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


    胡超想了一下,道:“讓鬼神查案,也無不可。不過,微臣需要沐浴更衣三天,再連續做法一十八天。”


    武則天道:“不知國師這個法術,可有個名目?”


    “仙人指路。”


    撲哧~~


    盡管朝臣們大都懼怕胡超的權勢,但聽了這話,還是不少人忍俊不住,笑出聲來。


    宰相宗楚客更是直接皺眉道:“國師,您是佛家的,咋這法術用了個道家的名目呢?”


    胡超眉毛一挑,道:“阿彌陀佛,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宗施主,你著相了。”


    宗楚客不以為然地道:“是本相著相了,還是你這和尚連僧道之別都分不清楚,那可不好說的很哩。”


    其實,在場的朝臣中,有大學問的多了。經過這麽長時間的想處,不少人對胡超的佛學修為著實懷疑。但是,像宗楚客這麽大膽的說出來的,還是頭一次。


    胡超也不生氣,微微一笑,道:“三教殊途同歸,學到精深處,著實沒什麽差別。君不聞“老子化胡”之典嗎?”


    胡超此言一出,宗楚客對胡超的身份更懷疑了。


    老子化胡說的來源如何,著實不可考。大概可以認為,是佛教剛傳入時,為了便於人們接受,就宣稱佛祖和老子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甚至,當時的和尚,也可稱為“道人”。


    但是,到了後來,佛家逐漸做大,就對這段黑曆史不承認了。他們不承認,道家就逼著他門承認,甚至專門寫了一部《老子化胡經》,說佛祖都是老子點化的。


    和尚們當然不幹,因為這部《老子化胡經》,雙方舉行了無數次論戰,甚至引入了朝堂的力量。


    就在五年前,大周朝廷甚至直接下旨,宣稱:“老君化胡,典誥攸著,豈容僧輩,妄請削除……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謬,道能方便設教。”


    簡單地說,就是大周朝廷承認這《老子化胡經》是真經。很顯然,這個聖旨一出,道士們歡欣鼓舞,和尚們鬱悶異常。


    那現在問題來了,胡超一個和尚,怎麽可能拿“老子化胡”來說事兒?那不成了欺師滅祖了嗎?


    這胡超到底是個什麽玩意兒?


    宗楚客皺眉道:“不知大師可敢將這番言論,在洛陽沙門,宣揚一番?”


    “夠了!”武則天阻攔道:“國師學問高深,豈是你宗楚客所能測度的,退下。”


    “可是……”


    “嗯?”


    “微臣遵旨。”


    宗楚客委委屈屈退下,心中對胡超的懷疑更深,使了個眼色,給自己的心腹,殿中丞梁達。


    梁達道:“敢問國師,您這個“仙人指路”的法術,到底怎麽使?”


    胡超道:“貧僧先於一個大殿中,擺上一個一丈高的佛像,佛像手指向前,不遠處就是牆壁,從上到下,分別寫了“冤”和“罪”這兩個字。然後,貧僧再將大殿的門窗俱用符封死,任何人包括貧僧都不得出入。”


    梁達諷笑著打斷道:“誒,這符也是道家的……好吧,我明白,您這還是三道一家,您繼續講吧。”


    胡超繼續道:“然後,貧僧接連做法一十八日,再打開殿門,請諸位當麵驗看。佛像指的是“冤”,三位貴人就理應無罪釋放。但若是“罪”呢,就可依律治罪!”


    梁達道:“那佛像原本指的是哪?


    胡超道:“罪”在“冤”下三寸,而佛像所指,又在原來的“罪”下三寸!”


    “這可奇了,那佛像自己會動?”胡超傲然道:“當然,若非如此,又怎顯貧僧法力高深呢?”


    隨後,又看向武則天道:“不知陛下可信貧僧之術?”


    武則天點頭道:“國師的法術,朕當然是信得過的。不過……你做法之事,不耽誤給朕煉長生不老之藥嗎?”


    “陛下慎言,貧僧所煉之藥,僅可延壽三百載,萬無長生不老之理。呃……至於時間麽?陛下放心,此藥三年必成,些許法事,不礙的。”


    武則天頷首,道:“那就好,朕意已決,邵王李崇潤等忤逆一案,就由神像“仙人指路”定奪。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


    ……


    一場風波並未過去,而是拖延到了二十一日之後。毫無疑問,胡超傾向哪邊,哪邊就會大獲全勝。


    至於真的信什麽“仙人指路”法術的,還真的不多。而這些人中,很顯然,並不包括張氏兄弟。


    散朝之後,張氏兄弟把崔耕、鄭、楊再思、宋之問等心腹叫到府內,好一陣商量。


    直到現在,崔耕才明白,這胡超的來曆極為神秘,連張昌宗都不知道他的跟腳。


    在張昌宗的認知裏,這就是一個遊方的和尚,突然被武則天下旨,招進宮內製藥,治療眼疾。


    還別說,最後武則天的眼疾還真被他治好了。最後,在朝堂上,武則天甚至要封他為宰相。要不是崔耕的一份奏章,歪打正著,這家夥都能成為韋什方第二了。


    現在問題來了,胡超究竟是誰的人呢?總不能真是武則天做夢夢到的一個高僧吧?


    張昌宗道:“他肯定不是本官的人,但是不是太子那邊的人就不好說了。”


    崔耕道:“絕不可能!陛下怎麽可能讓太子推薦的人侍奉湯藥?”


    “那他是誰的人?上官婉兒?高力士?武三思?武懿宗?”


    崔耕微微搖頭,道:“那就非下官所能知曉了。不過,我猜武三思的可能性最大。”


    “因為是武三思舉薦胡超來查辦此案?”


    崔耕搖頭道:“也不全是,隻是一種直覺罷了。”


    其實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上官婉兒和高力士都表示自己和胡超毫無關係,武懿宗現在基本隻顧貪汙受賄,可不就剩下武三思了嗎?


    張昌宗道:“崔考功的直覺,本官還是信的過的!武三思想幹什麽?不就是想讓本官和太子鬥,他漁翁得利嗎?沒問題,到時候,無非是各憑手段罷了。”


    張易之眼前一亮,道:“如此說來,武三思一定會讓邵王等人之罪做實了?”


    張昌宗陰惻惻地一笑,道:“嘿嘿,雖不中亦不遠矣!”


    ……


    ……


    第二天,太子東宮。


    形勢緊急,崔耕不得不冒著風險,和韋什方一起,拜望李顯和韋後。


    韋後此時比原來向崔耕求援的時候,可氣定神閑地多了。


    聽完崔耕的推測之後,她輕笑一聲,不以為然地道:“若那胡超是武三思的人,倒也好了。本宮的兩個孩兒,定能安然無恙。”


    崔耕搖頭,道:“微臣卻不這麽看,武三思狼子野心,時時覬覦著太子之位。很顯然,他這次是要太子殿下和張氏兄弟結個死仇,三位殿下恐有性命之憂!”


    “那怎麽可能?”韋後搖頭道:“武三思已經在太廟內發過毒誓,武李兩家代代交好,怎麽可能出爾反爾?退一萬步說,即便他真要背誓,這裏邊還有他的親侄子武延基呢?”


    崔耕不以為然地道:“皇位麵前,手足相殘的事兒都不少,還在乎一個侄子?”


    “你……”韋後一陣語塞,氣鼓鼓地道:“本宮看你就是對梁王有偏見!”


    “我對他有偏見?”崔耕好懸沒氣樂了,道:“微臣和梁王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為什麽要對他存偏見?”


    其實,崔耕所言並不完全準確,他和武三思當然有仇。


    但話說迴來了,這大仇是崔耕選了效忠李顯沒選武三思,韋後再厚的臉皮,也不能拿這個說事兒啊。


    於是乎,她又是一陣語塞,怒道:“本宮說什麽你反駁什麽,崔耕,你到底有沒有把本宮放在眼裏?”


    崔耕據以力爭道:“微臣正是把您放在眼裏,才提醒您早做防範。要不然,微臣什麽都不說,且看邵王引頸就戮,才是對您尊敬?”


    “二郎,你少說兩句。”


    李顯明白,自己這個老婆本來還是有些才能的,但牽扯到武三思後,那智商就有些下降,絕對得再被崔耕堵的沒脾氣。


    他想了一下,道:“二郎你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太子妃的話,呃……也有道理。這樣吧,不如本王做個和事佬,你們倆莫爭執了。”


    崔耕苦笑,道:“這事兒能不爭執嗎?萬一胡超真定了邵王的罪怎麽辦?”


    “唉,那就隻能怪邵兒和蕙兒命苦。難道崔愛卿你能抓著胡超什麽把柄不成?恐怕不大可能吧。”


    崔耕想了一下,泄氣道:“胡超一直在皇宮內煉丹,武功頗高,又深得陛下信任。下官對付他,還真如老鼠拉木掀無從下嘴!”


    “還是的啊,既然如此,咱們能怎麽辦?總不能因為懷疑,就和武三思撕破臉吧?除了這兩件事兒之外,咱們還能做什麽?”


    崔耕仔細一想,人家李顯的話,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現在關鍵在於胡超,而胡超又完全無從下嘴,除了聽天由命,還能怎麽辦?


    他苦笑道:“如此看來,是微臣多事了。”


    “話也不能這麽說……”


    李顯又安慰了崔耕幾句,但崔耕心情不爽,左耳朵進,由耳朵出,隨口支應。


    稍過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李顯歎了口氣,道:“完了,本王和你這麽激將,崔耕都沒想出什麽好主意,看來他是真沒什麽好法子了。”


    “什麽激將?本宮就沒激將!”韋後怒道:“你也懷疑梁王?”


    李顯盡管心裏邊的確對武三思有所懷疑,卻不忍駁了韋後的麵子,搖頭道:“關於梁王,孤王還是信得過的。隻是,崔耕影響不了胡超,那蕙兒和潤兒就難免有性命之憂啊。”


    隻要不涉及武三思,韋後的智商很快就恢複了正常,擔憂道;“那咱們怎麽辦?”


    “沒辦法,隻能希望這半個多月裏崔耕能想出破局之策了。另外,咱們做一件事兒,或許可以小補。”


    “什麽事?”


    李顯眼珠一轉,道:“你去把裹兒叫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