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連連擺手,道:“沒有,絕對沒有!崔尚書對於張柬之等人的事兒著急不假,但張柬之等人落水而亡之事,絕沒什麽蹊蹺。”
“為什麽這麽說?”
“其一,崔尚書一直命雜家找機會在陛下麵前,為張柬之等人美言,希望他能收迴成命。若崔尚書早有準備,又何必在雜家麵前演戲呢?其二,朝廷派去押解張柬之等人的,盡皆是刑部的能元幹吏。崔尚書無論是想收買他們,還是殺人滅口,都不可能在這麽短時間內辦到。除非……”
“什麽?”
“他在幾個月之前,就提前未雨綢繆了。您想想,崔尚書再厲害,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吧?”
“其實本王也是這麽想的。”李隆基輕哼一聲,道:“可還有些人,不明就裏,還真以為這事兒跟李重福或者崔耕有關呢,真是笑話!”
高力士接話道:“他們不過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兒罷了。其實,這隆慶池上的王氣聚集,才顯出了真龍天子的所在哩。”
李隆基心中暗想,看來高力士這死太監,是被王氣之說唬住了,今天才“棄暗投明”得這麽快。嘿嘿,這鬼神之說雖然上不了台麵,卻真好使啊!
他心裏麵得意,麵上卻不以為然地道:“子不語怪力鬼神,對於什麽王氣之說,本王是不信的。我隻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要盡人事安天命而已。”
高力士眼中的戲謔之意一閃而過,趕緊低頭,跪倒在地,正色道:“《易經》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王爺有如此想法,已有明君之相矣,雜家為王爺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得好!”李隆基將高力士攙起,道:“與這西山白露茶一樣,有朝一日本王得償所願,咱們共享富貴!”
“謝王爺,願為王爺效死!”
……
……
然而,在扶陽王府內,對張柬之等人的死,又有另一番解讀。
辛承嗣滿臉疲憊之色,精神卻是頗為亢奮,跪倒在地,道:“啟稟崔相,卑職幸不辱命!”
“哦?三十二名清流罪囚,你全救下來了?”
“怎麽能說全是屬下救的呢。”辛承嗣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您提前數月未雨綢繆,押解的軍士官吏都是咱們的人,我就是幫忙傳幾句話而已。”
別看現在刑部尚書是裴談,但崔耕要是提前準備,控製押解張柬之的人選,還真沒什麽問題。
他甚至無須動用自己在官麵兒上的能量,光憑秘堂就能把事兒辦妥了。
刑部的事兒,表麵上是刑部尚書總負責,實際上還不是小吏執行?秘堂略施小計,就把關鍵位置都換成了自己人。
至於崔耕派辛承嗣去總攬全局,也不過是為了取信張柬之罷了。
崔耕道:“怎麽樣?張老爺子沒怪你投到本官這邊來吧?”
“張老爺子胸懷寬廣,當然沒有。不過那個袁恕己,可是一路上對您罵罵咧咧地殊為不敬。”
這就難免了。
崔耕猜測,袁恕己在幾十年前的章懷太子案中,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偏偏自己成為了世上除了武則天之外,唯一可能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他能對自己沒成見嗎?
崔耕苦笑道:“算了,本官不和他一般見識。反正這些人到了東瀛之後,本官就和他們就再無相見之日了。”
“呃……”辛承嗣欲言又止。
崔耕奇怪道:“你想說什麽?
“屬下想說的是,張柬之老爺子,沒有坐船去扶桑。”
“啊?那他去哪兒了?”
“哪兒也沒去,張老爺子歲數大了,受不了旅途的奔波,在屬下趕到之時,已經病入膏肓了。他臨終之前,托屬下把這樣東西交給您。”
說著話,辛承嗣從袖兜中掏出一個錦盒,寄了過來。
崔耕接過來一看,卻是一疊書信,這裏邊有給宋的,有給姚元崇的,有給郭元振的……都是清流派的中堅人物,卻唯獨沒有給自己的。
他問道:“張相寫這些信是什麽意思?希望本官轉交?”
“當然不是。”辛承嗣眼圈泛紅,有些哽咽道:“張老爺子說,他這輩子沒幹過什麽虧心事兒,唯一感到對不住的,就是崔大人您了。這些信上的內容,都是他以清流派領袖的身份寫的。在信裏邊,他要求那些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給您提供幫助。最後,他托我給您帶句話:以後這大唐國事,就全拜托崔大人你了,可千萬莫讓老夫在九泉之下失望啊!”
“張相……”
崔耕當然明白,有這幾十封信在手,自己就算徹底繼承了張柬之的政治遺產,成為了當世清流派領軍人物,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
他心中暗暗琢磨,清流派諸位大佬,雖然與自己理念不同,以前也多有衝突。但是,平心而論,這些人確確實實稱得上大唐的脊梁。
比如桓彥範的慷慨就義,比如張柬之的臨終托付,再比如王同皎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今斯人已去,這大好的江山,要自己來守護了。
李顯和韋後倒是好說,李顯重感情,韋後太蠢,怎麽都不大可能,令江山社稷有傾覆之憂。
關鍵在於臨淄王李隆基。
這廝既開創了開元盛世,又是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者,自己到底是想辦法和他搞好關係,助他趨利避害呢。還是直接就輔佐李重福和李隆基鬥一鬥,開創一個不一樣的大唐?
噔噔噔~~
正在崔耕胡思亂想之際,忽然窗外一陣腳步聲傳來、
緊接著,宋根海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道:“啟稟大人,有份請柬來,您看看怎麽迴。”
“誰的請柬?”
“臨淄王李隆基。”
“這可真是想曹操曹操就到呢。”崔耕伸手接過請帖,道:“本官倒要看看,李隆基請本官做什麽……咦?”
忽然,他眼前一亮,道:“這可有意思了,你告訴那送信之人,三日後,本官一定準時到場!”
“為什麽這麽說?”
“其一,崔尚書一直命雜家找機會在陛下麵前,為張柬之等人美言,希望他能收迴成命。若崔尚書早有準備,又何必在雜家麵前演戲呢?其二,朝廷派去押解張柬之等人的,盡皆是刑部的能元幹吏。崔尚書無論是想收買他們,還是殺人滅口,都不可能在這麽短時間內辦到。除非……”
“什麽?”
“他在幾個月之前,就提前未雨綢繆了。您想想,崔尚書再厲害,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吧?”
“其實本王也是這麽想的。”李隆基輕哼一聲,道:“可還有些人,不明就裏,還真以為這事兒跟李重福或者崔耕有關呢,真是笑話!”
高力士接話道:“他們不過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兒罷了。其實,這隆慶池上的王氣聚集,才顯出了真龍天子的所在哩。”
李隆基心中暗想,看來高力士這死太監,是被王氣之說唬住了,今天才“棄暗投明”得這麽快。嘿嘿,這鬼神之說雖然上不了台麵,卻真好使啊!
他心裏麵得意,麵上卻不以為然地道:“子不語怪力鬼神,對於什麽王氣之說,本王是不信的。我隻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要盡人事安天命而已。”
高力士眼中的戲謔之意一閃而過,趕緊低頭,跪倒在地,正色道:“《易經》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王爺有如此想法,已有明君之相矣,雜家為王爺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得好!”李隆基將高力士攙起,道:“與這西山白露茶一樣,有朝一日本王得償所願,咱們共享富貴!”
“謝王爺,願為王爺效死!”
……
……
然而,在扶陽王府內,對張柬之等人的死,又有另一番解讀。
辛承嗣滿臉疲憊之色,精神卻是頗為亢奮,跪倒在地,道:“啟稟崔相,卑職幸不辱命!”
“哦?三十二名清流罪囚,你全救下來了?”
“怎麽能說全是屬下救的呢。”辛承嗣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您提前數月未雨綢繆,押解的軍士官吏都是咱們的人,我就是幫忙傳幾句話而已。”
別看現在刑部尚書是裴談,但崔耕要是提前準備,控製押解張柬之的人選,還真沒什麽問題。
他甚至無須動用自己在官麵兒上的能量,光憑秘堂就能把事兒辦妥了。
刑部的事兒,表麵上是刑部尚書總負責,實際上還不是小吏執行?秘堂略施小計,就把關鍵位置都換成了自己人。
至於崔耕派辛承嗣去總攬全局,也不過是為了取信張柬之罷了。
崔耕道:“怎麽樣?張老爺子沒怪你投到本官這邊來吧?”
“張老爺子胸懷寬廣,當然沒有。不過那個袁恕己,可是一路上對您罵罵咧咧地殊為不敬。”
這就難免了。
崔耕猜測,袁恕己在幾十年前的章懷太子案中,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偏偏自己成為了世上除了武則天之外,唯一可能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他能對自己沒成見嗎?
崔耕苦笑道:“算了,本官不和他一般見識。反正這些人到了東瀛之後,本官就和他們就再無相見之日了。”
“呃……”辛承嗣欲言又止。
崔耕奇怪道:“你想說什麽?
“屬下想說的是,張柬之老爺子,沒有坐船去扶桑。”
“啊?那他去哪兒了?”
“哪兒也沒去,張老爺子歲數大了,受不了旅途的奔波,在屬下趕到之時,已經病入膏肓了。他臨終之前,托屬下把這樣東西交給您。”
說著話,辛承嗣從袖兜中掏出一個錦盒,寄了過來。
崔耕接過來一看,卻是一疊書信,這裏邊有給宋的,有給姚元崇的,有給郭元振的……都是清流派的中堅人物,卻唯獨沒有給自己的。
他問道:“張相寫這些信是什麽意思?希望本官轉交?”
“當然不是。”辛承嗣眼圈泛紅,有些哽咽道:“張老爺子說,他這輩子沒幹過什麽虧心事兒,唯一感到對不住的,就是崔大人您了。這些信上的內容,都是他以清流派領袖的身份寫的。在信裏邊,他要求那些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給您提供幫助。最後,他托我給您帶句話:以後這大唐國事,就全拜托崔大人你了,可千萬莫讓老夫在九泉之下失望啊!”
“張相……”
崔耕當然明白,有這幾十封信在手,自己就算徹底繼承了張柬之的政治遺產,成為了當世清流派領軍人物,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
他心中暗暗琢磨,清流派諸位大佬,雖然與自己理念不同,以前也多有衝突。但是,平心而論,這些人確確實實稱得上大唐的脊梁。
比如桓彥範的慷慨就義,比如張柬之的臨終托付,再比如王同皎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今斯人已去,這大好的江山,要自己來守護了。
李顯和韋後倒是好說,李顯重感情,韋後太蠢,怎麽都不大可能,令江山社稷有傾覆之憂。
關鍵在於臨淄王李隆基。
這廝既開創了開元盛世,又是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者,自己到底是想辦法和他搞好關係,助他趨利避害呢。還是直接就輔佐李重福和李隆基鬥一鬥,開創一個不一樣的大唐?
噔噔噔~~
正在崔耕胡思亂想之際,忽然窗外一陣腳步聲傳來、
緊接著,宋根海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道:“啟稟大人,有份請柬來,您看看怎麽迴。”
“誰的請柬?”
“臨淄王李隆基。”
“這可真是想曹操曹操就到呢。”崔耕伸手接過請帖,道:“本官倒要看看,李隆基請本官做什麽……咦?”
忽然,他眼前一亮,道:“這可有意思了,你告訴那送信之人,三日後,本官一定準時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