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處理這等大事,是武則天和朝中重臣們的活兒,和崔耕以及武崇訓關係不大,和那些貢士們就更沒啥關係了。
但是,這些新科的進士和明經,剛剛考中,參政議政的熱情特別高,久久不肯離去。
他們不肯離去,那些啥事兒都沒有的落第之人,就更不肯走了。連帶著崔耕怕自己走了出什麽事兒,武崇訓怕自己走了之後杜暹添油加醋,也不肯走。
於是乎,幾百人傻乎乎地站在端門之前,且看到底是出了什麽大事。
不消一會兒,各路大臣的車駕就到了。武則天下旨開了端門,命各大臣和那個敲登聞鼓的騎士入內。
這些重臣們的隨從和貢士們站在一起,武三思幹的那點破事兒,很快就眾人皆知。
又等了一個時辰左右,都快五更天了,還是沒啥動靜。
崔耕打了個哈欠,道:“我說諸位,看來是出了什麽了不得的大事了,陛下與各位重臣一時之間難以決斷。大家都在這等著也沒啥意思,還是散了,迴去睡覺去吧。”
“老師此言差矣!”杜暹挺身而出道:“成均監有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國家出了如此大事,我等理應積極探聽,為國獻計獻策,豈能著急迴去睡覺呢?”
“杜兄所言極是!”
“我等既受皇恩,理應竭力報效!”
“老師身體勞乏,可以先迴去休息,弟子有了消息會通報您的!”
這幫新科進士們大都還做著“一條妙計得皇帝賞識,從此平步青雲”的美夢呢,紛紛應和。
崔耕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一陣無奈。
武崇訓著急迴家,卻不屑道:“切!就你杜暹還為國家獻計獻策?不是我看不起你,別說你了,就是崔考功,在這種大事上,也沒有置喙的餘地!”
也合該武崇訓倒黴,怎麽就那麽巧,他話音剛落,武則天的貼身太監高力士就從端門內走了出來。
他一眼就看到崔耕那身紮眼的淺綠袍了,招唿道:“崔考功,您在這啊,趕緊隨奴婢來吧,陛下召見您呢!”
“我……”
武崇訓滿臉的不可置信之色,道:“高公公,您沒說錯吧?陛下現在有功夫召見他……一個六品官?現在不是朝廷出了一件大事兒嗎?”
高力士道:“對啊,正是因為那件大事兒陛下和眾宰相都不能決斷,所以才召崔考功問計啊!”
“那怎麽可能?”
“怎麽不可能?上次杜審言的案子,也是陛下和宰相們一時間難以決斷,崔考功出了一條妙計,才查明了案情。現在陛下有了難題,垂詢崔考功有何不可?”
崔英幹涉杜預的案子,為了武則天的名望著想,朝廷隻對外宣稱是他上書請廢“禁屠令”。武三思因為這事兒太小,也沒對武崇訓提起,所以,這事兒還真不知道。
現在經高力士這麽一點“杜審言”三個字兒,他瞬間就秒懂了,道:“照這麽說,陛下果然是召崔考功問計?”
“我騙您幹嘛?”高力士道:“高陽王千歲,您別攔著,我還得趕緊和崔考功迴去複命呢。”
“別介啊!
武崇訓瞬間就想起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剛才自己老爹武三思已經進宮了。
但是,他去的匆忙,這裏具體發生了什麽事兒,可是不大清楚。若是讓崔英在陛下麵前說出來,父皇毫無防備怎麽辦?
想到這裏,武崇訓趕緊賠笑道:“高公公,小王有個不情之請,不知您能否答應?”
“什麽事?”
“這個……小王也有一顆為國效力之心、,朝廷出了這麽大事兒,您能不能把我也帶去啊?”
武崇訓在武則天麵前算是得寵的,高力士還真不好不給他麵子,隻得道:“好吧,那奴婢就跟陛下提一句,陛下見不見你,我可不敢保證。”
“多謝高公公了。”
崔耕和武崇訓跟在高力士後麵進了端門,身後那幫新科科士和明經們可就炸開了鍋了。
“怎麽樣?看見了吧?”
“什麽怎麽樣?”
“咱們老師啊,好家夥,這麽年輕,不到三十,就做到了考功員外郎,還得如此陛下重視,這前途豈不是大大的有?”
“廢話,就你看出來了?告訴你,這不僅僅是陛下重視的問題,要知道,現在朝廷重臣都在宮內呢。陛下下這道旨意的時候,怎麽就沒人阻攔?這說明,老師之才,連朝中重臣都認可啊!”
“照這麽說,有老師照拂,咱們這屆考生豈不是前途大大的有?”
“那是自然,以後咱們可得爭氣些,莫給老師丟臉。另外,咱們自己人可得多親多近,擰成一股繩,為朝廷效力,為老師分憂。呃……對了,在下乃宋州牛萬年,不知年兄你貴姓高明啊?”
“我乃鄂州喬雲山。”
……
……
眾新進的進士議論紛紛,崔耕自己則和武崇訓、高力士一起,進了宮城,來到通天宮。
高力士進去稟報,武則天馬上下旨,宣二人進殿。
君臣見禮已畢,武則天賜座之後,一使眼色,武三思這個宰相之首,就輕咳一聲,將發生的那件大事娓娓道來。
原來,就在十日之前,吐蕃讚普都鬆芒布,再也忍受不了論欽陵大權獨攬,趁著他外出撫軍之際,召集心腹兵馬兩千餘人,將王都內的論氏族人和親信連根拔起。
論欽陵得知之後大怒,起兵反叛,與都鬆芒布大戰一場。他雖然用兵如神,但名不正言不順,吐蕃的大軍更加效忠讚普。最後,論欽陵自殺於宗喀,自願隨之殉死的有數百人。
當然了,這並不是關鍵。
關鍵在於,如今論欽陵的次子論弓仁,正帶領七千餘帳,三萬八千餘人入周,請求庇護。
吐蕃讚普都鬆芒布知道後,派使者到大周來交涉,要求歸還論弓仁,否則就要對大周宣戰。
安西都護郭元振不敢做主,飛報武則天。
可是,論弓仁得知吐蕃讚普使者到來的消息之後,深恐郭元振出賣他。於是乎,馬上帶著心腹部下三千餘人脫離了郭元振的掌控,往洛陽方向而來。
郭元振當然可以帶人去追,但是,萬一論弓仁誤會了,雙方發生一場火並可怎麽辦?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地方官員也不敢攔。
好死不死的是,那使者得知消息之後,怕迴去之後,吐蕃讚普責罰,也帶著從人飛馬去追論功仁。
所以,郭元振隻得派遣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前來報信,請武則天定奪這論功仁到底是留下,還是交給吐蕃使者?
現在,無論使者還是論弓仁,距離洛陽都隻有半天的路程了。
對於是否庇護論弓仁,朝臣們爭論不休。
大周朝廷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倒也不是怕吐蕃。但是,為了一個論功仁,值得嗎?
再說了,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萬一大周戰敗了,喪師數萬,百姓流離失所,誰來擔這個責任?
還有最關鍵的,要是論功仁棄暗投明也就罷了。很明顯,他就是個喪家之犬,沒辦法才投大周的,這種投降的標杆必要也罷!
所以,很多朝臣對收留論弓仁持反對意見。
當然了,支持論功仁的人也是有的,比如女皇陛下自己就非常熱心吐蕃要人朕就放人,那朕豈不是很沒麵子?另外,現在吐蕃經過一場內戰,元氣大傷,他不來攻打朕,朕還想會會他呢!
就這樣,雙方爭執不下,武則天靈機一動,想起崔英上次的獻計,才招他問對。
武三思介紹完畢後,問崔耕道:“對於收不收論功仁,不知崔查訪有沒有什麽兩全其美之策呢?
但是,這些新科的進士和明經,剛剛考中,參政議政的熱情特別高,久久不肯離去。
他們不肯離去,那些啥事兒都沒有的落第之人,就更不肯走了。連帶著崔耕怕自己走了出什麽事兒,武崇訓怕自己走了之後杜暹添油加醋,也不肯走。
於是乎,幾百人傻乎乎地站在端門之前,且看到底是出了什麽大事。
不消一會兒,各路大臣的車駕就到了。武則天下旨開了端門,命各大臣和那個敲登聞鼓的騎士入內。
這些重臣們的隨從和貢士們站在一起,武三思幹的那點破事兒,很快就眾人皆知。
又等了一個時辰左右,都快五更天了,還是沒啥動靜。
崔耕打了個哈欠,道:“我說諸位,看來是出了什麽了不得的大事了,陛下與各位重臣一時之間難以決斷。大家都在這等著也沒啥意思,還是散了,迴去睡覺去吧。”
“老師此言差矣!”杜暹挺身而出道:“成均監有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國家出了如此大事,我等理應積極探聽,為國獻計獻策,豈能著急迴去睡覺呢?”
“杜兄所言極是!”
“我等既受皇恩,理應竭力報效!”
“老師身體勞乏,可以先迴去休息,弟子有了消息會通報您的!”
這幫新科進士們大都還做著“一條妙計得皇帝賞識,從此平步青雲”的美夢呢,紛紛應和。
崔耕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一陣無奈。
武崇訓著急迴家,卻不屑道:“切!就你杜暹還為國家獻計獻策?不是我看不起你,別說你了,就是崔考功,在這種大事上,也沒有置喙的餘地!”
也合該武崇訓倒黴,怎麽就那麽巧,他話音剛落,武則天的貼身太監高力士就從端門內走了出來。
他一眼就看到崔耕那身紮眼的淺綠袍了,招唿道:“崔考功,您在這啊,趕緊隨奴婢來吧,陛下召見您呢!”
“我……”
武崇訓滿臉的不可置信之色,道:“高公公,您沒說錯吧?陛下現在有功夫召見他……一個六品官?現在不是朝廷出了一件大事兒嗎?”
高力士道:“對啊,正是因為那件大事兒陛下和眾宰相都不能決斷,所以才召崔考功問計啊!”
“那怎麽可能?”
“怎麽不可能?上次杜審言的案子,也是陛下和宰相們一時間難以決斷,崔考功出了一條妙計,才查明了案情。現在陛下有了難題,垂詢崔考功有何不可?”
崔英幹涉杜預的案子,為了武則天的名望著想,朝廷隻對外宣稱是他上書請廢“禁屠令”。武三思因為這事兒太小,也沒對武崇訓提起,所以,這事兒還真不知道。
現在經高力士這麽一點“杜審言”三個字兒,他瞬間就秒懂了,道:“照這麽說,陛下果然是召崔考功問計?”
“我騙您幹嘛?”高力士道:“高陽王千歲,您別攔著,我還得趕緊和崔考功迴去複命呢。”
“別介啊!
武崇訓瞬間就想起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剛才自己老爹武三思已經進宮了。
但是,他去的匆忙,這裏具體發生了什麽事兒,可是不大清楚。若是讓崔英在陛下麵前說出來,父皇毫無防備怎麽辦?
想到這裏,武崇訓趕緊賠笑道:“高公公,小王有個不情之請,不知您能否答應?”
“什麽事?”
“這個……小王也有一顆為國效力之心、,朝廷出了這麽大事兒,您能不能把我也帶去啊?”
武崇訓在武則天麵前算是得寵的,高力士還真不好不給他麵子,隻得道:“好吧,那奴婢就跟陛下提一句,陛下見不見你,我可不敢保證。”
“多謝高公公了。”
崔耕和武崇訓跟在高力士後麵進了端門,身後那幫新科科士和明經們可就炸開了鍋了。
“怎麽樣?看見了吧?”
“什麽怎麽樣?”
“咱們老師啊,好家夥,這麽年輕,不到三十,就做到了考功員外郎,還得如此陛下重視,這前途豈不是大大的有?”
“廢話,就你看出來了?告訴你,這不僅僅是陛下重視的問題,要知道,現在朝廷重臣都在宮內呢。陛下下這道旨意的時候,怎麽就沒人阻攔?這說明,老師之才,連朝中重臣都認可啊!”
“照這麽說,有老師照拂,咱們這屆考生豈不是前途大大的有?”
“那是自然,以後咱們可得爭氣些,莫給老師丟臉。另外,咱們自己人可得多親多近,擰成一股繩,為朝廷效力,為老師分憂。呃……對了,在下乃宋州牛萬年,不知年兄你貴姓高明啊?”
“我乃鄂州喬雲山。”
……
……
眾新進的進士議論紛紛,崔耕自己則和武崇訓、高力士一起,進了宮城,來到通天宮。
高力士進去稟報,武則天馬上下旨,宣二人進殿。
君臣見禮已畢,武則天賜座之後,一使眼色,武三思這個宰相之首,就輕咳一聲,將發生的那件大事娓娓道來。
原來,就在十日之前,吐蕃讚普都鬆芒布,再也忍受不了論欽陵大權獨攬,趁著他外出撫軍之際,召集心腹兵馬兩千餘人,將王都內的論氏族人和親信連根拔起。
論欽陵得知之後大怒,起兵反叛,與都鬆芒布大戰一場。他雖然用兵如神,但名不正言不順,吐蕃的大軍更加效忠讚普。最後,論欽陵自殺於宗喀,自願隨之殉死的有數百人。
當然了,這並不是關鍵。
關鍵在於,如今論欽陵的次子論弓仁,正帶領七千餘帳,三萬八千餘人入周,請求庇護。
吐蕃讚普都鬆芒布知道後,派使者到大周來交涉,要求歸還論弓仁,否則就要對大周宣戰。
安西都護郭元振不敢做主,飛報武則天。
可是,論弓仁得知吐蕃讚普使者到來的消息之後,深恐郭元振出賣他。於是乎,馬上帶著心腹部下三千餘人脫離了郭元振的掌控,往洛陽方向而來。
郭元振當然可以帶人去追,但是,萬一論弓仁誤會了,雙方發生一場火並可怎麽辦?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地方官員也不敢攔。
好死不死的是,那使者得知消息之後,怕迴去之後,吐蕃讚普責罰,也帶著從人飛馬去追論功仁。
所以,郭元振隻得派遣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前來報信,請武則天定奪這論功仁到底是留下,還是交給吐蕃使者?
現在,無論使者還是論弓仁,距離洛陽都隻有半天的路程了。
對於是否庇護論弓仁,朝臣們爭論不休。
大周朝廷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倒也不是怕吐蕃。但是,為了一個論功仁,值得嗎?
再說了,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萬一大周戰敗了,喪師數萬,百姓流離失所,誰來擔這個責任?
還有最關鍵的,要是論功仁棄暗投明也就罷了。很明顯,他就是個喪家之犬,沒辦法才投大周的,這種投降的標杆必要也罷!
所以,很多朝臣對收留論弓仁持反對意見。
當然了,支持論功仁的人也是有的,比如女皇陛下自己就非常熱心吐蕃要人朕就放人,那朕豈不是很沒麵子?另外,現在吐蕃經過一場內戰,元氣大傷,他不來攻打朕,朕還想會會他呢!
就這樣,雙方爭執不下,武則天靈機一動,想起崔英上次的獻計,才招他問對。
武三思介紹完畢後,問崔耕道:“對於收不收論功仁,不知崔查訪有沒有什麽兩全其美之策呢?