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淩峰前些日子和自家老爹去鎮上把藥賣了後,一共賺了四兩銀子外加九百零八文錢,古代一千銅錢為一吊錢,除了四兩銀子外,剩下的銅錢被學徒用“索”給李淩峰串了起來。


    說實話,按照古代的物價水平,李淩峰賣藥材這點錢已經夠普通農村老百姓吃大半年的了。如果節省點,不吃肉隻吃糠的話,這點錢在農村足夠三口之家用一年的了。


    李老三的雞也才賣了半兩多銀子,所以可見在醫療水平低下的古代,好的藥材是多麽不可或缺了。


    李老三和張氏沒想到自家小兒子在山裏“隨便”挖的野草都那麽值錢,更沒想到還真有人要,等李淩峰迴家後把半吊多錢拿出來放在桌上時,張氏看他的眼神都能看出個窟窿。


    “兒啊,這真是你那些寶貝賣的錢?”


    張氏不敢置信,溫婉的臉上都激動得泛起了紅暈。


    李淩峰心想這點銅錢而已,要是自己把銀子也拿出來,那不得把自家老爹老娘激動成啥樣啊?


    所以李淩峰沒把銀子拿出來,而是把那四兩銀子貼身藏好了。畢竟四兩銀子在普通老百姓眼裏可是筆大數目啊,平白拿出來惹人眼紅不說,李老三和張氏知道了也會心中不安,畢竟誰曾料到他的“野草”這麽值錢呢?


    而且這些銀子留著,他以後也可以用做做生意的本錢……


    不過光是拿出來的那九百零八文錢,都比李老三賣肥雞的多。


    張氏開心的合不攏嘴來,一邊數錢一邊對著李淩峰一陣猛誇,誇得李淩峰老臉一紅。


    張氏覺得自家幺兒人小鬼大,比院子裏的幾個堂兄弟都厲害,小小年紀人還是個小豆丁,竟然會給家裏賺錢了!


    張氏不由想到以前幾個妯娌雖然明麵上不說,但是暗地裏沒少嘲笑她兒子憨啊。


    如今頓時覺得揚眉吐氣,她們兒子聰明,給她們賺了這麽多錢了嗎?說我兒子傻?我兒子在李家幾個同輩兄弟裏最小,但是最能幹!!!


    哼!


    李淩峰看著張氏的反應,知道自己如果下次要跟著自家老爹進山的話,肯定比這次容易多了。


    李老三和李思玉也很開心。


    李老三把賣野雞的半兩多銀子交給了李老太太,對自家兒子賺的錢隻字不提。


    一來是當初大家都以為那些藥材都是草,不怎麽重視;


    二來經過之前李淩峰落水,自家老娘不願出錢請大夫的事心裏有些疙瘩,他雖是孝子,但也不想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的時候手足無措了。


    這些錢給張氏打理,當做他們三房的私房,以後玉丫頭出嫁的時候還能出點錢壓壓箱底……


    李老太太收了李老三送來的錢自然高興,想著家裏許久沒吃過豬肉了,當即數了四十個銅板打發李淩峰大伯家的老大李誌遠去村東頭的屠夫家,看看還有沒有今早趕集賣剩下的豬肉,買些迴來蒸著吃。


    而張氏則是在自己房裏頭,一遍又一遍的數銅錢,最後咧著嘴把銅錢用打了補丁的舊衣服包好,然後壓在箱子底下。


    想著這些都是自家兒子的功勞,於是取了三文錢出來賞給了李淩峰,讓他買零嘴兒吃。


    李淩峰無奈的搖搖頭,自己留了一文,把另外兩文給了李思玉。


    “阿姐,伸手。”


    李思玉乖乖把手攤開,兩枚銅錢赫然出現在手心裏,她有些驚訝的抬頭,卻正好看見李淩峰對她悄悄的眨了眨眼。


    李思玉眼眶一熱,眼睛有點像小白兔,紅紅的。


    她之前雖然繡了些繡品,但因為沒有好的布料,再加上繡工也還不到火候,一副繡品繡兩三天也隻能賣個十文錢,好點的十二文。


    但是那些錢最後都交給了張氏,按道理來說,這兩文錢才是真正意義上屬於她的錢,她心裏自然觸動。


    這是弟弟賺的,娘給了三文給弟弟零花,但弟弟卻給了自己兩文……


    時間飛逝。


    一轉眼,家喻戶曉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就隨著桂花香一起到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淩峰在現代的時候,曾在詩詞典籍上讀到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當時讀這兩句詩還沒有多少感慨,如今切身體會,也不免有些唏噓。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村裏家家戶戶都會祭月、賞月、吃月餅和飲桂酒。


    如果是在城裏,還會有賞花燈,逛廟會,猜燈謎等娛樂項目。除此以外,不少文人才子,騷人墨客更是會參加每個地方的“中秋夜宴”,聚在一起賞月飲酒,吟詩作賦,美哉妙哉!


    大夏朝的中秋習俗和我國明清時期相似,賞月活動對於瓜果有“其祭果餅必圓”的要求,而且各家各戶祭月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的方向“向月供而拜”。


    陸啟泓的《北京歲華記》中就有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麵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在《帝京景物略》中也有言:“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與今人過中秋不同,古人對中秋節是很重視的。


    所以一大早,當李淩峰還在夢中,張氏就和幾個妯娌忙前忙後了,除了準備祭月的月餅瓜果,還要準備晚上的團圓飯,以及香火紙錢,以便於祭拜先祖等等。


    吃過早飯,李淩峰就用自己的小背簍背著鐮刀,趕著幾隻鴨子出門了。幾個叔伯家的堂兄也放牛的放牛,砍材的砍材。李淩峰因為年紀小,隻有讓他放放鴨子,打打豬草,采點米湯菜喂兔子啥的。


    鄉村生活就是這麽樸實無華。


    等李淩峰迴家的時候,家裏歡聲笑語一片,李淩峰還沒進家門口,就聽見了四嬸爽朗的笑聲。待進院門,就看見一個身材高挑,體態均勻的男子正在院中逗弄比自己大一個月的小堂哥李仲安,這也是李淩峰第一次見他在這個世界的四叔。


    “這是老三家的淩峰吧,看著可比以前結實了不少。”李老四笑眯眯的看著李淩峰。


    “四叔。”李淩峰恭謹的叫了一聲,然後把背簍放在了豬圈旁邊土牆砌的雜物間裏。


    李老四衝李淩峰招招手,笑容親切,示意他過去。


    李淩峰心裏有些忐忑,但還是乖乖的走了過去。


    李老四從包裏摸出了兩顆糖遞給了李淩峰,這是他在鎮上做活兒時主家賞的,除了留給自家兒女的,他還給了幾個小輩一人一顆,還剩兩顆,就幹脆一起給了李淩峰。


    李淩峰忐忑的心瞬間安定了,笑著接了過來:“謝謝四叔。”


    糖在古代來說算得上是奢侈品了,畢竟現在糖的產量低,提取難度大,但畢竟李淩峰是個現代人,對於看見糖沒有別人那麽大的反應。


    而且,雖然在現代吃過各種各樣的甜品,但說實話他對甜食也算不上熱衷。


    李淩峰心裏不動聲色想了許多,麵上卻歡天喜地的裝了糖跑進了屋裏。女孩子都喜歡吃甜的,這個糖給老姐留著吧。


    等到吃晚飯前,李老頭領著四個兒子和一大幫小孫子去李氏宗祠祭祖。


    祭祖禮儀有些繁瑣,但是並不難。首先,祭祖有輩分之分,輩分長者優先;其次,祭祖分長幼,長者先祭。


    再加上大夏朝祭祖一般隻能男子祭拜,女子不但不能祭拜,也不允許進入宗族祠堂。


    李家村的男子不管長幼全都到了李氏宗祠,大家排好隊,把自家的飯菜擺放在供桌上,當然,一般不會把所有的飯菜擺過來,而是在家中拿個碗每一樣菜夾上一兩筷。


    李家村的村長點燃供桌上的蠟燭,手裏持香拜過先祖,然後把香分成三束,一束三支插進香案上以後,才按照輩分開始祭拜。


    “跪——”


    “起——”


    按照祭祖要求三拜九叩完畢後,所有祭祖的李氏子孫才各迴各家吃團圓飯。


    吃完飯以後,李家眾人皆在院中,等著祭月。祭月禮畢後,大家圍坐在院中的石桌旁,開始吃月餅飲桂花酒。


    李家每人分到了一個月餅,古代的月餅做法單一,村裏人吃的月餅也不若地主和高門大戶吃得精致,反正李淩峰覺得平平無常,但抵不住節日氛圍好,大家開心啊。


    所以李淩峰還是抱著自己的月餅吃了起來。


    咬了沒兩口,李淩峰的牙齒“嘎嘣”一下,還以為吃到沙石了,苦著臉從嘴裏拿了出來。


    一看,手裏竟然是一枚銅錢……


    “哎呀,看來今年是老三家的峰郎得了福氣……”大伯娘趙氏眼尖,高聲喊了出來,臉上還有一絲絲小失望。


    “哈哈哈哈,還真是……”李老頭朗聲大笑,院子裏其他人也跟著笑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蘿阮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蘿阮煙並收藏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