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完畢,主人要先到門外等候,在國君離去時,主人送到門外,磕頭拜謝。大夫在病重期間,國君要去探望三次;大夫在停殯期間,國君要去吊喪三次。士在病重期間,國君要去探望一次;在停殯期間,要去吊喪一次。國君在殯後去吊喪時,主人要脫去孝服,重新改為殯前沒有成服時的打扮。國君婦人到大夫、士的家裏吊喪,主人要到門外迎接,一見到夫人乘車的馬首,就先進門,立在門右。夫人入門,升堂就位。主婦從西階下堂,在堂下麵向夫人磕頭拜謝。


    婦人在女祝的示意下頓足拍胸而哭。社奠的禮儀和國君來吊時一樣。夫人臨走時,主婦送到門內,磕頭拜謝;主人則要送到大門之外,就不用再磕頭拜謝了。大夫到其家臣家裏吊喪,家臣不必到門外迎接。大夫進得門來,在東階下就位,麵朝西;主人立在大夫的南麵,麵向北;眾庶子麵向南;主婦等女輩在東房中就位。大夫來吊喪時,如果碰上國君派使者、命夫命婦派使者、或四鄰來吊喪,大夫就讓主人站在自己身後,自己先代表主人向吊賓拜謝,然後主人再拜謝。國君吊喪,要見到屍體或者靈樞以後再頓足拍胸而哭。大夫、士在國君來吊喪時,如果事前沒有得到通知,倉促之中也辦不來殷奠,那就隻有在國君離去之後,禮記設奠,祭告亡靈。


    諸侯的棺有三重:最外邊的大棺厚八寸,中間的屬厚六寸,貼身的椑(bēi)厚厚四寸。上大夫的棺有兩重:大棺厚八寸,屬厚六寸。下大夫的棺兩重:大棺厚六寸,屬厚四寸。士棺一重,厚六寸。諸侯的裏棺內壁用朱色作為襯裏,用金釘、銀釘、銅釘釘牢;大夫的裏棺用玄色作為襯裏,用牛骨釘釘牢;士的棺不用襯裏。


    諸侯的棺蓋和棺身的接縫要用漆塗合,而且每邊有三處接合,再用三條披帶捆緊。大夫的棺蓋和棺身的接縫也要用漆塗合,但每邊隻有兩處接合,再用兩條皮帶捆緊。士的棺蓋和棺身的結合不用漆塗合,但每邊也有兩處接合,再用兩條皮帶捆緊。從國君、大夫遺體上梳下來的亂發和剪下來的指甲,要盛放在小囊裏,塞到襯裏中;士棺不用襯裏,所以就埋在兩階間的坑裏。


    諸侯的殯是將靈樞放在靈車上,在靈車的四周堆積木材,上麵堆成屋頂形狀,最後用泥加以通體的塗抹。大夫的殯用棺衣罩在棺上,棺放在西序下,一邊靠著西序,其他三麵堆積木材,但上麵不堆成屋頂形狀。塗泥時隻塗外麵堆積的木材,不塗棺。士的殯是掘個坑將棺淺埋,露出接合以上部分,將露出部分用泥塗抹。無論貴賤,停殯期間都要用布幔圍起來。


    炒熟的穀物放在殯的兩旁:國君是黍、櫻、稻、粱四種,分裝八筐;大夫是黍、櫻、粱三種,分裝六筐;士是黍、櫻二種,分裝四筐,每筐還要加上幹魚、幹肉。出葬時的棺飾:諸侯的棺材四周掛著畫龍的帷幔,帷下三麵設池,池下懸有棺飾振容。棺上的蓬頂部分,邊緣畫有黼(fu)形花紋,中央有三行半環形花紋,三行火形花紋。先用素錦做的棺罩罩在棺上,再用棺罩的四周加上帷幔,在棺罩上方加上偽荒。


    帷和荒用六條絳色紐帶係連在一起。荒頂的齊,由一串球形物組成,共五個,每個一色,另外還掛有五串貝殼。畫有黼(fu)形花紋的棺飾翣(shà)兩麵,畫有黻(fu)形花紋的翣兩麵,畫有雲氣的翣兩麵。每麵翣上邊兩角都把懸圭作為裝飾。池下掛著銅魚,隨著樞車的行進而上下跳動。用六條絳色帛帶把靈樞捆緊。設置六條絳色披帶。大夫的棺材四周掛著畫有雲氣的帷幔,前後設置池,池下不設置振容。


    荒的邊緣畫有雲氣花紋,中間有三行火形花紋,三行黻(fu)形花紋。素錦做的棺罩。帷幔之間用兩對絳色、兩對玄色的紐帶連接。頂部的齊,由一串三個球形物組成,顏色分別為朱、白、蒼,另外還掛有三串貝殼。畫有黻形花紋的翣兩麵,畫有雲氣的翣兩麵,每麵翣的上邊兩角都用五彩羽毛作為裝飾。池下掛著銅魚,隨著樞車的行進而上下跳動。大夫的用來把靈樞捆緊的帶子,前邊兩條是絳色,後邊兩條是玄色。披帶的數目和顏色也是如此。


    士的棺材四周掛的是白色帷,上麵罩的是白布荒,荒下前方設置池,池下設置揄絞。帷、荒之間用兩對絳色、兩對黑色的紐帶連接。荒頂的齊,由一串三個球形物組成,顏色分別為朱、白、蒼,另外還掛有一串貝殼。畫有雲氣的翣兩麵,每麵翣的上邊兩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裝飾。士的用來把靈樞捆緊的帶子,前邊兩條是絳色,後邊兩條是黑色。每邊的兩條披帶都是絳色。


    諸侯出葬徒眾用牲車載樞,下棺時用四條繩子和兩座碑,用羽葆來指揮送葬隊伍。大夫出葬徒眾用牲車載樞,下棺時用兩條繩子和兩座碑,用旗幟指揮送葬隊伍。士出葬途中用栓車載樞,下棺時用兩條繩子,不用碑;從起靈以後,用木棍挑著一塊大功孝布指揮送葬隊伍。凡是下棺,拉繩子的人都是背對碑,向離開碑的方向牽拉,使棺徐徐下落。諸侯下棺時,用一根大木棍穿在束棺的革帶下,再將繩子係在木棍兩端;大夫、士下棺時,都是將繩子直接係在束棺的革帶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