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長安城外的山上有一座皇家別院,乃是前朝所建,後來武後去感業寺出家那段時間,高宗皇帝常去探望,便將這別院修繕,成為一座別院。
待到了玄宗這一朝,因他信道,加上這別院位置偏僻,便鮮有人來。李瑁偶然想起這一處地方正是避世的清淨地方,且裏長安城不遠,省的玉茗此刻有孕在身長途跋涉。
況且已到夏季,去山中避暑也正是好時節,兩人商議好,讓下人收拾了行李,待玉茗禁足期滿便出了城。
雖是隔了不過十幾裏地,可一出城玉茗便覺得神清氣爽,好似整個人都活泛起來。這些年,她甚少出城,就連每年去那華清宮都因有了懷兒而無法成行,如今時隔多年終於出城,難免有些新鮮。
這一日天晴日明,她坐在車上跟懷兒一起,看他從車簾那向外瞅,不由覺得好笑,便湊過去,給他指著看外麵那些沒見過的玩意。母子倆正說著話,忽聽有說話聲傳來,她從車簾向外望去,卻見李瑁騎在馬上,與另外一騎馬之人說著什麽,仔細一看,原來是李豫。
按理說,這個時辰,李豫應在太子府中聽太傅授課,為何卻來了這裏?她聽不甚清楚他們說了什麽,隻見李豫策馬跟在李瑁馬後,似乎跟他們一路。她不知這是為何,也沒多想,跟懷兒繼續瞧著車外光景。
待到了別院,她下了車,見李豫跟自己行禮,才聽一旁李瑁說起原由。原來,因這感業寺中供奉了李豫的母親吳氏,他便常常出城來祭拜,有時候天色晚了,便會住在這別院,沒想到今日正好碰上了。
李豫說:“今日聽說十八叔要跟嬸母過來住幾天,我便等在路上接應。”
玉茗見他如此客氣,道了聲謝,拉著懷兒往裏走。李懷因是第一個孩子,整日在府中甚少出門,如今見到這個大他許多的哥哥,又是好奇又有些怯生,隻眼巴巴地看著他不敢靠近。
沒想到李豫倒是喜歡孩子,他隨手用草編了個蟈蟈給懷兒,這宮中罕有的稀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孩子的興趣,纏著他非要讓教。玉茗沒想到他居然會編這民間孩子的玩意,站在一邊看著。
李豫見她似有些疑惑,便笑道:“我幼時曾跟著母親省親,便跟著那些親戚孩子學了這個,這麽多年,每次見到孩童都用出這招來。”
玉茗聽了,看他雖說得輕鬆,怕是十分想念母親,不由心裏歎了口氣。李豫這般懂事,恐怕也是得益於他那位早逝的母親諄諄教導,即便在太子府那般複雜之地,也沒有因此消沉下來,實屬難得。
待用膳時,李瑁與這侄子飲了幾杯酒,有些不勝酒力,加上趕了半天的路,早早地便歇下了。玉茗哄睡了兒子,交代好婢子好好看護,這才走出屋來,準備迴房歇息。
她正要進屋,卻見遠遠地西院站了一人,本以為是護衛,可看衣著又不像,不由走近幾步去看,卻原來是李豫獨自一人站在那裏,看著天空不知想著什麽。
她慢慢走過去,抬頭看了看天,今日月朗星稀,又是一輪滿月,在這寂靜山上顯得愈發悄無生息。她在李豫不遠處站下,問道:“廣平王為何還不歇息?”
李豫一驚,看清是她,才恭敬行了一禮說:“方才跟十八叔多飲了幾倍,有些燥熱,便站在這院中賞月。”
玉茗看他神色間有些落寞,輕聲問:“你可是因為想念母親?”
李豫低了頭,也未迴答,隻說:“母親去時,我不過十歲,如今十幾年過去,連她的相貌都已記不清了。而我這不孝的兒子,卻不能給母親一個名分,現在,太子府中又有誰記得曾經有有這麽一位侍妾呢。”
玉茗沒想到他竟然在意的是這件事,這十六王宅的侍妾不知多少,又有幾人的兒女會想到為母親爭得一個名正言順的牌位?如此看來,這李豫怕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
她歎了一口氣,安慰道:“我雖比你大不了幾歲,卻也為人母,知道那當母親的心思。廣平王如今深受太子器重,想必你的母親在九泉之下必定十分欣慰。為人父母者,最大的願望便是兒子能順遂一生,如此便足夠了。”
“隻是,我還是要多說一句,珍珠現下的情形,跟你母親當年又有何分別,我知你是身不由己,卻仍要想著無辜的孩子,總不能讓他跟你一般長大。”
李豫聽了,點點頭:“多謝嬸母教誨,我會盡力保證她母子安穩,隻是,畢竟牽涉太多,隻希望有一日我能做得了主,護得了她們平安。”他轉身告了辭,向臥房走去。
玉茗見了,隻好慢慢迴了東院。此刻李瑁已經睡熟,她坐在床邊,看著他那般沉沉睡著,心漸漸安定下來。她躺在他的身邊,將頭靠在他胸前,聽著窗外蟲鳴聲,慢慢睡了過去。
第二日起身時,聽下人說李豫一早就返迴城中,玉茗想起昨夜他那般,輕輕搖了搖頭,不久便將這件事淡忘了。
張良娣上一次設計玉茗不成,反而錯失了冊封為太子妃的機會,後來又因擅自調了太子府護衛被太子訓斥,更對她恨之入骨,想方設法要給她點苦頭嚐嚐,隻不過因她常年閉門不出,加上有了幼子在家照顧,一時沒有找到機會罷了。隻是,心胸狹窄的張良娣一直不肯死心,隻伺機下手。
這一年年初的時候,玉茗又有了身孕,因行動不便,她整日呆在屋中。天漸漸熱了起來,李瑁讓人備了些冰塊消暑,又看她食欲不振,讓人每日供上瓜果。
這些日子玉茗臨近產期,他便留在府中陪著她,連那千秋宴都沒有參加。玉茗笑道:“這已是第二個孩兒,為何你倒比當年生懷兒那迴還要緊張?”
李瑁握著她的手笑笑:“生懷兒時我去了劍南,沒有陪在你身邊,這一次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轍,聽聞你上次受了不少苦,想必我不在,更加失望吧?”
玉茗故意說道:“當時卻是怨的,直埋怨自己為何要嫁為人婦,受這天大的折磨,疼的簡直想要找麵牆撞上去。可後來一看剛出生的懷兒,便什麽都忘了,覺得受那些苦是值得的。”
李瑁聽了,麵帶感激地說:“嫁進來這些年,雖我盡力護在身邊,可終是讓你受苦了。”
玉茗拍拍他的手:“我自甘願做你的妻,早已做好同甘共苦的準備,十八郎這般一說,倒聽著生分了。”
李瑁笑笑,也就不再提,轉而想起另一件事來:“上次帶懷兒進宮請安,聖人知道你又有孕,便問起想要何賞賜,我一時沒想出來,隻說迴來問問你,他讓我下次進宮時直接報與高力士去辦。”
玉茗想了想:“我哪裏有什麽想要的,隻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若說賞賜,記得上次懷兒出生時,宮裏賜了塊玉墜給他,若是聖人真要賞,便待這孩子出生以後,賞賜什麽給他當做庇佑吧。”
李瑁聽了應下,待下次進宮時將這話告知高力士。後來玄宗聽高力士傳了話,還讚這兒媳甚是謙遜,賜了一套首飾給玉茗作為嘉獎,又命高力士記得賞賜皇孫一事。
兩個月後,玉茗產下一子,取名偡,玄宗冊封其為廣陽郡王。高力士來下旨時,又提起賞賜之事,玉茗跟李瑁一合計,便求了那隻紫玉笛討個彩頭。
要說這紫玉笛可是一件稀罕物,原本是李瑁養父寧王所有。當年他家中有歌伎無數,常常大宴賓客,其中有一位叫寵姐,不僅相貌生的極為豔麗,歌聲更可稱得上繞梁三日不絕於耳。
寧王對這寵姐極為珍愛,輕易不給人看,連那李太白想要求見一麵都要隔了一道七寶花賬,不得見真容。他還專門找匠人用一塊罕見的紫玉雕成笛子,待興致高時親自吹笛為其伴奏。
這支紫玉笛在寧王過世後便留在寧王府,前幾年元王妃過世,玄宗便命人將這笛子取來收在自己寢宮,常常取出來睹物思人,想念那讓位與他的兄長。
因壽王乃是寧王養子,因而求這紫玉笛也算是為了懷念養父,所以高力士一迴宮中向玄宗稟告此事,他便答應下來,命人去取那支紫玉笛。
可沒想到,內侍迴來稟告,那笛子竟然不在原處。玄宗大怒,以為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奴才偷了去,命高力士徹查此事,沒想到最後卻得知,這紫玉笛被楊貴妃偶然看到,她極為稀罕此物,未跟玄宗講便取了去,這才引出一場亂子。
本來對於受寵正盛的楊貴妃來說,這本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她在宮中看上什麽玄宗都會送來,何況隻是一支玉笛呢?隻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件小事,玄宗竟必然大怒,斥責她不守宮規,恃寵而驕,又一次將她趕出宮去。
原本隻是求了封賞,李瑁哪裏知道會引發這麽大的後果。他得知此事後,眉頭緊緊皺起,心中不安。玉茗見了,問道:“十八郎為何愁眉不展?”
他淡淡說:“我隻覺得貴妃出宮會給我們帶來一場禍事。”
玉茗聽了,便猜到他想的什麽,卻又有些不解:“照理說這本不是什麽大事,為何聖人竟發的如此大脾氣,竟然將貴妃趕出宮,難道其中還有別的內情?”
李瑁拉著她到自己身邊坐了,娓娓道來:“我也隻是猜測。前些日子,聽聞信成公主因為得罪了楊家,竟然被內侍省追迴聖人賞賜的物品,她也受此辱一病不起。宮內也傳言,楊家姐妹在宮中肆無忌憚,甚至連聖人的親妹妹都要看她們臉色才敢入座。就算聖人寵愛楊家,這些事他卻不可能不知的。”
“你是說聖人此次是要打壓楊家的威風?”
他點點頭:“怕是如此。否則貴妃受寵十餘年,怎會為了一支玉笛便失了寵?聖人怕是要告訴她,也是告訴楊家,他們的權勢和地位,皆是他所賜,一旦忤逆聖意,便什麽都沒了。”
玉茗聽了暗暗心驚,以前知道聖人喜怒無常,所謂伴君如伴虎,最近這些事,更讓她明白,侍君乃是一件風險之事,稍不留意便萬劫不複。她想了想,卻又問道:“你方才說會禍及我們又是何意?”
李瑁眉頭一蹙,淡淡說:“這件事無非兩個結果:若是貴妃從此失了寵,楊家雖會敗落,卻仍能維持一年半載,這件事終因我們而起,恐怕會被人怨恨,況且聖人失了寵愛之人,難免不會責怪我們惹出事端。”
“至於另一個,若是聖人念及舊情,將貴妃如上次一般接迴宮中,楊家便更會以為我們故意引出此事,從而懷恨在心,這兩個結果,與你我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
玉茗聽他一說,這才明白此事的麻煩,不由也擔心起來。她看著一旁熟睡的兒子,隻擔心他剛剛出生在這世上便要遭遇什麽不幸,那該如何是好。
李瑁見了將她擁入懷中,安慰道:“不必擔心,大不了便不做王爺,卸下這些虛職,離開長安城。”
他的話,卻絲毫不能減輕玉茗的擔憂,經過了這麽多是是非非,她已明白,若是尋常人家還能躲遠了避開禍事,而身在皇家,在這囚籠一般的十六王宅,想要躲又能去哪裏呢?
張良娣得了這個消息,卻是大喜過望,等了這麽久,她終於尋到報複壽王府的機會。若說這女子唯一的特長,便是使些陰謀詭計害人,再加上她身在太子府,算是名義上的太子妃,有些事做起來便更方便。
沒幾天,在宮外楊府的楊玉環便聽到下人來報,說太子良娣前來拜訪。她自從出了宮便有些魂不守舍,總覺得這一次跟上次不同。入宮十年,她已經三十二歲,就算保養得再好,卻也比不上那些桃李年華的妙齡女子。
她不懂朝中之事,哪裏揣度得出聖人心思,隻覺得他是厭棄了自己,要另覓新歡。這一次出宮,怕是真的迴不去了。她整日胡思亂想著,雖有姐姐們陪伴,卻更覺得煩躁不堪,如今聽聞張良娣來了,便想著見見也好,說不定通過她能打聽到些聖人心思。
待張良娣進了府,她叫人端上茶來,又讓三位姐姐一起來作陪。可惜,並沒從張良娣口中聽到絲毫想知道的聖人心思,反倒說起了這次聖人發怒的原因。
張良娣故意說:“這次貴妃娘娘也是受了委屈,不過是一支玉笛,聖人未免看的太重了,難不成還有咱們娘娘千金玉體重要嘛?”
一旁虢國夫人也忿忿不平:“可不是,隻不過是寧王的遺物,卻好像拿了玉璽一般。”
韓國夫人奇道:“說來也怪,那支玉笛放在寢宮多年,聽聞聖人許久沒有碰過,為何便突然想起來,要是早知道會引出這麽大亂子,當初就該求了來,省了這是非。”
張良娣笑道:“可不是,咱們貴妃娘娘想要什麽聖人會不舍得給呢。隻不過,我聽說之所以聖人想起這玉笛,乃是因了一個人。”她故意沒說下句,倒吊起來那三人的胃口,催著她快說,連楊玉環都瞧著她,隻等她說下去。
張良娣見此,心中得意,接著說:“聽聞壽王妃上個月得了一位小郡王,聖人要賞賜,她便求了那紫玉笛。”
“又是她?”韓國夫人將手中團扇往案上重重一丟,冷笑道:“這壽王妃三番五次惹出是非來,妹妹你卻還護著她,真真是好心沒好報,這次,姐姐一定要給你出氣。”
楊玉環聽了,出乎意料的沒有說什麽,想比這個,她更在乎自己什麽時候能迴宮去。可就是因為她的置之不理,險些給壽王府帶來一場災難。
長安城外的山上有一座皇家別院,乃是前朝所建,後來武後去感業寺出家那段時間,高宗皇帝常去探望,便將這別院修繕,成為一座別院。
待到了玄宗這一朝,因他信道,加上這別院位置偏僻,便鮮有人來。李瑁偶然想起這一處地方正是避世的清淨地方,且裏長安城不遠,省的玉茗此刻有孕在身長途跋涉。
況且已到夏季,去山中避暑也正是好時節,兩人商議好,讓下人收拾了行李,待玉茗禁足期滿便出了城。
雖是隔了不過十幾裏地,可一出城玉茗便覺得神清氣爽,好似整個人都活泛起來。這些年,她甚少出城,就連每年去那華清宮都因有了懷兒而無法成行,如今時隔多年終於出城,難免有些新鮮。
這一日天晴日明,她坐在車上跟懷兒一起,看他從車簾那向外瞅,不由覺得好笑,便湊過去,給他指著看外麵那些沒見過的玩意。母子倆正說著話,忽聽有說話聲傳來,她從車簾向外望去,卻見李瑁騎在馬上,與另外一騎馬之人說著什麽,仔細一看,原來是李豫。
按理說,這個時辰,李豫應在太子府中聽太傅授課,為何卻來了這裏?她聽不甚清楚他們說了什麽,隻見李豫策馬跟在李瑁馬後,似乎跟他們一路。她不知這是為何,也沒多想,跟懷兒繼續瞧著車外光景。
待到了別院,她下了車,見李豫跟自己行禮,才聽一旁李瑁說起原由。原來,因這感業寺中供奉了李豫的母親吳氏,他便常常出城來祭拜,有時候天色晚了,便會住在這別院,沒想到今日正好碰上了。
李豫說:“今日聽說十八叔要跟嬸母過來住幾天,我便等在路上接應。”
玉茗見他如此客氣,道了聲謝,拉著懷兒往裏走。李懷因是第一個孩子,整日在府中甚少出門,如今見到這個大他許多的哥哥,又是好奇又有些怯生,隻眼巴巴地看著他不敢靠近。
沒想到李豫倒是喜歡孩子,他隨手用草編了個蟈蟈給懷兒,這宮中罕有的稀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孩子的興趣,纏著他非要讓教。玉茗沒想到他居然會編這民間孩子的玩意,站在一邊看著。
李豫見她似有些疑惑,便笑道:“我幼時曾跟著母親省親,便跟著那些親戚孩子學了這個,這麽多年,每次見到孩童都用出這招來。”
玉茗聽了,看他雖說得輕鬆,怕是十分想念母親,不由心裏歎了口氣。李豫這般懂事,恐怕也是得益於他那位早逝的母親諄諄教導,即便在太子府那般複雜之地,也沒有因此消沉下來,實屬難得。
待用膳時,李瑁與這侄子飲了幾杯酒,有些不勝酒力,加上趕了半天的路,早早地便歇下了。玉茗哄睡了兒子,交代好婢子好好看護,這才走出屋來,準備迴房歇息。
她正要進屋,卻見遠遠地西院站了一人,本以為是護衛,可看衣著又不像,不由走近幾步去看,卻原來是李豫獨自一人站在那裏,看著天空不知想著什麽。
她慢慢走過去,抬頭看了看天,今日月朗星稀,又是一輪滿月,在這寂靜山上顯得愈發悄無生息。她在李豫不遠處站下,問道:“廣平王為何還不歇息?”
李豫一驚,看清是她,才恭敬行了一禮說:“方才跟十八叔多飲了幾倍,有些燥熱,便站在這院中賞月。”
玉茗看他神色間有些落寞,輕聲問:“你可是因為想念母親?”
李豫低了頭,也未迴答,隻說:“母親去時,我不過十歲,如今十幾年過去,連她的相貌都已記不清了。而我這不孝的兒子,卻不能給母親一個名分,現在,太子府中又有誰記得曾經有有這麽一位侍妾呢。”
玉茗沒想到他竟然在意的是這件事,這十六王宅的侍妾不知多少,又有幾人的兒女會想到為母親爭得一個名正言順的牌位?如此看來,這李豫怕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
她歎了一口氣,安慰道:“我雖比你大不了幾歲,卻也為人母,知道那當母親的心思。廣平王如今深受太子器重,想必你的母親在九泉之下必定十分欣慰。為人父母者,最大的願望便是兒子能順遂一生,如此便足夠了。”
“隻是,我還是要多說一句,珍珠現下的情形,跟你母親當年又有何分別,我知你是身不由己,卻仍要想著無辜的孩子,總不能讓他跟你一般長大。”
李豫聽了,點點頭:“多謝嬸母教誨,我會盡力保證她母子安穩,隻是,畢竟牽涉太多,隻希望有一日我能做得了主,護得了她們平安。”他轉身告了辭,向臥房走去。
玉茗見了,隻好慢慢迴了東院。此刻李瑁已經睡熟,她坐在床邊,看著他那般沉沉睡著,心漸漸安定下來。她躺在他的身邊,將頭靠在他胸前,聽著窗外蟲鳴聲,慢慢睡了過去。
第二日起身時,聽下人說李豫一早就返迴城中,玉茗想起昨夜他那般,輕輕搖了搖頭,不久便將這件事淡忘了。
張良娣上一次設計玉茗不成,反而錯失了冊封為太子妃的機會,後來又因擅自調了太子府護衛被太子訓斥,更對她恨之入骨,想方設法要給她點苦頭嚐嚐,隻不過因她常年閉門不出,加上有了幼子在家照顧,一時沒有找到機會罷了。隻是,心胸狹窄的張良娣一直不肯死心,隻伺機下手。
這一年年初的時候,玉茗又有了身孕,因行動不便,她整日呆在屋中。天漸漸熱了起來,李瑁讓人備了些冰塊消暑,又看她食欲不振,讓人每日供上瓜果。
這些日子玉茗臨近產期,他便留在府中陪著她,連那千秋宴都沒有參加。玉茗笑道:“這已是第二個孩兒,為何你倒比當年生懷兒那迴還要緊張?”
李瑁握著她的手笑笑:“生懷兒時我去了劍南,沒有陪在你身邊,這一次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轍,聽聞你上次受了不少苦,想必我不在,更加失望吧?”
玉茗故意說道:“當時卻是怨的,直埋怨自己為何要嫁為人婦,受這天大的折磨,疼的簡直想要找麵牆撞上去。可後來一看剛出生的懷兒,便什麽都忘了,覺得受那些苦是值得的。”
李瑁聽了,麵帶感激地說:“嫁進來這些年,雖我盡力護在身邊,可終是讓你受苦了。”
玉茗拍拍他的手:“我自甘願做你的妻,早已做好同甘共苦的準備,十八郎這般一說,倒聽著生分了。”
李瑁笑笑,也就不再提,轉而想起另一件事來:“上次帶懷兒進宮請安,聖人知道你又有孕,便問起想要何賞賜,我一時沒想出來,隻說迴來問問你,他讓我下次進宮時直接報與高力士去辦。”
玉茗想了想:“我哪裏有什麽想要的,隻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若說賞賜,記得上次懷兒出生時,宮裏賜了塊玉墜給他,若是聖人真要賞,便待這孩子出生以後,賞賜什麽給他當做庇佑吧。”
李瑁聽了應下,待下次進宮時將這話告知高力士。後來玄宗聽高力士傳了話,還讚這兒媳甚是謙遜,賜了一套首飾給玉茗作為嘉獎,又命高力士記得賞賜皇孫一事。
兩個月後,玉茗產下一子,取名偡,玄宗冊封其為廣陽郡王。高力士來下旨時,又提起賞賜之事,玉茗跟李瑁一合計,便求了那隻紫玉笛討個彩頭。
要說這紫玉笛可是一件稀罕物,原本是李瑁養父寧王所有。當年他家中有歌伎無數,常常大宴賓客,其中有一位叫寵姐,不僅相貌生的極為豔麗,歌聲更可稱得上繞梁三日不絕於耳。
寧王對這寵姐極為珍愛,輕易不給人看,連那李太白想要求見一麵都要隔了一道七寶花賬,不得見真容。他還專門找匠人用一塊罕見的紫玉雕成笛子,待興致高時親自吹笛為其伴奏。
這支紫玉笛在寧王過世後便留在寧王府,前幾年元王妃過世,玄宗便命人將這笛子取來收在自己寢宮,常常取出來睹物思人,想念那讓位與他的兄長。
因壽王乃是寧王養子,因而求這紫玉笛也算是為了懷念養父,所以高力士一迴宮中向玄宗稟告此事,他便答應下來,命人去取那支紫玉笛。
可沒想到,內侍迴來稟告,那笛子竟然不在原處。玄宗大怒,以為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奴才偷了去,命高力士徹查此事,沒想到最後卻得知,這紫玉笛被楊貴妃偶然看到,她極為稀罕此物,未跟玄宗講便取了去,這才引出一場亂子。
本來對於受寵正盛的楊貴妃來說,這本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她在宮中看上什麽玄宗都會送來,何況隻是一支玉笛呢?隻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件小事,玄宗竟必然大怒,斥責她不守宮規,恃寵而驕,又一次將她趕出宮去。
原本隻是求了封賞,李瑁哪裏知道會引發這麽大的後果。他得知此事後,眉頭緊緊皺起,心中不安。玉茗見了,問道:“十八郎為何愁眉不展?”
他淡淡說:“我隻覺得貴妃出宮會給我們帶來一場禍事。”
玉茗聽了,便猜到他想的什麽,卻又有些不解:“照理說這本不是什麽大事,為何聖人竟發的如此大脾氣,竟然將貴妃趕出宮,難道其中還有別的內情?”
李瑁拉著她到自己身邊坐了,娓娓道來:“我也隻是猜測。前些日子,聽聞信成公主因為得罪了楊家,竟然被內侍省追迴聖人賞賜的物品,她也受此辱一病不起。宮內也傳言,楊家姐妹在宮中肆無忌憚,甚至連聖人的親妹妹都要看她們臉色才敢入座。就算聖人寵愛楊家,這些事他卻不可能不知的。”
“你是說聖人此次是要打壓楊家的威風?”
他點點頭:“怕是如此。否則貴妃受寵十餘年,怎會為了一支玉笛便失了寵?聖人怕是要告訴她,也是告訴楊家,他們的權勢和地位,皆是他所賜,一旦忤逆聖意,便什麽都沒了。”
玉茗聽了暗暗心驚,以前知道聖人喜怒無常,所謂伴君如伴虎,最近這些事,更讓她明白,侍君乃是一件風險之事,稍不留意便萬劫不複。她想了想,卻又問道:“你方才說會禍及我們又是何意?”
李瑁眉頭一蹙,淡淡說:“這件事無非兩個結果:若是貴妃從此失了寵,楊家雖會敗落,卻仍能維持一年半載,這件事終因我們而起,恐怕會被人怨恨,況且聖人失了寵愛之人,難免不會責怪我們惹出事端。”
“至於另一個,若是聖人念及舊情,將貴妃如上次一般接迴宮中,楊家便更會以為我們故意引出此事,從而懷恨在心,這兩個結果,與你我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
玉茗聽他一說,這才明白此事的麻煩,不由也擔心起來。她看著一旁熟睡的兒子,隻擔心他剛剛出生在這世上便要遭遇什麽不幸,那該如何是好。
李瑁見了將她擁入懷中,安慰道:“不必擔心,大不了便不做王爺,卸下這些虛職,離開長安城。”
他的話,卻絲毫不能減輕玉茗的擔憂,經過了這麽多是是非非,她已明白,若是尋常人家還能躲遠了避開禍事,而身在皇家,在這囚籠一般的十六王宅,想要躲又能去哪裏呢?
張良娣得了這個消息,卻是大喜過望,等了這麽久,她終於尋到報複壽王府的機會。若說這女子唯一的特長,便是使些陰謀詭計害人,再加上她身在太子府,算是名義上的太子妃,有些事做起來便更方便。
沒幾天,在宮外楊府的楊玉環便聽到下人來報,說太子良娣前來拜訪。她自從出了宮便有些魂不守舍,總覺得這一次跟上次不同。入宮十年,她已經三十二歲,就算保養得再好,卻也比不上那些桃李年華的妙齡女子。
她不懂朝中之事,哪裏揣度得出聖人心思,隻覺得他是厭棄了自己,要另覓新歡。這一次出宮,怕是真的迴不去了。她整日胡思亂想著,雖有姐姐們陪伴,卻更覺得煩躁不堪,如今聽聞張良娣來了,便想著見見也好,說不定通過她能打聽到些聖人心思。
待張良娣進了府,她叫人端上茶來,又讓三位姐姐一起來作陪。可惜,並沒從張良娣口中聽到絲毫想知道的聖人心思,反倒說起了這次聖人發怒的原因。
張良娣故意說:“這次貴妃娘娘也是受了委屈,不過是一支玉笛,聖人未免看的太重了,難不成還有咱們娘娘千金玉體重要嘛?”
一旁虢國夫人也忿忿不平:“可不是,隻不過是寧王的遺物,卻好像拿了玉璽一般。”
韓國夫人奇道:“說來也怪,那支玉笛放在寢宮多年,聽聞聖人許久沒有碰過,為何便突然想起來,要是早知道會引出這麽大亂子,當初就該求了來,省了這是非。”
張良娣笑道:“可不是,咱們貴妃娘娘想要什麽聖人會不舍得給呢。隻不過,我聽說之所以聖人想起這玉笛,乃是因了一個人。”她故意沒說下句,倒吊起來那三人的胃口,催著她快說,連楊玉環都瞧著她,隻等她說下去。
張良娣見此,心中得意,接著說:“聽聞壽王妃上個月得了一位小郡王,聖人要賞賜,她便求了那紫玉笛。”
“又是她?”韓國夫人將手中團扇往案上重重一丟,冷笑道:“這壽王妃三番五次惹出是非來,妹妹你卻還護著她,真真是好心沒好報,這次,姐姐一定要給你出氣。”
楊玉環聽了,出乎意料的沒有說什麽,想比這個,她更在乎自己什麽時候能迴宮去。可就是因為她的置之不理,險些給壽王府帶來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