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莊公領兵和宋**隊在乘秋作戰。魯莊公所乘的戰車上,縣賁(bēn)父負責駕車,卜國負責保衛。駕車的馬忽然受驚亂跑,把莊公從車上摔了下來。幸虧副車上的人遞給莊公登車的引繩,把他拉上了副車。莊公說:馬受驚失列,是駕車者的責任;我沒有事先占卜一下駕車者的人選,所以事情才會這樣。


    縣賁父說:平常駕車,馬不亂跑;今天駕車倒亂跑起來,這說明我還缺乏勇氣。於是赴敵而死。後來,馬夫洗馬,才發現有一支箭射到了馬大腿內側的肉裏。莊公說:原來如此,是我錯怪縣賁父了。於是就寫了一篇表彰死者功德的誄文。士這一階層也能有誄文,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曾子臥病在床,病得很厲害。他的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下,他的兒子曾元、曾申坐在腳旁。一個小孩子坐在角落裏,手執火炬。小孩子看到曾子身下的竹席,便說:多麽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子春說:別做聲!曾子聽到了,猛然驚醒過來,有氣無力地出了口氣。小孩子又說:多麽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


    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送的,我因為病重,未能把它換掉;元呀,起來把席子換掉!曾元說:您老人家的病已經很危險了,不可以移動,希望能等到天亮,再為您換掉它。曾子說:你愛我的心意還不如那個小孩子;君子的愛人,是考慮如何成全他的美德;小人的愛人,則是考慮如何讓他苟且偷安;此刻我還求什麽呢?我能夠合乎禮儀地死去,我的願望就滿足了。於是,他們抬起曾子換席,換過後再把曾子放迴席上,還沒有放好,曾子就斷氣了。


    雙親剛死的時候,孝子滿腔悲痛,好像日子沒法子再過下去。為死者更衣下棺時,孝子的眼神不定,好像在尋找什麽而又找不到了;埋葬以後,孝子彷徨無依,好像在盼望親人歸來而又盼不得的樣子。一年以後,就感慨時間過得太快。除服禮之後,還覺得內心相當空虛。


    邾(zhu)婁國的人用箭來招魂,是從升陘之戰開始的。魯國婦人露著發去吊喪的習慣,是從狐髽(zhuā)之戰失敗後開始的。南宮縚(tāo)的妻子死了婆婆,孔子教她做喪髻的方法說:你不要把喪髻做得太高,也不要做得太大,用榛木做簪子,長度是一尺;束發的布條,剩餘垂下的部分是八寸長。


    孟獻子行過譚祭禮以後,家中的樂器仍然隻是懸掛而不演奏,可以有婦人侍寢也不進入居室的門。孔子說:一般人都做不到這一點,獻子能夠做到,真是過人一籌啊!孔子在大祥禮後五天開始彈琴,但彈不成聲調;在大祥禮後第二個月的又一旬裏歡笙,聲調就和諧了。有子大概是祥祭一結束,就穿上有絲飾的鞋子和戴上用絲帶作纓的帽子,這未免早了點。死了而不值得臨喪哭吊的有三種情況:含冤不白而自裁的人、停止在危險之下被壓死的人和遊泳逞能被淹死的人。


    子路為出嫁的姐姐服喪,到了可以除服的日子他還不除。孔子就問他:為什麽還不除服呢?子路說:我的兄弟很少,所以不忍心到了九個月就除服啊!孔子說:先王製定的禮,對於正人君子來說,就是教他要適當控製感情的。子路聽了,就立即除掉了喪服。


    薑太公封在齊地,都城在營丘。因為太公留在朝中為太師,死後於是葬在周地。此後,他的五代子孫雖然死在齊地,也都隨太公葬在周地。君子說:音樂,還是古國的聲音最好聽;禮的精神,也是不忘它的根本;古人有句俗話說:狐狸死了,也要對著狐穴所在的方向,這也是不忘根本啊!


    伯魚(孔子的兒子)的生母死了,過了兩年,他還在哭。孔子聽見了,就問是誰在哭。他的弟子說:是鯉在哭。孔子發出不滿地說:太過分了!伯魚聽到後,就不再哭了。


    舜死後被葬在蒼梧之野,大概他的三位妃子都沒有與他合葬。季武子說:大概從周公開始才有夫婦合葬的事情。


    為曾子料理喪事時,他的家屬在廚房為死者燒浴湯,這是失禮的;服大功之喪時要停止一切學業,以免幹擾哀思;但是也有人說:服大功之喪,口誦詩歌還是可以的,隻是不可以奏樂。子張病危時,召來了兒子申祥,並告訴他說:君子的死叫做終,小人的死叫做死;我這輩子大概差不多可以稱作終了吧。


    曾子說:人剛死時所設置的祭奠,用的是架子上剩餘的現成食物吧?曾子說:小功之服不按照親疏的序列而哭泣,那是居於陋巷的庶人之禮;子思哭他的嫂子,就講究親疏的序列,由他的妻子先跳躍跺腳地哭,然後他才跟著哭;子張兒子申祥的哭泣,也有這種講究。


    古時候無論吉冠兇冠都是直縫的,現在的古冠是橫縫的,兇冠仍然直縫,看起來正和吉冠相反,這並不意味著古代也是這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