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就在任罄誕下麟兒的那刻,遠在崖州的王九正在指導著數條精壯的大漢將房梁吊上屋頂之時,王九忽然全身劇震,遙望北方,若有所思……


    一旁的洪平、如畫看著王九若有所思的樣子,洪平問道:“九哥兒,啥事?”


    “如今似乎在下又有血脈的延續了,”王九又稍感應一下,接著道,“這道氣機著實強悍,似乎孕育了許久!”


    “恭喜九哥兒,今晚不如我們兄弟幾個慶賀一下。”一個大胖腦袋突兀地出現在王九的背後。


    王九嚇了一跳。


    而那洪平卻是處若不驚地道:“這胖家夥從來都是如此。我早習慣了。”


    三人聊著天,突然一位漢子前來拱手道:“報。”


    洪平道:“講。”


    “剛崖州府賈守備來報,錦衣衛百戶李良釗的家已抄盡,共計折合白銀三萬餘兩;如今整修何家莊、再建一幢房子,預計需要白銀八千兩足矣,剩餘應如何處理?”那漢子道。


    洪平將目光轉向王九。


    “修路,其餘銀兩用於築路。築路所耗時太久,我們便不參與。將剩餘的銀兩交予老族長,參與築路者每日予銀兩補助。讓他們慢慢修築便是。”王九思慮道。


    洪平衝著那漢子道:“聽到沒。”


    那漢子一拱手道:“遵命!”轉身便離去。


    洪平道:“如今這何家莊的改造,已進行三日。預計再兩日後,會按九哥兒您的要求全部完工。屆時我們將離去。不知要去何處?”


    “去南靖。先至我祖宅,然後再迴京麵聖。要將海外事務統籌一番,再至安南。”王九道。


    “好。”洪平道。


    這數日的何家莊,如同一個大工地,三五成群、拎著斧頭、鋤頭的赤膊漢子隨處可見。又過多兩日,各處修葺一新的何家莊,卻是舊貌換新顏……


    風水一說,王九未涉獵過。但因勢利導,借助地勢,順勢而為卻是一理通則百理通。


    這數日來,何家莊幾乎相當於重新建了一遍!


    而從整個何家莊來看,當經過何家莊的村口的那棵大樹後,數尺寬的鵝卵石小路,如同棋盤一般向莊內伸展,在樹枝的掩映之下,若隱若現的人家,或高或低的院落,而潺潺的小溪水貫穿於柳莊,若幹個小木橋橫於小溪水上方。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而自此以後,何家莊改頭換麵,整個村莊變得人丁興旺;並且數次大雨,洪水自山上而來,小溪變成大河,村落卻安然無恙。“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句話,對此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


    自從王九改建何家莊後,莊內從未再出現地風水術士。


    曾經來過數個看風水的術士,但來過之後,均閉口而言他。當然也不不著調的江湖術士曾經大放厥詞,而老族長大怒,直接叫人將那不著調的家夥打了出去,之後,再沒有江湖術士膽敢前來……


    當然,此乃後話。


    挨著何三叔家的側邊一畝地,王九修建了一個小院落,一幢坐北朝南的二層小閣樓。門前一條小溪自西向東。而在小溪邊,數棵柳樹搖曳著身姿,一個兩人高的水車,正搭建在溪邊,將水引入宅院內……


    進得院門,左手邊一棵榕樹,樹底下是一個茶幾加兩把椅子,右手邊是一個數尺見方的菜園。


    院門的圍欄上隨意地種了幾棵爬山虎,懶懶散散地趴在圍欄上……一切都很自然、寫意。進了院門是小石子鋪就的路,一直鋪到裏麵的兩層小閣樓。


    這些完全是出自王九自己的手筆。


    老族長來到王九的新居,一開始並未覺得如何,待得在王九宅子裏走了幾圈,未了,在院角品了王九泡的一壺茶後,腹中暖洋洋,直覺舒適不已,此刻方覺這王九的院落,雖然簡樸但透著大方與自在,沒有太多的華貴,但襯著寫意與自然……


    “阿九啊,這數日裏,何家莊的變化,可是翻天覆地。可真要感謝你啊。”老族長道。


    王九微微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齒道:“要多謝老族長您啊。送了這塊地給我。”


    老族長搖了搖頭,道:“還是感謝你啊。看著如今的何家莊,心裏格外舒坦。”


    王九看著老族長欲言又止的神態道:“老族長是否還有事情想與在下講?”


    老族長道:“自從擔任族長以來,無時不刻在想著如何讓何氏一族崛起,如若王大人看上哪些何氏子弟,可否提攜一二?”


    王九笑道:“那是自然。並且如若你們此處有何土特產,我們亦可收購。如若可能,你們亦可與當地黎族收購些他們的棉紡織製品,據在下所知,他們的所製的被、褥等上作的花、草、鳥、獸、折枝、團鳳、棋局等圖案花紋,光彩美麗、燦然如畫。”


    老族長歎道:“阿九,你有所不知,那當地黎族人,對外來之人,甚是敵視……”


    王九與老族長正在談話。但那百黑狼卻未曾閑著,其中的能工巧匠著實不少。身為狼王的王九隻要提出來的,卻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並且王九未曾提出來,有些人都能想到,並付諸施行。


    因王九提出需幫助何家莊築路,已有何家莊何山為首的數人攜同黑狼的十數人已開始測繪,沿何家莊向崖州前行,設下標識,為築路做準備。


    此次築路,寬約一丈,可容下三匹馬並行,每隔十裏左右,會建涼亭一座,以便路人休憩。


    何山對至崖州的路很是熟悉,一年往返數次,每勘察一段,便會有人在預設的道路兩旁打上木樁,以作記號。二十多裏的山路,一個上午很快便完工,及至黎族人所居地帶。


    至崖州需自黎族人居住的地域穿行而過,約十餘裏地,何家莊等人與黎族人平素並無交織。平素何山他們至崖州即便見到,亦是無妨。


    何山這幫人,此次拿著繩索、鐵錘、成捆的一頭尖的木椎,在所經路段邊走、邊量、邊錘時,這幫黎族之人便不幹了。在踏入黎族人居住地數裏後,眾人忽聽一聲唿哨響,卻見草叢四周忽然鑽出了無數的黎族人頭,個個手執弓弩,正對著何山這十餘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詩劍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靈並收藏唐詩劍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