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耽擱了一個時辰,等到羲華進宮時,勵蒼帝等人的耐心已經快要磨光了。
勵蒼帝之所以沒發脾氣,是因為他人逢喜事精神爽。底下群臣卻早已坐麻了,有些好酒的忍不住將自己喝到了微醺,幸而這內宮的禦酒不醉人,否則早該癱倒在地,禦前失儀了。
勵蒼帝兩側的後宮佳麗臉都笑僵了,階下的歌舞看得膩味,有幾位想要出彩的自己下場去跳,雖是早便準備好的,但皆被姚貴妃這一場生子搶了風頭,算是白費心思了,隻能圖個錦上添花罷了。
等到元公公派在宮門處的小內宦望穿秋水,羲華一行人的車駕終於抵達了宮門口。
不是元公公處事不周到,他早安排了數波人前往承天殿去打探消息,皆石沉大海,無一迴訊。至於是誰在其中作梗,大家心裏有數,羲華亦懶得理會。
這一個時辰,元公公過得顛三倒四,既怕勵蒼帝等得不耐煩發怒,又怕當場有人作妖,一直提著的一顆心差點從嗓子眼裏蹦出來。幸好皇帝陛下沒有責難,珠妃她們又出乎意料的老實,真是謝天謝地,謝祖宗保佑!
等小內宦與顏慈確認了並無異常之後,麻利地飛奔到宴會當場匯報給了元公公。元公公大喜非常,向勵蒼帝請命,是否此時燃放煙火,與天同慶。
勵蒼帝龍顏大悅,抬了抬手,元公公喜氣洋洋地應了一聲“遵旨”。
然後,便是漫天絢爛。
羲華早在宮門處便換了輦轎,並將新生的皇子遞給了乳母來抱。大概是驟然脫離了溫暖的懷抱,小皇子並不適應,“哇哇”哭的十分響亮。
乳母哄了又哄,小皇子依舊哭得震耳欲聾。羲華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阿彌,不由心生愛憐,輕聲說了一句“小磨人精”。
因為哄孩子哄慣了,她自然而然地地拍了拍扶手命轎夫落轎,走到乳娘麵前摸了摸小皇子的頭。
一直大哭的孩子立刻安靜下來,自從降生他便緊閉雙眼不曾睜開,此時卻挨著她的掌心蹭了蹭,慢慢睜開了眼睛。
那是一雙很漂亮的眼睛,眉梢上挑,瞳仁清亮如同星子,大的仿若世間最純淨的黑珍珠。與阿彌剛降生時頗有幾分相像。
蕭氏的男人都生了這樣一雙眼睛,這令他們看起來寬厚睿智。但勵蒼帝大概是追求太甚,相由心生,嚴酷多過正氣,並沒有明主之威。
一旁的小內宦笑著討好:“天女娘娘不愧是我國的守護神,小殿下們都十分親近您。”
羲華沒理他,她一直覺得這些人挺無趣的,話裏話外都藏著機鋒。為了避嫌,她已經特意將孩子交給了乳母,這些人還要“誤會”她想要霸占人家的孩子,無趣,真無趣 。
恰在此時,煙火在頭頂綻開,羲華被吸引了注意,仰起了頭。
一千年以來她流連凡界多時,煙花也曾看過許多場。但這還是她第一次如此動人心弦的煙花。道道彩光如鮮花綻放,又如流星一般飛逝,令人不由感歎這世上的至美之物,多不長久。
羲華收迴目光,亦收攏起唏噓感懷的心思,並且自嘲自己真是老了,竟然對著這樣轉瞬即逝的事物長發感慨。
也是,相比起先前在神界那如同泥潭死水一般的日子,如今這般豐富多彩,不用對誰負責,更是連兒子都有了,她本該活得有滋有味的。
她這樣的人,生來便不適合平淡無波的生活。所以先前那些摒棄神力,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隱居避世,歲月靜好什麽的,根本便不適合她,不適合她的人生。
等到她終於帶著小皇子來到了宴席當場,在場諸人,無論是期待的,還是不期待的,都是心頭一震,精神了許多。
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脊,心道可算來了,再等下去,夜涼如水,老骨頭要散了。
這一迴,小皇子改由姚國公抱著了。乳娘方才想借著簾幕遮掩給他喂些奶水,誰知他卻抗拒的很,小小的腦袋一扭一扭的,無論乳娘怎樣哄,他都不肯再吃一口。
乳娘心生不安——明明在承天殿中時小皇子很貪戀她的乳汁,吞吃得大口香甜。如今已經過了兩個時辰,新生嬰兒可禁不得餓,否則會患上胎黃症,輕則致使幼兒癡傻,重則會夭折的!
乳娘向羲華悄聲說了此事,羲華搖搖頭,示意她無礙,自己伸出手在他眉心輕輕一點,小皇子立刻便闔眼睡著了,軟綿綿的,給誰抱都行,倒是不挑剔。
羲華步履輕盈地走到階下,給勵蒼帝行了個平禮,道:“見過陛下,本座幸不辱命。”
她這般行事給人不敬君王之感,有些迂腐老調的文臣習慣使然,站起來便要斥責她。隻不過更多的人還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想看看她後麵還會怎樣觸怒陛下,以報方才被她拖延久候之怨。
於是,一位須發皆花白,強行抻開了腰杆的老學士大聲道:“陛下麵前,天女為何失禮不敬?!”
老學士身旁有幾位附和的,但隻出聲,此時燈影迷蒙也看不清人,可見是見風使舵,湊數的。
羲華笑了笑,方才看了那樣一場煙火,心情好,不跟他們計較。
勵蒼帝急著抱自己的大胖兒子,隨口道:“今夜是朕的壽宴,不是金殿朝會,眾卿不必苛責。”說完,示意姚國公上前:“快,給朕看看小皇子。”
姚國公連忙拾階而上,將大紅灑金的繈褓遞到了勵蒼帝的懷中,小小的嬰兒躺在他的臂彎中,閉著眼睛扭了扭,似乎不太舒服,但睡的很深,沒有醒來大哭。
勵蒼帝下意識道:“怎麽這麽小?”
幾位公主降生時,除了大公主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得過他的青眼之外,其餘的公主他大多隻看了一眼,不過是吩咐照例賞賜而已。後來,女兒越生越多,卻一直沒有可以繼承國祚的皇子,他便不那麽期待孩子降生了,因為……失望總是大於期望。
隻有阿彌,雖然身世不可對外道,但卻是他唯一一個抱過三次的孩子,他尤記得他第一次看到那個孩子時,因為已經出生日久,又得到了精心照顧,小臉圓嘟嘟肉乎乎的,看著可是討喜的多。
不似如今懷中的這個,皺巴巴紅彤彤的,裹著繈褓也不足他的臂長,仿佛差了些調養一樣。
姚國公是個人精,見此連忙道:“貴妃娘娘不幸早產,幸而有天女娘娘護佑,貴妃娘娘拚盡全力誕下皇子,如今母子均安,是陛下福澤庇佑。老臣恭賀陛下,謝過天女娘娘!”
他躬身長拜,神色恭謹。姚國公作為公爵之首,未來的國丈 ,姿態放的不可謂不低了。
羲華便還了禮。
勵蒼帝便笑道:“好好好!國丈請起!”
此言一出,階下眾臣乃至後宮妃嬪神色均是一震——這是已經變相地宣布欲立姚貴妃為後了。
珠妃的手緊緊絞在了一起,滿臉不甘——不能等了。真的不能再等了,那件事,要盡快安排。
勵蒼帝看了元公公一眼,後者會意,拍掌命一隊內宦送上了諸般吉器。
承天國國風看重男嗣遠多於女兒,也隻有初生的男嬰還有此等待遇。且貴胄世家更重此禮,一些平民或是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農戶對此不過是走個過場,而諸如晚娘這種來自邊陲的,則更看重滿月之禮,這種的,便省去了。
勵蒼帝淨手後從托盤上取過了一柄玉如意,放在小皇子的頭頂,一旁的元公公說著吉祥話“如意長延”,又取過一把玉製的短劍,放在他的手邊,元公公應和“劍除陰祟”,最後取過了一枚平安鎖給他戴了脖子裏,元公公又唱道“平安遂意”。最後勵蒼帝摸了摸他的頭,以示摩頂賜福。
宗正院呈上了早已備好的皇子之名,勵蒼帝挑了又挑,選了又選,這才為這個兒子欽定正名“蕭銘鈺”,乳名便喚作阿鈺。
元公公最後大聲道“禮成”!
階下眾臣祝福聲如水,羲華第一次親眼目睹這種儀式,頗覺新鮮。
趁著勵蒼帝高興,珠妃提議道:“如今天色已晚,夜行不便,就請天女娘娘和大皇子一道下榻後宮,陛下以為如何?”
羲華皺了皺眉,剛想反駁,忽然又改了主意——不如將計就計,看看她留自己下來,究竟有什麽詭計。
勵蒼帝想也沒想地便道了一聲:“甚好!”
姚國公憂心女兒,奈何帝王之言金科玉律,他亦不可公然忤逆。
內宦們在勵蒼帝下首為羲華設座,羲華這一日從日間忙到現在,滴水未盡,確實饑渴難耐,便放心享受了一場盛宴,說起來這皇宮的禦廚手藝一般,禦宴隻好看,不好吃。
隻不過小皇子斷不可離開她的視線,便隨她一道“吃了”父皇的席,中途還大大地拉了一泡。
宴至三更,勵蒼帝心滿意足地退席,臨走前吩咐元公公親自為羲華安排宮苑。本來此事應由一直主持後宮的珠妃來辦,但新後冊封在即,她再插手,似乎不怎麽合適。
或者說,勵蒼帝也並不信任她。
勵蒼帝之所以沒發脾氣,是因為他人逢喜事精神爽。底下群臣卻早已坐麻了,有些好酒的忍不住將自己喝到了微醺,幸而這內宮的禦酒不醉人,否則早該癱倒在地,禦前失儀了。
勵蒼帝兩側的後宮佳麗臉都笑僵了,階下的歌舞看得膩味,有幾位想要出彩的自己下場去跳,雖是早便準備好的,但皆被姚貴妃這一場生子搶了風頭,算是白費心思了,隻能圖個錦上添花罷了。
等到元公公派在宮門處的小內宦望穿秋水,羲華一行人的車駕終於抵達了宮門口。
不是元公公處事不周到,他早安排了數波人前往承天殿去打探消息,皆石沉大海,無一迴訊。至於是誰在其中作梗,大家心裏有數,羲華亦懶得理會。
這一個時辰,元公公過得顛三倒四,既怕勵蒼帝等得不耐煩發怒,又怕當場有人作妖,一直提著的一顆心差點從嗓子眼裏蹦出來。幸好皇帝陛下沒有責難,珠妃她們又出乎意料的老實,真是謝天謝地,謝祖宗保佑!
等小內宦與顏慈確認了並無異常之後,麻利地飛奔到宴會當場匯報給了元公公。元公公大喜非常,向勵蒼帝請命,是否此時燃放煙火,與天同慶。
勵蒼帝龍顏大悅,抬了抬手,元公公喜氣洋洋地應了一聲“遵旨”。
然後,便是漫天絢爛。
羲華早在宮門處便換了輦轎,並將新生的皇子遞給了乳母來抱。大概是驟然脫離了溫暖的懷抱,小皇子並不適應,“哇哇”哭的十分響亮。
乳母哄了又哄,小皇子依舊哭得震耳欲聾。羲華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阿彌,不由心生愛憐,輕聲說了一句“小磨人精”。
因為哄孩子哄慣了,她自然而然地地拍了拍扶手命轎夫落轎,走到乳娘麵前摸了摸小皇子的頭。
一直大哭的孩子立刻安靜下來,自從降生他便緊閉雙眼不曾睜開,此時卻挨著她的掌心蹭了蹭,慢慢睜開了眼睛。
那是一雙很漂亮的眼睛,眉梢上挑,瞳仁清亮如同星子,大的仿若世間最純淨的黑珍珠。與阿彌剛降生時頗有幾分相像。
蕭氏的男人都生了這樣一雙眼睛,這令他們看起來寬厚睿智。但勵蒼帝大概是追求太甚,相由心生,嚴酷多過正氣,並沒有明主之威。
一旁的小內宦笑著討好:“天女娘娘不愧是我國的守護神,小殿下們都十分親近您。”
羲華沒理他,她一直覺得這些人挺無趣的,話裏話外都藏著機鋒。為了避嫌,她已經特意將孩子交給了乳母,這些人還要“誤會”她想要霸占人家的孩子,無趣,真無趣 。
恰在此時,煙火在頭頂綻開,羲華被吸引了注意,仰起了頭。
一千年以來她流連凡界多時,煙花也曾看過許多場。但這還是她第一次如此動人心弦的煙花。道道彩光如鮮花綻放,又如流星一般飛逝,令人不由感歎這世上的至美之物,多不長久。
羲華收迴目光,亦收攏起唏噓感懷的心思,並且自嘲自己真是老了,竟然對著這樣轉瞬即逝的事物長發感慨。
也是,相比起先前在神界那如同泥潭死水一般的日子,如今這般豐富多彩,不用對誰負責,更是連兒子都有了,她本該活得有滋有味的。
她這樣的人,生來便不適合平淡無波的生活。所以先前那些摒棄神力,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隱居避世,歲月靜好什麽的,根本便不適合她,不適合她的人生。
等到她終於帶著小皇子來到了宴席當場,在場諸人,無論是期待的,還是不期待的,都是心頭一震,精神了許多。
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脊,心道可算來了,再等下去,夜涼如水,老骨頭要散了。
這一迴,小皇子改由姚國公抱著了。乳娘方才想借著簾幕遮掩給他喂些奶水,誰知他卻抗拒的很,小小的腦袋一扭一扭的,無論乳娘怎樣哄,他都不肯再吃一口。
乳娘心生不安——明明在承天殿中時小皇子很貪戀她的乳汁,吞吃得大口香甜。如今已經過了兩個時辰,新生嬰兒可禁不得餓,否則會患上胎黃症,輕則致使幼兒癡傻,重則會夭折的!
乳娘向羲華悄聲說了此事,羲華搖搖頭,示意她無礙,自己伸出手在他眉心輕輕一點,小皇子立刻便闔眼睡著了,軟綿綿的,給誰抱都行,倒是不挑剔。
羲華步履輕盈地走到階下,給勵蒼帝行了個平禮,道:“見過陛下,本座幸不辱命。”
她這般行事給人不敬君王之感,有些迂腐老調的文臣習慣使然,站起來便要斥責她。隻不過更多的人還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想看看她後麵還會怎樣觸怒陛下,以報方才被她拖延久候之怨。
於是,一位須發皆花白,強行抻開了腰杆的老學士大聲道:“陛下麵前,天女為何失禮不敬?!”
老學士身旁有幾位附和的,但隻出聲,此時燈影迷蒙也看不清人,可見是見風使舵,湊數的。
羲華笑了笑,方才看了那樣一場煙火,心情好,不跟他們計較。
勵蒼帝急著抱自己的大胖兒子,隨口道:“今夜是朕的壽宴,不是金殿朝會,眾卿不必苛責。”說完,示意姚國公上前:“快,給朕看看小皇子。”
姚國公連忙拾階而上,將大紅灑金的繈褓遞到了勵蒼帝的懷中,小小的嬰兒躺在他的臂彎中,閉著眼睛扭了扭,似乎不太舒服,但睡的很深,沒有醒來大哭。
勵蒼帝下意識道:“怎麽這麽小?”
幾位公主降生時,除了大公主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得過他的青眼之外,其餘的公主他大多隻看了一眼,不過是吩咐照例賞賜而已。後來,女兒越生越多,卻一直沒有可以繼承國祚的皇子,他便不那麽期待孩子降生了,因為……失望總是大於期望。
隻有阿彌,雖然身世不可對外道,但卻是他唯一一個抱過三次的孩子,他尤記得他第一次看到那個孩子時,因為已經出生日久,又得到了精心照顧,小臉圓嘟嘟肉乎乎的,看著可是討喜的多。
不似如今懷中的這個,皺巴巴紅彤彤的,裹著繈褓也不足他的臂長,仿佛差了些調養一樣。
姚國公是個人精,見此連忙道:“貴妃娘娘不幸早產,幸而有天女娘娘護佑,貴妃娘娘拚盡全力誕下皇子,如今母子均安,是陛下福澤庇佑。老臣恭賀陛下,謝過天女娘娘!”
他躬身長拜,神色恭謹。姚國公作為公爵之首,未來的國丈 ,姿態放的不可謂不低了。
羲華便還了禮。
勵蒼帝便笑道:“好好好!國丈請起!”
此言一出,階下眾臣乃至後宮妃嬪神色均是一震——這是已經變相地宣布欲立姚貴妃為後了。
珠妃的手緊緊絞在了一起,滿臉不甘——不能等了。真的不能再等了,那件事,要盡快安排。
勵蒼帝看了元公公一眼,後者會意,拍掌命一隊內宦送上了諸般吉器。
承天國國風看重男嗣遠多於女兒,也隻有初生的男嬰還有此等待遇。且貴胄世家更重此禮,一些平民或是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農戶對此不過是走個過場,而諸如晚娘這種來自邊陲的,則更看重滿月之禮,這種的,便省去了。
勵蒼帝淨手後從托盤上取過了一柄玉如意,放在小皇子的頭頂,一旁的元公公說著吉祥話“如意長延”,又取過一把玉製的短劍,放在他的手邊,元公公應和“劍除陰祟”,最後取過了一枚平安鎖給他戴了脖子裏,元公公又唱道“平安遂意”。最後勵蒼帝摸了摸他的頭,以示摩頂賜福。
宗正院呈上了早已備好的皇子之名,勵蒼帝挑了又挑,選了又選,這才為這個兒子欽定正名“蕭銘鈺”,乳名便喚作阿鈺。
元公公最後大聲道“禮成”!
階下眾臣祝福聲如水,羲華第一次親眼目睹這種儀式,頗覺新鮮。
趁著勵蒼帝高興,珠妃提議道:“如今天色已晚,夜行不便,就請天女娘娘和大皇子一道下榻後宮,陛下以為如何?”
羲華皺了皺眉,剛想反駁,忽然又改了主意——不如將計就計,看看她留自己下來,究竟有什麽詭計。
勵蒼帝想也沒想地便道了一聲:“甚好!”
姚國公憂心女兒,奈何帝王之言金科玉律,他亦不可公然忤逆。
內宦們在勵蒼帝下首為羲華設座,羲華這一日從日間忙到現在,滴水未盡,確實饑渴難耐,便放心享受了一場盛宴,說起來這皇宮的禦廚手藝一般,禦宴隻好看,不好吃。
隻不過小皇子斷不可離開她的視線,便隨她一道“吃了”父皇的席,中途還大大地拉了一泡。
宴至三更,勵蒼帝心滿意足地退席,臨走前吩咐元公公親自為羲華安排宮苑。本來此事應由一直主持後宮的珠妃來辦,但新後冊封在即,她再插手,似乎不怎麽合適。
或者說,勵蒼帝也並不信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