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在書房,諸讓給王守仁與幾個兒子召開叫來訓話,諸翠一側旁聽。
“切不可小看了書法,書法是個門麵,”這是諸讓的經驗之談,“先不說科舉考試。我在吏部時,每三年都要考評各級官員的政績。有些官員,可能是忙或是敷衍塞責,履曆和報告寫得馬虎潦草,從內容看,幹了不少實際事,但是這書法不敢恭維。寫字你都不認真,做事能夠多認真呢?這種情況,我能諒解,但是我就見過一個同僚,大筆一揮,打了個叉。你先馬虎應對,得到的必然是馬虎的結果。因為考評官員不能親眼見到你做的事,眼前隻有你的文字,印象好壞,書法至關重要。”
“同樣道理,科舉考場上,書法能夠加分,也能夠扣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諸讓喝了口閨女敬奉的、女婿以彩禮敬獻的江浙的瀑布仙茗,看到子婿們紛紛點頭稱是,便接著開講,“一篇好文章,首先書法得讓考官看得清楚明白,這是起碼要求,再高些的要求,是讓人看著舒服,最高的話,就成藝術了,讓人有美感。如伯安祖上的王羲之和王獻之。一下子說得有些高,這是後話。你們練書法要一步步來,第一步練正楷,一筆一畫。你們小時候摹過紅,描過墨,現在好好臨帖。我簡單介紹幾個要點……”
諸讓年輕時也是一腔豪氣,對女婿洞房花燭夜冷落閨女的事,沒有絲毫追究,還和顏悅色地告訴他,以前有事跟家長說一聲,現在成家了,有啥事給媳婦打個招唿,免得家裏擔心著急!
首先,王守仁對老丈人的寬宏大量很感激;其次,他也認為書法是自己的門麵,所以他練字很認真。
他寫字時引進鐵柱宮德一道人傳授的靜坐法坐姿和心態,把心念專注到習字上,把老祖宗發明的這些寓意豐富、似乎能說話、有喜怒哀樂、活靈活現、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漢字,看作老祖宗的遺贈。
平常在祠堂裏敬拜祖宗,恭敬的是一張木主牌位,木主牌位隻是一個木板。
官宦之家的祠堂,隻能祭祀三代祖先,三代以前呢?我們王家老祖宗說是太原的太子晉,再以前呢?追溯到黃帝老祖宗,老祖宗從哪兒來的呢?還有沒有,誰知道呢?
但是,這麽多天天入眼會心的漢字,不就是祖宗的精神靈魂嗎?
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麽:祖上所留的的智慧精神已經生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漢字,由我們代代傳遞下來……
王守仁生來敬重長輩,恭敬祖先,過去不可見的祖先,現在一下子在目前了,祖先就在一個個漢字裏!
不知何時,王守仁的內心,升騰起對書本、對文字、對漢字的恭敬,敬字如敬祖。
他臨帖,虔誠如對聖賢,實際上,字帖就是先賢的靈魂載體;他落筆,誠敬如對祖宗,恭恭敬敬;敬惜字紙,臨進書房,先生起一份恭敬心,洗手,靜心,整肅衣冠,焚香……
三個月以後,掛在牆上的習字,讓他慚愧,讓他臉紅;半年以後,他發現,牆上的字可以多掛兩天了……
諸讓默默地關注著女婿的進步,他不輕易發言,他自己有經驗教訓,廉價的鼓勵,激發的是浮躁,尤其是對王守仁這樣聰明又傲氣的小青年,好在孩子有靈性,讓他自己摸索,不走彎路便可!
一年下來,諸讓家藏的裝滿十個竹筐的元書紙,被孩子們一張張寫滿了稚嫩的、工整的、流暢的墨香大楷字。其中有一多半是女婿王守仁所用。在一年後的諸府家庭書法展會上,王守仁的一幅書法作品,被諸讓吩咐裝裱起來,正式張掛於書房最顯眼位置。
王守仁在書法上收獲大大的,但他未曾遵守德一道士吩咐的保持三年童身練功強身的諄諄告誡,說起來也情有可原。諸老夫人在檢查女兒、女婿對赤身男女學習落實情況時,發現了小兩口同床不同被的嚴重問題,雖耐心聽取了諸翠紅著臉的辯解,還是溫和地勒令小兩口,盡快落實生產外孫計劃。
有天趁著沒人的時候,諸老夫人與王守仁不經意地聊天:“賢婿,你們王家世代單傳,你母親盼望著早些抱上孫子,這是孝道呀!夫妻恩愛,很重要。”
在諸老夫人督促之下,王守仁忽然發現男女之間的玄妙之處。當他有空再去找德一道人,可惜德一道人已外出雲遊,不知何時再返……
當時間踏入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虛歲十八的王守仁並未完成丈母娘下達的外孫生產計劃,他突然接到南靖家信,卻是母親任罄思念兒子、想見見媳婦,便催促小夫妻迴家過年。
於是,在十一月,王守仁帶著諸翠,踏上了迴歸南靖的客船。
王守仁和家人漂泊在南昌通往浙江的江河上。
一路驛船,順風揚帆快似箭,逆風拉纖慢如牛。
順風時,小夫妻憑窗欣賞田野風光,有說有笑;逆風時,百無聊賴,或者四目相對,脈脈含情,甜蜜迴憶曾經良宵的溫柔纏綿……
卻還甭說,這王守仁小夫妻,自從成了好事之後,夫唱婦隨,夫妻感情融洽了許多。這小男人王守仁最初看諸翠,隻是看臉,而如今卻是自臉至胸,一掃而下,目光如實質,卻將小婦人的諸翠看得粉臉泛潮紅,眼裏心裏都是熱,歎息船上不是家,盼望夜幕罩客船!
王守仁手捧德一道士送予自己的《道德經》,琢磨如何撫平心中如船外波浪一樣的思緒。
這《道德經》,王守仁自幼便可背誦,但隨著時日、功力的增益,結合著父親王九所傳授的《道家三訣》,而又成長為真正的男人,對《道德經》的理解更是與過往不同……
王守仁似又有所得,但卻又無法說出來,便走出客艙,踏上甲板去吹吹冷風。
未曾想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話誠不假,王守仁手中的《道德經》招來了一位讀書人……
fpzw
“切不可小看了書法,書法是個門麵,”這是諸讓的經驗之談,“先不說科舉考試。我在吏部時,每三年都要考評各級官員的政績。有些官員,可能是忙或是敷衍塞責,履曆和報告寫得馬虎潦草,從內容看,幹了不少實際事,但是這書法不敢恭維。寫字你都不認真,做事能夠多認真呢?這種情況,我能諒解,但是我就見過一個同僚,大筆一揮,打了個叉。你先馬虎應對,得到的必然是馬虎的結果。因為考評官員不能親眼見到你做的事,眼前隻有你的文字,印象好壞,書法至關重要。”
“同樣道理,科舉考場上,書法能夠加分,也能夠扣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諸讓喝了口閨女敬奉的、女婿以彩禮敬獻的江浙的瀑布仙茗,看到子婿們紛紛點頭稱是,便接著開講,“一篇好文章,首先書法得讓考官看得清楚明白,這是起碼要求,再高些的要求,是讓人看著舒服,最高的話,就成藝術了,讓人有美感。如伯安祖上的王羲之和王獻之。一下子說得有些高,這是後話。你們練書法要一步步來,第一步練正楷,一筆一畫。你們小時候摹過紅,描過墨,現在好好臨帖。我簡單介紹幾個要點……”
諸讓年輕時也是一腔豪氣,對女婿洞房花燭夜冷落閨女的事,沒有絲毫追究,還和顏悅色地告訴他,以前有事跟家長說一聲,現在成家了,有啥事給媳婦打個招唿,免得家裏擔心著急!
首先,王守仁對老丈人的寬宏大量很感激;其次,他也認為書法是自己的門麵,所以他練字很認真。
他寫字時引進鐵柱宮德一道人傳授的靜坐法坐姿和心態,把心念專注到習字上,把老祖宗發明的這些寓意豐富、似乎能說話、有喜怒哀樂、活靈活現、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漢字,看作老祖宗的遺贈。
平常在祠堂裏敬拜祖宗,恭敬的是一張木主牌位,木主牌位隻是一個木板。
官宦之家的祠堂,隻能祭祀三代祖先,三代以前呢?我們王家老祖宗說是太原的太子晉,再以前呢?追溯到黃帝老祖宗,老祖宗從哪兒來的呢?還有沒有,誰知道呢?
但是,這麽多天天入眼會心的漢字,不就是祖宗的精神靈魂嗎?
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麽:祖上所留的的智慧精神已經生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漢字,由我們代代傳遞下來……
王守仁生來敬重長輩,恭敬祖先,過去不可見的祖先,現在一下子在目前了,祖先就在一個個漢字裏!
不知何時,王守仁的內心,升騰起對書本、對文字、對漢字的恭敬,敬字如敬祖。
他臨帖,虔誠如對聖賢,實際上,字帖就是先賢的靈魂載體;他落筆,誠敬如對祖宗,恭恭敬敬;敬惜字紙,臨進書房,先生起一份恭敬心,洗手,靜心,整肅衣冠,焚香……
三個月以後,掛在牆上的習字,讓他慚愧,讓他臉紅;半年以後,他發現,牆上的字可以多掛兩天了……
諸讓默默地關注著女婿的進步,他不輕易發言,他自己有經驗教訓,廉價的鼓勵,激發的是浮躁,尤其是對王守仁這樣聰明又傲氣的小青年,好在孩子有靈性,讓他自己摸索,不走彎路便可!
一年下來,諸讓家藏的裝滿十個竹筐的元書紙,被孩子們一張張寫滿了稚嫩的、工整的、流暢的墨香大楷字。其中有一多半是女婿王守仁所用。在一年後的諸府家庭書法展會上,王守仁的一幅書法作品,被諸讓吩咐裝裱起來,正式張掛於書房最顯眼位置。
王守仁在書法上收獲大大的,但他未曾遵守德一道士吩咐的保持三年童身練功強身的諄諄告誡,說起來也情有可原。諸老夫人在檢查女兒、女婿對赤身男女學習落實情況時,發現了小兩口同床不同被的嚴重問題,雖耐心聽取了諸翠紅著臉的辯解,還是溫和地勒令小兩口,盡快落實生產外孫計劃。
有天趁著沒人的時候,諸老夫人與王守仁不經意地聊天:“賢婿,你們王家世代單傳,你母親盼望著早些抱上孫子,這是孝道呀!夫妻恩愛,很重要。”
在諸老夫人督促之下,王守仁忽然發現男女之間的玄妙之處。當他有空再去找德一道人,可惜德一道人已外出雲遊,不知何時再返……
當時間踏入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虛歲十八的王守仁並未完成丈母娘下達的外孫生產計劃,他突然接到南靖家信,卻是母親任罄思念兒子、想見見媳婦,便催促小夫妻迴家過年。
於是,在十一月,王守仁帶著諸翠,踏上了迴歸南靖的客船。
王守仁和家人漂泊在南昌通往浙江的江河上。
一路驛船,順風揚帆快似箭,逆風拉纖慢如牛。
順風時,小夫妻憑窗欣賞田野風光,有說有笑;逆風時,百無聊賴,或者四目相對,脈脈含情,甜蜜迴憶曾經良宵的溫柔纏綿……
卻還甭說,這王守仁小夫妻,自從成了好事之後,夫唱婦隨,夫妻感情融洽了許多。這小男人王守仁最初看諸翠,隻是看臉,而如今卻是自臉至胸,一掃而下,目光如實質,卻將小婦人的諸翠看得粉臉泛潮紅,眼裏心裏都是熱,歎息船上不是家,盼望夜幕罩客船!
王守仁手捧德一道士送予自己的《道德經》,琢磨如何撫平心中如船外波浪一樣的思緒。
這《道德經》,王守仁自幼便可背誦,但隨著時日、功力的增益,結合著父親王九所傳授的《道家三訣》,而又成長為真正的男人,對《道德經》的理解更是與過往不同……
王守仁似又有所得,但卻又無法說出來,便走出客艙,踏上甲板去吹吹冷風。
未曾想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話誠不假,王守仁手中的《道德經》招來了一位讀書人……
fp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