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從那以後,庭之時不時便帶著玉茗出來赴宴,每每都能碰到崔縱,開始時,她還以為是巧合,次數多了,便也猜出哥哥這是要為那人牽線。
對崔家三郎,她倒是讚同父母的話,那人確是一表人才,不僅風度翩翩,還年輕有為。這長安城中的女子選夫君,皆是看中相貌、品性、仕途,按照這三點來挑,崔縱都是上選。
可不知為何,她每次想到這裏,不知為何總會覺得少了些什麽。不是那崔三郎不好,而是她的心缺了一塊,究竟落在了哪裏,連她自己也不知曉。每次兩人見麵皆是彬彬有禮,哪裏有詩中說的那般相思?
這般糾結著,半年過去,母親身體不適,在病榻前常問及此事,她卻總是含糊的應付過去,並沒答應,卻也沒有推拒。
三個月後,杜氏病情愈發嚴重,玉茗去了大慈恩寺為母親祈福。她跪在殿中向菩薩發了願,心情沉重的剛要往外走,去看到一個熟悉的人拾階而上,慢慢走了過來。
十八郎?她先是一愣,腳步便頓下了,卻眼睜睜看著那人從身邊走過,他卻仿佛沒有看到她一般,木著一張臉走入殿中。不過一年未見,他看上去比原來消瘦許多,連那皎入月光的笑都消失不見,變得神色木然,整個人好像失了魂一般,看不出什麽情緒,他究竟是怎麽了?
上次見到楊玉環那般輕鬆自在,她還以為他定是平安無事,如今見到,才發覺他定然是過得不好,想到這,她的心中有一絲痛劃過,卻又不知從何而起,隻呆呆的看著那人消瘦背影,許久才慢慢離開。
迴到家呆呆的坐在房中,想到那人落寞的身影,心中抑製不住的悶痛起來,在這一刻,她才明白,崔三郎雖好,可她的心卻早已給了別人,再也裝不下其他人。
以前總以為自己死了心,不過傷心一時就能將那人忘記,今日才明白,他早就像野草一般深深植根於心中,即便一把火燒盡,也會再次萌發出來。
這個人,怕是她永遠也放不下了。
這一夜,她沒有睡好,第二日起床,便聽說那崔家送來聘禮,求娶她為妻。隻要她答應,便可以行六禮迎娶過門。她聽婢子說著這話,低頭沉默許久,不知在想著什麽。
韋昭訓高興地將女兒叫至房中,問起她對崔家這門親事的看法。玉茗知道今日必是要定下此事,她斟酌再三,終是答道:“父親,女兒覺得,這門親事還是算了。”
韋昭訓一愣,問道:“這是為何?你可知城中多少人家看中了他,你卻為何……”
玉茗淡淡說道:“女兒終覺得,現在談及婚嫁之事尚早,不想耽誤那崔三郎的婚姻大事。”
韋昭訓還想再勸,看向臥病在床的妻子,見她輕歎了口氣,似是早已猜到這個結果,仍不死心,剛要說什麽,卻被妻子一個眼神阻止了,隻聽她說:“茗兒,母親答應過你,由你去挑選將來夫婿,也絕不會食言。隻是,你定要考慮清楚,嫁人乃是一輩子的事,不能任性。”
玉茗抬頭看了眼母親,輕聲說:“母親放心,女兒明白。”她說完便出門迴了後院。
韋昭訓看著妻子長歎了口氣:“你為何要攔著我,若是逼著她嫁了,說不定以後便能想明白,如今眼睜睜的要錯過一段好姻緣。”
杜氏搖了搖頭,淡淡說:“我們這個女兒,難道你還不知道她什麽脾氣,從小到大,雖是任性了些,卻強得很,不喜歡的首飾玩意兒,就算再好,給她也是丟在一邊。我看她,是真的對那崔三郎無意,恐怕硬逼著成了親,終會害了她。”
她說完輕咳幾下:“她年紀還小,就算沒有崔家,還有的是時間慢慢挑選,可惜,我這病怕是好不得了,看不到女兒出嫁的那一天。”
韋昭訓勸道:“這是說的什麽胡話,且放寬心養病,說不定來年茗兒便能覓得夫婿。”
崔縱從父母那聽說韋家沒有同意婚事,整個人蒙在當場,不知道該說什麽。他明明問過庭之,知道韋家二老對他皆是滿意,就等女兒點頭,可為何……問起對方拒婚原因,才得知是因為韋家娘子年紀尚幼,想要在父母身邊多留幾年。
是她不願意。究竟是自己哪裏做的不好,還是中間有什麽誤會?他呆立半晌,這才渾渾噩噩得往外走,牽了馬便衝了出去,一路策馬狂奔到杜曲,正看到玉茗麵色沉沉從街口走了出來,他一拉韁繩停在她麵前,定定的看著她。
一路上,他想著定要問個清楚,究竟是為了什麽,可一見到她,他滿腔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就這般看著她,心裏卻是一片冰涼。
玉茗自知讓父母失望,她自己也是心緒不安,出府來散散心,聽見馬蹄聲響,轉臉看去,一匹馬停在不遠處,卻看到崔縱跳下馬向自己走來,她從未見他這般失態過,那原本淡定的神情已被驚慌所替代,心中一震,下一刻猜到了他必是為婚事而來。
崔縱在她麵前兩步停下,深吸一口氣,硬壓下心中慌亂,輕聲問道:“敢問娘子,可是我哪裏做的不好?”
玉茗垂下眼簾看著地麵,慢慢說:“三郎對我極好。”
“那……是我配不上你?”
“崔家三郎名滿長安,我從未有此想法。”
“那……是為何?”他問道,終於耐不住,想要知道答案。
她低著頭,迴答說:“媒人想必已經迴過話,我年紀尚幼,並不想早早的成婚……”
她還未說完,卻被崔縱打斷,一字一句的問:“你可是已有心儀之人?”
她沒有迴答,也不知該如何迴答。若說是,那人是算她的心上人,亦或隻是少女綺思,她尚分不清;若說沒有,她便是騙了這崔三郎,與他太過不不公。
隻聽崔縱又問:“可他已成親,你這樣值得嗎?”
沉默許久,她淡淡說道:“三郎對我的好,我自是知道的,隻是,我對三郎是何等心緒,自己卻不甚清楚。或許尋常家的女子有如此情深義重的夫君,定會欣然答應。可我卻怕受了你的情意,無法以心相報,那對你便是不公平。”
“或許我將來會後悔錯過你,可寧願如此,也不想騙你。還請三郎忘了我吧。”她輕輕施了一禮,轉身離去。
崔縱聽她說那些話,便已明白他跟她斷不可能了,他看著她慢慢遠去,也轉過身,牽著馬失落往迴走。本以為,終有一天她會看到身邊的自己,會明白自己對她的一片深情。可現在才發現,就算他做得再好,也抵不過那個早已留在她心中的人。
人都說恨不相逢未嫁時,他遇見她時,她還年幼,可終是比那人晚了一步,再也沒有機會。夕陽照在他的身上,將影子拉得那麽長,那麽落寞。
幾日之後,玉茗站在十六王宅門口,看著那高高的大門,她猶豫再三,終是走了進去。這十六王宅雖毗鄰大明宮,卻僅有一條夾道相通,就算皇子們想要進宮,也隻能由內侍帶領從那裏通過,名義上是便於覲見,實際卻是為了隔離皇子們與朝中大臣私下來往,便於監視。
自從出了三庶人之事,十六王宅中的守衛愈加森嚴,玉茗跟隨內侍進來這一路上,都看到佩刀的羽林軍巡視,看似平靜的王宅內卻原來是這般人心惶惶,她心中一沉,想到那人,心中擔憂更甚。
這次進來,本是忠王妃韋瑤兒相邀。自從她嫁入王府,玉茗便沒有再見過這位姐姐,隻聽說,忠王對這位王妃言聽計從,甚至連幾位姬妾都失了寵。
以瑤兒的心計,再加上她那當了薛王妃的姐姐幫襯,這並不是一件難事,況且,忠王雖然母親出自弘農楊氏,與楊玉環還沾了些親故,卻因為那楊家皆投了壽王那邊,再加上養他長大的王皇後早就失了寵被賜死,所以他唯一能依靠的,便是韋家。
韋瑤兒對這心知肚明,所以才敢在這忠王府當了家,就連這次邀玉茗進府也沒跟忠王稟告,自己全權做了主。她一見玉茗進了門,便屏退周圍婢子,拉了她在案子邊坐下,笑道:“這麽久不見,茗兒倒是愈發水靈了。”
玉茗笑道:“姐姐又在打趣我,卻不知姐姐在這王府過得還好?”
“好得很。”瑤兒扶了扶額角,一舉一動都顯出雍容華貴來,真有了些王妃的風範:“自從生了僩兒後,王爺帶我更甚從前,如此看來,當初沒有嫁給那壽王,倒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玉茗一愣,不知她何出此言,連忙問道:“姐姐這是何意?”
從那以後,庭之時不時便帶著玉茗出來赴宴,每每都能碰到崔縱,開始時,她還以為是巧合,次數多了,便也猜出哥哥這是要為那人牽線。
對崔家三郎,她倒是讚同父母的話,那人確是一表人才,不僅風度翩翩,還年輕有為。這長安城中的女子選夫君,皆是看中相貌、品性、仕途,按照這三點來挑,崔縱都是上選。
可不知為何,她每次想到這裏,不知為何總會覺得少了些什麽。不是那崔三郎不好,而是她的心缺了一塊,究竟落在了哪裏,連她自己也不知曉。每次兩人見麵皆是彬彬有禮,哪裏有詩中說的那般相思?
這般糾結著,半年過去,母親身體不適,在病榻前常問及此事,她卻總是含糊的應付過去,並沒答應,卻也沒有推拒。
三個月後,杜氏病情愈發嚴重,玉茗去了大慈恩寺為母親祈福。她跪在殿中向菩薩發了願,心情沉重的剛要往外走,去看到一個熟悉的人拾階而上,慢慢走了過來。
十八郎?她先是一愣,腳步便頓下了,卻眼睜睜看著那人從身邊走過,他卻仿佛沒有看到她一般,木著一張臉走入殿中。不過一年未見,他看上去比原來消瘦許多,連那皎入月光的笑都消失不見,變得神色木然,整個人好像失了魂一般,看不出什麽情緒,他究竟是怎麽了?
上次見到楊玉環那般輕鬆自在,她還以為他定是平安無事,如今見到,才發覺他定然是過得不好,想到這,她的心中有一絲痛劃過,卻又不知從何而起,隻呆呆的看著那人消瘦背影,許久才慢慢離開。
迴到家呆呆的坐在房中,想到那人落寞的身影,心中抑製不住的悶痛起來,在這一刻,她才明白,崔三郎雖好,可她的心卻早已給了別人,再也裝不下其他人。
以前總以為自己死了心,不過傷心一時就能將那人忘記,今日才明白,他早就像野草一般深深植根於心中,即便一把火燒盡,也會再次萌發出來。
這個人,怕是她永遠也放不下了。
這一夜,她沒有睡好,第二日起床,便聽說那崔家送來聘禮,求娶她為妻。隻要她答應,便可以行六禮迎娶過門。她聽婢子說著這話,低頭沉默許久,不知在想著什麽。
韋昭訓高興地將女兒叫至房中,問起她對崔家這門親事的看法。玉茗知道今日必是要定下此事,她斟酌再三,終是答道:“父親,女兒覺得,這門親事還是算了。”
韋昭訓一愣,問道:“這是為何?你可知城中多少人家看中了他,你卻為何……”
玉茗淡淡說道:“女兒終覺得,現在談及婚嫁之事尚早,不想耽誤那崔三郎的婚姻大事。”
韋昭訓還想再勸,看向臥病在床的妻子,見她輕歎了口氣,似是早已猜到這個結果,仍不死心,剛要說什麽,卻被妻子一個眼神阻止了,隻聽她說:“茗兒,母親答應過你,由你去挑選將來夫婿,也絕不會食言。隻是,你定要考慮清楚,嫁人乃是一輩子的事,不能任性。”
玉茗抬頭看了眼母親,輕聲說:“母親放心,女兒明白。”她說完便出門迴了後院。
韋昭訓看著妻子長歎了口氣:“你為何要攔著我,若是逼著她嫁了,說不定以後便能想明白,如今眼睜睜的要錯過一段好姻緣。”
杜氏搖了搖頭,淡淡說:“我們這個女兒,難道你還不知道她什麽脾氣,從小到大,雖是任性了些,卻強得很,不喜歡的首飾玩意兒,就算再好,給她也是丟在一邊。我看她,是真的對那崔三郎無意,恐怕硬逼著成了親,終會害了她。”
她說完輕咳幾下:“她年紀還小,就算沒有崔家,還有的是時間慢慢挑選,可惜,我這病怕是好不得了,看不到女兒出嫁的那一天。”
韋昭訓勸道:“這是說的什麽胡話,且放寬心養病,說不定來年茗兒便能覓得夫婿。”
崔縱從父母那聽說韋家沒有同意婚事,整個人蒙在當場,不知道該說什麽。他明明問過庭之,知道韋家二老對他皆是滿意,就等女兒點頭,可為何……問起對方拒婚原因,才得知是因為韋家娘子年紀尚幼,想要在父母身邊多留幾年。
是她不願意。究竟是自己哪裏做的不好,還是中間有什麽誤會?他呆立半晌,這才渾渾噩噩得往外走,牽了馬便衝了出去,一路策馬狂奔到杜曲,正看到玉茗麵色沉沉從街口走了出來,他一拉韁繩停在她麵前,定定的看著她。
一路上,他想著定要問個清楚,究竟是為了什麽,可一見到她,他滿腔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就這般看著她,心裏卻是一片冰涼。
玉茗自知讓父母失望,她自己也是心緒不安,出府來散散心,聽見馬蹄聲響,轉臉看去,一匹馬停在不遠處,卻看到崔縱跳下馬向自己走來,她從未見他這般失態過,那原本淡定的神情已被驚慌所替代,心中一震,下一刻猜到了他必是為婚事而來。
崔縱在她麵前兩步停下,深吸一口氣,硬壓下心中慌亂,輕聲問道:“敢問娘子,可是我哪裏做的不好?”
玉茗垂下眼簾看著地麵,慢慢說:“三郎對我極好。”
“那……是我配不上你?”
“崔家三郎名滿長安,我從未有此想法。”
“那……是為何?”他問道,終於耐不住,想要知道答案。
她低著頭,迴答說:“媒人想必已經迴過話,我年紀尚幼,並不想早早的成婚……”
她還未說完,卻被崔縱打斷,一字一句的問:“你可是已有心儀之人?”
她沒有迴答,也不知該如何迴答。若說是,那人是算她的心上人,亦或隻是少女綺思,她尚分不清;若說沒有,她便是騙了這崔三郎,與他太過不不公。
隻聽崔縱又問:“可他已成親,你這樣值得嗎?”
沉默許久,她淡淡說道:“三郎對我的好,我自是知道的,隻是,我對三郎是何等心緒,自己卻不甚清楚。或許尋常家的女子有如此情深義重的夫君,定會欣然答應。可我卻怕受了你的情意,無法以心相報,那對你便是不公平。”
“或許我將來會後悔錯過你,可寧願如此,也不想騙你。還請三郎忘了我吧。”她輕輕施了一禮,轉身離去。
崔縱聽她說那些話,便已明白他跟她斷不可能了,他看著她慢慢遠去,也轉過身,牽著馬失落往迴走。本以為,終有一天她會看到身邊的自己,會明白自己對她的一片深情。可現在才發現,就算他做得再好,也抵不過那個早已留在她心中的人。
人都說恨不相逢未嫁時,他遇見她時,她還年幼,可終是比那人晚了一步,再也沒有機會。夕陽照在他的身上,將影子拉得那麽長,那麽落寞。
幾日之後,玉茗站在十六王宅門口,看著那高高的大門,她猶豫再三,終是走了進去。這十六王宅雖毗鄰大明宮,卻僅有一條夾道相通,就算皇子們想要進宮,也隻能由內侍帶領從那裏通過,名義上是便於覲見,實際卻是為了隔離皇子們與朝中大臣私下來往,便於監視。
自從出了三庶人之事,十六王宅中的守衛愈加森嚴,玉茗跟隨內侍進來這一路上,都看到佩刀的羽林軍巡視,看似平靜的王宅內卻原來是這般人心惶惶,她心中一沉,想到那人,心中擔憂更甚。
這次進來,本是忠王妃韋瑤兒相邀。自從她嫁入王府,玉茗便沒有再見過這位姐姐,隻聽說,忠王對這位王妃言聽計從,甚至連幾位姬妾都失了寵。
以瑤兒的心計,再加上她那當了薛王妃的姐姐幫襯,這並不是一件難事,況且,忠王雖然母親出自弘農楊氏,與楊玉環還沾了些親故,卻因為那楊家皆投了壽王那邊,再加上養他長大的王皇後早就失了寵被賜死,所以他唯一能依靠的,便是韋家。
韋瑤兒對這心知肚明,所以才敢在這忠王府當了家,就連這次邀玉茗進府也沒跟忠王稟告,自己全權做了主。她一見玉茗進了門,便屏退周圍婢子,拉了她在案子邊坐下,笑道:“這麽久不見,茗兒倒是愈發水靈了。”
玉茗笑道:“姐姐又在打趣我,卻不知姐姐在這王府過得還好?”
“好得很。”瑤兒扶了扶額角,一舉一動都顯出雍容華貴來,真有了些王妃的風範:“自從生了僩兒後,王爺帶我更甚從前,如此看來,當初沒有嫁給那壽王,倒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玉茗一愣,不知她何出此言,連忙問道:“姐姐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