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說:不再事奉王侯,王侯還稱讚臣下所作的事。【最新章節閱讀】孔子說:天子受命於天,臣子受命於天子。如果天子順應天命,那麽臣子也就跟著順應天命;如果天子違背天命,那麽臣下也就跟著違背天命。《詩經》上說:大鳥爭鬥於上、小鳥也跟著爭鬥於下。做人而無好品行,還要把他當國君。


    孔子說:君子評價一個人,不是僅僅根據他的言辭。所以在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天下無道的衰亂之世,人們注重實際行動的多,說漂亮話的少;在人們注重說漂亮話的多,付諸實際行動的少。所以君子和有喪失的人在一起,如果無力資助他辦喪事,就不要問他辦理喪事所需的費用;和有病的人在一起,如果無力饋贈他,就不要他需要些什麽;有客遠道來訪,如果自家不能留宿,就不要問他在什麽地方落腳。


    所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小人之交,其濃如酒。君子之交雖然其淡如水,但能相輔相成;小人之交雖然其甜如酒,但時間久了必然敗壞。《小雅》上說:壞人說話非常甜,所以亂子更增添。


    孔子說:君子不以華而不實的話恭維人,這樣就會在百姓中間形成忠實的風氣。所以,君子詢問人家是否寒冷,就要送衣服給人家穿;詢問人家是否饑餓,就要送食物給人家吃;稱讚人家的優點,就要給人家加官進爵。《國風》上說:心憂他人無所倚,同我一道迴家去休息。孔子說:嘴上已經許給人家的好處,就是不兌現,這樣就會給自己帶來怨恨或災禍。所以,君子與其對人負有承諾的責任,還不如承受拒絕承諾的埋怨。


    《國風》上說:從前你言笑多溫柔,既是發誓又賭咒。現在你又變了心,海誓山盟全忘完,從此一刀就兩斷!孔子說:君子不用虛假的表情去討好別人。如果感情疏遠而外表上看起來非常親密,拿小人來作比方,不就是鑽牆洞的小偷嗎!孔子說:內心的情要追求真實,嘴上的話要講究技巧。


    孔子說:從前夏、商、周三代的聖明君王,都祭祀天地和其他眾多神明,祭祀的一切活動無不取決於卜筮,不敢妄逞私意而褻瀆對天帝的祭祀,所以不會衝犯不吉利的日子,不會違背卜筮的指示。用了龜卜,就不可再用筮卜;用了筮補,就不可再用龜卜。大的祭祀有固定的時日,小的祭祀沒有固定的時日,可以臨時用筮來決定時日。祭祀家外的神要用單數日,祭祀家內的神要用雙數日。不違背卜筮的指示。孔子說:由於不違背卜筮的指示,所以祭祀所用的犧牲、禮樂、齊盛,既不虧害於鬼神,又不見怨於百姓。


    孔子說:後稷的祭祀是很容易備辦的,因為他的言辭恭敬他的作風節儉,他的福祿也傳給了子孫。《詩經》上說:後稷開創祭祀禮,幸蒙神佑無災殃,至今流傳好風尚。孔子說:天子、諸侯的龜筮,威重而又嚴敬,不可隨意亂用。天子對於征伐出師一類的大事,用卜而不用筮。諸侯有守國之筮。天子出行,已經走在路上,有了事情就用筮,不用卜。諸侯如果不在本國國境之內,不能用筮。諸侯要搬家或遷移寢室,可以用卜。


    太廟建在什麽地方吉利,天子用不著占卜。孔子說: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可以使用祭器款待客人。所以臣下晉見君長要選擇個吉利的日子,不違背鬼筮的指示,來敬事其君長。所以君長不隨便作踐百姓,百姓也不會冒犯君長。


    *********


    (33緇衣


    孔子說:君長如果對臣下不苛虐,臣下就會覺得君長容易事奉;臣下如果沒有欺詐,君長就覺得容易了解臣下的實情。這樣一來,刑罰就可以放到一邊不用了。孔子說:如果能夠像《緇衣》那首詩歌所說的那樣去尊敬賢人,像《巷伯》那首詩歌所說的那樣去痛恨壞人,官爵就不繪有褻瀆的事情,百姓中就會興起謹厚之風,不用刑罰而百姓就心悅誠服。《大雅》上說:隻要大家都來效法文王,在所有的諸侯國中就會興起誠信之風。


    孔子說:對於百姓,如果用道德教育他們,用禮法約束他們,那麽百姓就會有向善之心;如果用政令教育他們,用刑罰約束他們,那麽百姓就會有逃避之心。所以,作為領導百姓的國君,應當像愛護子女一樣愛護百姓,百姓就會親近他;用誠信去團結百姓,百姓就不會背叛;用恭敬的態度去對待百姓,百姓就會產生順從之心。《甫刑》上說: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刑罰來製服,製定了五種酷刑以為法律。於是百姓不講道德,起而背叛,最終遭到了民族的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