀眼的仙光,紫氣東來,如龍蛇般纏繞其身,將他緩緩托舉而起,直上雲霄。
“李耳前輩,這是要飛升了嗎?”人群中有人驚唿,隨即是一片讚歎與羨慕之聲。紫氣浩蕩,綿延數千裏,仿佛連天地都為之色變。
然而,就在這震撼人心的時刻,玉清子,作為元始天尊的分神,心中卻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衝動。他望著李耳那漸行漸遠的身影,眼中閃過一絲不甘與決絕。
“我,亦要飛升!”玉清子低吼一聲,體內法力湧動,強行催動仙光,身形一晃,竟也踏空而起,一連邁出九步,每一步都伴隨著轟鳴,最終化作一道流光,緊隨李耳之後,衝入雲霄。
太清宮中,李耳的本體——太清,閉目凝神,突然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氣息迴歸。他睜開眼,眼中閃過一抹驚喜。“分神歸位,吾道成矣!”隨著分神的融合,太清隻覺體內法力澎湃,修為竟在瞬間突破至混元二重天之境,周身環繞的仙氣更加濃鬱,仿佛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
與此同時,昆侖山玉清宮內,元始天尊也感受到了分神的異動,他微微一笑,閉目感悟,片刻之後,修為亦有所提升,雖未至二重天,卻也達到了混元一重天的圓滿之境。他睜開眼,望向遠方,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
伏羲、冥河、鬼穀等人,雖未直接參與飛升,但他們的感知力何等敏銳,自然能感受到這一切。
伏羲輕撫長須,眼中閃過一抹深思:“修行之路,順其自然方為正道,強行飛升,恐非長久之計。”冥河則冷笑一聲,心中暗自盤算著自己的計劃。鬼穀則是一言不發,隻是默默觀察著這一切,心中對證道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
諸子百家紛紛上前,向孔丘躬身行禮,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夫子之言,如明燈指路,我等定當銘記於心,不負所望。”伏羲、冥河、鬼穀、燃燈、彌勒等人更是神色凝重,他們深知孔丘的修為雖未顯化於外,但其智慧與德行早已超然物外。
隨著人群逐漸散去,雲夢澤畔隻餘下幾位摯友。孔丘輕輕抬手,扶起欲再拜的眾人,笑道:“諸位道友,你我同修大道,各有千秋,何須如此多禮?鬼穀兄之縱橫術,伏羲兄之治世之道,皆玄妙非凡,我孔丘亦受益匪淺。”言罷,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仿佛已預見未來種種可能。
時光荏苒,一載匆匆而過。雲夢山鬼穀洞內,鬼穀子閉目凝神,周身環繞著淡淡的靈氣,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忽而,他雙目驟睜,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隨即大笑而出,身形一躍,化作一道流光直衝雲霄,於雲夢山巔綻放出璀璨仙光,宣告著他功德圓滿,飛升仙界。
又是兩年光景,伏羲遊曆至宣國邊境,見村舍儼然,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祥和景象。他立於村頭,望著這盛世圖景,心中轟鳴,那是對治世之道最深刻的感悟與滿足。笑聲自胸腔中迸發,響徹雲霄,那是對人間美好的最高讚譽。
“吾道已成,功德圓滿!”伏羲的聲音迴蕩在天地間,他緩緩閉目,身上開始湧現出濃鬱而燦爛的仙光,將整個人籠罩其中。村民們抬頭仰望,隻見天際之上,一道光芒萬丈的身影緩緩升起,那是他們心中的神隻,是引領他們走向繁榮的智者。
“殺伐之道,終得圓滿。”冥河低語,聲音雖輕,卻蘊含著無盡的威嚴與決絕。他閉目凝神,體內磅礴的殺伐之力瘋狂湧動,仿佛要將這天地都納入其掌控之中。隨著修為的精煉與完善,一股難以言喻的力量自他體內爆發,將他整個身軀托起,化作一道血色流光,瞬間消失在國師府內,隻留下一片空寂與震撼。
而在那遙遠的幽冥血海之中,十二品業火紅蓮緩緩旋轉,其上,冥河老祖猛然睜開眼,眼中精光四射,氣息之強橫,令整個血海都為之沸騰。他站起身來,周身殺意狂湧,仿佛連天地都為之色變。元屠、阿鼻兩柄神劍自動懸浮於身側,劍身上散發出的神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耀眼奪目,預示著它們即將飲盡更多的鮮血。
“殺伐三界,吾道不孤!”冥河老祖仰天長嘯,聲音中帶著無盡的豪邁與決絕。他的每一次揮劍,都仿佛能斬斷因果,破滅輪迴,讓三界眾生為之顫抖。
與此同時,萬壽山五莊觀中,鎮元子獨自坐在蒲團上,閉目沉思。他的心中既有對過往輝煌的懷念,也有對未來道路的迷茫。“紅雲所言,人皇手中或有證道混元的線索,我豈能坐視不理?”他猛地睜開眼,眼中閃過一抹決絕。
鎮元子收拾行裝,踏上了前往幽冥界的征途。這一路,他曆經艱險,與妖魔鬥智鬥勇,每一次勝利都讓他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
三人的命運,在各自的道路上悄然交織。伏羲的治世之道,讓天下百姓受益,也為他贏得了無盡的功德與氣運;鬼穀子的縱橫之術,則在亂世中攪動風雲,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梟雄與智者;而鎮元子,他的幽冥之旅雖充滿未知,卻也預示著一段新的傳奇即將開啟。
西方靈山之上,準提道人與接引道人閉目感應,一股股溫暖而磅礴的氣運之力自燕國之地湧來,融入他們的體內,修為竟在不經意間攀升至了混元一重天的大圓滿境界。二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大乘佛教廣開方便之門,小乘佛教亦能度化有緣,吾等道途,愈發寬廣矣。”
與此同時,在燕國的另一隅,冥河老祖獨坐國師府內,周身環繞著淡淡的血霧,眉宇間透露出一絲不甘與堅決。“證道混元,為何如此艱難?”他喃喃自語,卻並未有絲毫氣餒。對大道的感悟日益加深,讓他對突破半聖,乃至證道混元的道路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哼,儒道、道教立教在即,我冥河豈能缺席?且看我如何以一己之力,鎮壓諸強!”
冥河起身,手中元鼻、阿屠兩柄神劍輕輕顫動,不占因果,鋒利無雙。他心念一動,十二品功德金蓮自虛空浮現,其上光芒萬丈,護持周身。更有那無盡血海、血河大陣,隨時待命,準備應對一切挑戰。“即便是那萬壽山鎮元子,我亦不懼!”
而在遙遠的宣國,伏羲大帝望著天際,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他聽聞孔丘之名,知其非池中之物,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此人若能為我所用,定能助我宣國更上一層樓。”於是,他下令王長子代理監國,自己則換上便服,乘坐帝攆,悄無聲息地踏上了前往魯國曲阜的旅程。
“孔丘啊孔丘,你我雖未謀麵,但你的才情已讓我心生向往。此番坐而論道,定能有所收獲。”伏羲心中暗自思量,對即將到來的會麵充滿了期待。
彌勒菩薩點頭讚同,雙手合十,眼中閃過一抹堅定:“正是如此,師兄。孔丘所立儒道,其勢如日中天,我等若能參與其中,不僅可揚我佛法,更可借此契機,悟得更高深的境界。”
言罷,兩人不再猶豫,吩咐佛館頭陀妥善安排後事,便化作兩道金光,直奔魯國曲阜而去。
與此同時,晉國境內,鬼穀先生立於山巔,望著遠方,心中五味雜陳。論道之會,他雖有所得,卻也深刻感受到了孔丘儒道的深邃與廣博。“道非一家之私,儒道既可與道教爭鋒,我鬼穀之道,亦當尋其真諦。”他暗自思量,眼中閃過一抹決絕,隨即轉身下山,踏上了前往曲阜的路途。
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天下,農家、墨家、陰陽家、名家、法家、雜家、兵家、醫家……諸子百家,無不聞風而動。各家首領或巨子,或騎異獸,或禦風行,紛紛向魯國曲阜匯聚而來。一時間,魯國之地,風起雲湧,百家爭鳴的盛況即將上演。
曲阜城外,一間簡陋的茅草屋內,孔丘與子路相對而坐。子路眉頭緊鎖,顯得有些憂慮:“夫子,百家首領將至,我等卻以這簡陋之屋相待,恐有失禮數。”
孔丘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子路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居所之華美,非吾所求;學問之精深,方為吾道。你需知,修行之路,重在內心,而非外物。你近日修行,似有浮躁之氣,需靜心體悟。”
子路聞言,恍然大悟,麵露慚愧之色:“夫子教誨的是,弟子魯莽了。弟子定當銘記於心,潛心修行。”
三日之後,晨光初破曉,一位身著道袍的老者騎著青牛,緩緩行至茅屋前。他便是道家始祖,李耳。隻見他身上閃爍著玄妙的淡淡瑩光,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顯得明亮而燦爛。
“孔丘兄,別來無恙。”李耳的聲音溫和而有力,帶著老友重逢的喜悅。
孔丘起身相迎,笑容滿麵:“李耳兄,多年未見,風采依舊。快請屋內敘話。”
“李兄,別來無恙!”孔丘上前幾步,拱手作揖,眼中滿是敬佩與喜悅。
李耳微微一笑,風采依舊,仿佛歲月並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跡。“孔兄,風采更勝往昔,道行日益精進,可喜可賀。”
七十二弟子聞訊趕來,紛紛向李耳行禮,場麵莊重而溫馨。孔丘見狀,笑道:“李兄,今日得見,不如再續前緣,共論大道如何?”
李耳點頭應允,兩人並肩步入茅屋,子路等弟子迅速行動起來,搬來一個個碧綠的蒲團,圍繞在兩位大師周圍,形成一個圓形的論道場。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蒲團上,顯得格外寧靜而神聖。
“孔兄,大道至簡,卻又包羅萬象。今日,我們不妨從‘無為而治’與‘仁愛之道’談起。”李耳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蘊含無盡深意。
孔丘點頭,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李兄所言極是,吾之‘仁愛’,旨在以人文本,推己及人;而李兄之‘無為’,則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兩者看似相悖,實則相輔相成,共構天地和諧。”
隨著兩位大師的深入交流,七十二弟子無不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他們或低頭沉思,或麵露恍然之色,整個論道場上,隻有兩位大師的聲音在迴蕩,卻仿佛能穿透時空,觸及人心最深處。
就在這時,曲阜城外,一陣風起雲湧,伏羲、冥河、鬼穀等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相繼而至,他們或乘雲駕霧,或禦風而行,紛紛加入到這場千年難遇的論道盛會中來。
“孔兄,李兄,吾等不請自來,還望勿怪。”伏羲率先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爽朗。
孔丘與李耳相視一笑,起身相迎,頓時,茅屋前的蒲團上坐滿了人,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場麵蔚為壯觀。
曲阜上空,文氣如潮,流轉不息,璀璨奪目,仿佛整個天地都被這股力量所震撼。無數大能遙望此地,心中暗自讚歎,知道這將是影響後世千年的文化盛事。
“諸位,大道無形,卻存於萬物之間。吾等今日相聚,不僅是為論道,更是為了傳承與發揚。願吾等所學,能惠及蒼生,澤被後世。”孔丘慷慨陳詞,聲音激昂。
李耳則微微一笑,補充道:“孔兄所言極是。大道至簡,唯在人心。願吾等共同努力,讓這方天地更加和諧美好。”
李耳,這位道家始祖,站在眾人之前,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他緩緩開口,聲音溫和卻充滿力量:“諸位,今日論道,吾等受益匪淺,然大道無垠,吾心已決,欲往仙界一探究竟。”言罷,隻見其周身突然綻放出耀眼的仙光,紫氣東來,如龍蛇般纏繞其身,將他緩緩托舉而起,直上雲霄。
“李耳前輩,這是要飛升了嗎?”人群中有人驚唿,隨即是一片讚歎與羨慕之聲。紫氣浩蕩,綿延數千裏,仿佛連天地都為之色變。
然而,就在這震撼人心的時刻,玉清子,作為元始天尊的分神,心中卻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衝動。他望著李耳那漸行漸遠的身影,眼中閃過一絲不甘與決絕。
“我,亦要飛升!”玉清子低吼一聲,體內法力湧動,強行催動仙光,身形一晃,竟也踏空而起,一連邁出九步,每一步都伴隨著轟鳴,最終化作一道流光,緊隨李耳之後,衝入雲霄。
太清宮中,李耳的本體——太清,閉目凝神,突然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氣息迴歸。他睜開眼,眼中閃過一抹驚喜。“分神歸位,吾道成矣!”隨著分神的融合,太清隻覺體內法力澎湃,修為竟在瞬間突破至混元二重天之境,周身環繞的仙氣更加濃鬱,仿佛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
與此同時,昆侖山玉清宮內,元始天尊也感受到了分神的異動,他微微一笑,閉目感悟,片刻之後,修為亦有所提升,雖未至二重天,卻也達到了混元一重天的圓滿之境。他睜開眼,望向遠方,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
伏羲、冥河、鬼穀等人,雖未直接參與飛升,但他們的感知力何等敏銳,自然能感受到這一切。
伏羲輕撫長須,眼中閃過一抹深思:“修行之路,順其自然方為正道,強行飛升,恐非長久之計。”冥河則冷笑一聲,心中暗自盤算著自己的計劃。鬼穀則是一言不發,隻是默默觀察著這一切,心中對證道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
諸子百家紛紛上前,向孔丘躬身行禮,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夫子之言,如明燈指路,我等定當銘記於心,不負所望。”伏羲、冥河、鬼穀、燃燈、彌勒等人更是神色凝重,他們深知孔丘的修為雖未顯化於外,但其智慧與德行早已超然物外。
隨著人群逐漸散去,雲夢澤畔隻餘下幾位摯友。孔丘輕輕抬手,扶起欲再拜的眾人,笑道:“諸位道友,你我同修大道,各有千秋,何須如此多禮?鬼穀兄之縱橫術,伏羲兄之治世之道,皆玄妙非凡,我孔丘亦受益匪淺。”言罷,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仿佛已預見未來種種可能。
時光荏苒,一載匆匆而過。雲夢山鬼穀洞內,鬼穀子閉目凝神,周身環繞著淡淡的靈氣,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忽而,他雙目驟睜,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隨即大笑而出,身形一躍,化作一道流光直衝雲霄,於雲夢山巔綻放出璀璨仙光,宣告著他功德圓滿,飛升仙界。
又是兩年光景,伏羲遊曆至宣國邊境,見村舍儼然,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祥和景象。他立於村頭,望著這盛世圖景,心中轟鳴,那是對治世之道最深刻的感悟與滿足。笑聲自胸腔中迸發,響徹雲霄,那是對人間美好的最高讚譽。
“吾道已成,功德圓滿!”伏羲的聲音迴蕩在天地間,他緩緩閉目,身上開始湧現出濃鬱而燦爛的仙光,將整個人籠罩其中。村民們抬頭仰望,隻見天際之上,一道光芒萬丈的身影緩緩升起,那是他們心中的神隻,是引領他們走向繁榮的智者。
“殺伐之道,終得圓滿。”冥河低語,聲音雖輕,卻蘊含著無盡的威嚴與決絕。他閉目凝神,體內磅礴的殺伐之力瘋狂湧動,仿佛要將這天地都納入其掌控之中。隨著修為的精煉與完善,一股難以言喻的力量自他體內爆發,將他整個身軀托起,化作一道血色流光,瞬間消失在國師府內,隻留下一片空寂與震撼。
而在那遙遠的幽冥血海之中,十二品業火紅蓮緩緩旋轉,其上,冥河老祖猛然睜開眼,眼中精光四射,氣息之強橫,令整個血海都為之沸騰。他站起身來,周身殺意狂湧,仿佛連天地都為之色變。元屠、阿鼻兩柄神劍自動懸浮於身側,劍身上散發出的神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耀眼奪目,預示著它們即將飲盡更多的鮮血。
“殺伐三界,吾道不孤!”冥河老祖仰天長嘯,聲音中帶著無盡的豪邁與決絕。他的每一次揮劍,都仿佛能斬斷因果,破滅輪迴,讓三界眾生為之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