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元人冠冕趙孟頫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鬥一開始,趙孟頫與董其昌立即攔住杜甫、李元芳和楊玉環。
趙孟頫左手用銀鉤,右手用畫筆,將書法和繪畫的造詣融入戰鬥技能中,攔截杜甫和元芳。
董其昌用兩根畫筆,左手的較粗,右手的較小,同時攻向玉環。
閃現!咫尺天涯!
杜甫微微一笑,隻是閃避,暫時並不急著還擊。
刃遁!無間刃風!
元芳沒有變身,一直以小孩子形態來對付趙孟頫,遊刃有餘。
玉環微微一笑,拿著玉石琵琶,纖纖玉指輕輕勾動,彈奏悅耳動聽的《長恨歌》和《琵琶行》,用音波功來對付董其昌的書畫幻境攻擊。
一時間,大家暫時處於僵持狀態。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趙孟頫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他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據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他十一歲時,父親去世,由生母督學。
十四歲時,趙孟頫因其家世代為官,亦入補官爵,並通過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調任真州司戶參軍。
趙孟頫自幼聰敏,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寫字運筆如風。
南宋滅亡後,他一度蟄居在家。
丘氏說:“聖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讀書,如何超乎常人?”
趙孟頫因而越發努力,拜老儒敖繼公研習經義,學業日進,聲名卓著。
吏部尚書夾穀之奇,推舉趙孟頫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但他辭不赴任。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台侍禦史程钜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曆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
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
當年,忽必烈曾向趙孟頫詢問葉李與留夢炎的優劣(二人均為降元的宋臣)。
趙孟頫道:“留夢炎是臣父親的摯友,為人莊重厚道,很自信,多謀能斷,有大臣之才。葉李所讀的書,我都讀過,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辦。”
忽必烈道:“你是認為,留夢炎比葉李要賢麽?但是,留夢炎在宋朝為狀元,位至丞相,而在賈似道欺上誤國之時,卻對賈似道阿諛順從。
葉李當時雖為平民,卻敢於上書朝廷,斥責賈似道,顯然賢於留夢炎。你因為留夢炎是你父親的摯友,不敢非議,可賦詩以規勸他。”
趙孟頫便賦詩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的話,忽必烈看後大加讚賞。
後來,忽必烈有意讓趙孟頫參與中書省政事,趙孟頫堅持不肯。他認為久在君王身邊,必受人嫉妒,故極力請求到外地任職。
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生前著有《鬆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
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也就是“元人書畫之王”。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得到的讚譽很高,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他善於書寫各種類型的書法字體,但是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要欣賞趙孟頫的書法,就要結合他的楷書來進行欣賞分析。
趙孟頫的書法,因熟而俗,這是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評價。
董其昌作為明代著名書法家,一生都是和已經作古的趙孟頫在比賽,可是一生都沒能超過趙孟頫。
相傳,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宋高宗趙構的書法,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此外,他還臨摹過唐朝著名的石碑,以及一些名家的書法作品。
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
趙孟頫學遍諸家,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卻並沒有迷失自己,相反他是取各家精華來補充自己,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
一是博彩眾家之長。
這不是簡單的糅合,而是結合這些書法的優點,進行有機的組合。就像做菜一樣,隻有將食材做到物盡其用,才能烹調出最美味的菜肴。
二是基礎紮實。
趙孟頫的書法,適合書法愛好者打基礎的時候臨摹。趙孟頫生在宋朝,當時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變得有點浮誇,注重技巧,反而丟失了那些基礎性的東西。
趙孟頫在參照唐朝書法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造,變得更加的複古,注重基礎的應用。
三是形意結合。
趙孟頫的書法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結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不錯,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意韻。
對於趙孟頫的書法的欣賞,是很多人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因為就算你對書法欣賞一片空白,也能欣賞到趙孟頫書法中的美麗之處。
趙孟頫的書法,形意結合,不管你是喜歡書法的形態美,還是筆式的韻律美,都能在他的書法之中找到你想要的。
在2011年,南京經典春季拍賣會華夏古代書畫專場之上,趙孟頫手書的《常清靜經》,經過十幾輪的激烈競拍,最後以1700萬的價格成交。
而趙孟頫和楊叔謙合作的作品《重輯尚書集注序言》,也以1500萬元的價格成交。
2012年12月9日,趙孟頫的畫作《三馬圖》和楷書作品《圓通殿誌》合在一起,拍出了1.26億人民幣的天價。
這是華夏書畫作品在國外拍出的最高價格,據說買主是個華夏人。
趙孟頫的書法價格一直在上漲,特別是他的楷書作品,已經被炒到了一個天價的地步。
2013年,趙孟頫手書楷體《千字文》,以1725萬的價格拍賣成交。
古代書法的拍賣價格,一直都不是很高,一幅書法作品能夠被拍到500萬左右,就已是非常不錯的了,而趙孟頫的書法價格基本維持在千萬左右,他的書畫作品更是高達數千萬。
趙孟頫的書法成就非常高,所以很多人提起他的時候,都會將注意力放在他的書法造詣上。
據說,趙孟頫很擅長畫鞍馬人物,描繪的《秋郊飲馬圖》栩栩如生,將馬兒的各種姿態、動態躍然於紙上,造型活潑又堅定。
造構圖上也布置得恰到好處,既表達了主題,又體現了繪畫的高超技術。
2008年,趙孟頫的畫作《灤菊圖》,以5442萬的價格成交,傳為佳話。
如今,趙孟頫在王者大陸重生,自然也是個非凡人物。
(本章完)
趙孟頫左手用銀鉤,右手用畫筆,將書法和繪畫的造詣融入戰鬥技能中,攔截杜甫和元芳。
董其昌用兩根畫筆,左手的較粗,右手的較小,同時攻向玉環。
閃現!咫尺天涯!
杜甫微微一笑,隻是閃避,暫時並不急著還擊。
刃遁!無間刃風!
元芳沒有變身,一直以小孩子形態來對付趙孟頫,遊刃有餘。
玉環微微一笑,拿著玉石琵琶,纖纖玉指輕輕勾動,彈奏悅耳動聽的《長恨歌》和《琵琶行》,用音波功來對付董其昌的書畫幻境攻擊。
一時間,大家暫時處於僵持狀態。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趙孟頫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他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據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他十一歲時,父親去世,由生母督學。
十四歲時,趙孟頫因其家世代為官,亦入補官爵,並通過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調任真州司戶參軍。
趙孟頫自幼聰敏,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寫字運筆如風。
南宋滅亡後,他一度蟄居在家。
丘氏說:“聖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讀書,如何超乎常人?”
趙孟頫因而越發努力,拜老儒敖繼公研習經義,學業日進,聲名卓著。
吏部尚書夾穀之奇,推舉趙孟頫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但他辭不赴任。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台侍禦史程钜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曆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
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
當年,忽必烈曾向趙孟頫詢問葉李與留夢炎的優劣(二人均為降元的宋臣)。
趙孟頫道:“留夢炎是臣父親的摯友,為人莊重厚道,很自信,多謀能斷,有大臣之才。葉李所讀的書,我都讀過,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辦。”
忽必烈道:“你是認為,留夢炎比葉李要賢麽?但是,留夢炎在宋朝為狀元,位至丞相,而在賈似道欺上誤國之時,卻對賈似道阿諛順從。
葉李當時雖為平民,卻敢於上書朝廷,斥責賈似道,顯然賢於留夢炎。你因為留夢炎是你父親的摯友,不敢非議,可賦詩以規勸他。”
趙孟頫便賦詩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的話,忽必烈看後大加讚賞。
後來,忽必烈有意讓趙孟頫參與中書省政事,趙孟頫堅持不肯。他認為久在君王身邊,必受人嫉妒,故極力請求到外地任職。
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生前著有《鬆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
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也就是“元人書畫之王”。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得到的讚譽很高,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他善於書寫各種類型的書法字體,但是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要欣賞趙孟頫的書法,就要結合他的楷書來進行欣賞分析。
趙孟頫的書法,因熟而俗,這是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評價。
董其昌作為明代著名書法家,一生都是和已經作古的趙孟頫在比賽,可是一生都沒能超過趙孟頫。
相傳,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宋高宗趙構的書法,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此外,他還臨摹過唐朝著名的石碑,以及一些名家的書法作品。
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
趙孟頫學遍諸家,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卻並沒有迷失自己,相反他是取各家精華來補充自己,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
一是博彩眾家之長。
這不是簡單的糅合,而是結合這些書法的優點,進行有機的組合。就像做菜一樣,隻有將食材做到物盡其用,才能烹調出最美味的菜肴。
二是基礎紮實。
趙孟頫的書法,適合書法愛好者打基礎的時候臨摹。趙孟頫生在宋朝,當時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變得有點浮誇,注重技巧,反而丟失了那些基礎性的東西。
趙孟頫在參照唐朝書法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造,變得更加的複古,注重基礎的應用。
三是形意結合。
趙孟頫的書法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結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不錯,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意韻。
對於趙孟頫的書法的欣賞,是很多人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因為就算你對書法欣賞一片空白,也能欣賞到趙孟頫書法中的美麗之處。
趙孟頫的書法,形意結合,不管你是喜歡書法的形態美,還是筆式的韻律美,都能在他的書法之中找到你想要的。
在2011年,南京經典春季拍賣會華夏古代書畫專場之上,趙孟頫手書的《常清靜經》,經過十幾輪的激烈競拍,最後以1700萬的價格成交。
而趙孟頫和楊叔謙合作的作品《重輯尚書集注序言》,也以1500萬元的價格成交。
2012年12月9日,趙孟頫的畫作《三馬圖》和楷書作品《圓通殿誌》合在一起,拍出了1.26億人民幣的天價。
這是華夏書畫作品在國外拍出的最高價格,據說買主是個華夏人。
趙孟頫的書法價格一直在上漲,特別是他的楷書作品,已經被炒到了一個天價的地步。
2013年,趙孟頫手書楷體《千字文》,以1725萬的價格拍賣成交。
古代書法的拍賣價格,一直都不是很高,一幅書法作品能夠被拍到500萬左右,就已是非常不錯的了,而趙孟頫的書法價格基本維持在千萬左右,他的書畫作品更是高達數千萬。
趙孟頫的書法成就非常高,所以很多人提起他的時候,都會將注意力放在他的書法造詣上。
據說,趙孟頫很擅長畫鞍馬人物,描繪的《秋郊飲馬圖》栩栩如生,將馬兒的各種姿態、動態躍然於紙上,造型活潑又堅定。
造構圖上也布置得恰到好處,既表達了主題,又體現了繪畫的高超技術。
2008年,趙孟頫的畫作《灤菊圖》,以5442萬的價格成交,傳為佳話。
如今,趙孟頫在王者大陸重生,自然也是個非凡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