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高力士坐在馬車內,不知此刻是何心境。這輛車太過破舊,再加上路途顛簸,他在車中甚至不能坐穩。
他今年已經七十八歲,若是普通人家,已是高壽,可因保養得好,他看起來不過花甲之年,眼不花耳不聾,唯有背微微的駝了,那也是因臨出宮前被李輔國派人責罰,令他背受了傷,再也無法挺直。
長安城已經被遠遠的拋在了後方,他沒有迴頭去看,也不敢去看,生怕這一看便忍不住難過。
經曆了這麽多風雨,他明白,自己怕是再也迴不到這裏了。七十年了,他入宮七十年,本以為會在那裏度過一生,沒想到在這個年齡被趕了出來,那個被他侍奉了一輩子的主子,如今又能依靠誰呢?
七十年前,他還叫馮元一,本出身名門,卻因父親牽連到嶺南流人謀反案中家破人亡,被人閹割獻入宮中侍候武後。
因他長相貌美,又聰慧機敏,很受武後欣賞,留他在身邊伺候。卻沒想到,有一日他不慎得罪了張易之,進讒言令武後大怒,將他打的半死不活趕出寢宮。
這時,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他的養父高延福,從此改名叫做高力士。
養父曾是武後侄子武三思家的內侍,是以常常派他去武家走動,也是因此得了武三思賞識,一年後,他又重新被武後召至身邊伺候,也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第二個貴人—玄宗皇帝李隆基。
那時,玄宗仍是跟他同齡的少年,卻已看得出是有所作為之人,他文武雙全,還擅音律,在一眾藩王中年齡小卻頗為引人注目。
高力士常常想,若是自己沒有進宮,是不是也會變成如此意氣風發的少年?
可是一切無法迴頭,他隻能羨慕的看著那個同齡的少年年齡漸長,想著若是有機會追隨他,即便不能親自闖蕩天下,隻是看看也好。
於是,在武後挑選為藩王侍候的內侍時,他自願去了臨淄王的屬地,變成了他的貼身侍從。
後來高力士才知道,臨淄王並非一帆風順。李隆基出生不久父親睿宗便被武後廢為庶人,母親被誣陷賜死,本已出閣建府的他被再次入閣,在宮中被囚禁七年。
兩人相遇時,便是他被困宮中之時。那個充滿朝氣的少年,即便曆經磨難,也並未消沉,他常常叼著根草看著宮外的天空,笑著說:“我總有一天我會出去的。”高力士跟他出宮那一天,李隆基騎馬走出城門,迴頭看了眼大明宮,咧嘴一笑,對高力士說:“你信不信我有一天會住到那裏?”高力士大吃一驚,知道他這話的含義,忙提醒道:“殿下慎言,小心禍從口出。”李隆基笑了笑,說道:“你且看。”說完不顧身後護衛,猛地一抽馬鞭向前飛馳而去。
他呆呆的看著那遠去的少年,半晌才迴過神來,忙策馬跟上,從此離開長安,直到兩年後兩人重迴長安。
那之後,他一路追隨著這位主子除掉了毒殺中宗的韋皇後、上官婉兒,擁立睿宗繼位,看著那人成為太子,接著平定太平公主叛亂,成功繼位。
那一年,他的主子二十八歲。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終於如願以償的住進了大明宮,而他一路相隨,變成了宮內地位最高的宦官。
可他不在乎那些權勢,隻是小心地侍候著主子,也守護著自己不能完成的夢想。
他知道主子並非聖人,也會犯錯,比如殺了三個兒子,再比如讓貴妃進宮,並寵信楊氏兄妹,可他不在意。
隻要主子高興就好,這天下都是那人的,他又有什麽不能做的?他一心一意侍奉著這個天一樣的男人,因為這是他崇拜的人,沒有人能比這個人更加令他信服,是他的神,主子想要什麽,他都會想方設法去辦。
玄宗喜歡歌舞,他便派人將大唐最好的樂師和歌伎召進宮來,建成梨園讓他們訓練;喜歡美色,他便派出花鳥使到各地去挑選美女進宮侍奉。
惠妃死後,玄宗心情不鬱無法排解,尋了許多美女進宮都沒有被看中,他想到了壽王妃楊玉環,斟酌再三,才故意在臨幸華清宮時讓她出現在禦花園中被聖人看到。
當看到聖人眼神隨著那絕世美人的身影而去是時,他心中有了數,選了個時機說出召壽王妃進宮的意思。
聖人聽後頗有些猶豫,曾問起他,如此是否太過背德。他恭敬的低了頭,輕聲說:“太祖皇帝娶了表兄楊廣的兩個妃子,高宗皇帝立了先皇的才人為後,並沒有人說他們是昏君,況且,這天下都是聖人的,又有誰敢說什麽呢?”於是,楊玉環終於進了宮,他慶幸因此能讓聖人重拾歡顏,卻沒想到,這最終卻帶來天大的災難。
身為宦官,他把全部心思都用來揣摩聖人心意,卻不知該如何處理政事。
主子問他朝中誰可信任,他便挑了那些能順著聖人心思辦事的大臣,沒想到那些人最終卻無一可用。
聖人要殺三個兒子,他知道三皇子冤枉,乃是李林甫作祟,可是主子盛怒之下,他身為奴才,又能說什麽呢?
他習慣了服從,從不去想主子的話是對是錯,隻要主子高興,他便覺得是對的。
慢慢的,他變成了這大明宮中除了皇帝權勢最大的人,那些去他家拜訪的官員絡繹不絕,馬車排到了下一條街,可他並不因此而歡喜。
對於一個無子無女的人,錢財權勢又有何用?他唯一欣慰的,便是能將父母的墓重新修過,對養父好生贍養,給他送終,養父死後,他便又一次無依無靠。
這時,岐州刺史呂玄晤拜見他,說要將女兒嫁給他為妻。那時宮內宦官半數皆娶了妻,他開始時不以為意,後來覺得每次迴府少了人迎接確是有些冷情,便應了下來。
沒想到娶進門那一日,他才發現她是如此美貌,禁不住自卑起來,她是才貌雙全的刺史之女,求娶者無數,為何偏偏嫁他這無根之人?
他就算位高權重,終是不能令她為妻為母,於是從那以後便甚少迴府。
可後來有一日,他收到府中人來報信,說夫人請他迴去。斟酌再三,他終是不忍心拒絕,當日迴了府中,卻沒想到,她擺了家宴等著他,說那一日是他的生辰。
他一愣,有多久沒有人給自己過生辰了呢?那些官吏想要巴結他,每到這個時候都會送來重禮,卻從未有人像她這般等著他一起用膳。
他那顆抗拒的心慢慢軟了下來,卻仍是覺得對不住她。於是他為她的家人升了官,想要在別的地方補償她。
她從來未跟他要過什麽,可伴君幾十年的他哪裏需要她說,總會早早地就備好。
有她在,他便覺得宮外終是有個家了。可惜,她不過陪了他短短十幾年便撒手人寰。
臨終前,她輕聲說,從此不能再陪他了。他第一次落了淚。當年被武後趕出宮,他沒有哭過;跟隨主子四處征戰吃苦的時候,他也沒有哭過;甚至母親去世時,他心中悲痛,卻沒有掉一滴淚。
可她死的時候,他哭了,隻因從此以後,這世上再無人能陪在他身邊。
他為她風光大葬,這是唯一能補償她的。他站在她的墓前說,欠她的,隻有來世再還了。
從那以後,他便甚少迴府。隻因一迴去,便想起曾經有她的日子。他斷了娶妻的念頭,一心一意的伺候主子,權力越來越大,他的心卻越來越冷,其他人的死活,再與他無關。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迴府,見到那個守在門口的韋家女子,他看著手中的印,聽那女子說起是楊思勖的養女,突然羨慕起那個同為宦官的殺人魔王,至少還有人每年去祭拜,而他死後,又會有誰記得?
他看著那女子,發現她的眼中有什麽跟那曾經陪在身邊的妻子有些相似,他不知道那是什麽,隻覺得心中一暖,多年冰冷的心似乎有些融化。
他應了她的請求,有一日,趁聖人高興,他借著要冊封貴妃一事建議給壽王納妃。
聖人果然答應了。他雖不常出宮,可十六王宅中的任何事都瞞不過他。
他得知壽王夫婦恩愛,欣慰不已,覺得自己得不到的天倫之樂,能讓那跟她相似的女子得到也好。
後來,他屢次幫她度過難關,他這一輩子,沒有做多少好事,說不定還要下那阿鼻地獄,自然不會再想著積德,隻希望她能與壽王相守,完成他另一個遺憾。
一聲馬嘯將他從往事中驚醒,發現自己仍坐在顛簸的馬車上,一切仿佛一場夢一樣。
他以為自己仍是那個少年宦官,可睜開眼,卻發現自己已經白發蒼蒼,垂垂老矣。
而他守護的那位君王,也變成了毫無權力、被兒子架空的太上皇。他被趕出宮來,再也無法陪在主子的身邊,可他不甘心,他會好好活著,等著有一天能重新迴去。
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日此盡心伺候主子呢?兩年以後,他終於等到大赦,忙備了車往長安趕去,可走到朗州,才聽人說玄宗已經在一個月前駕崩,他整個人都恍惚了,站在那裏許久沒有動。
他轉身看著北方,突然嚎啕大哭。他守護的那個人不在了,那個夢終是該醒了。
他突然口吐鮮血,就那般倒了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朦朧中,他似乎看到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對他笑著說:“總有一天,我會住進大明宮。”他對那少年笑了笑說:“好,我會追隨你,一生一世。”作者有話要說:唐史中有很多有名的宦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高力士,正文中沒有過多筆墨提及,所以把他的一些史料記載寫在了這一章,高力士其實不是一個奸臣,頂多是愚忠,他一心效忠的,並非大唐江山,也不是皇帝,而是李隆基這個人。
或許,這才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
高力士坐在馬車內,不知此刻是何心境。這輛車太過破舊,再加上路途顛簸,他在車中甚至不能坐穩。
他今年已經七十八歲,若是普通人家,已是高壽,可因保養得好,他看起來不過花甲之年,眼不花耳不聾,唯有背微微的駝了,那也是因臨出宮前被李輔國派人責罰,令他背受了傷,再也無法挺直。
長安城已經被遠遠的拋在了後方,他沒有迴頭去看,也不敢去看,生怕這一看便忍不住難過。
經曆了這麽多風雨,他明白,自己怕是再也迴不到這裏了。七十年了,他入宮七十年,本以為會在那裏度過一生,沒想到在這個年齡被趕了出來,那個被他侍奉了一輩子的主子,如今又能依靠誰呢?
七十年前,他還叫馮元一,本出身名門,卻因父親牽連到嶺南流人謀反案中家破人亡,被人閹割獻入宮中侍候武後。
因他長相貌美,又聰慧機敏,很受武後欣賞,留他在身邊伺候。卻沒想到,有一日他不慎得罪了張易之,進讒言令武後大怒,將他打的半死不活趕出寢宮。
這時,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他的養父高延福,從此改名叫做高力士。
養父曾是武後侄子武三思家的內侍,是以常常派他去武家走動,也是因此得了武三思賞識,一年後,他又重新被武後召至身邊伺候,也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第二個貴人—玄宗皇帝李隆基。
那時,玄宗仍是跟他同齡的少年,卻已看得出是有所作為之人,他文武雙全,還擅音律,在一眾藩王中年齡小卻頗為引人注目。
高力士常常想,若是自己沒有進宮,是不是也會變成如此意氣風發的少年?
可是一切無法迴頭,他隻能羨慕的看著那個同齡的少年年齡漸長,想著若是有機會追隨他,即便不能親自闖蕩天下,隻是看看也好。
於是,在武後挑選為藩王侍候的內侍時,他自願去了臨淄王的屬地,變成了他的貼身侍從。
後來高力士才知道,臨淄王並非一帆風順。李隆基出生不久父親睿宗便被武後廢為庶人,母親被誣陷賜死,本已出閣建府的他被再次入閣,在宮中被囚禁七年。
兩人相遇時,便是他被困宮中之時。那個充滿朝氣的少年,即便曆經磨難,也並未消沉,他常常叼著根草看著宮外的天空,笑著說:“我總有一天我會出去的。”高力士跟他出宮那一天,李隆基騎馬走出城門,迴頭看了眼大明宮,咧嘴一笑,對高力士說:“你信不信我有一天會住到那裏?”高力士大吃一驚,知道他這話的含義,忙提醒道:“殿下慎言,小心禍從口出。”李隆基笑了笑,說道:“你且看。”說完不顧身後護衛,猛地一抽馬鞭向前飛馳而去。
他呆呆的看著那遠去的少年,半晌才迴過神來,忙策馬跟上,從此離開長安,直到兩年後兩人重迴長安。
那之後,他一路追隨著這位主子除掉了毒殺中宗的韋皇後、上官婉兒,擁立睿宗繼位,看著那人成為太子,接著平定太平公主叛亂,成功繼位。
那一年,他的主子二十八歲。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終於如願以償的住進了大明宮,而他一路相隨,變成了宮內地位最高的宦官。
可他不在乎那些權勢,隻是小心地侍候著主子,也守護著自己不能完成的夢想。
他知道主子並非聖人,也會犯錯,比如殺了三個兒子,再比如讓貴妃進宮,並寵信楊氏兄妹,可他不在意。
隻要主子高興就好,這天下都是那人的,他又有什麽不能做的?他一心一意侍奉著這個天一樣的男人,因為這是他崇拜的人,沒有人能比這個人更加令他信服,是他的神,主子想要什麽,他都會想方設法去辦。
玄宗喜歡歌舞,他便派人將大唐最好的樂師和歌伎召進宮來,建成梨園讓他們訓練;喜歡美色,他便派出花鳥使到各地去挑選美女進宮侍奉。
惠妃死後,玄宗心情不鬱無法排解,尋了許多美女進宮都沒有被看中,他想到了壽王妃楊玉環,斟酌再三,才故意在臨幸華清宮時讓她出現在禦花園中被聖人看到。
當看到聖人眼神隨著那絕世美人的身影而去是時,他心中有了數,選了個時機說出召壽王妃進宮的意思。
聖人聽後頗有些猶豫,曾問起他,如此是否太過背德。他恭敬的低了頭,輕聲說:“太祖皇帝娶了表兄楊廣的兩個妃子,高宗皇帝立了先皇的才人為後,並沒有人說他們是昏君,況且,這天下都是聖人的,又有誰敢說什麽呢?”於是,楊玉環終於進了宮,他慶幸因此能讓聖人重拾歡顏,卻沒想到,這最終卻帶來天大的災難。
身為宦官,他把全部心思都用來揣摩聖人心意,卻不知該如何處理政事。
主子問他朝中誰可信任,他便挑了那些能順著聖人心思辦事的大臣,沒想到那些人最終卻無一可用。
聖人要殺三個兒子,他知道三皇子冤枉,乃是李林甫作祟,可是主子盛怒之下,他身為奴才,又能說什麽呢?
他習慣了服從,從不去想主子的話是對是錯,隻要主子高興,他便覺得是對的。
慢慢的,他變成了這大明宮中除了皇帝權勢最大的人,那些去他家拜訪的官員絡繹不絕,馬車排到了下一條街,可他並不因此而歡喜。
對於一個無子無女的人,錢財權勢又有何用?他唯一欣慰的,便是能將父母的墓重新修過,對養父好生贍養,給他送終,養父死後,他便又一次無依無靠。
這時,岐州刺史呂玄晤拜見他,說要將女兒嫁給他為妻。那時宮內宦官半數皆娶了妻,他開始時不以為意,後來覺得每次迴府少了人迎接確是有些冷情,便應了下來。
沒想到娶進門那一日,他才發現她是如此美貌,禁不住自卑起來,她是才貌雙全的刺史之女,求娶者無數,為何偏偏嫁他這無根之人?
他就算位高權重,終是不能令她為妻為母,於是從那以後便甚少迴府。
可後來有一日,他收到府中人來報信,說夫人請他迴去。斟酌再三,他終是不忍心拒絕,當日迴了府中,卻沒想到,她擺了家宴等著他,說那一日是他的生辰。
他一愣,有多久沒有人給自己過生辰了呢?那些官吏想要巴結他,每到這個時候都會送來重禮,卻從未有人像她這般等著他一起用膳。
他那顆抗拒的心慢慢軟了下來,卻仍是覺得對不住她。於是他為她的家人升了官,想要在別的地方補償她。
她從來未跟他要過什麽,可伴君幾十年的他哪裏需要她說,總會早早地就備好。
有她在,他便覺得宮外終是有個家了。可惜,她不過陪了他短短十幾年便撒手人寰。
臨終前,她輕聲說,從此不能再陪他了。他第一次落了淚。當年被武後趕出宮,他沒有哭過;跟隨主子四處征戰吃苦的時候,他也沒有哭過;甚至母親去世時,他心中悲痛,卻沒有掉一滴淚。
可她死的時候,他哭了,隻因從此以後,這世上再無人能陪在他身邊。
他為她風光大葬,這是唯一能補償她的。他站在她的墓前說,欠她的,隻有來世再還了。
從那以後,他便甚少迴府。隻因一迴去,便想起曾經有她的日子。他斷了娶妻的念頭,一心一意的伺候主子,權力越來越大,他的心卻越來越冷,其他人的死活,再與他無關。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迴府,見到那個守在門口的韋家女子,他看著手中的印,聽那女子說起是楊思勖的養女,突然羨慕起那個同為宦官的殺人魔王,至少還有人每年去祭拜,而他死後,又會有誰記得?
他看著那女子,發現她的眼中有什麽跟那曾經陪在身邊的妻子有些相似,他不知道那是什麽,隻覺得心中一暖,多年冰冷的心似乎有些融化。
他應了她的請求,有一日,趁聖人高興,他借著要冊封貴妃一事建議給壽王納妃。
聖人果然答應了。他雖不常出宮,可十六王宅中的任何事都瞞不過他。
他得知壽王夫婦恩愛,欣慰不已,覺得自己得不到的天倫之樂,能讓那跟她相似的女子得到也好。
後來,他屢次幫她度過難關,他這一輩子,沒有做多少好事,說不定還要下那阿鼻地獄,自然不會再想著積德,隻希望她能與壽王相守,完成他另一個遺憾。
一聲馬嘯將他從往事中驚醒,發現自己仍坐在顛簸的馬車上,一切仿佛一場夢一樣。
他以為自己仍是那個少年宦官,可睜開眼,卻發現自己已經白發蒼蒼,垂垂老矣。
而他守護的那位君王,也變成了毫無權力、被兒子架空的太上皇。他被趕出宮來,再也無法陪在主子的身邊,可他不甘心,他會好好活著,等著有一天能重新迴去。
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日此盡心伺候主子呢?兩年以後,他終於等到大赦,忙備了車往長安趕去,可走到朗州,才聽人說玄宗已經在一個月前駕崩,他整個人都恍惚了,站在那裏許久沒有動。
他轉身看著北方,突然嚎啕大哭。他守護的那個人不在了,那個夢終是該醒了。
他突然口吐鮮血,就那般倒了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朦朧中,他似乎看到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對他笑著說:“總有一天,我會住進大明宮。”他對那少年笑了笑說:“好,我會追隨你,一生一世。”作者有話要說:唐史中有很多有名的宦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高力士,正文中沒有過多筆墨提及,所以把他的一些史料記載寫在了這一章,高力士其實不是一個奸臣,頂多是愚忠,他一心效忠的,並非大唐江山,也不是皇帝,而是李隆基這個人。
或許,這才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